黃金時代觀後感(通用27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金時代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金時代觀後感(通用27篇)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

觀看完今天的電影后,才發現了蕭紅那近乎與悲慘的生活。在初讀她的書《呼蘭河傳》時,對於她這個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實,也只有她在後園中玩耍時歡樂的景象與神態,與自己對那樣美好生活的憧憬。但當她長大後,呼蘭河那些熱鬧的市場,那些繼續跳大繩的人們也已成爲虛無縹緲的東西,眼下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與愛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見父親,因爲她的事在那裏已成爲冷嘲熱諷的常事,沒有過多的關懷,只有短暫愛情間的溫暖,只有兒子的靈魂與她日夜相伴。魯迅的邀請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勵與他的悉心介紹,才使得蕭紅有了日後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絲絲“大家庭”的溫馨。

日本的大舉侵華加之身體原因,使她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病牀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獨與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與朋友一直幫助她到最後。

一個時代、一種制度、一個選擇造就了蕭紅既悲慘又充實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與那充滿生機的菜園子,她嚮往平靜同時也向往快樂幸福的生活,但命運道路卻總與其背道而馳。她是痛苦的無助的,她希望被歡樂眷顧,但又一次次擦肩而過,可能只有死亡纔是她最美好的歸途。

寒冷的北風再一次吹過呼蘭河,而蕭紅的心卻與這大地一樣被凍的撕裂,她永遠沉默在了白色的回憶之中。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

他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但他的生活不如普通人。他本可以接受父母的婚姻,過上普通人那時應該過的生活,但離家出走仍然是他最後的選擇。他不願意被這樣擺佈。她不想受封建制度的束縛。也許這個角色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結局。他是小紅。

蕭軍曾經問過蕭紅,當他在一個小旅館的倉庫裏浪費時間的時候,你爲什麼還活着?小紅回答:“因爲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事情讓我死不瞑目。”我們現在看到蕭紅說的讓她死不瞑目的自然是舊的封建制度。蕭紅不願意平庸或平凡。他想用他自己和他的筆來幫助被舊體制迫害的婦女。當時,蕭軍也被蕭紅非凡的才華和勇氣所感動。

然而,動力屬於動力,天賦屬於天賦。封建社會女性的命運畢竟是悲慘的。女性的悲傷不僅來自於當時人們的頹廢思想,也部分來自於女性的情感大於理智。一些情感上的摩擦足以粉碎他們。

女人生來就不是站得高的。

現在“女強人”這個詞經常出現在人們的口中。一個堅強的女人只在情緒控制上更優越。她們的本質和其他女人一樣。他們外表像刺蝟,傲慢好鬥,但他們的心並沒有因爲他們的外表而改變。

自古以來,女人不應該因爲她們的一些缺點而受到不同的對待。他們不應該站起來面對天空!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3

1911年6月1日,在黑龍江呼蘭城的一個在財主家族,一個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後來的女作家——蕭紅。

雖然出生在財主的家族,但蕭紅過得並不幸福,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父親冷酷無情,只有在祖父那裏才能感受到溫暖的愛。

20年後,父親爲蕭紅定下了一門婚事,但蕭紅對這門婚事並不認可,於是她和表哥連夜逃走了,後來表哥拋棄了她,她只好回家了,而家人並不歡迎她,無奈之下,她投奔了她當年背叛過的未婚夫汪恩甲,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蕭紅,汪恩甲也拋棄了蕭紅。此時,蕭紅身懷有孕被困在旅館,她寫信給報館求救,從此認識了蕭軍,二蕭情投意合,他們之間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後兩人卻真正做到了相愛相殺。

幾年後,因戰事,二蕭永遠分開了,後來,蕭紅與端木蕻良結了婚,直至蕭紅去世。

蕭紅在困難時,她會去找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對於蕭紅也是亦師亦友。魯迅先生十分欣賞蕭紅的才華,因此蕭紅更願將魯迅先生當作她的摯友,正因爲魯迅先生對蕭紅的鼓勵,才讓她鼓起勇氣,繼續走下去,走出了屬於她自己的黃金時代!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那種悲喜交加的情感,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都來源於她那苦難的生活,她的一生是短暫的,是悲慘的,而正是這些苦難成就了她的文學造詣。

蕭紅在寫作上與出了她的黃金時代,但在生活上卻是悲憫的,令人同情的。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像蕭紅說的,“只因我是個女人”。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4

今日終於看完《黃金時代》,我說過我不喜歡用比喻,寫東西不喜歡用修辭,這本書的語言在平淡沒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節可以說是荒誕也可以說是正常,當然要看是在什麼年代的故事了。雖然是小說,我倒是傾向於相信那些故事起碼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真的。看此書給我帶來最大的感覺是,似乎讓我又重新體驗了一邊我的童年。這本書讓我記起了很多我在那個荒誕的年齡乾的荒誕的事情,我以爲我將它們都忘了呢,但當那一個個場景甚至氣味都清晰的再現時,我realize到原來我還沒忘,起碼沒有全部忘記,多好。而我的黃金時代就我那荒誕的年齡裏結束了。

此書(更多的是作者)讓我對弗洛伊德產生了進一步的興趣,早上視聽說課上老師又剛好提到法學學生也要看看psychology的,於是晚飯後去圖文找弗君的書,發現咱圖書館關於心理學的書還是不少的。弗君的書摞起來大概有三本牛津辭典那麼厚,下學期再拜讀。其實對於心理學我早就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幾天我借了幾本心理小說,大概不能在考試結束前看完吧,誰知道呢,上學期考試前也借了一大堆小說,結果還是看完了。

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黃金時代》讓我記得了點什麼,是關於自己的,至於書中的情節我想我已忘了。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5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也都會在紛鬧的人世間愛與被愛着。——題記

1911年,在呼蘭河邊的一個小村莊裏,一個註定命運不凡的女孩降生了,她就是張乃瑩,也就是後來的著名女作家蕭紅。

蕭紅成年後,父親爲她定下一門親事,但她早已戀上表哥,爲了心中的愛,便大膽的與表哥私奔。爲此,蕭紅和家人慘遭他人的唾棄,表哥也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最終背叛了蕭紅。蕭紅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之前的未婚夫。但沒多久未婚夫一家也不辭而別,消失了。蕭紅在旅館欠下了一筆巨資,她向報社寫信求救,因此結識了蕭軍。蕭軍看中了蕭紅的才華,願意伸手相助,蕭紅也認爲兩人情投意和,便走到了一起。但愛情有時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蕭軍、蕭紅的感情漸漸破裂,最終兩人還是過到了盡頭。後來,蕭紅遇到了端木,並於端木結婚。

蕭紅的一生頗具悲劇色彩,短命、窮困、奔波,正是因爲她這般不同的一生,才鑄就了她特有的文筆風格。魯迅先生曾在蕭紅最落魄時,給予她光明,對她的才華給予肯定。魯迅先生的妻子許先生曾這樣評價蕭紅的文筆:人都知道窮苦,但沒有人像她寫的那麼深刻!

蕭紅最終死於肺結核病,在她如流星般的人生中,劃過屬於她自己的光彩,和她自己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6

他出生於地主家庭,但卻過着連平民百姓都不如的生活,他本可以接受家長所定下的親事,過上那時平凡百姓該有的生活,可是離家出走依舊成了他最後的選擇,他不甘就這樣任人擺佈,她不願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也許是這樣的性格,註定了他一生的悲慘結果。他,就是蕭紅。

在小旅館倉庫中蹉跎度日時,蕭軍曾問蕭紅,你現在自殺的理由很充分,你爲什麼還要活着,蕭紅是這樣回答的:因爲這世上還有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我們現在看來,蕭紅口中讓她死不瞑目的東西,自然是舊時的封建制度。蕭紅不甘心平庸,不甘心平凡,他想憑自己、憑手中的筆桿子幫助千萬受到舊制度迫害過的女性!當時的蕭軍也是爲蕭紅的過人的才華,以及他的魄力所動容吧。

但是魄力歸魄力,才華歸才華,封建社會女人的命運終究是可悲的,女人的可悲不僅來自於當時的人們的腐朽思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女人的感情大於理智。一些情感上的摩擦就足以擊垮他們。

女性生來便不是用來頂天立地的罷。

現在人們口中時常會出現女強人”這個詞,女強人,不過是在情感控制上更勝一籌,他們的本質與其他女性一樣,他們外表如刺蝟般,氣焰咄咄逼人,內心實則沒有因爲外表而改變一絲一毫。

從古至今,女性不應該因其某些不足而被區別對待,他們本就不是用來頂天立地的!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7

經過兩個夜晚,我看完了黃金時代,起初對這種文藝範兒電影沒有過多興趣,也許是現階段正處於沉澱期,也許是由於自己本身內在還是帶有文藝範兒,更或許是蕭紅的名字激發我的興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節奏中慢慢去欣賞體味。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就應該是這個味兒!湯唯那撲朔迷離,心不在焉地一舉一動勾勒出了一個率真單純、自主獨立、倔強清醒,還有對生活苦痛默然無視的才女風範兒。從她被困旅店卻無所謂的態度,露出窗臺,悠然抽菸,從她在自己愛人出軌,纏在魯迅家中卻不抱怨天天發呆深思,還有自己孤獨一人飄在日本,不愛美景愛憂傷,更是從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鐵板上一夜,面對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個無所謂卻用力生活的女人。過後我專門百度了一下蕭紅這個人的簡介,看看照片眼神總覺得總有那麼一點的不相稱,但還是喜歡湯唯的塑造。或許這纔是我心目中的才華橫溢的有風味的女人。

蕭紅的文章很樸實,或許是那個黃金時代所決定的樸實風格,很有些魯迅的味道。原來夠深的文學造詣不在於用多麼華麗的詞藻,而是用心從細節體會生活體會人生繼而延展到哲學思想。彷彿大家都是這樣的手筆。蕭紅的一生短暫並不美麗,坎坷卻是自己選擇,私奔、同居、棄兒、窮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師、被出軌又出軌、懷着前夫兒子再婚、煙鬼、這一切的亂碼構成了她獨特的人生與人格,戰亂中一朵逆向生長的倔強的花兒。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8

大多數人的是被時代推着走,而在這個電影裏的蕭紅是走在自己的黃金時代。

有人說,電影裏沒有時代,只有人物。這不正是編劇和導演所要的嗎?只是大家習慣了用男性視角看大時代,看大開大合,看熱血沸騰。而一部女性視角的電影就讓大衆覺得冗長、不適、冷淡。

她是如此追求自由,她背叛家族,她懷着孕抽菸,她跳窗逃走,她把第一個孩子送人,她給魯迅寄去生死場,她隻身去日本,她說她只想找個地方好好寫作,她不想政治,她隨意花錢給高額的小費,她第二個孩子的莫名死去,她爲自己的腫瘤手術簽字。

她有小女生的爛漫和脆弱,也有女人的堅韌和柔軟。她在漫天雪地裏說,鞋帶散了,帶着少女的頑劣的態度。她在火車的窗口深情地勸簫軍跟她一起走,帶着女人獨有的溫柔。她擋在端木的前面,面對動手的簫軍,帶着她獨有的俠女的氣度。

電影裏說,蕭紅的《呼蘭河傳》是一個異數,大家都在寫革命,她在寫故鄉。而當多年後,人們遠離了戰爭的滿目瘡痍,才發現這顆明珠般的作品。

電影裏的蕭紅用一生都在證明她這種逆時代洪流的性格。最開始,通過魯迅討論上海左傾作家就是牆頭草的時候點了一次,當她在日本的“黃金時代”的時候,她說她在籠子裏又點了一次,當她選擇懦弱的端木的時候再凸顯了一次,而對《呼蘭河傳》的評價繼續點題。

記得妹尾河童在自傳體小說裏《少年H》有這麼一段:“H觀察人們接下來會怎麼做,發現衆人都很巧妙地隨波逐流。就如同H潛入海中所見到的裙帶菜一樣。裙帶菜會隨着潮流晃動而不抵抗。可是根部仍然附着在岩石上。或許應該活得像裙帶菜一樣才自然。“不過我辦不到,我不要當裙帶菜,我又得繼續當抵抗水流站立的木樁了,”H心裏想。 現在我們也是一羣裙帶菜。”

成長好像是一個妥協地過程,而在大時代裏,蕭紅卻沒有做裙帶菜,沒有隨波逐流,她安靜柔韌地堅持自己的寫作,像一個木樁一樣。儘管一路漂泊,從呼蘭河-青島-上海-日本-臨汾-西安-武漢-重慶-九龍-港島,她卻一直沒有改變,她還是憑藉自己天生的才華譜寫自己的黃金時代。

她也受了很重的傷,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她仍然堅強面對。身體上她有肺結核,還有腫瘤。心理上,在面對背叛、暴力、懦弱的時候,她還在婚宴上說:“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希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她被許多人懷念人,熱愛着。有魯迅,有作家,有編輯,有戀人。雖然她說你們都是簫軍地朋友,但其實大家更深深愛着這個才華橫溢和敢愛敢恨的小女孩。從這個角度,電影裏採訪式的鏡頭,正好從側面說明了大家對蕭紅的愛,而鏡頭前最有力的兩次哭泣也是爲了說明所有與她接觸的人都被她人格的魅力所感動,連吃下糖果都無法阻止由於失去她,帶來的苦澀和淚水。

選擇湯唯來演這個角色是絕妙的,她也不負所托。蕭紅的安靜、自由、任性、才華、美好、敏感和堅韌也一定程度上與湯唯的經歷共鳴。沒有一定經歷的女人,演不出“筋骨若是痛得厲害了,皮膚流點血也就麻木不覺了”的蕭紅。湯唯眼底不滅的倔強和嘴角那一點清淺,是蕭紅最好的詮釋。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9

這是我第三次看這部電影,卻是第一次有想要表達些什麼的衝動。

提起蕭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短暫的一生所經歷的波折感情。對於蕭紅自己來說,感情也的確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文學創作方面。

電影《黃金時代》以蕭紅的一生爲線,通過對她幾段感情的再現,期間再加上衆多角色的獨白,爲我們勾畫了一個生動的、鮮活的蕭紅。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成功之一在於它並沒有對蕭紅的感情有所遮掩,而是將其堂堂正正地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在看時反而並不會有八卦的心態,而是很自然地把它當作蕭紅的一部分,以它作爲一個窗口去走近蕭紅。

蕭紅的身上有着極強的傳奇色彩。她只活了31歲,但她所經歷的,所承受的已然是完整的人生。她的一生逃過婚,失去過未婚夫,換了三任男友(駱賓基的後人澄清蕭駱二人並非戀人關係),送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影片裏,許廣平曾說蕭紅很擅長寫飢餓和苦難,她寫得令人觸目驚心。飯桌上的一位文人在評價蕭軍和蕭紅時提到蕭紅是靠天賦和感受去寫作的。天賦?蕭紅的天賦是什麼?或許是豐富經歷帶給她的異於常人的生活體驗吧。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尋找。渴望自由,也向往穩定。

全片最令我動容的地方便是蕭紅與蕭軍的命定相遇。“蒼白色的臉,特大閃亮的眼睛,聲音受驚而顫抖”,這是蕭軍第一次見到的蕭紅。那時的蕭紅肚子裏還懷着汪恩甲的孩子,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兩人夜裏的相談甚歡。人與人之間的點燃,可能從見面的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未婚夫離開,留下六百多元的債。蕭軍有心救助,卻力量不足。一場洪水給了兩人希望,也讓蕭紅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大的轉變。蕭紅遇見蕭軍,就像遇到了光。她懷着大肚子從樓上窗戶跳下來時,是笑着的;和蕭軍租旅館,房間簡陋,因爲窮困連鋪蓋都沒有,她是笑着的;去巷子裏吃飯,多了一份帶湯的肉丸子,她也在笑。“電燈照耀着滿城的人家,鈔票帶在我的衣袋裏,就這樣,兩個人理直氣壯地走在街上。”那時的蕭紅令人羨慕,她擁有着簡簡單單的幸福。不僅如此,蕭軍還帶蕭紅去結識一衆文人,在寫作上幫助蕭紅。好的時候,兩個人是真好,一起聊天,一起寫作,一起去拜訪魯迅先生,一起做很多事。那是屬於蕭紅的“黃金時代”。後來,日子漸漸好了,兩個人的距離反而遠了。在一次次的矛盾中積攢了越來越多的委屈與失望,最終她在分分合合中,選擇了另一個人。我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兒,應該都會嘆息。

蕭軍被蕭紅吸引始於才華。蕭紅後來反問:“如果我沒有你想象的那種才華呢?”那個時代給文學創造了一種成長的氛圍。越是壓制,文學青年們自由的思想越是要衝破牢籠。蕭軍和蕭紅的感情何以裂變,我們很難知曉其中細節,也不宜過分關注。感情之事本就複雜,當事人都未必理得清楚,更何況他人。他們二人留在那個時代的是屬於自己的文學印記,這也是後人應更多去關注的東西。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0

因爲有人說看不懂嘛!怎麼就看不懂了啊!還有秀優越的說不了解歷史和蕭紅的人根本看不懂!然後就有很多人跟我面前人云亦云說不了解根本就看不懂!

這種瞬間覺得人跟人差別很大的疏離感很讓人討厭好吧!感覺就不是一個星球上的人種啊!這種寂寥誰能懂!

電影放完我還坐着等待出字幕,在我前面還未離場的有位白髮蒼蒼的女士,也許是文藝工作者,也許是愛看蕭紅,我們一起等到了電影最後的最後。因爲電影殘留的香味讓人靜靜等待它慢慢消散,並不着急離開。

獨白是蕭紅的文章句子,倒不嫌太過文氣,只是這種文氣沿用到人物對白,還是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不過幾分鐘後就適應了。

這是一部討論並呈現美的電影,文字的美,蕭紅的美,以及她周圍懂得欣賞美的男人們。蕭軍愛上蕭紅的瞬間、魯迅和蕭紅討論衣服顏色的搭配、袁泉讚美蕭紅自制旗袍的描寫、丁玲等人對蕭紅的評論。等等細節都無不呈現出這樣一個人見人愛、性格天真率性、才氣珍珠般亮眼的蕭紅(說蕭紅是被人嫌棄的松子是咋想的)。

我想每個人都見過這樣的人:像孩子一樣單純不喜歡複雜的人事物,非常討人喜歡,雖然會暗覺得她輕率、膚淺,但又會從她偶爾的話語與文字中發現一種輕而易舉的靈動機巧、彷彿天賜,真是讓刻苦和勤奮得來的深刻驚鴻一瞥愛不釋手,小心呵護。

蕭紅的這種赤子之心對於搞藝術創作的人來說千金不換,所以所有遇見蕭紅的作家們都愛她,哪怕只有短暫的緣分,都會在蕭紅逝後痛哭流涕,那是一種對天才逝的惋惜,丟失珍寶般深深的傷痛。

這不是一部要懂的電影,這不是盜夢空間也不是推理小說,只需要感受蕭紅文字的美好,感受情節刻畫出的這個人物的可愛美麗,感受二蕭的愛情,然後會心一笑,或同情或悲傷,就好了。

關於二蕭的愛情,俗一點說就是讓我又相信愛情了,雖然她說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但她也在最無助的時候想要給已婚的蕭軍電報,並說他肯定會來接她,她沒有這麼做,但我也相信,他們的互相瞭解,互相深愛,雖然因爲不能忍受的痛苦讓彼此分開生活,但不能否認他們之間愛情的長存,從蕭軍一直保存她的信件可以看出,雖然因爲自尊心說這是一個奇蹟,但是誰都知道那是他的珍寶。這麼唯美浪漫的愛情真實存在着,知道這些足以。

不是最後死在誰手裏就叫愛情,不是溫柔相待相敬如賓就叫愛情,我不否認,蕭紅自己也期盼的普通夫妻的溫情是人最最需要,沒有就活不下的東西,但是這樣的生活,就如同她在日本,如此舒適如此自由、自稱爲黃金時代,感受卻像在牢籠。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1

短短31年的生命,留下了曠世鉅著,彷彿她生來就是爲了受苦,然後再將那苦化做文字。是真的用生命來寫作。

孤獨充滯了她的生命,幼年喪母,私奔,迫於飢餓與不愛的男人同居,懷孕後險些被賣到青樓,被蕭軍解救後,兩人迅速墜入愛河。爲了挽留蕭軍的愛,也迫於現實的壓力,將出生的女兒送人。在愛情中的蕭紅是不管不顧,飛蛾撲火般的,即使兩人餓的連飯都吃不上,只要和蕭軍在一起,蕭紅就是幸福的。從小沒有父愛也沒有母愛的蕭紅將蕭軍當作精神的支柱,生命的慰藉,命運的拯救者,是她悲苦命運中想把握的一絲溫暖。可惜,這樣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蕭軍屢次出軌、背叛,並且伴有家暴,時時譏諷蕭紅的文學創作。在蕭紅與蕭軍的愛情中,蕭軍無疑是處於主導的,他自認爲是蕭紅的拯救者,而蕭紅是作爲一個被侮辱等待解救的孕婦進入他的視野。蕭軍骨子裏也許對蕭紅是輕視的吧。畢竟,在中國這種根深蒂固的自私男權思想是很難改變的,即使到今天依然如此。

蕭軍解救了蕭紅卻也毀滅了蕭紅。他的背叛帶給蕭紅的打擊是毀滅性的。面對蕭軍的冷漠,想想那被送走的女兒,蕭紅的內心該是何等的悲涼。

端木恭良能有勇氣娶懷着蕭軍孩子的蕭紅結合,無疑是蕭紅生命中短暫的安慰,但是,這一次,蕭紅卻又是以一個被侮辱被拋棄待拯救的孕婦形象走進男人的視野。戰亂時期端木的自保,讓蕭紅又飽嘗了孤獨和顛沛。與蕭軍的孩子在生下來第三天就夭折了,蕭紅的生命又一次經歷了死亡的打擊。也許這個時候她對生死已經麻木了吧。情感的打擊,多年顛沛的生活讓蕭紅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即使在病牀上,她依然筆耕不輟,以平均一年10萬字的速度在進行創作。雖然沒有直接參加抗戰,但她其實時刻關注着國家局勢,在她的作品中充滿着對弱小民衆的同情。

所以,蕭紅絕不僅僅是一個有才華的命運多舛的女作家,她是當之無愧的有時代感的女作家。這一點,張愛玲是無法與她相提並論的。

在生命最後的時候,蕭紅憑藉她與生俱來的文學才華,得到仰慕者洛賓基的陪伴。

蕭紅臨死前的遺言是希望駱賓基幫她尋找送人的女兒,還有就是希望能葬在魯迅的墓邊。這樣的遺言,着實讓人唏噓。

到死她放不下的牽掛是那個被遺棄的女兒,到死她才明白,在她生命中,唯一帶給她溫暖沒有傷害的男性是魯迅。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2

年輕時常看一本《黃金時代》的雜誌,以致後來別人說起黃金時代時,總認爲指的那本雜誌。看2015年第34屆香港金像獎頒獎晚會,才發現許鞍華導演,湯唯主演的關於民國女作家蕭紅傳記《黃金時代》。

本人學識淺薄,開博上網後學到了不少東西,逛博時曾看到過博友寫有關蕭紅的博文,可因不喜歡終究沒感興趣。昨天逛博,又見一博友寫了首關於蕭紅我的黃金時代詩文,於是在網上尋來湯唯演的《黃金時代》視頻看看。感謝湯唯!真的,若不是湯唯,我至今還不見識蕭紅,也不會對此人感興趣,雖喜歡文學,但從未看過蕭紅作品。認識湯唯,是從《色戒》開始,但這片我沒看過,只是從此知道湯唯,看過她演的《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圖》。後來又在微博中看到過她的一些在外用外文演講的視頻,感覺湯唯不僅演技好,文采和能力也不錯,不愧爲人才!昨天午後閒來在網上看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湯唯,把那位民國女作家蕭紅,演繹得真是唯妙唯俏,棒極了!

在我的眼裏和心中,感覺蕭紅就是湯唯演的那樣,看到網上蕭紅的照片時,反倒覺得那不是蕭紅,湯唯演的纔是。湯唯演得那麼好,可惜沒能憑藉《黃金時代》奪得第34屆香港金像獎影后桂冠,片中她將燃着菸頭按向手腕熄滅,將蕭軍離去,蕭紅痛苦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湯唯,不知真實的蕭紅是否也這樣?因爲湯唯,我開始注意蕭紅。

說真的,我不喜歡這個不長壽的民國女作家,至於她的作品,以後有空有機會就看,但決不會刻意,更喜歡丁玲。喜歡湯唯,喜歡湯唯演的蕭紅,在《黃金時代》影片末尾,我聽到並看到了有關蕭紅的文字,我和祖父的園子。呼蘭河這小城裏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

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裏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些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太陽在園子裏是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從《黃金時代》中,我看到蕭紅是崇尚自由的,個性也很開放,她只想擁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和愛,喜歡寫作。她的寫作能力是無限廣闊的,感情也很細膩,以致於太專注於作品創作而脫離現實生活,生活對她也太不公平了。從她的文字來看,很接近生活,作品文字描寫什麼的都很細緻入微,直入人心,令人感動,這個還是值得學習的。

總之,《黃金時代》觀後,見識了蕭紅,謝謝許鞍華導演導出此片,謝謝湯唯的表演,學無止境,我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3

電視有點播功能,也是極好的。每天一部電影,今天的是《黃金時代》。看之前並不知道講述的是蕭紅的故事,看介紹以爲是部普通國產文藝片,但開片就挺吸引眼球,一個只活了31歲的女人,一段勇敢的逃婚和大膽的愛,再一些文藝的詩,慢慢知道,貫穿全片的那個人是隻有所耳聞過的蕭紅,也對這樣一個人產生了些好奇。不得不承認,挺不會欣賞藝術。至今看了兩部許鞍華的片子,都有打盹,中間部分有些遺漏,不過不影響整體感受。這樣一個女人,給我的震撼還是極大的,忍不住百度了下蕭紅的生平。更願意理解成共經歷過四個男人,而且在那個時代,倒不覺得是放蕩。與已婚中學同學的同居,到與未婚夫汪恩甲經歷的一年多,再與蕭軍的命中註定、共同創作和相念一生,到最後的與端木蕻良共結連理走完餘生。給我印象,這是一個敢於拋開世俗尊崇自己內心,有想法有才華,善良正義,經歷過貧苦與富足,孤苦的女人。用了很多對我來說極少用的讚美人的詞語,除此也不完全認同,對於沒有親身經歷的事也不能作過多評價。短暫卻也精彩的一生,羨慕的是她的創作熱情,留下很多好文。一個人活着的時間是有限的,但一些東西,卻可以長久地流傳再流傳,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也便是文學與各藝術於人類最大的意義了吧。曾經說過,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也許碌碌無爲的人健康無病地活了很久,也許給你一身才華的同時,卻也收走你一部分健康或是其他。做自己認爲值得的事,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即便不是大環境下需要的主旋律。

戲裏,每個人物都很深刻,不過每個都細說就有些不大合適了。正如這片長,導演也是沒法再剪了吧,剪哪兒,都會不合適。一個個小小的人物,一份份小小的信念,一點點小小的努力,構成了一個黃金時代。

最後以片中丁玲對蕭紅的回憶和另一段話收尾吧。

她說的話是很自然而率真的,我很奇怪作爲一個作家的她,爲什麼會那樣少於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純潔和幻想,或許也就同時顯得有些稚嫩和軟弱的緣故吧。

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了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吭地,就拖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4

趕上《黃金時代》的尾巴,坐在偌大的影廳正中間,最好的視角,以最舒服地姿態,準備着接受一場文藝的“洗禮”。有人說《黃金時代》是許鞍華反電影的學術作品,冗長而無味。但是可曾想,這就是時代,就是生活?

蕭紅的一生與苦難結伴,與拋棄相隨,她拋棄了家人,任憑弟弟苦苦相勸也不願回;她拋棄了第一個孩子,僅僅只看了一眼且伴隨着驚恐;她拋棄了同甘共苦的蕭軍,選擇了懦弱怕事的端木;她拋棄了蕭軍的孩子,閉眼逃離……種種表明,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擔當的女子,可誰又來擔當她的擔當?誰又停止了對她的拋棄?

那個時代,名聲重於一切,與表哥陸舜振私奔的蕭紅,聲名狼藉,但是她不在乎!她以爲,有愛就夠了。但陸舜振不堪壓力,棄她而。她離開家是,家人因爲她一人,舉家遷移,身敗名裂,當弟弟苦苦相勸的時候,握着杯子的她,拼命地喝滾燙的咖啡,想掩飾內心的猶豫和不安,她明白,那個家容得下的不是她!她放下理想隨未婚夫了,卻在欠債累累的時候遭到拋棄,孤獨堅強的她,還以爲,未婚夫會回來。至於蕭軍,愛得深入骨髓,傷得也透徹心扉,最艱難的時候歡聲笑語,開始安穩的時候包容不再,懷有孩子的蕭紅被蕭軍“成全”。當愛沒有了信任,擔當也就無從說起了吧?最後的最後,病中的蕭紅,拉扯着要走的端木的衣角,她那麼無助,她需要的只是一雙安穩的手,在需要的時候握住就好,倦了的心神也就安了。

因爲才情,蕭軍蕭紅相守相伴,雖然清苦,但是沒有芥蒂。愛的最初總歸是愉悅美好的。是什麼讓共患難的也易碎?如果沒有朋友的“蕭紅比你有才!”,如果沒有中學生女孩的出現,如果沒有朋友妻的介入,如果沒有端木的殷勤,如果沒有……

如果愛!

蕭軍愛她,卻在她被困旅館時無計可施,最終是蕭紅自己挺着大肚子跳下窗戶,她靠的是自己!蕭軍愛她,卻幾次不忠,無視蕭紅的痛苦隱忍,而蕭紅選擇自行冷靜,給自己孤寂。蕭軍愛她,卻沒成全她“只想安穩寫作”的小小心願,冰冷她的挽留,堅決選擇分開,對於最後的拋棄,她沒有言語,只有“痛徹筋骨”,也就不怕端木的“皮破血流”了。

平鋪直敘和出景的旁白,我以爲我也會睏乏,但沒有!濃濃的時代感,撲面而來。我竟苦惱着劇中的苦惱,緊張着那時代的緊張。彷彿在與這些文人們聊天,他們說,我聽!聽得出神聽得入迷!

最後,她了,有人爲她哭了。我爲她高興,她不用再害怕被拋棄了。她終於可以“安穩”了,只是不能再寫作了……

如果有來生,願有獨人不負才情,不負卿,即是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5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羣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着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許鞍華導演的關於女作家蕭紅的《黃金時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電影,就借;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說點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或無關的。

先說一個略微殘酷的事實,;國際婦女節;指的是共產國際,是1910年8月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由共產國際的德國領導提出的建議,並最終確定3月8日爲;國際婦女節;,所以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慶祝這個節日。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問人家放不放假,過不過節了哈,她們大概得上班。

言歸正傳,黃金時代。電影之所以最終命名《黃金時代》,源自蕭紅寫給蕭軍信中的一句話;這不正是我的黃金時代嗎?;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氣開放、自我意識覺醒,百舸爭流的年代,那是蕭紅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黃金時代。

蕭紅,一個民國女子,經歷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後被棄、母子分離、幼子夭亡、顛沛流離、與四個男人發生情感糾葛,這還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貫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寫作爲武器,喚醒更多人的自我覺醒意識。她一生如同動盪塵埃,從未停歇,直到最終客死異鄉,她幾乎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運,本身就比一部電影還要精彩跌宕。王安憶曾說,有故事有才華的女人很多,蕭紅之所以能被歷史記住,是因爲她把自己的熱情轉化爲更巨大的東西,去影響其他人。

蕭紅骨子裏有東北女人的熱烈,她和張愛玲都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都忠於自我。北國冰雪中長大的蕭紅活得炙熱投入,燃燒自己,心懷天下;而上海風骨的張愛玲活得冷峻淡然,永遠冷眼旁觀,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氣度,只活自己的。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6

故事的發展由不同的人物娓娓道來,蕭紅說道,我是從祖父那裏學來,人生除掉冰冷與憎恨以外,還有溫暖和愛。蕭紅,一個呼蘭縣獨立不羈,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居無定所的流離,衆叛親離的悲涼,幾番掙扎的婚姻,卻見證了一段黃金時代。在流離中刻骨求愛,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在唏噓的文字下力透紙背。

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季節,今年的五月,我的生活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蕭紅如是寫道。伴隨着第一任丈夫王恩甲的銷聲匿跡,蕭紅落魄不堪,也成爲了蕭紅生平中又一個不解之謎。“她一張近於圓形的蒼白色的臉幅,鑲嵌在頭髮的中間,聲音顯得受了驚愕似的微微有些顫抖地問着“,這是蕭軍第一次見到蕭紅的描寫,此時的蕭紅憔悴不堪,挺着大肚子,而蕭軍已然被她美麗的大眼睛折服。 蕭紅問“爲什麼我一點力量沒了”,蕭軍說:“愛慣就好了”。也許正是蕭軍這種無所謂的態度,順其自然的態度也讓兩人的感情變得無謂,再激情四溢的生活終抵不過平淡的流年,再固若金湯的感情抵不過殘酷的現實,與其說是冰冷的現狀不如說他們 敗給了那欠的600塊錢。饒是如此,兩人在貧窮與飢餓中度過了一段艱苦而甜蜜的時光。對於現代人來說,最美的時光往往不是那些豪華的遊艇,絢爛的風景這些外在的物質化的享受,而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帶來的兩情相悅。也許只是一粥一飯,在電影裏連半毛錢的豬頭肉

都是奢侈,而在現實生活中呢,人們慾壑難填,想要的還多,更多,慾望膨脹的無以復加。金錢,利益,權利,在那個視之爲身外之物的黃金時代已然不復存在。蕭紅在她的作品裏將貧寒與飢窮寫的觸目驚心,其實是在反襯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高度純潔化的精神世界,連蕭軍自己都承認,自己不會寫賣錢的作品。作家就是作家,用文字把握時代的脈搏,用發人深省的句子重塑青年一代的.理想。這種崇高和偉大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心無旁騖著文章,用自己僅有的一點能量向社會散發光和熱。

“我願意關着燈坐下來,沉默着,就在沉默中,我想,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自由和舒適,平靜而安詳,沒有一點經濟上的壓迫,這就是黃金時代。這是蕭紅遠赴日本寫作時寫出來的。之後,伴隨着與作家端木蕻良的熟識與蕭軍感情的破裂,她嫁給了他。之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他們這樣一羣人,耗盡了青春,卻懷揣着信念與理想,堅持着夢想與愛情,這樣的大愛與大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爲之深思!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7

由許鞍華導演的電影《黃金時代》在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比中獲得五項大獎,而她理所當然的獲得最佳導演獎。這也是她第五度獲得這一殊榮。

看了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之後,很滿足,儘管這是一部成本不高的藝術電影,但是絕對比動輒幾千萬預算的亂七八糟的電影高級的多。據說影片中30多名明星的總片酬只有370萬。其中馮紹峯更是主動請纓演蕭軍,分文未收。這種爲藝術獻身的精神在現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實在難得。

當然,導演許鞍華在當下大數據大市場票房第一的環境下仍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更加難得。這是一部帶有紀錄性質的藝術電影,許鞍華曾經拍過小成本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更以《桃姐》再登事業巔峯。她說我學《童年往事》學了幾十年。這種記錄形式的藝術電影兼容了紀錄片和藝術片的所有元素和精髓,讓觀衆同時感受到兩種藝術相互交織又不斷撞擊而產生的張力,從中我享受到了兩種電影藝術帶給我的美感。

感謝許鞍華,讓我在不多而有限的藝術電影中發現一部認真嚴肅的電影,當下很多電影已經不能稱之爲真正的電影了,完全走到另一個極端,討好觀衆,迎合觀衆,完全喪失了電影藝術的本質。

《黃金時代》美中不足的是,文學性不強,若在影片中再突出和強化一些文學色彩,更能打動一批文學愛好者包括文藝青年。畢竟,蕭紅是一位出衆的文學才女,她的文學創作之路,文學藝術思維都是每一個文學愛好者所關注的。

文學是要通過文字來傳遞情感和思想,此時我想起了蕭紅,1936年11月19日,蕭紅獨身在日本,給蕭軍寫了很長的一封信,其中寫道:窗上灑滿着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這些文字的描寫很好的表現了此時此刻蕭紅的內心世界,也讓觀衆看到此時此刻蕭紅文學創作時的狀態。她說這是她身在籠中的自由和平靜。類似這樣的文學描寫再多一點,肯定會打動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和文藝青年們。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8

縱觀蕭紅的一生,在這部電影裏,剛開始竟有輕鬆之感,越看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地沉重起來,到後來竟有一種病態的美,既是那樣的悲慘,也充滿了波折的戲劇性。

蕭紅的父親在她中學未畢業的時,就把它許配給了汪恩甲。可她受不了有惡習的汪恩甲,這個不求上進的癮君子給不了她安全感和未來,相對比陸振舜,蕭紅越來越欣賞她的這位表哥,於是他離家出走,本以爲可以從此和陸振舜獲得幸福,沒想到這一些都是騙局,陸振舜拋棄了她,迴歸了家人的懷抱。

“曾以爲堅不可摧的愛情,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彷彿北平寒風一個隨意的吹拂,便使其化輕易爲齏粉。”蕭紅又找到了汪恩甲,兩人開始同居。誰知騙語接二連三上門。有身孕的蕭紅與汪恩甲在旅館欠下數額食宿費。此時汪恩甲一去了無音訊,留給蕭紅的,只是無盡的折磨與痛苦。

無奈蕭紅只好寫信向文藝週刊發出求救信號。

她寫過一首這樣的詩歌: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二蕭”最終還是見面了,蕭軍很快發現這不是一個尋常女子。“出現在我面前的是我認識過的女性中最美麗的人,我必須不惜代價拯她。”

那時的他絕對想不到。正是他這所謂“大男子主義”,使相愛着的兩人變得不再“合適。”

我想蕭紅一定是愛他的,東渡後的蕭紅仍對他念念不忘,那足足35封長信就是最好的見證,可蕭軍早已不愛她了“愛就愛,不愛便丟開。”蕭紅可以用連自己都覺得可笑的藉口爲他辯護,他卻冷笑,在蕭紅病重時,端木不知去向,身邊有駱賓基,但她卻還深深思念着蕭軍。“我愛他,今天還愛……”

端木在娶她那一日。紅豆贈君。“我只想過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只有相互諒解,愛護,體貼”。可端木給不了她安全感,重慶被日軍轟炸那一日,端木不在她身邊,反到是駱賓基始終握着她的手“不要怕,我會一直在你身邊的。”

蕭紅在病重時對駱賓基說“我早就該和端木分開了,我要回家鄉去,你不要爲我擔心,我不會在這個時候死的,我還有《呼蘭河傳》第二部要寫,我會好起來的。”然後,她衝着駱賓基說:“駱君,到那使你肯娶我嗎?”駱賓基愣在那裏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深知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她之所以這麼說,只是在和這個她摯愛的人世間,委婉的道別罷了……

蕭紅向文藝週刊發的求救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曾經有過少女夢想,美麗和青春,可如今這一切都毀滅了……也許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應該有溫暖的愛……”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19

提起蕭紅,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園內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夠想起她一生顛沛流離,四處流浪。

蕭紅一生都未曾得志過,正如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裏所描述的,蕭紅沒有按照別人的思路來寫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歡迎。更別提正值抗日時期,許多作家忙着寫抗戰小說時,她卻在寫《呼蘭河傳》,得不到時代的認可,自然未能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蕭紅的性格極爲堅韌,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別人拋棄,被命運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輾轉生活,可她在哭過之後,總會堅強起來去繼續戰鬥,“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一些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這便是蕭紅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亂世之中難得擁有的一些可貴品質。從整體上來講,我不太欣賞和佩服蕭紅。她一直在尋找着愛她的人,自始至終她都相信這着愛情,相信有一天她會和愛她的人能安安穩穩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愛過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願。不是將其拋棄,就是自己參軍,或好或壞,上天一直在和她開玩笑。可是,她爲什麼不嘗試着一個人獨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尋不到自己的愛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談天說地,交流寫作,這也是一種動亂中的安穩。可她沒有這麼做。我想,她還是沒有從封建的圈子中徹徹底底地跳出來。也不止是她,乃至那個時代的中國人都認爲,女子必須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蕭紅怕也是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爲了順應時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託。但孩子也算是一種感情寄託啊,她卻棄之不顧,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蕭紅臨死時倒也不算孤獨,端木就陪在她的身邊。儘管如此,蕭紅的一生都未曾圓滿過,甚至可以說,想得到的從未得到過。

時代背景決定了多數人的命運,國難當頭,誰都不會有安穩日子可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0

觀看完今天的電影后,才發現了蕭紅那近乎與悲慘的生活。在初讀她的書《呼蘭河傳》時,對於她這個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實,也只有她在後園中玩耍時歡樂的景象與神態,與自己對那樣美好生活的憧憬。但當她長大後,呼蘭河那些熱鬧的市場,那些繼續跳大繩的人們也已成爲虛無縹緲的東西,眼下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與愛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見父親,因爲她的事在那裏已成爲冷嘲熱諷的常事,沒有過多的關懷,只有短暫愛情間的溫暖,只有兒子的靈魂與她日夜相伴。魯迅的邀請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勵與他的悉心介紹,才使得蕭紅有了日後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絲絲“大家庭”的溫馨。

日本的大舉侵華加之身體原因,使她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病牀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獨與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與朋友一直幫助她到最後。

一個時代、一種制度、一個選擇造就了蕭紅既悲慘又充實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與那充滿生機的菜園子,她嚮往平靜同時也向往快樂幸福的生活,但命運道路卻總與其背道而馳。她是痛苦的無助的,她希望被歡樂眷顧,但又一次次擦肩而過,可能只有死亡纔是她最美好的歸途。

寒冷的北風再一次吹過呼蘭河,而蕭紅的心卻與這大地一樣被凍的撕裂,她永遠沉默在了白色的回憶之中。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1

《黃金時代》這部電影以民國時代爲背景,描述了女作家蕭紅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影片塑造了一羣風華正茂的少年,還原了蕭紅獨特的人生與人格,並說他是戰亂中一朵逆向生長的倔強之花。

蕭紅的一生短暫且並不美麗,她經歷的坎坷幾乎都被自己寫成了一篇篇文章。蕭紅作爲一個女性,她與表哥私奔,被家人拋棄,卻仍然擁有一份樂觀讓自己坦然面對生活;作爲一個母親,兩次懷孕,卻沒有一個孩子在身邊留下,不是送給別人,就是在逃亡中在黑暗裏看着襁褓中的嬰兒,內心是十分孤獨與寂寞的。

我記得當蕭紅躺在病牀上時,她臉色蒼白,嘴脣毫無血色,但有神經質的一聲冷笑,也許是對世間之事諷刺,也許是對生活坎坷的苦笑。好在,那時文字一直陪伴着他,在她孤立無援時,她用文字描述着世間美好,始終堅強勇敢。

蕭紅的文章十分樸實,或許是那個黃金時代所決定的樸實風格,他筆下的人無論是商賈小販還是風流政客皆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想,夠深的文學創作不在於用多麼華麗的詞藻,而是用心體會生活中的細節,而蕭紅寫出的文章就是這樣的,她把對當代社會的諷刺寫的淋漓盡致。

在蕭紅的一生中,她經歷過四段感情,我想她最美好的時光,也許就是和蕭軍在一起的時光了,蕭軍無疑是她文學上的一大助力,蕭軍用他的刻苦努力在寫作,雖然文章深刻,但缺少一些l靈氣,整體來看蕭紅的文學水平確實是高於蕭軍的。影片中蕭軍也曾因別人說了這些話而疏遠蕭紅,造成了兩個人在感情上的隔閡,而這些蕭紅自己是不知道的。他們二人因文學而相知相戀,但卻並沒有相守。他們相遇,生命中註定,分開更是宿命,但二人性格天生不同,註定無法相守。

我們無法看到真實的蕭紅生活,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演繹,通過故事回味那個被毀掉的才華橫溢的女子,在影片中一個又一個的鏡頭中,回味屬於她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2

"對於蕭紅的生平經歷,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老師在黑板上一個一個的羅列了許多的名字:蕭紅,蕭軍,端木髸良,似乎還有駱賓基。那時候對蕭紅其人,只覺得是個才女,也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我不知道《黃金時代》裏對蕭紅的描述是否屬實。電影是以倒敘和差敘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與蕭紅有關的人之口,將蕭紅的一聲娓娓道來。

電影中的蕭紅看似柔弱,卻從骨子裏透着倔強,她不要父親安排的婚姻毅然離家,忍受着貧窮與孤獨。卻也爲了不再孤獨向未婚夫低頭。當未婚夫撇下大腹便便的蕭紅悄然離去後,她卻能安然的待在閣樓中靜音創作。我想她就是這樣一個如月亮般的女子,清冷,孤寂。

蕭軍應該是她的太陽,他能帶給她火熱和陪伴。所以她義無反顧的追隨着他,甚至他的冷漠,他的不忠。可太陽和月亮註定是不能同在的,他有他的壯志雄心,她卻只想 要她的淡泊安逸。於是那怕是愛情,哪怕的骨肉,也阻止不了倔強的心。

蕭軍走了,她便又陷入無邊的孤獨。蕭軍曾囑咐丁玲“不要讓她一個人孤孤單單。”蕭紅害怕孤獨,非常。 我想,端木髸良的存在也不過是她太過害怕孤獨的結果。記得老師講過端木髸良是個漢奸,人品不太好,但我不知道,他是否如電影中那般懦弱。慶幸的是在蕭紅重病的日子裏,他並沒有棄蕭紅於不顧。

最讓我猜不透的是蕭紅對於孩子的態度。說她不愛孩子,那不可能,那樣溫婉細膩的女子怎麼會不愛自己的骨肉。但她把第剛出生的孩子轉手就送人,接着便投入到同蕭軍的愛情中。同樣第二個孩子剛出生三天就病死了,她同樣看不出悲傷,看不出絕望。

看過了電影,我對蕭紅的疑問反而更多了,我想要解答這些,就得去蕭紅的文章中找了。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3

"最近喜歡聽歌。很瘋狂地聽歌。

我喜歡半夜戴上耳機,然後聽一些情歌,會讓我有所領悟的情歌。

本來不該是這個時間在這裏打字敲着鍵盤的。至少我昨晚是這樣想的,今晚不能熬夜,我現在剩下的也只有青春了,我要好好保存我的青春,然後漸漸把它送入墳墓,看着他毀滅,看着陽光在它身上流轉,看着它,想着有關它的一切。

昨天看了《黃金時代》。有所感觸。

我不知道票房差的原因。將近三個小時的國產電影確實比較少見,畢竟你要把一個人的一生比較細節地告訴世人,導演一心一意的將這些表現出來。是國人不願意把時間放在一部文藝片上嗎。我不得不說這這年來我看過很多電影,大片還是國產,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我覺得這個《黃金時代》是唯一一部能讓我有觀後感的影片。

如果你對文學有感覺,如果你對蕭紅感興趣,《黃金時代》確實是需要好好看看。覺得電影冗長無聊的觀衆,也許是沒有耐心。在我看來沒有哪一個情節是能讓大家跳過或者說拉過去的。蕭紅和蕭軍的愛情在細節中感受的驚天動地,在貧窮中認識,共患難,每一個笑都像陽光。端木瘦弱的樣子讓人心疼卻用一生只唯一一次的爭執在蕭軍那裏爭取到自己的愛情,而蕭紅也將她這輩子唯一一次婚姻給他了。時間距離以及感情的不同造成了最後的悲劇。所以蕭軍纔會與一個相識三個月的女子結婚卻不願意給與自己在一起共患難的蕭紅一個名分。蕭紅最後生病的時候,在中國的大多數國情來看,男主角這時候會嫌棄或者拋棄。但讓我想不到的是端木與蕭紅的對手戲,在無聲的空間中演繹地淋漓盡致,他對她果真是愛。她對他果真是愛。最後,駱賓基的登場。蕭紅弟弟的朋友。在蕭紅生命中最後的44天,用極其的細心耐心陪伴着。對她的感情絕對是熬過真火。最後駱賓基在蕭紅去世之後,在大街上一邊吃糖一邊哭的情景,極爲觸動人心。

沒有單一的旁白。以人物敘述的形式。以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描述蕭紅獨立剛強自由的一生。這三個小時,我感覺是讀了一本書。這本書,一頁一頁翻來翻去有滋有味。

以獲獎的形式說明沒有爲藝術獻身,但是票房差,估計是不符合大衆的口味,但是不能換成其他人的夢想,完成其他人的事情。是吧。

其實。我本意不是想說《黃金時代》。我想說說最近的我。最近的我。想想也沒有什麼要說的吧。困了吧。自己在敲什麼我都忘記。恩。晚安。自己就在自己心中。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4

王小波是個幸福的人,我覺得,儘管他自己可能不這麼認爲在他那個時代,大多是渾渾噩噩的人,被戰亂、苛政和艱難困苦的生活消磨着心智,吸乾了骨血。誠然,我們的時代也是如此,只不過換成了娛樂、階層和信息繭房。

我時常覺得,我依然有着上一代的影子,越向着太陽,影子的痕跡越明顯。這大概也印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大多明哲保身,刺頭死的死殘的殘,學會了做綿羊的人得以活命,把這種行事方式貫徹了一生,溫順的基因便傳了開來。

我也是這個時代的農民,不敢離開自己的工位,每日上班下班,重複地鐵窗外的風景,與我的祖輩在耕作多年的田間踱步,期盼聊以餬口的收成一樣並無二致。

我經常會不切實際的幻想,腦海中翻涌着酣暢淋漓的情節,而主角就是我自己,幻想以後的快意的生活和得體的工作,地鐵上,被窩裏,工作時,我被這些突發的美好幻象挾裹着,在某個時刻驀然清醒過來,發現自己仍處在現實的枷鎖之中,心中就莫名的失落,唐詩裏的憂愁似乎與我的不同。守在烏托邦的門外,想透過氤氳看清裏面的東西,目光卻怎麼也穿越不了迷離的霧氣。

看過那些情節,瞭解自己所處的世界,才明白做出不一樣的事情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看過一句話:“他時常回憶起1995年第一次來中國。

從武漢到宜昌,再輾轉巴東,在神農溪,9名縴夫拉着竹筏前進。他說:那些縴夫中可能就有另一個比爾·蓋茨,但他出生在這,命運便鎖在河岸”。讀後感·這是大部分人的常態,也是悲哀,拼搏的種子在發芽前便被環境腐蝕糜爛,也更能顯出不一樣的想法的稀少和珍貴,我也是縴夫中的一個,不甘被縛在原地,王二便是我的啓蒙老師。

我缺失的從來不是天馬行空和夢人囈語,也不是越過舒適線的勇氣,而是邁出幾步後不被幹擾的堅持,太多一蹴而就的想法在我身前累積成一堵高牆,我得想辦法打破或者越過它。

不知道這次是不是誇下海口,三天熱度,希望能堅持久一些,給我和她一個交代。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5

這是關於作家蕭紅的傳記,是通過認識她的作家朋友們的口述形式來完整演說了蕭紅的一生。一個在常人看來,無比痛苦的靈魂,卻堅強的面對着苦難,熱烈地愛着這個世界,並把自己的感受用美好的文字記錄了下來。

有些事情都無從考證,只有當事人最清楚,看不出蕭紅有什麼抱怨,只有沉默。她是一個經歷了苦難的女人,敢愛的女人、溫柔的女人、堅強樂觀的女人,一個真實生活着的女人。

蕭紅愛上了有婦之夫的表哥,與他私奔,表哥因受不了家裏的壓力,離開了蕭紅。因爲這件事,蕭紅令父親身敗名裂,舉家不得不遷居鄉下。之後,蕭紅離家,獨自生活。在飢寒交迫生活困頓之時,她去找了父親指婚而自己背叛了的未婚夫,與他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身懷有孕,但兩人坐吃山空,欠下旅館的債務,未婚夫消失,把蕭紅一個人留在旅館。

蕭紅給報館寫信,報館的作家們商量怎樣替她還債救她出來,於是蕭軍去拜訪蕭紅,第一次就發現了她的文藝寫作才能,從此兩人相愛,同甘共苦。蕭紅生下孩子,沒有辦法養活,就送給了別人,後來她寫了《棄兒》。

再後來,二蕭一直追隨在魯迅的左翼作家團體裏,與魯迅、許廣平交往密切,蕭紅的作品得到了魯迅、許廣平的讚許,在寫作上,蕭紅的才能勝過蕭軍。由於蕭軍的背叛,給蕭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蕭紅一直深愛着蕭軍,但蕭軍堅持去從軍打游擊,二人分開。再次見到蕭軍,蕭紅的身邊就已出現了端木,但她一直懷着蕭軍的孩子,從此,二蕭永遠的分開了。

蕭紅與端木結婚,但二人卻不能共患難,蕭紅生下蕭軍的孩子,三天後孩子去世,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生存是多麼艱難。蕭紅他們輾轉去了香港,在香港她有肺結核,後來又發現了腫瘤,做了切除手術,端木到處去奔波,在蕭紅最後的歲月裏,一直是駱賓基陪伴照料她,駱賓基開始寫蕭紅傳記。

在蕭紅31年的生命歷程中,她寫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也一直在追求着愛與自由,是那麼勇敢,那麼淒涼。在那個抗戰的年代,她的作品也許並不能被大衆所熱愛,但離開戰爭年代,她的作品顯現了光輝,尤其她的《呼蘭河傳》,這部文字優美的自傳體小說,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美好與希望。

除了熱情,蕭紅還滿含着許多的憂鬱,更確切是一種悲涼,但她卻那麼溫柔地對待着世界,忍住悲傷努力愛着所愛的人,在她的艱難世界中,在她的生活中,在她的心裏,永遠存在着美好的希望,她是一個飽含熱情的生命,雖被世事蒙上一層淒涼,但終究掩蓋不了她曾在這個世界上熱烈地燃燒過。

電影感人至深,把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表達的那麼清楚明白,世事變幻,誰能與誰同舟,到處是漂泊、淒涼、無情、冷漠。天地是寒冷的,唯有心存愛意的人是溫暖的,溫暖着自己,溫暖着身邊的人,也溫暖着時代,更溫暖着後來的人。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6

三個小時,不覺得長,身爲寫作者,在《黃金時代》裏看到的,是讓我喉頭爲之一熱的命運關鍵詞:相遇。

河與河相遇,野火和野火相遇,人和一羣人相遇。相遇改變人,相遇改變時代,讓螻蟻變成神明,讓綠皮火車變成銀河列車999。讓一個東北鄉下的小姑娘,憑藉一支筆,憑藉那些不起眼的字與詞,火燒雲、倭瓜花、河燈、小團圓媳婦,匯入洪流,在刀槍不入的歷史上,留下一聲咳嗽。

相遇之前,蕭紅的生活支離破碎,電影對此毫無粉飾遮掩。未婚夫汪恩甲、表哥陸振舜,陸續出現在她生活裏,或多或少,改變着她的生命軌跡。但這些相遇,是生命準備期的相遇,是次一等的,狗糧般的,不足以餵養她。她和他們相處時的順應、懦弱、反悔、掙扎,所有這些顯得猙獰,被人視爲狗血的舉動,是她對他們的不適應,是一個人被狗糧般的滿足拘禁時的必然反應。

能夠算作相遇的機遇終於出現,遇到蕭軍,遇到東北作家羣,遇到該遇到的人,所憑藉的,無非一支筆。他們討論讀書寫作、愛的哲學,排演戲劇,在新年夜歡歌笑語,在街頭和另一羣年輕人擁抱。作家廖偉棠說,《黃金時代》裏有一個青春中國,那青春中國,絕不是虛無的概念,就是這樣一羣人的擁抱,是他們交往中的靈光乍現,是瑣碎談話累積出的詩歌,他們因爲寫作相遇,相遇也成爲他們寫作的內容,他們的相遇像蝴蝶振翅,掀起風暴,至今不歇。

即便相遇,也不意味着萬事大吉,夭折、動亂、倦意都在發生,有人死去,有人被捕,有人悄悄退出那個時代,也有人謀求更大的相遇,例如蕭紅,她去了上海、青島、武漢、香港,遇見魯迅、許廣平、胡風、梅志、丁玲、聶紺弩、舒羣、羅烽、蔣錫金、駱賓基、端木蕻良。所憑藉的,還是那支筆,筆是咒語,是讓人們一瞬間心神相通的魔杖。所以,她的故事天然適合電影,她的經歷,正是約瑟夫·坎貝爾所說的那種“英雄的旅程”。

有評論者認爲,這部電影,羅列許多名人,更像一部社交史,但正是許許多多個蕭紅的相遇,成就了許許多多個“黃金時代”。海明威從美國跑到巴黎去,和那一場流動的盛宴相遇;柯萊特從外省跑到巴黎去,和普魯斯特、德彪西相遇;亨利·盧梭從海關收稅員的職務上退休,和畢加索、阿波利奈爾相遇;還有羅克韋爾·肯特丟下鋤頭,從緬因州跑到紐約,萊昂納多·科恩扛上吉他,搬進切爾西旅館,緊跟着發生的,也都是生命爆炸般的相遇。

讀他們的傳記,看到他們艱苦磨練自己、遭遇劫難、貧困潦倒,餓到出現幻覺,我都毫無同情,我知道他們必然遇到相遇,天將降相遇於斯人。爲了出走,爲了不斷拓展生命的維度,他們拋妻棄夫、丟下兒女、欠債跑路、聲名狼藉,他們無恥透頂,他們一點都不要臉,但和相遇之後的萬卷詩書比起來,那都是細枝末節。

《黃金時代》最驚心動魄之處,就在於此,它沒有迴避蕭紅的戲劇性情感,給了她的情史以充足的戲份,但最終卻用貌似平實,實則風雷激盪的筆觸,寫出了人們是怎麼從五湖四海奔赴而來,最終匯聚成一塊新的大陸的。電影中,蕭紅死去後,丁玲、蔣錫金、駱賓基或者黯然神傷,或者悲痛難抑,那不只是本能的物傷其類,更是因爲,他們所寄寓的大陸流失了一塊,那是所有人的喪鐘。

這樣的電影,必然不討好,但是,許鞍華在接受採訪時,曾把《呼蘭河傳》和艾米莉·勃朗特以及赫爾曼·麥爾維爾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認爲它們都是“探討生命裏特別原始及不討好的東西”。這見解驚心動魄,也足以說明,即便在去世七十年後,蕭紅仍然能獲得理解,相遇還在發生,和這樣的相遇迎頭相遇,是我們這鍍金時代裏,一道金子般的光。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7

期待了許久的影片《黃金時代》,終於上映了。如果說《匆匆那年》的主題曲比電影閃耀許多,《黃金時代》的海報語也比影片亮色三分。猶記得經典人物搭配時代金句,振奮人心。如“天地”和“筆鋒”兩款海報,潑墨背景,蕭紅獨立天地間,是縹緲孤鴻影。她堅定立場,“我不能選擇怎樣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魯迅表明態度“吶喊由心,狂人如我,這是一個要破舊立新的時代,一切都是自由的!”筆鋒尖銳深刻,直抵人內心深處。文化和思想大解放,一次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一次發生在民國時代。

許鞍華和李檣用紀錄片的形式闡述了蕭紅的一生,別出心裁的手法試圖演繹跌宕起伏的故事。一來文藝本身的小衆化,許多人不熟悉蕭紅;二來紀實而平淡如水的敘述手法無法煽動人心、牽發淚腺。最終導致票房不理想,興許讀完蕭紅的書再看影片,又是另一番感受。在旁人眼裏,蕭紅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矛盾性的人物,蕭軍說她容易上當,丁玲說她感性控制了理性。爲了反對封建壓迫,她拒絕家裏給她安排的婚事,跟着已婚的表哥私奔,男方因受不了社會輿論壓力而棄她而去。蕭紅不願回家,卻去投靠被她悔婚的汪恩甲,兩個人在旅館裏坐吃山空七個月。後未婚夫銷聲匿跡,留下她和肚子裏的孩子,以及拖欠旅館的一筆不菲房租。蕭紅被關進破房子後,寫信向報社求救,後邂逅蕭軍,兩人墜入愛河。她懷着未婚夫的孩子跟蕭軍在一起,孩子出生後便送人。後來,她寫了《棄兒》一文,隻言片語交代往事。蕭紅文學天賦比蕭軍高,兩人機緣巧合認識了魯迅先生,如千里馬遇上伯樂。蕭紅深受鼓勵,文壇地位亦起到了麥子拔節的作用。蕭軍的粗獷武斷,以及他對蕭紅文學創作的譏諷,二人貌合神離。端木蕻良的出現,是二蕭分離的導火線。後來,蕭紅又懷着蕭軍的孩子嫁給了端木。這場鬧劇像極了歷史遺留問題,尷尬得讓人無從下手。

日本侵華,蕭紅端木二人顛沛流離,由武漢輾轉至四川再到香港。期間,由於船票不足,蕭紅把逃生的機會讓給了端木,自己挺着大肚子逃亡。炮火轟炸,山河破碎。蕭紅坐在黃包車上,穿梭於殘垣斷壁間。人若浮萍,輾轉浮沉,朝夕不保。而到渡口搭船時,趕不上班船,不慎跌倒,大着肚子四腳朝天無法起身,風霜露重,蕭紅仰望星空,伴着愁雲慘淡躺了一夜。此情此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在她的黃金時代、自由時代,我們卻看到太多辛酸無奈。她像是暴風雨中的杜鵑花,鮮紅卻荒涼。端木生性懦弱無擔當,不可共患難。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不久便夭折,蕭紅自嘲會孤獨終老。到香港不久,她便檢查出肺結核,輾轉幾個醫院仍無見效。後病逝於院中,身旁無親友。蕭軍於她而言,是一個問題的終結,而端木是另一個問題的開端。蕭紅如杜鵑啼血般義無反顧地在文字領域耕耘,留下了《生死場》、《呼蘭河傳》等著作。蕭紅病逝後,蕭軍依着杜鵑啼血的典故賦詩:“又是春歸桃李濃,蕭蕭苦竹几篁筇?天涯骨寄荒丘冷,故國魂招紫塞空。荒草棉芊新雨綠,煙波浩渺亂雲封。鄉心一片鵑啼血,十里山花寂寞紅”。

她的字裏行間,帶着自敘性與抒情性,像極了鄰家姑娘在你耳邊絮絮叨叨講述着自己的心事。又像一個飢餓的人,在百無聊奈間直視荒蕪。筆下人物是陷進了貧窮與命運的年輪,一圈一圈,往更深的黑洞裏旋轉,沒有出路。她一生大多數時期,都投身於風暴,在生與死的邊緣,帶着內外的病,情感的坎坷,向專制、愚昧、黑暗的風車宣戰,有堂吉訶德騎士般的孤奮悲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火燒似的染紅了山頭。而當花期盡了,蹤跡難尋,又有誰收拾這鋪天蓋地歲月已晚的滿地荒涼?胡蘭成稱張愛玲爲“臨水照花人”,孤標傲世,顧影自憐,是水仙仙子。清瘦的身材,冷眼旁觀世事,遺世獨立只做最後的貴族。而李清照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首首清麗脫俗的詞,帶着委婉和浪漫款款而來。

你的靈魂騎在紙背上,穿越歷史盡頭。對生的堅強和對死的掙扎在你筆下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如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追求愛和自由。在一個苦痛與夢想角逐的歷史背景下演繹着自己人生劇本的悲歡離合。蝴蝶試圖飛過滄海,去擁抱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黃金時代。蕭紅說:也許別人不會去看她的文章,卻永遠流傳着她的緋聞。而廣闊天空已有鳥飛過,羽毛會證明一切。那是她的黃金時代,過去了麼?沒有,永遠留在讀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