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精選12篇)

在我們上學期間,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爲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精選12篇)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1

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能動的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方法論)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方法論)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要發揮主動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二、認識論

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②認識反作用於實踐,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方法論)要重視實踐活動,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2、【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範圍,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認識的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方法論)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2

1、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爲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爲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表現: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3)性質 雙重性: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4、我們應如何增強文化競爭力?

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爲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1.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 2.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1) 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1)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文化對人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6、優秀文化對人的塑造作用是什麼?

(1)優秀文化能豐富精神世界(2)優秀文化能增強精神力量(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3

1、商品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貨幣本身有價值,是商品,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形式是隻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和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隻能用現實上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3、貨幣流通規律?公式?

4、我國爲什麼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1)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

(2)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3)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有利於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5)有利於實現擴大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貨幣流通次數貨幣流通次數

(6)有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

5、匯率的含義?什麼叫外匯匯率升高和外匯匯率跌落?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壓力;

6、供求對價格的影響?

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

7、價格和價值的關係?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8、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9、價值規律的內容和形式?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0、價格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還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爲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②提高勞動生產率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1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還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還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會變化規律等。

12、貸款消費的含義?條件?

貸款消費是指在購買住房、轎車等商品時,一次性付款可能會超出一些買主的支付能力,這些買主k惡意考慮預支未來收入進行消費。條件:對於哪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

13、消費結構的含義?影響因素?變化趨勢?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影響因素是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爾係數的含義?變化的意義?

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係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係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15、影響人們消費行爲的消費心理主要有哪些?

(1)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16、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爲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17、綠色消費的含義?特徵?

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爲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爲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特徵是: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複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18、爲什麼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獲取新的成就。實踐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艱苦奮鬥作爲一種精神財富,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廣大。

19、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係?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於生產。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④消費爲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20、我國爲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發展?

爲什麼:

(1)原因: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②由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社會的本質要求

(2)意義:①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③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怎麼樣: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3)加快科技發展,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

(4)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21、公有制企業搞股份制改造有什麼意義?

(1)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2)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行效率;

(3)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4)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2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2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國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4、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是能否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股籌資。

25、如何使公司不斷髮展壯大?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26、什麼是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爲什麼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怎麼樣樹立?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產品、服務在社會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評價和認同。

原因:(1)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爲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所特有的,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形成的。

(2)它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並隨企業的發展不斷延續和更新,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本企業的競爭優勢。

(3)公司是否誠信經營,關係到企業成敗。

如何:開展正當競爭,主要依靠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創立名牌等取得競爭的勝利;反對和抵制假冒僞劣、商業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爲。

27、誠信在經濟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作用?

(1)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市場經濟的.“生命線”。倡導誠實、信用原則,有利於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2)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誠實守信,就會得到銀行的支持,就會得到實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會損害自己的形象,給自己帶來諸多的不便。

28、爲什麼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

(1)必然性:①勞動重要。②形勢嚴峻: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

(2)重要性:①對社會生產:是民生之本,生產出社會所需的財富

②對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同時,有利於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9、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1)黨和政府的就業政策: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2)勞動者:每個勞動者都要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破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舊思想、舊習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靠自己的雙手開拓新的生活,展現平凡而偉大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風采。

①樹立自主擇業觀②樹立競爭就業觀③樹立職業平等觀④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30、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纔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5)直接投資等。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侷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高中政治答題技巧

1、首先,閱讀設問時:

⑴看清試題要求:①一看範圍要求。要明確試題是要求用政治、經濟或哲學的有關知識,還是用哲學中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某些知識來分析回答問題。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較高,則答案要點可能較多,若分值較低,則答案要點較少。

⑵讀設問抓關鍵:這是個關鍵性步驟。因爲命題的意圖、指向、要求等,種.種限定均在其中。①一定抓住關鍵詞語,辨明命題意向。(主體、範圍性語句)②是抓準限制詞語,吃透題意細節。(設問詞、問題短語)

2、然後,讀材料全文: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夠表達全文意思的語句。⑵分出段落層次,並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繫。⑷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列出答案要點。有了答案要點,也就有了答題方向。按這個方向組織答案,一則可以防止跑題,二則可以防止遺漏要點。

3、構思:要通過構思來理清答題思路,要搞清用什麼原理(單個原理還是多個原理)以及如何運用該原理進行表達;要找準答題的切入點;可以採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來理清答題思路。

4、作答:把該回答的問題理清思路以後,就可以動筆作答了。作答時要注意把它們分成幾個自然段,以要點化的方式,正確運用學科語言(學科術語),認真工整地書寫(要書寫清楚),將答案准確完整地表達出來。

提高政治成績的方法有哪些

1、上課的態度要好,要認真。要專心於學業上,想要學有所成,就不要談戀愛,不要交男女朋友,這樣子心無牽掛,讀書時沒談戀愛,專心讀書,以後絕不會後悔,學業完成後,機會很多。

2、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方法:在實際閱讀訓練中,通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網上去學習。

3、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複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複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纔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4、同學們最大的困難就是心定不下來,提不起勁,遇到難題解不開,讀書摸不着頭緒,老是陷在低潮中跳不出來,你應該去請教任課老師或者學習好的同學。同學們,不管你念什麼學校,你都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的學校有信心,定下心來好好努力,不管學校的升學率如何,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就有希望。

2高三提高政治成績的竅門

熟悉課本

政治需要背的知識點是非常的多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經常的複習,有的時候我們在背政治題的時候,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這就是我們對課本不熟悉的結果,有的時候政治卷子的時候,經常的需要翻書,其實我們可以先自己獨立做一些題,如果有什麼不會的,我們在去看政治課本,這樣我們對知識的熟練程度會加深。

學會總結歸納

政治教材的之間的練習也是非常大的,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可以發現,有時候一道材料題,可能會集結很多的知識,所以我們一定要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把每本政治書之間的聯繫,都總結好,這樣我們的學習的才能更好。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4

1、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纔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5)直接投資等。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侷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2、儲蓄存款的含義

儲蓄存款是指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爲憑證,個人憑存摺或者存單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3、利息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利息是銀行因爲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計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所得×利息稅率。

4.簡述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分類、原則和作用?

主要業務:

(1)存款業務:這項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無此項業務,商業銀行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基礎開展其他業務。沒有存款,就沒有商業銀行。

(2)貸款業務:貸款是指商業銀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貨幣資金,並要求償還本金和利息的行爲。它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

(3)結算業務:結算業務是商業銀行位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的貨幣收支提供手段與工具的服務。銀行對此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商業銀行還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務。

分類:可劃分爲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

原則: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

5、股票的含義和特點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

股票的特點:股東的出資不可返還性,除非公司破產清盤或者將股票轉售給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流通買賣;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

6、債券的含義、分類和特點

債券是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併到期償還本金。

債券的分類和特點:

區別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

發行主體國家(各級政府)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公司(企業)

風險情況風險最小風險比政府債券高,比公司債券低風險最大

收益情況收益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略高,低於其它債券收益高於政府債券,低於公司債券收益最高

7、商業保險的含義和種類

商業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爲。

商業保險的種類: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爲保險對象。財產保險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爲保險對象。近幾年出現了諸如分紅保險等新險種。分紅保險在具有人壽保險的保障功能之外,還可以分配保險公司經營盈餘,使投保人的資金保值增值。分紅保險仍然屬於人身保險。

8、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方式的比較

投資

方式特點

收益風險

儲蓄

便捷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利息,在這幾種投資方式中收益最低。在這幾種投資方式中風險最低。

債券

穩健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利息,其中國債的收益略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風險高於儲蓄。

股票高收益和高風險同在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股息和紅利以及購買股票的差價,但收益不穩定。風險較高。

商業保險

規避風險的投資方式。保險事故沒有發生時,投保人的投資沒有回報;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賠付的保險賠償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資回報。本身就是針對風險的投資。

9、投資理財產的原則

投資理財認清各種投資方式的特點,要考慮投資的收益,也要考慮投資的風險。

投資理財要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如家庭收入、節餘、存款、消費等實際)和經濟承受能力進行投資選擇。

投資理財要注意投資渠道的多樣化,各種投資要堅持適度原則。

投資理財要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投資,不合法的投資不能做。

衝突法解決方法

綜觀各國的立法與實踐,對於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解決,最早便開始採用而且一直沿襲至今的方法,是運用衝突規範( conflict rules)來指定應適用的法律的方法,即通過制定國內或國際的衝突規範來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應適用何種法律,從而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實質上是不同國家的民商事法律在適用上的衝突,換言之,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講的是某種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應適用何種法律的問題,而衝突規範恰恰是指定某種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應適用何種法律的規範,因此,就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而言,衝突規範不可否認具有明確性、預見性和針對性,不失爲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有效方法。可以說,衝突規範是國際私法的特有規範,衝突法解決方法是國際私法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傳統方法。

根據衝突法的淵源,衝突法解決方法可分爲國內衝突法解決方法和國際衝突法解決方法。前者是各國通過制定自己的衝突法解決與本國有關的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後者是有關國家通過以雙邊或多邊的國際條約的形式制定統一的衝突法來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在用國內衝突法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情況下,由於各國的衝突規範本身並不相同,有關國家衝突規範之間便會產生衝突,這樣,同一個國際民商事案件在不同國家的法院審理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這種衝突規範之間的衝突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國際民商事爭議的複雜性,常常導致當事人“挑選法院”,即當事人選擇於己有利的法院起訴,從而使對方蒙受不利這一現象發生。通過國際統一衝突法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不僅可以避免各國衝突規範之間的衝突,防止當事人“挑選法院”現象的發生-,而且還可以爲各國實體法的統一奠定基礎。

衝突法解決方法就調整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而言,只指定有關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應適用何種法律,而沒有明確地直接規定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因而它對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只起“間接調整”的作用。由於這種方法只就有關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指定一個立法管轄權,而不問該管轄國家調整這種民商事關係的立法之有無以及內容如何,因而缺乏應有的針對性,所以也有人稱之爲“間接調整方法”。由此看來,用衝突規範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並不能從根本上避免和消除衝突,只能對有關具體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的法律適用問題加以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方法只是一種消極的解決辦法。

儘管如此,衝突規範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應該注意的是,隨着國際上直接確定當事****利和義務的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逐漸增多,有的學者認爲,衝突規範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削弱,甚至認爲在國際民商事交往日益頻繁和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日益複雜的情況下,本身存在着種種缺陷的衝突法制度已難以適應並促進它們的發展了。我們認爲,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的出現並不能代替衝突法規範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方面的作用。首先,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多出現在國際經濟、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在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的許多方面,還沒有也難以制定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在無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領域,用衝突規範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仍有重要意義。其次,儘管在一些領域已出現了國際統一實體私法公約,但締約國與非締約國之間以及非締約國相互之間的民商事法律衝突仍要靠衝突規範來解決。再次,在締約國對條約中的統一實體私法規定聲明保留時,在保留問題上,聲明保留的締約國和非聲明保留的締約國之間的法律衝突仍應適用衝突規範進行解決。最後,國際統一實體私法公約通常只適用於某種法律關係的某些方面,因而在其他方面借用衝突規範加以解決仍是可能和町行的。例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條第2款就有這樣的規定:凡本公約未明確解決的屬於本公約範圍的問題,應按照本公約所依據的一般原則來解決,在沒有一般原則的情況下,則應按照國際私法規定適用的法律來解決。這裏講的“國際私法規定”就是指衝突規範。

實體法解決方法

實體法解決方法是指通過制定國內或國際的民商事實體規範來直接確定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調整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因而避免或消除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方法。

爲了克服衝突規範解決民商事法律衝突的不徹底性,更有效地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國際實踐中出現了另一種解決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方法,即有關國家通過制定國際條約或藉助在實踐中形成的國際慣例,把彼此在某些方面的民商事法律統一起來,直接適用於有關當事人之間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從而在所涉問題上避免和消除有關民商事法律衝突。正因爲這種國際統一實體私法把有關國家的實體民商法統一起來,明確地規定了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故它對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起到了直接的調整作用。就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而言,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解決方法由於從根本上起到了避免和消除民商事法律衝突的作用,因而它優於衝突法解決方法,是一種積極的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解決方法。國際統一實體私法的出現應該被視爲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自然進程,是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手段日趨完善的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

根據國際統一實體私法的淵源,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解決方法可分爲國際條約解決方法和國際慣例解決方法,而前者又有雙邊條約解決方法和多邊條約解決方法之分。目前,國際上已有不少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實體法公約,但規定有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的雙邊條約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各國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國際慣例。由於這些以國際慣例形式出現的統一實體私法規範,有的不及國際條約中的統一實體私法規範明確、具體,並且大多爲需要當事人選擇才能適用的任意性規範,所以,國際慣例中的統一實體私法規範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及國際條約中的實體規定。

國際統一實體私法的出現和發展,雖然增加了一種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的新方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有的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規範十分有限。從適用範圍方面講,其只適用於部分國家,從內容範圍方面講,其也只涉及不多的民商法領域。加之各國法制差異如此之大,以至於至少在目前我們還看不到實現全球法制統一的曙光。因此,在現階段,國際統一實體私法並不能取代衝突法在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製度。

2、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作用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爲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實行按勞分配的作用: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繫在一起,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款後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

按生產要素分配。生產要素所有者憑藉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作用: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係是什麼?怎樣實現二者的統一(如何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第一,兩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第二,兩者又是一對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犧牲一些公平或保證公平必須放棄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國家要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效率與公平的含義及意義

效率=產出/投入,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維護公平有助於協調人們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有助於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6、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效率與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時期內,社會財富總量一定。個人收入分配中,用於激勵效率的多了,用於體現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纔有可能。

實現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維護勞動者公平分配的權利,保證勞動者的利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7、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

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羣衆擁有財產性收入。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5

高中政治大學聯考知識點歸納

1、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怎樣把握好二者的關係?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要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爲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2、我們應該怎樣成爲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1)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自覺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雙面交流。

(3)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

3、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會制度的更替

(2)科學技術的進步

(3)思想運動

(4)教育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隨着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5、爲什麼要進行文化創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2)〔重要性〕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①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②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高中政治大學聯考知識點

一、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於重要地位,它們代表着我國先進的生產力,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於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起決定作用,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和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狀況,直接關係着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可見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

二、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把股份制作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把股份制作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股份制作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國企活力的重大舉措。結合分析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1)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結合分析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應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四、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在國有企業中廠長(經理)處於中心地位;黨組織起政治核心作用;職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企業的經營者要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的關係。企業經營者的素質。企業的經營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企業的經營者要注意維護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結合分析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完善市場體系。

高中政治知識點

認識論

(一)發揮主觀能動性

1、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時代和現代化建設實踐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人們要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才能運用抽象思維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才能通過實在的活動,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人們在困難、挫折和暫時的失敗面前,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幹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制約

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制約。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始終制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此外,還受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利益的立足點的制約。

怎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一方面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又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利用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創造新的有利條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第二,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中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積累,包括端正立場、樹立正確的觀念、增強能力、學會科學的方法、積累知識、身心健康等。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還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使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國家和集體。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6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什麼是文化的多樣性?

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1)民族節日:

蘊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也屬於整個世界。總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6、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7、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4、5、6組合)

8、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爲文化傳播。

9、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2)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着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3)教育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衆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爲大衆傳媒。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衆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爲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7

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

1、什麼是聯繫?

所謂聯繫,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和條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方法論意義:客觀性——切忌主觀隨意性。多樣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3、整體和部分的含義、關係及其把握二者關係的方法論意義

含義: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關係: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方法論:樹立全局觀念,重視局部作用。

4、系統的含義、基本特徵,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意義

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意義: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8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生產決定消費: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

消費反作用於生產: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④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

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力量

現實原因:我國的主要矛盾決定

①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③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④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A怎麼樣發展生產力: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尊重人才,尊重勞動;

(3)加快科技發展,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

(4)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所有制構成地位形式含義作用

公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

(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集體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份)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

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有利於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發展個體經濟有利於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和流通,擴大社會服務,增加就業。

私營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私有成份)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爲基礎。發展私營經濟有利於發展生產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勞動者就業,增加國家稅收。

外資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外資成份)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發展外資經濟有利於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公有制企業搞股份制改造有什麼意義?

(1)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2)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行效率;

(3)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4)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5、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6、確立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意義

原因:這一基本經濟制度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符合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意義:實踐證明,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公有制爲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方針: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9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怎樣的?

生產決定消費。主要表現在: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

消費反作用於生產。主要表現在: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③消費調節着生產。④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2、我國爲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1)、原因:①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爲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②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A、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B、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C、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途徑:

①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②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④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與發展,改革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通過改革,調整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爲什麼要實行這種制度?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原因:它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1)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而言,主體地位——整個公有制地位)

(2)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4、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5、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着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6、公有制經濟中實行股份制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爲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7、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位、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經濟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8、我國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哪些?它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是什麼?

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地位: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其發展。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10

一、國體

1、國家(含義;屬性)

(1)含義: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或者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2)屬性:具有主權屬性、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國體

(1)含義: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一個階級手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2)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

(3)判斷標誌: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爲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這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

3、民主

(1)含義及其階級性:是指在一定階級範圍內(統治階級內部),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國體(“在一定階級範圍”,即統治階級內部)和政體(“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統一。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與專政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於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於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和專政是相輔相成、互爲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國家職能:

(1)含義:是指國家在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它反映了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務和主要任務。

(2)分類:對內職能(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對外職能(保衛職能和交往職能)。

(3)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係: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5、我國的國體:

(1)名稱及含義: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

(2)首要標誌,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誌。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基礎。)

(3)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4)特點及優點:廣泛性和真實性。第一,民主具有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的廣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實性。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11

一、唯物論部分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原理內容】辨證唯物論認爲,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表現: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也是客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方法論】(1)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

(2)還要求人們在實踐中必須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觀性,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意識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物質和意識辨證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既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反對割裂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

4、規律客觀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論】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反對不講科學,不顧客觀規律的主觀主義。

5、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1)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爲基礎。

(3)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人們辦事情的過程,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而要把事情辦好,就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方法論】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辯證法部分

(一)聯繫的觀點

1、普遍聯繫原理(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原理):

【原理內容】(聯繫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當中,事物的聯繫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聯繫是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條件性、多樣性、系統性)。

【方法論】我們必須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對事物的聯繫進行具體地分析,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看問題。

2、原因和結果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原因是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結果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是先行後續的關係,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繫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這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或者說要求人們自覺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

3、整體和部分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爲,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

區別:①二者的內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這又有兩種情形: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聯繫:①二者不可分割:整體有部分構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就無所謂部分;②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③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整體和部分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辦事情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從整體着眼,尋求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的發揮。

(二)發展的觀點

1、物質和運動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聯繫的兩種錯誤觀點。

2、運動和靜止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係。

3、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原理:

【原理內容】(1)辯證唯物主義認爲: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但是,事物的變化、發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而是有着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無法違背的客觀規律。(2)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方法論】承認客觀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在事物運動中把握規律。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水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着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①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②要弄清事物所處的階段和地位;③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內外因關係的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視情況而定恰當選用其中的觀點)

6、量變質變關係原理(事物發展狀態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必然結果。

【方法論】1、要求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2、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能引起質變,要學會優化結構。

7、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事物發展趨勢原理、事物發展途徑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我們應正確對待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堅定信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觀點

1、對立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着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堅持一分爲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一分爲二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它構成這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一刀切”“一風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係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證統一的。它們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它們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方法論】(1)有助於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有助於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做工作時要運用)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學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複雜事物的多個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同時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次要矛盾.(“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突出任務”、“核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

6、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則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辨方向”、“識大局”(分析形勢)、“判斷性質”、“佔主體”)

7、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原理內容】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兩點和重點的統一。(什麼是兩點論和重點論?)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做到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8、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爲,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點論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原理:

【原理內容】(1)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認爲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它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爲外部力量的推動,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聯繫變化和發展。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逐步學會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12

1.國家的四個構成要素是什麼?

作爲國家的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2.國家的性質是什麼?它是由什麼決定的?根據國家性質劃分,國家的歷史類型有哪幾種?

①國家的性質即國體,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政權掌握在什麼階級手中,什麼階級是統治階級,什麼階級是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②劃分國家類型的依據是國家性質。國家的歷史類型有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

3.什麼是國家?國家的職能有哪些?它與國家性質的關係怎樣?

①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與表現,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②國家的根本職能是政治統治職能,即統治階級憑藉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就是專政。③國家也具有社會管理職能。④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集中體現和反映國家性質。

4.從民主與專政的角度比較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

①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享有民主的主體不同,專政的對象也不同。②新型的民主與新型的專政,體現着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徵。絕大多數人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表明社會主義國家不同於一切剝削階級國家。③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明社會主義民主優於資本主義民主。

5.什麼是國體?什麼是政體?國體與政體的辯證關係?

①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國體主要研究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係、民主與專政的關係。政體即國家管理形式,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政體主要是指國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關係。②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爲實現政治統治、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必然要採取某種形式組織政權機關。統治階級爲維護其根本利益,總是力求採用最有效的政權組織形式。③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於一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會危害國體。(政體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國體是影響政體的決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淵源、人口素質、發展程度等都可以成爲影響政體的因素。)

6.如何從國體和政體兩個方面看實行民主制的國家?

①兩種類型的國家制度: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國家制度:包括國體和政體,即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②從國體、政體兩個方面看: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從國體意義上講,都是專政和民主的統一體;③從政體意義上講,則是實行同專制政體相對立的民主政體的國家。④古代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封建制國家大都實行專制政體,而現代國家大都採用民主政體。

7.從民主的發展程度和民主的階級性質兩個方面,如何正確看待資本主義民主政體與社會主義民主政體?

①從民主階級性質看,社會主義民主政體是更高類型的民主政體,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②從民主的發展程度不同看,資本主義民主政體比較成熟和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