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我們的風景知識點

國中的學習意味着新的開始,新的衝刺。學習的難度增加了,知識範圍更廣,課程的內容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下文爲您整理九年級語文我們的風景知識點

鄂教版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我們的風景知識點

一、字詞積累:

葳蕤:形容枝葉繁茂。

霧靄:霧氣。

光怪陸離:形容形象奇特,色彩斑斕。

眼花繚亂:看到紛繁複雜或新奇的東西而使眼睛發花,感到迷亂。

沉湎:沉迷(含貶義)。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東山1908年生於橫濱。1931年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部畢業。此後又進入該校研究部師從於日本畫名家結城素明。1933年渡歐,在柏林大學哲學部美術史科學習。兩年後歸國。隨後是戰爭,父親去世,疏散,應徵入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東山魁夷不得不“跨過一道道幽暗的山谷”(《在冬日的山上》)。在這樣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東山魁夷作爲畫家的名聲遲遲未能確立起來。戰後翌年,日本首次舉辦了“日展”(“日本美術展覽”的簡稱),東山魁夷送展的畫作甚至沒能入選。直到1947年,東山以《殘照》一作在第三屆“日展”上大放異彩,一鳴驚人。而此時的東山魁夷,業已三十有九了。1950年,東山的《道》又在第六屆“日展”上大獲成功,從此確立和鞏固了東山作爲風景畫家的地位。此後東山佳作不斷,屢有創穫。1956年以《光暈》一作獲得日本藝術院獎。60年代又爲日本皇室創作了多幅大型壁畫。1971年開始爲奈良唐招提寺鑑真和尚“御影堂”繪製障壁畫。這一工程相當浩大,前後耗費了東山魁夷11年的時間。東山於1975年完成了“御影堂”第一期工程《山雲》、《濤聲》。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霄》等。1981年完成鑑真和尚像廚子繪《瑞光》後,“御影堂”全部障壁畫方得大功告成。至此,東山魁夷登上了戰後日本畫的最高峯。

東山一生不斷地出發,到日本各地、南歐、北歐、中國等地作寫生之旅,再加上他曾留學德國,所以,東山魁夷一生富有東西(東方、日本和西方)南北(北歐和南歐,日本的北方和南方)各方面的體驗和素養。但東山最爲注重的還是在作品中表現日本情調之美。其核心可以說是大和民族傳統的審美觀“物之哀”,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戀和淡淡傷感。爲了營造這種情調之美,東山運用西洋畫的厚塗法技法改進了一味注重線條和筆法的傳統日本畫,在日本畫的民族化和近代化之間探索出了一條新路。這使東山作品的表現力大增,爲他贏得了大批的觀衆,東山由此成爲名副其實的“國民畫家”。例如他1981年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行個展時,就吸引了三十多萬人蔘觀,這在日本畫畫家中是非常罕見的。不僅如此,東山魁夷也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當代日本畫家,其澄澈、平明、蘊藉的畫風在中國、法國、德國等地有不少的欣賞者。

60年代以來,評論界把活躍在“日本美術展覽”上的三大日本畫畫家杉山寧、東山魁夷、高山辰雄合稱爲“日展三山”。銳意革新的“三山”不僅支撐着“日展”,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支撐着整個戰後的日本畫畫壇。杉山寧已於數年前去世,如今又加上東山魁夷,“三山”

中唯一健在的高山辰雄年事已高(86歲),日本畫畫壇落木蕭蕭,由於新人的不繼而愈形寂寥。東山魁夷之死,可能預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這一點,日本畫名家加山又造氏(72歲)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說:“東山先生在20世紀末的長逝,令我深深地感到,時代遷延難居。”(《日本經濟新聞》99.5.8.)我們惟有衷心地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裏,會有更具新變精神的人,沿着東山魁夷行進過的`迢迢大和路,不憚前行。

2、相關知識:

東山魁夷的藝術

東山魁夷的名字對中國的讀者並不陌生,他的日本風景畫典型地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審美特點:沖淡、自然、含蓄,分明是將東方文化的藝術真諦賦予了日本民族化再現。但對東山的文字,中國的讀者卻很少接觸,所以,當我們打開面前這套六卷本“東山魁夷美文”時,一種由文字渲染而出的優美詩境悠然而生。你會感到驚詫,一個畫家的藝術品格通過文字即能傳達得惟妙惟肖,真正達到了“詩爲心聲、畫爲心境”的審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躍然紙上。

東山散文的文字魅力就在於:在平淡的文字裏,流淌着作者熾熱的生命激情。作者的精神苦惱、生命困惑、自然感悟都是在不著一字中盡顯出才思的風流。作者自己就有這樣的自白:“也許越深刻地探求人的行爲之善惡、劇烈和苦惱,就越發不得不採取純潔而優雅的姿態”。

東山的此種藝術境界也即是他的人生境界,而要體味這種平淡中的高深,要達到這種境界,不經過大的苦難和折磨是不能的。或者正是東山的人生背景中有一種“惘惘的威脅”,他的人生里程中經過了苦難的蹣跚,才使他能以深邃的生命哲學支撐起瑰麗的藝術殿堂。東山曾經這樣描述過自己:“我的胸中深藏着黑暗和痛苦,但我沒有把苦惱向別人公開表白過。然而,有着黑暗和苦惱的人,同時也是祈求靈魂的淨福和平安的人。我的作品中所表現的靜謐和純樸的風格,抑或正說明我缺乏這些,才如此希望,如此進行切實的祈禱的”。經過黑暗的人,才知道陽光的明媚;有過苦難的經歷,才備感生命的珍貴。東山魁夷的父母兄弟先後被病魔奪走了生命,而他自己又經過戰爭的離亂,但他卻從災難中走了出來,精神得以昇華,藝術愈顯圓熟,終於: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這種人生哲學及美學精神貫穿了東山魁夷的整個人生和創作之中,使其繪畫及文字的魅力經世相傳,走向永恆。

其實,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不僅僅是東山魁夷的藝術如此,對每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來說,這都是一條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