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精選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精選7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爾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爲我們講述了不同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帶我們走進昆蟲多姿多彩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

此前,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甲蟲、毛毛蟲等身體上帶絨毛的蟲子,看着更是噁心、不舒服。在法布爾的眼中,昆蟲們是大自然的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在這裏,我重新認識了聰明的石蠶、“導航員”小蜜蜂、森林清潔工小螞蟻和西西斯、兇惡的大黃蜂、“音樂家”小蟋蟀,增長了許多知識。

在書中,法布爾對每一種昆蟲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通過許多關於昆蟲的實驗,讓人一看就過目難忘。作者這麼仔細的觀察,除了自己對昆蟲的熱愛外,肯定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我以後要向他學習做事認真的態度。

另外,《昆蟲記》這本書裏還有閱讀心得、日積月累、近義詞、反義詞、好詞積累卡等一個個小版塊,這這裏,我們不僅領略到了昆蟲世界的多彩生活,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昆蟲記》讀後感2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法布爾的一部作品——昆蟲記,在其中我學到了作者的種種寫作方法,而且我還深入瞭解了一些昆蟲的習性,天敵習慣等。

當我一翻開書,我就背有趣的題目所吸引大自然的清潔工,行爲詭祕隱士,接着往下看,才發現那是爲我們所熟悉的糞金龜,螳螂等昆蟲。

同時,書中還對近30餘種的昆蟲特點進行了描述,細緻的描寫,還有對他們的習性,本能,勞動等描寫在作者的筆下,原本我認爲無色的昆蟲世界變得有趣起來。

我認爲昆蟲記絕不只是一本簡簡單單的記錄,在其中,有作者細緻觀察所得,如果作者不那麼用心的去觀察,我相信除了昆蟲,自己沒有人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而且在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蠍子,蟋蟀,黃蜂,螞蟻等諸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羣居習慣,飲食習慣等,相對於瞭解昆蟲而言,我獲得到更多的是作者的堅持不懈,他的堅持觀察,認真思考,寫出了諸多文明於世的鉅作,從而讓人們對他尊重和喜愛。

這是我讀完昆蟲記的感受,你呢?

  《昆蟲記》讀後感3

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着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着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個大眼睛,有黑的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

讀了一個星期的《昆蟲記》終於讀完了。它深刻地描寫了幾種昆蟲,此如說蟬、黑蝴蜂、舞珠、天牛、螢火蟲等習性。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夜晚在草蟲中發光的是螢火蟲,但你們不知道螢火蟲是肉食動物吧!螢火蟲的主要食物是蝸牛。哈哈,同學們你們沒想到吧!我還知道了蟬是怎麼唱歌的,因爲蟬的狀音鈸是凹凸的,當音鈸被拉得凹下去一點點,又在脈絡的彈性作用下迅速回到凸起狀態,蟬鳴就從這來回的振盪中發出來了。我還知道了螳螂是怎樣捕食的,天牛是怎樣過冬的等等。

讀了《昆蟲記》,我學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4

在十一長假中,我看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我看完這本書後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便寫下了讀後感。

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無論強大還是柔弱,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蟲,這些飛行於天地之間,自古以來就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卻很少去關注過它們。

《昆蟲記》中寫了很多的昆蟲,如:螢火蟲、紅螞蟻、天牛、蟋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孔雀蝶,因爲它美麗非凡,穿着栗色天鵝絨外衣,帶着白色皮毛領帶。翅膀上裝着褐色斑點,中間橫穿一條淺白色之字形曲線,邊緣呈吐煙燻白色,中央有個圓圓斑點,好像一隻白色的大眼睛。那大眼睛裏閃爍着虹色光環,白色、栗色、雞冠花紅,色彩變化萬千,美麗極了!

我討厭的昆蟲也有許許多多,如:松毛蟲、松毛蟲蛾、黑胡蜂等等。其中,我最討厭松毛蟲蛾,因爲松毛蟲蛾約二十五毫米長,九毫米寬。這些球體的絲十分細呈暗白色。它的內壁並不十分牢固,原因可能是以前修建蟲窩時耗去了大量蟲絲。十分噁心!

看了這本書後我認識了很多的昆蟲,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

  《昆蟲記》讀後感5

這幾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繁殖、捕食和生活習性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的生動有趣,讀者也會讀的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讓我感到有趣極了。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像鋸齒一樣十分鋒利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

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纔會看得懂,又比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兒像絲織品,白裏略帶一點兒細,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粼粼,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的描寫,使整本書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目。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有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的螞蟻正在搬運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最後搬運回窩裏,再原路返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6

暑假期間我讀到了法國作家法布爾的著名文章《昆蟲記》,這是我聽說而未看過的鉅著!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位子。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他通過仔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也因爲多種文字出版,所以他被譽爲“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其中《昆蟲記》被譯成許《我國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爲“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他不但在法國贏得衆多讀者,在歐洲、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爲廣大讀者所敬仰。聽爸爸說,他上學的時候,課本上就有法布爾的作品《蟬》,他就是通過這篇課文,瞭解了我們常見的昆蟲蟬的一生。

回頭爸爸有空了讓他帶我到郊外去,到野地裏去找幾種昆蟲,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們的生活是不是跟書上一樣的。

  《昆蟲記》讀後感7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