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與自由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與自由讀後感

愛與自由讀後感1

是的,讀書只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開始。當我拿起孫瑞雪老師寫的《愛和自由》的時候,我覺得抓住和把握一個兒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們都以爲自己很愛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愛孩子,往往也便認爲這就是愛孩子,但是,這和真正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或許我們真的需要聽下來看看:我們是不是基於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於自己的恐懼,是不是基於自己的焦慮和習性。

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爲就是認爲,一切如是。我有候就會覺得,我們真的要像孫瑞雪老師說的那樣,學會從一切如是裏面將愛剝離出來,那樣的時候孩子纔可以真的的接受到愛的禮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我聽過一堂孫瑞雪老師關於《愛和自由》的講座,那時候,對於一切還是很茫然,包括對於孫老師這個人都是一樣的,充滿好奇,可是,當見到她的時候,原來,她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的高高在上,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大姐姐一樣,樸實,真誠,讓人很願意去跟她靠近和溝通交流,突然讓我想起,她寫在書中的`一首最愛的詩: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如果兒童要創造自己,他就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裏,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持,這樣,他才擁有創造自己的機會,就像兒童成長在自由當中,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爲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爲他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爲你自己,你要成爲你自己,而你成爲你自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好多的家長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覺得很慶幸,因爲每一個人在育兒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這本書裏面又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階段的成長期,敏感期的關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爲自己的內心會得到一個豁然開朗的答案,這真的是一本適合教育者以及家長去讀有深度的好書。

書中說:以愛的感情喚醒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的創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則的內化形式形成兒童的社會秩序和內在智慧,以平等的關係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確,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歷,經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成爲這樣,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所以之前所說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並不是我們以往認爲的想做什麼就是什麼,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識,執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可能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過很多頭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看看這本《愛和自由》,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便會發現,這是一扇窗,發現兒童,亦發現自己。

愛與自由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愛與自由》的書,它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愛和自由——新兒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愛與自由》讀後感。這是一本關於“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這本書不是教你具體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訴我們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愛和自由》飽含着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瞭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來,自認爲是位充滿活力與愛心的老師,但是看完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我突然領悟我們的愛對於我們的寶貝來說是一種“虐待”。我們成人有太多的不可以,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能力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成果,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我們的安排,孩子總是問爲什麼,而我們的理由就是:“因爲我愛你們。”可是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成長規律。

幼兒教師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事故,哪怕是小擦傷也好也會讓我們覺得無法向家長交代,因此我們處處小心,時時留意,這個不許,那個不讓,始終讓孩子在我們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們整天對寶貝們說:“孩子們不能這個樣子,不能碰那個東西會劃傷你的手,你們就聽老師的吧,老師是爲你們好,老師愛你們。”我相信,這是大多數老師都在做的事情。看完《愛和自由》,作爲80後老師一定要改變自己想要駕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認爲是有原因的行爲,要做一個有心人,去仔細觀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裏健康成長的孩子。同時,我們在自我改變的同時,也要把這種思想傳遞給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家長,我們的教育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園密切合作,我們才能給予孩子們真正的愛與自由。

在學校,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一個個獨立而獨特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因材施教,怎樣因材施教呢?我覺得要樹立孩子的一種比較良好的自我評價感覺,因爲,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都不是很客觀,大部分評價都來着成人。所以,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比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更容易教育。當孩子出現不遵守紀律的時候,要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爲,不在孩子面前反覆強調他的種種不是,而是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錯誤行爲。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否能夠不斷髮揮和擴充自己原有的優勢,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比較系統的教育方案。總之,需充分觀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來尋找相應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恆,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有足夠的洞察能力,在每個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閃光點,我們也將更加具備了愛的能力。

愛與自由並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