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課後練習題八年級地理

1.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巴西課後練習題八年級地理

(1)地理位置

巴西的緯度位置和地形

南美主要國家和地區圖

①緯度位置:赤道穿過巴西的北部,南迴歸線穿過巴西的南部,絕大部分國土位於熱帶地區。

②海陸位置: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陸上鄰國主要有法屬圭亞那、蘇里南、圭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祕魯、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

③半球位置:主要位於西半球、南半球。

巴西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

(2)面積和人口

巴西國土面積854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人口1.76億(200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3)自然地理特徵

①地形與氣候: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爲主。北部佔國土面積的1/3爲亞馬孫平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南部佔國土面積的2/3爲巴西高原,以熱帶草原氣候爲主,全年高溫,分幹、溼兩季。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②河流:亞馬孫河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流經巴西北部,自西向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從氣候上說,亞馬孫河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流域內降水豐富,所以其流量大;從地形上說,亞馬孫河西部是安第斯山脈,北、南兩側都是高原,亞馬孫河支流衆多,自北、西、南三面向亞馬孫河干流彙集水量多,所以流量大。

(4)居民

①土著居民: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屬於黃種人。

②人種構成

巴西的人種構成比例

巴西的人種構成比較複雜,白種人佔一半多,混血種人約佔40%,黑種人約佔6%,印第安人不到1%,還有少數日本人和華人等黃種人。

③語言:通用葡萄牙語。

④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⑤多元文化:古代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瑪雅文明,在建築、雕刻、繪畫藝術、象形文字、天文、曆法和數學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巴西這個民族的大熔爐裏,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熱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歡節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運動,無不透射着這個民族的活力與激情。

【例1-1】讀“巴西圖”,完成下列問題。

(1)巴西東臨A________洋。

(2)巴西大部分位於________(溫度帶)。

(3)從東西半球看,巴西位於________半球。

(4)巴西境內的兩大主要地形區是圖中①________平原和②________高原。①處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巴西東臨大西洋,大部分位於赤道和南迴歸線之間,屬於熱帶。從東西半球看,巴西位於西半球。巴西境內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爲主,其北部爲亞馬孫平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南部爲巴西高原,以熱帶草原氣候爲主,全年高溫,分幹、溼兩季。

答案:(1)大西 (2)熱 (3)西 (4)亞馬孫 巴西 全年高溫多雨

【例1-2】有關巴西語言和藝術文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巴西通用西班牙語

B.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

C.巴西的桑巴舞、狂歡節以及足球運動透射着民族的活力與激情

D.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紐特人

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巴西通用葡萄牙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選項A、B、D錯誤。

答案:C

2.發展中的工農業

巴西大部分領土位於熱帶,氣候溼熱,地形平坦,具有種植熱帶作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二戰以前,由於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巴西經濟長期依賴農礦產品的生產。

①16世紀初期,巴西主要出口木材。

②16世紀中期開始,開闢甘蔗種植園,製糖業興起。

③17世紀,先後發現黃金和金剛石,掀起了“採金熱”。

④19世紀初,大量種植咖啡,成爲“咖啡王國”。

巴西盛產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膠、黃金和金剛石等農礦產品,一些農礦產品的出口,爲工業發展提供了較爲豐厚的資金。

(2)二戰以後,巴西工業化步伐加快,逐步發展成爲一個工農業大國。

①礦產與工業

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輪船、汽車、飛機制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巴西的重工業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等城市是巴西的工業中心,這裏有優質的鐵礦,豐富的水力資源,交通便利,爲重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農業

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

巴西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以熱帶經濟作物爲主,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巴西農業並不是分佈在亞馬孫平原,因爲亞馬孫平原是原始的熱帶雨林。

③能源

巴西水能豐富,全國90%的電力靠水能發電。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之間的界河——巴拉那河上,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第二大水電站,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來源:]

歌訣記憶巴西經濟發展:咖啡王國是巴西,蔗糖、香蕉和劍麻,產量世界數第一;巴西高原鐵礦豐,合作水電伊泰普,工業體系較完整,南美實力數第一。

【例2-1】下列關於巴西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巴西已成爲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B.巴西的鐵礦資源並不十分豐富

C.巴西的重工業多分佈在巴西利亞

D.爲加快經濟的發展,巴西的熱帶雨林還要大力開發

解析:巴西的鐵礦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巴西高原上,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靠近礦產產地,重工業發達。巴西境內熱帶雨林的開發,已引起了世界氣候的變化,現在要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開發方式,注重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巴西現在成爲擁有合理的、完整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工農業大國。

答案:A

【例2-2】讀“巴西圖”,完成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城市名稱。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序號④代表的水電站是________水電站,該水電站位於________河上,是巴西和________(國家)合資建設的。

(3)巴西的鐵礦石主要分佈在________高原上。

解析:巴西的城市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帶。從圖中可以看出,①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位於巴西高原上;②是第二大城市裏約熱內盧,③是全國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④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兩國交界處的巴拉那河上。巴西鐵礦豐富,主要分佈在巴西高原上。

答案:(1)巴西利亞 里約熱內盧 聖保羅

(2)伊泰普 巴拉那 巴拉圭

(3)巴西

3.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巴西北部亞馬孫河流域分佈着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

(1)熱帶雨林的作用

①經濟價值:提供木材、藥材、食品等。

②環境效益:調節全球氣候;爲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土壤侵蝕;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

(2)熱帶雨林的開發

①原來生活在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採用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法砍伐樹木,開荒種地。

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巴西致力於亞馬孫地區的開發,在熱帶雨林中修建公路,開闢大型農場,採礦,辦工廠,建城鎮等。

(3)熱帶雨林產生的問題

由於開發熱帶雨林,不僅使其遭受破壞,還對巴西本土的環境造成影響,如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而且影響全球的氣候。

(4)熱帶雨林的保護

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爲核心的《21世紀議程》,這標誌着可持續發展觀念被世人接受,並開始付諸實踐。

目前,巴西政府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雨林的保護。如設立“印第安人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各種形式的雨林保護區;採取新手段控制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亂砍濫伐行爲等。

歌訣記憶巴西熱帶雨林:熱帶雨林之最,巴西當之無愧,生態意義重大,稱爲“地球之肺”;砍伐破壞嚴重,治理勢在必行;政府採取行動,開發保護並重。

【例3】閱讀下列材料及示意圖,並完成下列問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原創)在以下圖片資料中,不屬於澳大利亞特有動物的是()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

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主要有袋鼠、考拉、鴯鶓、琴鳥等,而長頸鹿主要生活在非洲。故選C。

2.澳大利亞有憨實可愛的考拉、善於游泳的鴨嘴獸等古老生物種類。澳大利亞至今保存着這些古老動物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爲主B.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環境單一

C.澳大利亞大盆地下有豐富的地下水D.氣候炎熱乾燥,有大面積沙漠和草地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生物古老性的成因。

答案:B

解析:澳大利亞長期獨立存在於太平洋上,自然環境單一,生物進化緩慢,袋鼠、鴯鶓、鴨嘴獸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古老生物,選項ACD錯誤。

3.仔細分析下列圖表資料,圖中內容最符合澳大利亞的哪一項稱謂()

A.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C.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D.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圖表分析能力。

答案:A

解析:圖中展示的是澳大利亞發達的養羊業,因爲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被稱爲“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選A。

4.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業,形成三個不同的農牧業帶,其中分佈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農牧業帶是( )

A.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B.粗放牧牛帶

C.粗放牧羊帶D.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農牧業帶的分佈。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這裏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是澳大利亞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5.(原創)2012年12月18日,一支中國海軍艦隊停靠在悉尼的花園島基地,開始爲期四天的軍事訪問。關於此時悉尼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們正在游泳B.澳方海軍身穿冬季軍裝

C.植物生長茂盛D.多雨的季節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半球位置。

答案:B

解析: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南北半球季節相反。12月份我們處在冬季時,澳大利亞正值夏季。所以選B。

6.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其主要原因是東南沿海()

A.地處溫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B.礦產資源豐富

C.草原遼闊,畜牧業發達 D.地勢低平,平原面積廣闊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佈的因素。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這裏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故選A。

7.小明在旅遊時認識了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波比,波比告訴了小明許多地理名稱:①大自流盆地②德干高原③科羅拉多大峽谷④大分水嶺⑤墨累河。小明仔細地在地圖上查找,發現以上內容屬於澳大利亞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④⑤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地形和河流。

答案:D

解析: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地形東部爲大分水嶺,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矮高原;最長的河流是墨累河。故選D。

8.在學習澳大利亞這課內容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談談你印象中的澳大利亞。”下面是同學們談的內容,其中正確的是()

A.澳大利亞位於北半球B.澳大利亞是一個島國,位於印度洋上

C.澳大利亞靠近南極洲,氣候寒冷D.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經濟發達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地理概況。

答案:D

解析: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世界上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南迴歸線穿過中部,跨熱帶和南溫帶,面積廣大,人口稀少。故選D。

9.(原創)澳大利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濟特點各不相同。目前,澳大利亞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是( )

A.畜牧業B.工礦業C.服務業D.旅遊業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

答案:C

解析: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服務業迅速發展,超過了農牧業和工礦業。目前,服務業已經成爲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10.(2013·泰安會考)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經濟發達國家。讀下圖回答,關於澳大利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瀕臨三大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

B.氣候炎熱溼潤,森林面積廣佈,農牧業發達

C.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爲“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D.首都堪培拉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考查目的:本題綜合考查澳大利亞的相關知識點

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一個大陸的國家。該國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澳大利亞鐵礦、煤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採的礦石一半以上用於出口,被譽爲“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1.(2011·東營會考)關於澳大利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世界上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②地形分三部分,東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地③農牧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④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佈在中部大平原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地理概況。

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澳大利亞地形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故選C。

12.王茜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曾經與同學們一起騎摩托車從澳大利亞東海岸向西穿越大陸,一直到達西海岸。他們穿越過程中,依次經歷了三大地形區,即()

A.山地、平原、高原B.高原、平原、山地

C.平原、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平原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地形。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亞地形東部爲大分水嶺,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故選A。

13.我國一經貿代表團赴澳大利亞悉尼參加訂貨會。下列產品最有可能出現在訂貨合同中的是()

A.小麥、鐵礦石B.玉米、椰子C.棉花、棕油D.石油、羊毛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亞重要的出口物資有小麥、牛肉、羊毛、鐵礦石、煤炭、鋁土。

14.(原創)小麗的爸爸是一艘遠洋輪船的船長,喜歡收藏各國錢幣和各類紀念幣。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硬幣中來自澳大利亞的是()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圖表資料分析能力。

答案:C

解析: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古老物種之一。故選C。

15.(原創)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採礦業發達。下列關於其工礦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內陸地區

B.澳大利亞主要以出口各類礦石爲主,冶金工業並不發達

C.澳大利亞的礦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D.澳大利亞開採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

考查目的: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工礦業。

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亞礦產豐富,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澳大利亞在礦產開採過程中,非常注意環境保護;在採礦業的基礎上,澳大利亞發展了冶金工業,其礦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二、綜合題

16.(原創)第16屆亞洲盃足球賽,將於2015年1月4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這五個地方舉行。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是洋,②是洋。

(2)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地區,形成這種分佈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3)A、B兩地是澳大利亞以養羊業爲主的畜牧業區,這裏發展養羊業的有利條件是。

(4)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爲“”的國家,其礦產品大量出口的有利條件是(根據圖中鐵礦和煤礦的分佈特點進行歸納)。

(5)寫出兩種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該國保留有大量原始動物的原因是。

(6)爲了使房屋得到更多的陽光,悉尼民居的門窗一般應朝向(南方、北方),這裏的學校放暑假的時間應爲(1月、7月)。(將括號內的正確選項寫在橫線上)

考查目的:本題綜合考查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特有物種、農牧業和工礦業特徵。

答案:(1)印度太平(2)東南沿海這裏氣候溫暖溼潤,適宜人類居住(3)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四季露天放養(4)坐在礦車上靠近沿海,便於海洋運輸(5)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鶓(任選2個)澳大利亞很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開了,自然環境單一,動物進化緩慢(6)北方1月

解析:澳大利亞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溼潤,是人口的主要分佈區;澳大利亞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四季露天放養,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澳大利亞被稱爲“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時也被稱爲“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特有動物有袋鼠、考拉等,具有原始、古老的特徵。悉尼位於南迴歸線以南,爲了採光方便,這裏的民居門窗向北,由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

亞馬孫河流域覆蓋着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但是目前這塊關係到全球生態環境的`廣闊的森林正在遭受人們的嚴重破壞。因此,保護熱帶雨林已成爲全人類普遍關心的問題。

(1)圖中爲你提供了一幅合理開發良好的生態環境圖和一幅亂砍毀林後的生態環境圖,請運用你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將下列字母填到圖中適當的框中。

A.樹木的根系落葉保護土層,枯枝、落葉腐爛爲肥料

B.土層失去保護

C.森林面積縮小,動植物資源減少

D.全球生態環境良性發展,保持平衡

E.森林面積擴大、生長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

F.土壤保持肥沃

G.水土流失嚴重,肥料減少,土壤貧瘠

H.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威脅

(2)人類爲什麼要保護森林?

解析: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功能。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面積廣闊,目前正被人類瘋狂的開發,森林被砍伐的後果直接導致土層失去保護,水土流失嚴重,肥料減少,土壤貧瘠。隨着森林面積的縮小,動植物資源所在的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數量減少。熱帶雨林面積的減少還會使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威脅。合理地開發熱帶雨林資源能夠使雨林中樹木的根系落葉保護土層,枯枝、落葉腐爛爲肥料,雨林因土壤中肥料充足,生長茂盛,森林生態系統將持續發展。

答案:(1)

(2)森林不僅爲人類提供自然資源,如木材、水果、藥材等,有經濟效益,而且森林能夠保護與改善環境,有巨大的環境效益。例如: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的多樣性;爲全球提供新鮮空氣;調節全球氣候。因此,人類必須保護森林資源,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4.歌謠記憶巴西的地理知識

南美熱帶巴西木,葡萄牙人拓疆土;

踢足球,桑巴舞,民族混合大熔爐;

遷移農業因貧苦,熱帶雨林要保護;

咖啡甘蔗甜橘子,巴西高原種作物;

鐵礦石,做基礎,鋼鐵之上空海陸;

亞馬孫,水量大,巴拉那河伊泰普;

人口集中在東部,聖保羅裏熱內盧;

噪音大,交通堵,巴西利亞做首都。

【例4】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

A.東部沿海地帶

B.巴西高原

C.亞馬孫平原

D.熱帶雨林地區

解析: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們居住。巴西東部沿海地帶氣候溫暖溼潤,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經濟條件好,人口和城市密集。

答案:A

5.數字記憶巴西的相關知識

(1)兩種氣候類型:巴西國土的1/3是熱帶雨林氣候,2/3是熱帶草原氣候。

(2)兩種地形類型:巴西約1/3的區域爲亞馬孫平原,約2/3的區域爲巴西高原。

(3)兩條重要河流:主要流經巴西境內的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而巴拉那河則因伊泰普水電站名揚天下。

(4)兩種豐富的資源:巴西擁有60%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熱帶雨林最多的國家;巴西的鐵礦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是世界上重要的鐵礦石生產國和出口國。

(5)兩件令巴西人着迷的事:足球比賽和一年一度的狂歡節。

【例5】有關亞馬孫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亞馬孫河屬於巴西

B.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C.是世界上流程最長的河流

D.伊泰普水電站位於亞馬孫河流域

解析:亞馬孫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主體位於巴西;亞馬孫河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降水豐富,並且北、西、南三面地勢高,向亞馬孫河干流彙集水量多,所以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目前世界上流程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拉那河上。

答案:B

6.圖解熱帶雨林的作用、開發現狀、後果及解決措施

【例6】近年來,被稱爲“地球之肺”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急劇減少。其主要原因是( )。

①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等,對沿線木材進行掠奪性開採 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用地規模急劇擴大 ③爲發展採礦業,開闢大型農場 ④土著居民採用刀耕火種方法,毀林開荒種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跨國公司的掠奪性開採以及爲發展採礦業,開闢大型農場是熱帶雨林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原始的刀耕火種也對熱帶雨林造成破壞。

答案:C

7.巴西的城市化問題

(1)人口和城市的分佈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佈極不平衡,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東南部沿海爲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裏的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是擁有10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

巴西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溼潤,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歷史悠久,經濟條件好,所以人口和城市密集。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屹立在距海1000千米的巴西高原上,面積5771平方千米,人口160萬,是世界上第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城市,該市被列爲“人類財富”而受到保護。

歌訣記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人口一億七千萬,東南沿海人稠密;人口構成很複雜,混血種人比例高。巴西利亞環境美,首都建築像飛機,港城裏約熱內盧,工業中心聖保羅。

(2)城市化問題

巴西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的3/4,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化進程過快。

城市化可以給人類帶來財富和繁榮,但又會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污染嚴重等。

(3)解決措施

①遷都,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的巴西利亞。

②重視控制城市規模,進行合理的城市規劃,加強城市管理。

巴西遷都的目的:加強對內地的開發和管理;縮小城市規模,避免出現城市環境問題。

【例7】讀“巴西人口和城市分佈圖”,完成下列問題。

(1)巴西和澳大利亞的人口分佈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是________。

(3)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________遷至中部高原的________,遷都的原因是______。

解析:由於受緯度和地形的影響,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溼潤,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是聖保羅,城市的發展吸引了大批農業人口涌入城市,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巴西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決。如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既有加強對內地的開發和管理的考慮,也有縮小城市規模,避免出現城市環境問題的考慮。

答案:(1)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兩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溫和溼潤;海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 (2)聖保羅 (3)里約熱內盧 巴西利亞 加強對內地的開發和管理;縮小城市規模,避免出現城市環境問題

一.選擇題

1.我國人與地突出的問題是()

A.國土面積大,耕地總面積很小

B.後備耕地資源豐富

C.人口增長迅速,人均耕地越來越少

D.草場過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壞,數量減少

從1999年6月19日同志在西安向全國發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號召開始,西部開發已經進行了10年了,在這期間,西部經濟增加明顯快於全國水平,人民的生活得到顯著改善。但是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森林減少等。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結合資料,完成2-3題

2.下列哪一項不是我國西部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A.耕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B.草場超載,草質下降

C.過度開墾、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土地價格過低

3.下列對我國西部開發中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荒涼的陡坡上開墾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樹造林

C.農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區,儘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D.爲了提高草場利用率,儘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數量

4.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有()

①對土地等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粗放②不合理的墾殖③過度放牧④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青藏鐵路經過的自然保護區是()

A.三江源自然保護區B.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C.錫林郭勒自然保護區D.博格達峯自然保護區

6.下列不屬於西部地區的生態工程的是:

A.三北防護林工程B.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C.防沙治沙工程D.南水北調工程

7.下列旅遊勝地不屬於西部地區的是:

A.敦煌莫高窟B.布達拉宮C.桂林山水D.蘇州園林

8.某旅行社爲了吸引遊客特地推出了四條旅遊線路,不屬於西部的是:

A.絲路駝鈴B.雪域高原C.紅壤茶園D.苗寨風情

9.西部大多數省區確定的先導產業是:

A.旅遊業B.工業C.農業D.交通運輸業

10.在西部地區實施的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中,新疆不可能有的是()

A.長江中上游防護林B.防沙治沙工程

C.三北防護林D.退耕還林工程

2009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新建的1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這標誌着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由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說明了我國通過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的做法得到進一步的貫徹和落實。結合上述內容完成11-12題

11.以保護藏羚羊爲主的自然保護區是()

A.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B.貴州梵淨山和茂蘭

C.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D.四川臥龍

12.西部地區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的自然保護區有()

①四川臥龍②貴州梵淨山和茂蘭③新疆博格達峯④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⑤雲南西雙版納⑥四川九寨溝⑦福建武夷山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⑦C.①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⑤⑥⑦

爲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旅遊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西部地區旅遊市場營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營銷能力,國家旅遊局於2009年10月16日-22日在成都市舉辦西部地區旅遊市場營銷高級研討班,邀請世界旅遊組織、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國內著名旅遊市場營銷專家講授旅遊目的地營銷定位與品牌打造及旅遊市場營銷策略等7個專題。培訓採取專家授課、分組研討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結合相關內容完成13-15題

13.西部地區旅遊資源豐富,下列旅遊資源屬於文化古蹟的是()

A.秦始皇陵兵馬俑、布達拉宮、樂山大佛、天山天池

B.布達拉宮、樂山大佛、天山天池、黃果樹瀑布

C.秦始皇陵兵馬俑、布達拉宮、樂山大佛

D.秦始皇陵兵馬俑、布達拉宮、傣族潑水節

14.在雲南和貴州分別能看到的旅遊資源是()

A.布達拉宮和樂山大佛B.延安寶塔山和天上天池

C.傣族潑水節和黃果樹瀑布D.樂山大佛和黃果樹瀑布

15.下列旅遊資源全部在四川的是()

A.樂山大佛、峨眉山、黃龍、九寨溝

B.延安寶塔山、樂山大佛、九寨溝、傣族潑水節

C.峨眉山、黃龍、黃果樹瀑布、布達拉宮

D.樂山大佛、峨眉山、傣族潑水節、延安寶塔山

16.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三江是指()

A.烏江、珠江和瀾滄江B.長江、黃河和黑龍江

C.長江、黃河和瀾滄江D.淮河、黃河和黑龍江

17.三北防護林的大致範圍是()

A.河北、湖北和華北B.西北、華北和東北

C.西北、陝北和華北D.華北、湖北和陝北

二.讀圖綜合題

18.將下列旅遊資源與其所在的省區用線連接起來

A.延安寶塔山①雲南

B.布達拉宮②四川

C.樂山大佛③陝西

D.黃果樹瀑布④新疆

E.傣族潑水節⑤西藏

F.天山天池⑥貴州

19.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葉汝求在最近召開的西部環境問題會議上指出,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土地面積佔我國國土面積的71%,自然和地質條件複雜,地貌類型多樣,氣候條件差異顯著。西北乾旱少雨,自然環境較差,西南雨量充沛,降雨集中,青藏高原嚴寒,空氣稀薄。西部地區多山地和丘陵,佔西部面積49.7%和14.9%,沙漠、戈壁、岩石和礫質地面積大,分佈廣。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西部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承載能力較低。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森林退化,草原退化,溼地萎縮等問題。

材料二:漫畫小草的哀求

(1)西部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有___,____和___等。

(2)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地區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有_____和_______。其中被稱爲綠色的長城的是_____。保護熊貓的是_____。

(4)材料二中小草的哀求反映了什麼問題?

答案

1.C2.D3.B4.D5.A6.D7.D8.C9.A10.A11.C12.A13.C14.C15.A16.C17.B

18.A-3B-5C-2D-6E-1F-4

19.(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

(2)生態環境脆弱,對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粗放

(3)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建立自然保護區三北防護林四川臥龍

(4)過度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