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疆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模擬真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新疆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模擬真題答案

1.B[解析]“泛智”思想是誇美紐斯教育體系裏指導原則之一,是他從事教育實踐和研究教育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其教育理論的核心。並在《大教學論》裏明確指出所謂“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

2.A[解析]英國哲學家培根最早將教育學從科學中劃分出來而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3.D[解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從學生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實際出發,根據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確定德育內容和方式。這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則。

4.C[解析]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以其對兒童智慧發展規律的創造性研究而聞名於世,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5.B[解析]個體身心的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例如,身體的發展遵循着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四肢、從骨骼到肌肉的順序發展,心理的發展總是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喜怒哀樂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複雜情感。

6.D[解析]“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反映了對年青一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期教育的結果。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7.C[解析]直接經驗是指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而獲得的知識。活動課程是典型的以直接經驗爲主的課程。

8.D[解析]啓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注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原則重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逐步深入地認知事物,掌握規律,培養能力,是能夠反映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原則。

9.D[解析]德育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協調發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相統一的過程。

10.A[解析]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重要保證。

11.A[解析]根據教學任務劃分,課的種類可分爲:傳授新知識課(新授課),鞏固新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檢查知識課(檢查課)。

12.B[解析]瓦•根舍因使範例教學的主張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範例教學論認爲,沒有一個有計劃的教學過程可以窮盡整個精神世界,沒有人能夠毫無缺漏地掌握某一個學科領域的全部知識與能力,因此更不必說能使一個學生去點滴不漏地掌握各門學科的全部知識了。傳統的追求系統性的教學把系統性的認識同教學材料的系統性混淆起來了。

13.A[解析]學校工作在內容上,要以傳授間接知識爲主。

14.A[解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羣衆性活動(報告和講座,各種集會,各種比賽,參觀、訪問、調查、旅行,社會公益活動、牆報、黑板報)、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

15.B[解析]《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爲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二、名詞解釋

1.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國家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社會本位論:以孔德、涂爾干、赫爾巴特等人爲代表,其基本觀點是主張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

3.“分支型”學制:“雙軌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基礎合一了,形成底部單軌、項部雙軌的學制類型。

4.調查法:研究者爲深入瞭解教育實際情況,弄清事實,發現存在的問題或原因,探索教育規律而採取的系統研究步驟和方法。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I)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

(2)是德育實踐中的活動和交往,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

(3)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學生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組織的。

2.[參考答案]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參考答案]

(1)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通過自覺自願的健康的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

(2)能夠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適應學生多種需要和個性差異,培養、發現和選拔各種專門人才。

(3)能夠使學生多渠道地獲得即時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4)可以使學生手腦並用,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

4.[參考答案]

(1)重視學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銜接。

(2)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提前入學年齡。

(3)構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立交橋。

(4)發展多類型、多層次的高等教育。

(5)建立立體開放的學校教育系統。

  四、論述題

[參考答案]

發展學生智力的意義:(1)發展學生智力是時代的需要。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成倍增長,知識的物化過程縮短,知識的陳舊率迅速提高,學生所學的科學技術知識總是要落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發展學生的智力,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實現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現代化生產只有既掌握科學知識,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駕馭。

(3)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需要。智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工具,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識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識就愈牢固,運用知識就愈靈活。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辯證統一的,這是由知識和智力的辯證關係決定的.。

(1)知識與智力的關係:知識與智力不是一個概念。知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現象、事實及其規律的認識,是人類歷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而智力是指人們認識、適應和改變客觀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識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則是順利完成這種反映的主觀條件。知識與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智力的轉化物,作爲智力活動原料的知識,又可促進智力的發展。這是知識向智力的轉化。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既相聯繫又相區別。二者的聯繫體現在學生掌握知識是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來完成的,智力的發展可以促進知識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沒有知識,智力活動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掌握知識是智力發展的的基礎。二者又是相互區別的。知識掌握的多少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成爲智力發展水平高低的標誌,這是因爲智力不表現爲知識本身,而表現在獲得知識的心理品質上。因此掌握了知識並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智力。

(3)在教學中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統一:不是任何教學都可實現二者的統一。在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啓發性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掌握知識,教會學生學習,使之能自行去獲得新知識,這樣才能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統一。

  五、案例

1.[參考答案]

(1)該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導原則。

(2)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對國小生進行德育,要注重擺事實,講道理,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啓發他們自覺認識問題,自覺履行道德規範: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國小生活潑愛動,興趣廣泛,喜歡參加自己愛好的活動。德育要善於把學生的積極性和志趣引導到正確方向上來:③以表揚激勵爲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讚許、表揚和激勵,引導他們逐步向前,以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2.[參考答案]

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於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因爲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目標的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於教師。

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