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考試《國小教育學》仿真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教師資格考試《國小教育學》仿真題答案

1.B

【解析】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埃及,我國最早的學校產生於商代。

2.C

【解析】我國現在實施的義務教育的年限目標是9年,國小6年,國中3年。

3.C

【解析】《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是維護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獨立地位。

4.B

【解析】略。

5.A

【解析】教學是教育的最基本途徑。

6.D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很多,其根本在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A

【解析】教師的個人效能感隨着教師教齡的增長而呈現出上升趨勢。

8.A

【解析】《義務教育法實施條例》屬於教育行政法規。

9.A

【解析】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主渠道是國家財政撥款。

10.C

【解析】教師在對教具和實驗進行演示操作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必須指導學生觀察。

  二、多項選擇題

【解析】我國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

【解析】ABCD四項均屬於教師進修提高的內容。

【解析】備課內容包括鑽研學科標準、教科書和閱讀有關的參考書。

【解析】略。

【解析】教育政策的特點有可行性和權威性。

  三、填空題

1.傳授者、接受者

2.學生與其所學的知識之間的矛盾

3.人格感化、環境陶冶

4.1986

5.中心、基本途徑

  四、名詞解釋

1.課程:指課業及其進程。我國的課程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2.先進生:在一個班中那些思想好、學習好、紀律好、勞動好、身體好的學生一般被稱作先進生。

3.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教育本職工作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潛在課程是指學校教育的總體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如學校建築、設備)、文化環境(如教室佈置、校園文化、各種儀式活動)和人際環境(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集體輿論、校風、校紀等)。潛在課程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爲、習慣等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2.【答案要點】

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分爲學期計劃、月或周計劃,以及具體的活動計劃。學期計劃比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基本情況。這部分應言簡意賅,統率全局,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班主任對班級基本情況的分析和估價,班級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等。

第二,班級工作的內容、要求和措施。這部分是整個計劃的中心、主幹,包括明確班級工作的各項內容,明確規定採取什麼措施、方法完成這些內容。

第三,本學期的主要活動與安排。這部分是把計劃中的工作和活動,按月、周加以落實,以便有序地完成工作計劃。

3.【答案要點】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中。

(1)他認爲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的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後天的德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希望把人培養成“賢人”和“君子”。他大力創辦私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學說以“仁”爲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並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強調忠孝和仁愛。

(3)他繼承了西周六藝教育的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於文,約之於禮”,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

(4)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承認先天差異,但更強調“學而知之”,重視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啓發誘導。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5)他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他強調學習和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實踐中去。

4.【答案要點】

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從聯繫來說,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纔能有效地促進人的品德形成發展,而人的品德形成發展也離不開德育因素的影響;從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個體品德形成發展過程,只不過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影響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依據學生特點,以適當的方式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將相應的社會規範轉化爲學生的品德,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品德形成過程屬於人的發展過程,影響這一過程的實現包括生理的、社會的、主觀的和實踐的等多種因素。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點】此案例中的黃老師沒有徵求學生的建議,就朗讀了孩子的作品,這在黃老師看來是好事情,但是對於這位學生來說就不一定了。所以有些事情需要跟學生商量,再做決定,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老師更要注意,以免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學生。

根據國家實行的新課程改革,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自身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學生是獨特的成長中的人,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要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以便教育活動在課堂中、在學生集體中更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