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陝西教師資格考試國小《教育學》模擬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陝西教師資格考試國小《教育學》模擬題答案

1.B 【解析】我國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2.D 【解析】題幹所述,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影響和制約着受教育權的分配。

3.B 【解析】普及義務教育法就是指一個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普遍實施一定程度的基 礎教育的義務。

4.A 【解析】教育目的是人們在進行教育活動之前,在頭腦中預先以觀念形式存在着的 教育活動過程結束時所要取得的結果,它指明教育要達到的標準或要求,說明辦教育爲的是什麼,培養人要達到什麼樣的規格,從而實現國家教育理想。

5.B 【解析】這是清朝時期提出的教育目的。

6.D 【解析】本題考查了身心發展的互補性。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比如失明的人,聽覺和觸覺比常人發達。

7.B 【解析】國小教育的對象一般爲6~12歲的兒童,這一年齡段正處於童年期。

8.B 【解析】這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9.C 【解析】關心、熱愛學生是現代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10.A 【解析】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範性特點。

11.B 【解析】課的類型是由課的種類決定的。

12.C 【解析】實質教育論認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知識在他們看來是最重要的。

13.B 【解析】本題考查了談話法的含義,即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回答的形式來引 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14.A 【解析】意思是說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有跳躍,要按照順序進行,強調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15.A 【解析】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學時間的安排要體現以山上課爲主。

16.B 【解析】在德育中,知即道德認知,是基礎,行即道德行爲,是關鍵。

17.B 【解析】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操行評定,因而學生操行評定的主要負責人是班主任。

18.D 【解析】獎勵和懲罰屬於德育工作的評價法。

19.A 【解析】教育者、組織者、領導者是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

20.B 【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課餘活動的良好形式,其主體部分是學科活動。

  二、填空題

21.一定層次結構 年齡分級 22.體育美育 勞動技術

23.審美觀點審美能力 . 24.素質教育 25.遺傳

26.非智力因素 27.受教育權

28.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

29.授受 30.學、思、行

31.品德評價強化 32.興趣愛好

  三、判斷題

33.× 【解析】學校工作要以教學爲主,但也要兼顧其他工作,否則教學工作也會受到影響。

34.× 【解析】柏拉圖根據構成靈魂的三要素在人的德行中占主導地位的不同,將人分爲三等。

35.√ 【解析】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加快,使知識的學習成爲手段,成爲訓練思維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學必須注重知識的“發現”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獲得。

36.× 【解析】題幹講的是弗洛伊德的觀點。

37.√ 【解析】學生的學習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所規定的。

38.√ 【解析】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對人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課程必須與時俱進。

39.√ 【解析】智力的發展並非是某一個因素孤立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40.× 【解析】啓發式並非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思想。

41.× 【解析】德育工作要耐心細緻,防止時緊時鬆,時寬時嚴。

42.× 【解析】班會活動是班主任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手段。

  四、簡答題

43.【答案要點】國小教育目的是國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貫穿於國小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國小教育活動具有指導意義。

(1)國小教育目的具有導向作用。國小教育目的一經確定就成爲人們行動的方向。它不僅爲受教育者指明瞭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也爲教育工作者指明瞭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

(2)國小教育目的具有激勵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魂機,是人們共同活動的基礎。因此,共同的目標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夠激勵人們爲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國小教育目的具有評價作用。國小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國小教育活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

44.【答案要點】(1)人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一個積極、能動的過程。 (2)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潛移默化的,也是自發的、零星的、無計劃的、無目的的、不繫統的,有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45.【答案要點】教學規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繫,是客觀的。人們只能去發現它、掌握、它,但不能製造它;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在認識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同的教學原則。

46.【答案要點】(1)複雜性。教師勞動屬專業性工作,從事精神財富的生產,教師勞動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很複雜的腦力勞動。

(2)創造性。這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勞動既要講科學,又要像藝術家那樣進行創造性勞動。

(3)示範性。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示範性特點。

(4)長期性。教師勞動的根本意義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學生成才,達到這一目的必然是長期的。

47.【答案要點】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成爲有教養、受學生歡迎、尊重學生的模範,在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至少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第二,努力進取,提高業務能力;第三,愛——溝通師生感情的金橋。

總之,要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充滿愛心地去尊重、理解、信任每一個學生,才能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五、論述題

48.【答案要點l(1)教育的終身化。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來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特別是使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國小並降低輟學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脫離文盲的運動。這一運動對發展中國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性的否定。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及教育的自由化的目標。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並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