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政治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1

課標要求:

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爲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提示與建議:消費心理,如從衆心理、求異心理、追求時尚等;租賃消費、貸款消費等。針對消費觀念的變化和衝突,討論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意義。主張量入爲出、理性選擇、轉變觀念的意義。)

教學設計思路:

新課標要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主動性和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重視迴歸生活,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強調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感、主動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體現這些變化與要求。堅持以學生爲本,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共同成長。教學中所採用材料均選用與學生生活、思想實際緊密相關的內容;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從分析身邊時政材料入手,引出主題;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澄清問題,提高認識;最後,由教師補充、歸納,進一步加深、提高認識,整個教學過程即不灌輸,也不空洞說教。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想、多說、多做,在想、說、做中學習知識、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從而使學生達到節約課堂時間,延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和諧發展;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消費的分類,理解影響消費的因素和消費結構(恩格爾係數),認識四種消費心理,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內涵。

能力目標:切實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如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整合知識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表達表演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促使學生從情感上憎惡奢侈浪費,崇尚理性消費,崇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培養合作精神。其中第三個目標是主導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要切實做到三維目標相結合,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主導,使課堂既成爲師生共同學習知識的殿堂,更成爲人性養育的殿堂。

重點、疑點及其解決辦法:

1、本節課中影響消費的因素及其措施。

影響消費的因素擴大內需的舉措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當前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呈正相關發展生產,提高居民收入消費水平與未來收入預期呈正相關健全社會保障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呈負相關完善分配製度,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縮小差距物價變動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物價穩定消費心理等主觀因素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

消費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降低有利於提高消費水平。但是如果物價持續下跌,出現過度的通貨緊縮現象,也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限制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從而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其實,消費水平根本上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而不是取決於物價水平。此外,家庭消費水平還與家庭人口數量有關。──般來說,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內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提高,則家庭消費水平降低;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則家庭消費水平提高。

3、辯證地認識貸款消費

對於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明智的,不僅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因此,國家在政策上是予以鼓勵的。

對於那些收入不穩定、對未來收入也不看好的個人或家庭,貸款消費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這不僅對銀行不利,使銀行貸款成爲不良資產,而且會加重個人負擔,對個人生活不利,對經濟的影響也將是負面的。因此,隨着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貸款消費的管理。

4、怎樣理解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包括不超前消費和不滯後消費兩層意思。

量入爲出是要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合理進行消費,是適度消費的重要內容。量入爲出不能理解爲手裏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量入爲出是一種計劃消費行爲,包括利用儲蓄有計劃地安排生活。

堅持適度消費的原則,還要提倡勤儉節約的精神。勤儉節約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有錢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相當的合理消費。

反對超前消費與堅持適度消費是一致的。判斷一種消費行爲是否超前不能僅僅侷限在現有收入上,還應考慮收入的動態因素(預期收入)。如果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無能力消費,卻硬與別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費。

5、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就是限制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是理智消費中一個難點問題。目前,有些學生會認爲,今天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講艱苦奮鬥有些過時了。特別是前面講貸款消費、預期消費,而這裏又提出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似乎不太一致。

對此,可以從四個角度加以說明:

一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並且在中國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從現實國情的角度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臨人口、資源的壓力,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將是一個永遠倡導的精神。

三是從個人成長角度看,懂得艱苦奮鬥,才能克服困難,成就事業。

四是從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的關係的角度看,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強調不要浪費。

課前準備:

教師精心製作幻燈片,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師根據本節課設計的學案。

課時安排:

一個課時。

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進行啓發式教學。採取分組探究教學法,結合時事將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方式與目的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20xx年11月8日,中原第一家星巴克在鄭州國貿360廣場開業,消費場面很是壯觀。

材料二: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消費率低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則更低、差距更大。

材料三:中學生消費誤區調查結果展示。

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初步感知我國消費的整體情況。

創設情境,展示差異較大的三則材料,整體感知消費,引出本節內容:多彩的消費。

新課環節:

展示考綱原文,分析近年的大學聯考情況,預測明年的趨勢。

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爲:

認真聆聽、體會今年大學聯考的情況,以及明年的大學聯考趨勢,內化爲自己學習上的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解析考綱,要讓學生明白本課的高頻考點是什麼,最近三年大學聯考是怎麼考的,並且對明年的`大學聯考做出預測,從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

新課環節: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核心語以空格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一個環節:預習檢測—提煉核心語

(一)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2)物價總體水平:物價上漲,購買力普遍;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

2、消費的類型:

(1)按交易方式:

(2)按消費對象:

(3)按消費目的:

3、消費結構:

(1)含義: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中所佔的比重。

(2)恩格爾係數: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消費結構。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

(1)引發的消費。

(2)引發的消費。

(3)引發的消費。

(4)主導的消費。

2、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爲出,________。

(2)避免盲從,________。

(3)保護環境,________。

(4)________,艱苦奮鬥。

根據學案對教材的預習和完成情況,按要求填空。

展示學生自己根據預習建構的知識框架。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新課環節:合作探究質疑解惑教師主導,提前擬定問題。

1、根據本課內容談談該如何提高消費水平。

2、當前中國的CPI仍然在高位運行,物價水平較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因此,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

3、有人說,貸款消費是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鼓勵貸款消費就是鼓勵超前消費。

4、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認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已經過時,不需要再提倡,否則就是抑制消費。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並推薦代表回答。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探究問題來自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探究的意義和價值。

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探究、討論學習的權利,鼓勵學生在分工合作中學會共同探索;對於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要鼓勵同學大膽並充分表達;對於討論不集中,發言不積極的小組,及時給予幫助,調動同學的積極性。

教師點評。認真聽講,發現自己對知識把握的優勢和不足,做好筆記。

要平等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能夠對學生起到理解知識、昇華能力、提升素質的作用。

新課環節:小試身手(大學聯考真題演練)

教師呈現大學聯考試題。

1、擴大居民消費必須使居民“有更多錢花”、“有錢更敢花”、“有錢花得舒心”,與之相對應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進就業;

②提高恩格爾係數;

③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④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2、據統計,20xx年我國城鄉恩格爾係數分別爲30%和40%,20xx年有望下降到25%和35%,隨着恩格爾係數的降低()

①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

②居民的消費結構會不斷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額會不斷減少;

④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會逐漸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學生根據自己做作業情況,講出解題思路,亮出答案,分析原因。通過本環節,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和前面的學習情況;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還要以此爲基礎,搞好大學聯考題的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課後自主探究作業近幾年來,有些中學生以穿名牌、用名牌爲時尚。針對這種情況,某校高三(8)班專門召開了“聚焦中學生名牌消費現象”的主題班會。

(1)假如你是該班同學,請運用經濟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消費現象的看法。

(2)針對本班同學日常生活消費情況,擬訂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並簡要寫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學生要能夠根據對本節課的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完成作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分析和解決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良好,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本,以學生的需要和狀況爲主進行教學設計;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尤其是在“合作探究質疑解惑”環節,堅持三貼近的原則,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主體作用。

但是本節課有些地方銜接不夠緊密,過渡不夠自然,對大學聯考題的點評和講解深度不夠。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2

一、教材與學生分析

此節內容爲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點之一、與價值規律關係密切、現實應用性極強、基本特點也是對價值規律理論的進一步延伸,下爲市場交易原則的學習奠定基礎,承前啓後,十分重要。

四個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要能夠從理論上理解這四個特點與價值規律的相互關係,市場爲什麼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這是難點。

二學生分析:高一學生從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講,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問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已經比較成熟、在邏輯思維能力上還不成熟、本框內容的理論性與抽象程度比較高,如資源配置、市場的概念、四個特點等都較抽象,學生雖然對市場交換、商品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但要從理論上完整把握市場經濟的四個特點還是會有較大的困難、故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入手,化抽象來具體,複雜爲簡單,從生活的日常現象入手來理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二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識記市場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

2)理解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必要性。

能力目標:1)通過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的舉例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鑑別的能力;

2)根據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說明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說明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對市場活動進行模擬,培養學生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資源有限性的認識,並樹立“節約資源,從我做起”的意識;

2)通過對競爭與平等、法制、開放三者關係的分析,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3)懂得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從而奠定以後在經濟活動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識

三、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本課採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

2、使用案例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導讀法、討論法等,通過對比、討論、談話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啓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

3、鑑於本課知識專業性與理論性都較強、注意收集運用與教材相關的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充分利用與開發課程資源、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教材文本。

4、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1、導入設計:

引用漫畫:刷牙不關水龍頭的後果。並結合當今能源緊張的社會現實,引導出資源、資源配置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知識點,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遞進引導:

設問:資源配置的形式有那些?(計劃和市場)引出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培植主要是依靠市場的調節作用實現的!進入本課的第2個問題:市場。因爲市場概念知識較好理解,故採用事例讓學生做道連線題加深其對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理解,達到科學理解市場的含義(廣義、狹義)。注重學生參與,注重聯繫社會實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3、突破重點——市場經濟的含義:

在學習市場的含義後,接着分析市場進行資源配置是怎樣實現的。在這裏結合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帶領學生分析市場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這三個手段來實現對市場的資源進行配置。再設疑:市場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引導學生分析市場的發展過程最終得到市場經濟的概念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並採用書上P48的想一想: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市場經濟含義進一步理解。區分好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

4發動討論,突破重點、難點。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是本課的重點。從計劃經濟走入市場經濟,很多人存在着疑惑:爲什麼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場經濟更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是一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而這一優勢的具備是與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分不開的。所以只有理解了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才能真正理解爲什麼市場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這樣就進入本課重點: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採用學生身旁的事例(公開招標:各企業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市場的環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討論,來引出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1)、平等性

引導學生看教材,理解含義,必要性、理論依據。現實表現,讓學生現舉例以說明之。這樣此知識點學生較容易理解了。

2)競爭性

在平等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生產者與消費者是平等的,生產者之間或消費者之間也是平等,這個平等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要平等的競爭。在這裏要引導學生理解通過競爭能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這難點部分要引導學生們堅持辯證的觀點要看到競爭的利,也要引導學生分析到競爭的弊端(壟斷和盲目競爭導致的資源浪費).

3)法制性

以籃球比賽需要規則、裁判爲例,結合漫畫,說明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讓學生了解到市場經濟中法制的作用,和在市場經濟的法制性面前人們應該有的態度。

4)開放性

主要從4點分析:第一,開放性的含義;第二,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是由那些條件決定的';第三,開放性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第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實行對外開放。並採用漫畫:“誰都別想發財”來說明自我封閉、相互封鎖,對自己對社會發展都是不利的。

5)市場經濟的各個特徵之間的關係。

在對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分別進行了具體分析之後,對各個特徵的關係做一個簡單歸納,強調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具體來說,如果沒有平等性,競爭就不能展開;相反,不能開展競爭,就無平等可言。法制既是平等和競爭的保證,也是平等的體現。而開放是平等和競爭充分展開的前提,也是法制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在這裏如果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各個特徵之間的關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裏教師通過簡單分析,能使學生明確各個特徵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就可。

6、教師總結回顧,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最後一段、正是由於這四個特點的存在,我們才能理解: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功能也才能得以實現。這實際上說明,市場經濟的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的體現。所以可以講----市場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這是本課的緒論,對就教材的開頭的問題,也把本課的難點順利解決。學生在對實際的經濟現象的思考與分析中,結束了學習,思考的空間留下了,對經濟學的熱情興趣留下了,對生活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新知識的教學主要過程到些結束。

7、鞏固知識拓展能力、結束教學過程。課堂練習、選擇題4題。問答題一題。

單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有(A)

①供求關係;②價格機制;③競爭機制④宏觀調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④

2、《經濟日報》xxxx年6月載文說,“市場不相信眼淚”,競爭是殘酷的,但也是公平的,誰被淘汰都有淘汰的理由。這段話表明(A)

A、看到了市場經濟有平等性特徵B、堅持了市場的開放性原則

c、否認了市場的法制性D、肯定了市場的靈敏性

3、市場經濟是(D)

A、一切社會普遍存在的經濟;B、自由經濟;c、商品經濟;

D、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4

-------------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D)

A、法制性B、開放性

c、競爭性D、平等性

非選擇題:

我國加大了經濟立法的力度,用以規範市場行爲。同時,企業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在許多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成爲企業管理和決策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經濟現象體現了市場經濟的什麼特徵?簡要說明市場經濟具備這一特徵的必要性?

答案:(1)上述經濟現象體現了市場經濟的法制性特徵。

(2)a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是指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在市場經濟中,健全的法制是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的依據和準則。

b爲了維護公平競爭,必須有嚴肅、健全的法制做保證。否則,有人不擇手段的追求自己的利益,經濟秩序遭到破壞,任何經濟活動都將難以進行。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3

一、設計思想:

依據新課程理念支撐,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識。

二、教材分析

徵稅和納稅是國家分配的重要環節,是財政收入的重要內容,承接上一框題,同時也是現代公民應該而且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與學法

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稅收的含義及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地位;

(2)瞭解稅收的基本特徵及其關係;

(3)知道我國的主要稅種;

(4)知道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其作用;

(5)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知道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爲。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辨別比較的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納稅光榮、偷稅可恥的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確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情景創設、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塑造陳膽大形象,引出話題

設計意圖:調動興趣,引出新課。

(二)新課教學:情景分析、層層遞進

第一階段陳膽大意氣風發

教師設計問題:同學們,關於個稅,你瞭解多少呢?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完成個人所得稅的講解。同時爲後續講解做鋪墊。

第二階段陳膽大陷入困境

教師創設如下對話情景。

他問王副局長:“王局長,我也知道應該依法納稅,可目前我的企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能不能給我們企業的稅收打個折啊;如果不能打折,我實在交不起了,我就不交了;要不你們稅務部門給我提供銀行貸款的擔保,我貸出來再交稅。”

王局長是相當的.爲難啊!

問題:同學們,王局長爲什麼這麼爲難?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談。

預設:(略)

引申:稅收的三個特徵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而稅收的強制性又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必須具有固定性。

總結: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本質)

設計意圖:講解稅收的本質及其特徵。

(過渡):陳膽大再次把主意—稅收上,他的人生從此偏離了一條正常的航道。

創設如下情景:

甲說:我們安排會計,做兩套帳。一本是內部帳,一本外部帳,多隱瞞收入,發票儘量少開,能不開就不開。

乙說:拖,拖死他,來了就說沒錢。

丙說:把職工名冊改一下,弄一些殘疾證,來騙點稅收優惠。

丁說:下次,稅務的人來時候,你先躲一下,我們把他們轟出去。

問題:大家說說,這些都是些什麼行爲啊!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違反稅法的四大表現。

(過渡):陳膽大偷逃增值稅及抗稅而入獄。

問題:增值稅是一種什麼樣的稅?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增值稅,同時爲後續講解鋪墊。

第三階段陳膽大鋃鐺入獄

過渡並創設情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觀點:

觀點一:錢是我辛辛苦苦賺的,交給國家,我一分好處都沒有得到!

觀點二:交上去的錢也不知道去哪裏了(稅去哪了),交了白交?

觀點三:我已經交了那麼多的個人所得稅了,這次的判決對我實在不公平的。

問題: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將如何勸說呢?你可以微信傳天下。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並促成情感昇華。

(三)、課堂結尾:情景迴歸、總結昇華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鞏固知識,形成體系

七、教學結尾:課堂諍言

稅收,一個牽動千萬百姓神經的話題;

稅收,一個需要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

兩個稅種,促進公平彰顯民生情懷;

三大特徵,組織財政折射國家智慧。

四種表現,偷盜國家資產影響社會和諧;

讓我們永存公民之心,常履納稅之責,心繫蒼生,稅解民憂。

設計意圖:體現特色,形成有限課堂無盡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