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中物理聲音的初步知識課外實驗

【目的和要求】

有關國中物理聲音的初步知識課外實驗

瞭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媒質。

【儀器和器材】

空玻璃瓶,廢鋼鋸條,帶橡膠塞的廣口瓶,細金屬絲,鐵片,紙,火柴,杯子2個,水,琴絃(或細銅絲)。

【實驗方法】

一、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1.把空玻璃瓶口放在嘴邊,對着瓶口用力吹氣,有什麼現象發生?它說明了什麼?(振動的氣體能發出聲音)。

2.一個杯子內盛半杯水,用另一個杯子向這個杯子內倒水,有什麼現象產生,它說明了什麼?(振動的液體能發出嘩嘩的聲音)。

3.把琴絃(或細鋼絲)繃緊,用手指在琴絃中間一彈,有什麼現象產生?(振動的琴絃發出聲音)。

綜上所述,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4.把廢鋼鋸條一端壓在左手指下(或實驗桌的抽屜縫裏)伸出來的部分要長一些,用右手指撥動鋸條,讓鋸條彎厲害些(但防止折斷),鬆開手後,鋸條即振動起來,發出較強的聲音,並持續較長時間。如果輕輕撥動一下,鋸條來回振動不很大,聲音小得多了。

上述實驗說明了什麼?(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幅度大,聲音響;振動幅度小,聲音弱。)

二、聲音的傳播需要媒質

1.在廣口瓶的橡膠塞中央穿一根細金屬絲,金屬下端掛兩片小鐵片。將橡膠塞塞在廣口瓶口,使鐵片懸在瓶中。

2.用手握住瓶子搖動,能看見小鐵片在相互撞擊並能聽見撞擊聲。

3.取下橡膠塞,點燃一些小紙片,放到瓶子裏趁着火還沒熄滅時趕快把塞子塞緊。等火熄滅後,再搖動瓶子,仔細聽,鐵片響聲比原來小得多。

在這個實驗中,由於紙的燃體。瓶裏的空氣受熱膨脹溢出一部分,空氣減少了,聲音的傳播受到了影響。它表明,聲音只有通過某種物質才能傳播出去,這種傳播聲音的物質就叫煤質,也叫介質。空氣是一種最常見的`傳播聲音的介質。

【注意事項】

1.爲防止漏氣,瓶塞穿金屬絲處最好用熔化的蠟封嚴,橡膠瓶塞周圍塗一層凡士林。

2.如果有抽氣機,聲音的傳播需要煤質的實驗也可以這樣做:在橡膠瓶塞上打一孔插入一細玻璃管,將瓶塞塞緊,用橡皮管將玻璃管與抽氣機抽氣口連接。實驗時一個人搖動抽氣機抽氣,一人搖動瓶子聽聲音。會聽見聲音逐漸減弱,最後消失。

【參考資料】

聲音的反射和吸收:先用硬紙捲成一個圓筒(約30釐米長),圓筒的上下底面應平整。在圓筒的底部鋪一塊泡沫塑料(也可以用海綿或棉花),上面放一塊秒錶或機械手錶(秒錶不與紙筒接觸),耳朵在距紙筒上端約40-50釐米處注意聽表的“嘀嗒”聲,並記住聲音的強弱。

然後將一塊鏡子或金屬板放在紙筒上方,改變鏡子的傾斜角度,使耳朵仍在原來位置,就能比較清楚地聽到秒錶的嘀嗒聲。

再把泡沫塑料換成木板、金屬板,鏡子換成紙板、木板,重複上述實驗,聽一下“嘀嗒”聲的強弱。

實驗結果表明:鬆軟多孔的物質對聲音的吸收特別強,表面光滑的堅硬物體對聲音的吸收弱而反射較強。

【思考題】

1.把鑼敲響,再用手去摸鑼面,有什麼感覺?用力按住鑼面後會怎樣?

提示:就會感到鑼面在振動。用力按住鑼面後鑼面不振動,鑼聲消失。

2.在鼓面上放些砂粒,鼓敲響時會看見什麼現象;

提示:砂粒由於鼓面的振動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