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風雲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甲午風雲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甲午風雲觀後感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爲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爲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還時時刻刻震撼着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曲愛國主義頌歌,把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爲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爲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範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爲發動新的戰爭作了準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爲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代又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着“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爲國捐軀的民族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