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讀後感

今天早上第一節是語文課,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臧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但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的,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鮮明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有價值的人。

因爲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距離現在較遠,社會背景也不同,考慮到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所以開課伊始,我先引入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情形,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後,我讓學生默讀詩歌,交流有的人分別指哪兩類人?由於課前預習得比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鋪墊,學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別指的是反動統治者和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緊接着,緊扣對比寫法,讓學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詩總共出現了幾次對比,然後多讀幾遍,認真體會體會。學生立刻投入到緊張熱烈的討論中,有的先讀後分析,有的先發表看法再同桌對讀,總之都積極地動了起來。然後,全班交流,學生準確找出了文中出現的四次對比,接着通過逐次分析、隨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種形式的朗讀,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完全調動了起來,我又適時拋出問題:小組合作,反覆朗讀第一小節,並說一說兩個活和兩個死該如何理解。各個小組馬上行動起來,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小組成員都積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參與了其中幾個小組的.討論,認真聆聽了孩子們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就適當地加以點撥,幫助其找準方向,深入思考。很快,全班交流的時間到了,第一組的代表進行彙報,她說:我認爲第一個活指的是反動統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們已經死了;第二個活指的是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甘願爲人民做牛馬的人,雖然死了,但是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然後,我又請了第二組的代表進行彙報,他說:我認爲第一個活充滿了對反動統治者的鄙視、輕蔑;第二個活則是對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的人的讚美。此刻,我發覺學生理解得不透徹、不全面,於是靈機一動,將這一難點的突破分爲了三個層次:這兩個同學分別說出了第一層和第三層,都非常不錯,那這第二層含義是什麼呢?我們來認真想一想,反動統治者雖然活着,但是他們的(靈魂、精神)已經死了?也就是說,他們只是軀殼,靈魂、精神都已死亡,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通過一步步地引導,這一難點也順利突破。

接着,我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了整首詩歌的寫作思路,即:第一部分(第一小節)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觀點;第二部分(第24小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了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第57小節)從人民對兩種人不同的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總綱,第二、三部分對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進行了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最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明確詩歌主旨,情感得以昇華。

其實,最初備課時的思路與實際授課時的思路並不完全相同,因爲老師需要時刻關注學情,對教學思路、內容、方法等隨機進行調整,以便更利於學生接受和理解。對於這節課,不能說沒有不足,只是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教育機智的重要性,只有懂得隨機應變,順學而導,才能更好地調控課堂,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所得,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受到優秀作品的薰陶感染,懂得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