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三歲的際遇

怎樣理解課題《十三歲的際遇》

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三歲的際遇

“際遇”即“遭遇”之意,不過多指好的。“十三歲的際遇”則指作者十三歲時就被“北大”破格錄取一事。這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從七歲到十六歲的一段生活,抒發了對“北大”的無限感激和熱愛之情。

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自由閱讀課文後,以田曉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按時間的順序,以“我與北大的故事”爲題,講述田曉菲與北大的故事。

明確:四個階段(七歲、十歲、十三歲、即將十六歲)

嚮往北大進入北大回報北大

再讀文本局部探究

一、朗讀課文第一部分,並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這一部分的大意,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

2、找出作者從7歲初知北大到16歲回顧北大的感情變化,特別是作者進入北大兩年來的思想感情變化。

3、指出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1、第一部分:寫“我”與“北大”結下不解之緣的歷程。

7歲:從泛黃的照片中知道北大。——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內心。

10歲:乘車經過北大校門,固執地扭過頭去不看北大。——現在若看了,以後再來上學就“不新鮮”了。

13歲:到北大讀書。

16歲:已是來到北大的第三個秋天了。

每一階段的生活片斷都緊緊扣住“我”與“北大”的“塵緣”,引出對13歲際遇的敘述。第一部分最後一句“北大,兩年裏積攢下來的那麼多話,竟全部悄悄沉澱了下來”,就是爲了引出下文對13歲際遇的集中的敘寫。

2、作者兩年來思想感情的變化:

剛進入北大:“一腦子浪漫念頭”,“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

入校兩年後的秋天:“心情不勝涼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3、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表明了作者通過兩年的學習後,感到了自己的成長和成熟。

二、朗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幾層。

2、“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這一句話怎麼理解呢?

3、作者通過讀北大的'書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對北大的評價,試把這些精彩的語句和語段找出來。

明確:1、第二部分:寫“我”在“北大”三年的學習生活。

這部分又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6-9):寫北大圖書館給“我”的影響。

第二層(10-11):寫北大的人:同學與老師。

第三層(12):總結來到北大兩年來的感受——難以用“得失”二字來衡量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

2、兩句相輔相成。上句是作者對北大在學術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則表達了要爲北大創造更輝煌的業績的雄心壯志。

參觀北大圖書館時,這句誓言“驟然顯得蒼白無力”,作者“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沒有自信,覺得渺小

兩年學習後,作者變得“沉靜、愉悅、安詳”,並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