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教學設計範例

  【教學立意】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教學設計範例

“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上海市中國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高中階段實施生命教育,必須“以注重感情和理性並重爲特徵,使學生感悟人類對真理和正義的執着追求,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學習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

語文作爲人文學科課程,教學理當重視發揮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養成的促進作用,且必須循循善誘地引發學生在積極認同與內化的心理過程中獲得豐富而深切的情感體驗。

《在馬克思墓前的的講話》是一篇爲巨人樹碑的經典作品,也是一篇能夠喚起中學生崇敬與自勵之情的很好的人生觀教材。對開始步入青年時代的高一學生來說,這篇課文對如何“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學習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能起到及時的感悟和啓迪作用。

因此,本篇課文的教學,力求做到“‘人'‘文'統一,因勢利導”──通過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適當有機拓展,使他們瞭解馬克思以“改變世界”爲己任的崇高理想、卓越追求及其非凡的生命偉績,激發他們對生命價值的切身感悟和對生命意義的理性思考。

  【目標設計】

1、瞭解馬克思這位“千年思想家”的偉大功績和深遠影響,

2、激發對自我人生價值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3、領會課文化橫爲縱、嚴謹縝密的結構特點和深沉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

  【教法設計】

對話交流,問題研討。

  【過程設計】

  一、溫故習新,切題導入

1、承前啓後,銜接過渡。

2、解題切入,把握文體。

從解題入手介紹悼詞內容表達結構方面的一般特點。

  二、解讀課文,分析研討

研討一:列寧在評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對這位親密戰友的不幸去世,恩格斯在這篇講話裏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悲痛、惋惜、崇敬、讚歎。

重點分析課文1、2兩段的情感表達藝術。

略及課文其它各段中的情感表達分析。

研討二:找出課文中揭示全文中心的關鍵句段,說說它是怎樣統領全文主要內容的?

分析第二段在全文中的統領作用。

從偉大貢獻和深遠影響兩方面歸納出主體部分結構提綱。

研討三:課文第2段第一句話總括了馬克思一生的`重大貢獻,兩個“對於”,先實踐,後理論;後面五段分述卻是先介紹他的理論貢獻,後介紹他的實踐功績。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體會作者對馬克思一生準確、客觀評價的立意匠心。

文內:“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文外:馬克思墓碑上名言:“哲學家總是千方百計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於改造世界”

研討四:課文最後一句話在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由此導入,分析課文層層遞進、化橫爲縱的嚴謹結構及藝術效果。

  三、延伸拓展,啓發思考

延伸思考一:課文中恩格斯稱讚馬克思爲“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120多年過去了,今天,馬克思還能稱之爲“最偉大的思想家”麼?

引進英國1999年BBC網站“千年思想家”評選結果。

延伸思考二:馬克思爲什麼能創造如此輝煌的人生業績?在這座巨人的豐碑面前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何思考?

引進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節選]。

  【作業設計】

課外網上閱讀《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全文,結合《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學習體會,以《生命春天的思考》爲話題,寫一篇隨筆或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