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範文

  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1

近期,我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在新時代,要當好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心靈與心靈的接觸和交換。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授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是對老師提出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以往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老師的關係會漸漸趨於平淡。

一、作爲教師要以德先行,以德服人

大家都知道,沒有高尚的德就沒有純真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麼如果教育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時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時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不良後果產生。學生不會喜歡老師批評時的挖苦、損傷。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學校和社會更應鼓勵教師明德惟馨。從參加衆多的教研活動中,我感觸最大的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爲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爲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作爲教師,要經常自省,自我反思和深省。

我認爲教師這項工作,師德的意識體現是很至關重要的。爲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家庭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但收效甚微。如果我們能養成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做完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所遺漏,激勵一下自己明日再接再厲,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但需要有自省作爲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學生,就會退步。當然,只有自己努力纔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因材施教,正確對待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建議。

能否達到教與學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認爲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體,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作爲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細緻地研究班級裏每個孩子的個性,因爲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爲老師要去多傾聽學生的'需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需求,我們的辦法纔會更多,處理問題纔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爲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沒有思考情緒的緣由,有沒有及時的化解,有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每次出現情況時多問自己幾個“有沒有”,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教學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努力成爲一名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2

炎炎夏日的到來,暑假也姍姍地來了。在這樣的日子裏,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裏,找幾本書看。《一份特別教案》一書就像是夏日裏的一絲涼風吹進我的心田。讀完這本書,一看時間也近開學。細細想來,暑假裏也沒有好好出行,增長旅遊方面的見識;只是忙於本科進修,除了這些以外,就沒有什麼收穫了。不,對了,收穫最大的就要算讀《一份特別教案》一書了。這真可以稱得上是一份特殊的收穫了!

讀完整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真實實的有了不少的收穫,下面就是我體會最深的幾點感受。

也許很少有人會從書的編排來談自己的感受吧。不過,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決定讀下去的原因確實是這本書獨特編排,讓我選擇它,並好好地讀下去。

1、獨特的編排體系

本書採用“案例”的形式,“案例”一語是從法律工作和法學研究方法移植而來的。每一則案例總是由“背景材料、 案例思考題、 案例分析”這三部分組成。我們不僅可以學到管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去思考問題,並幫助和促進你去延伸這種極限。案例不強調是否得出答案,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這樣的形式,就像是一位好老師善於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的積極性一樣,它用案例的形式很好地調動讀者參與思考的積極性。

2、新鮮而獨特的案例

學校裏讓我們老師寫案例,有時也會遇到寫不出來這樣的境遇,那是爲什麼呢?我們往往會用這樣的理由來搪塞,“沒什麼可寫的”。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是不會用這樣的理由來搪塞了!漸漸地我越來越強烈地發現案例中的孩子我們班也有,案例中老師所遇到的事我似乎也這樣碰到過。不過沒能像作者那樣深入地進行過反思吧!

讀完它,我們就會發現精彩的案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就發生在你和孩子們之間,只是你是否是一個細心而善於捕捉的人。讀完它,我有一種強烈的想法,就是要學着作者那樣關注我們的生活,將它寫下來,並進行反思與研究。

3、感悟最深之處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對惡作劇》一案例,案例講述的是一位新教師所遇到的一次挑戰。老師剛進教室,孩子們就不懷好意地給老師一個下馬威。如果這事也你我身上發生

擊鼓傳花這一案例給我的啓示:我們也在教室裏玩這樣簡單的遊戲,的確,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熱衷於傳,而要他們來表演節目就時常是忸怩作態,不怎麼情願,這樣也時常會導致遊戲越玩越變味。而文中的康老師並不是象我們這樣視而不見,任其發展。他卻變了玩法:在遊戲中誰表演的次數多,又表演的好,誰就是優勝者,遊戲結束,紅花就送給誰。這樣一來,遊戲的氣氛就一下子變了。每當鼓聲一停,接到紅花的孩子就會變得很驕傲,自豪,會大大方方來表演。是的,同樣的遊戲,遊戲方式沒變,遊戲規則沒變,只是把懲罰變成了獎勵,學生的心理就馬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害怕受罰變成盼望受獎。

讀完這則案例,我的思考是:帶着孩子做遊戲,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可在這種小事裏,卻充滿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學問,康老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原則處理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巧妙地因勢利導,變懲罰爲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孩子們內心中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因素。是的,獎勵和懲罰兩種教育手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把獎勵變成懲罰會挫傷學生大積極性;而把懲罰變成獎勵。則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育的奧祕就蘊涵在這獎與罰之間。

《老師錯怪了你》一案例,也讓我從另一個方面學會認真地審視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經常問一問自己:我的心裏是否充滿了愛的陽光?我今天的表現孩子們是否滿意呢?我還能爲孩子們做些什麼呢?問問自己是否學會了靜心傾聽,學會了小心呵護,學會了耐心期待,學會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厚厚的一本書讀完了,其實要說到感受,真的還有很多很多,也不一一說來。不過,也很希望大家有空也能去留意這本好書。

學生是充滿情感、靈性的個體,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我們的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一個動作都會在他們心靈的池水中激起層層漣漪,我們只有用自己發自肺腑的真情去波動孩子們的心絃,這樣纔會形成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