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註釋、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註釋、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註釋、賞析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譯文及註釋

註釋:

1、紅藕:紅色的荷花。玉簟:竹蓆的美稱,指光潔如玉的竹蓆。這句指紅色的荷花已經枯萎凋零,坐在竹蓆上可以感覺到秋天的涼意。

2、羅裳:錦羅製成的裙子。

3、蘭舟:用木蘭製成的華美小舟,後用作小舟的美稱。任昉《述異記》卷下:“木蘭川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爲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

4、錦書:指夫妻間訴說思念之情的書信。前秦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氏思之,織錦爲《迴文璇璣圖》詩寄之。根據不同排序,可以讀出許多首懷念遠人的詩歌。後代遂以“錦書”、“錦字”代指思念的書信。

5、雁字:大雁飛行時,排成“一”或“人”字,故稱。這裏指信使,相傳大雁能夠傳遞書信。據《漢書·蘇武傳》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牀。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羣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就爲相思懷人設置了一個悽豔哀婉的場景。“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暗含對輕易別離、獨自登程的怨苦之意。“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三句,充滿着熱切的期待之情。下片寫別後的相思。“花自飄零水自流”,別離已成事實,令人深感無奈。丈夫應該也是如此,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對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相思之情從外在的“眉頭”深入到內心的深處,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解脫了。這首詞將一位沉湎於夫妻恩愛中獨守空閨備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畫得細膩入微,語言自然流暢,清麗俊爽,明白的敘述中包蘊了無盡的情思。

詞牌說明

一剪梅,雙調小令,六十字,有前後闋句句用叶韻者,而李清照此詞上下片各三平韻,應爲其變體。每句並用平收,聲情低抑。此調因李清照這首詞而又名“玉簟秋”。

格律對照

中仄平平中仄平。

紅藕香殘玉簟秋。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中仄平平中仄平。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格律說明:(說明: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加黑體字有韻腳所在。)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