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詠月詩三首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詠月詩三首九年級語文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學生在課後需要多做一些同步練習題。小編爲大家力薦了九年級語文詠月詩三首同步練習題以及參考答案,給大家作爲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詠月詩三首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九年級語文詠月詩三首同步練習題

⊙收穫平臺

一、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丹闕( ) 孤棲( ) 金樽( ) 徘徊( )

邈遠( ) 鄜州( ) 雲鬢( ) 虛幌( )

二、誦讀李白的《把酒問月》,回答問題。

1.詩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飛鏡”,卻爲什麼還要寫到“綠煙”?

答:

2.詩人寫神話中的嫦娥,並沒有想像其美麗,而是問道“孤棲與誰鄰”,你從中體會到詩人內心怎樣的心緒?

答:

3.全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明月?從中又顯露出一個怎樣的詩人自我?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答:

三、記憶杜甫《月夜》,回答問題。

1.根據詩句,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人的妻子獨自望月的情形。

答:

2.詩中的“獨看”與“雙照”相對成趣,你能體會到此中的妙處麼?請談談你的體會。

答:

⊙發展空間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①

李 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 ②,令人長憶謝玄暉③。

[註釋]①此詩寫於李白遭權奸讒毀被排擠離開長安之後。 ②解道,會說。“澄江淨如練”,是南齊詩人謝朓詩的名句。謝朓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描寫金陵壯美的景色“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抒發去國懷鄉之愁。 ③玄暉,謝朓的字。

1.有人評價,頷聯中“搖”、“滴”兩個動詞用得神奇。你贊成嗎?談談你的理解。

答:

2.你認爲詩人面對江景,爲什麼“長憶謝玄暉”?

答:

⊙博聞廣知

詠月詩欣賞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爲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爲大家”。請同學們細細品味,也可以藉助圖書館或利用網絡,賞析這首詩。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光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覆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燕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選自《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

  九年級語文詠月詩三首練習題答案

⊙收穫平臺

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

二、1.詩人寫“綠煙”,是爲了襯托明月。在朦朧繚繞的“綠煙”之中,明月有別樣的.神韻,而“綠煙滅盡”,則令明月的清輝更爲皎潔,彷彿陡然煥發熠熠神采一般。

2.詩人問嫦娥“孤棲與誰鄰”,流露出自己內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恆、美好而又神祕的月的形象,從中也顯露着一個孤高飄逸的詩人自我。 “人攀明月不可得”寫出月之崇高,“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寫出月之皎潔美麗,“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寫出月之孤高神祕,“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出月之永恆。“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裏。”則流露出詩人對月的情誼,月是詩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鑑詩人內心的明鏡。)

三、1.月兒,靜默在鄜州的夜空。妻子獨自一人倚靠欄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初秋的薄霧,不經意間潤溼了她如雲的髻鬟,而她的心裏,只惦記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潔白的手臂在清輝中漸漸冰涼,一顆晶瑩的淚珠,從如玉的臉頰悄然滑落……

2.“獨看”、“雙照”爲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着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發展空間

1.“搖”、“滴”兩個動詞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會“搖”的,但“涼風發”,水搖,影搖,於是產生城也搖盪起來的幻覺;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像露珠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滴”與“搖”,使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使本屬平常的雲、水、城、露、月諸多景物,一齊情態逼露,異趣橫生,令人浮想聯翩,爲之神往。這既反映出浪漫主義詩人想象的奇特,又顯示出他對大自然敏銳的感覺和細緻的觀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觀景物的主要特徵,可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2.因爲詩人與謝朓精神“相接”,彷彿彼此是隔世的知己。李白“長憶”謝浄,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