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小豆豆讀後感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窗邊小豆豆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窗邊小豆豆讀後感4篇

窗邊小豆豆讀後感1

看這本書,純粹是處於偶然。本來是要幫孩子在網上買《二年級的小豆豆》,但《窗邊的小豆豆》顯示在前面,再加上“世紀最有價值的圖書”、“銷量第一的圖書”等這些描述,就一起買了下來。等兩天後書到,一拿起來就再也捨不得放下了。我完全被書中“巴學園”和小林宗作校長的教育方式所吸引。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刻意的遮掩,作者平實樸素的文風,小豆豆隨心所欲的流露,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我的心頭流淌着溫暖的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她小時候就是小豆豆,是一個在一年級就被一所國小退了學的“怪孩子”。她的媽媽爲了不讓她在心裏留下自卑的情結,隱瞞了退學的事,到處尋找一所能理解小豆豆個性的學校。讓小豆豆退學的老師就和很多父母一樣,在他們看來,規規矩矩的孩子纔是好孩子。而小豆豆不能遵守課堂紀律,她喜歡在教室的窗邊看街頭藝人們的表演,然後對他們大叫"宣傳藝人",引得班裏的小同學都擁擠到窗邊;她喜歡把帶有抽屜的課桌拉出來又拉進去,不停的弄出聲響來,以至於老師要不停地告誡她。總之,小豆豆隨心所欲地滿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學校的相關規定,在老師心目中,這樣的孩子不是很麻煩就是很怪。

其實並不是小豆豆不在乎,而是在她小小的心靈裏面還不知道什麼叫“規範自己,約束自己,遵守秩序”。但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總是要受到各種各樣的制度、行爲規範的約束,然後走上一條正規的路。事實上像小豆豆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因爲人總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關鍵是在你走上軌道之前,周圍的人們是怎樣引導的,尤其是對一個國小生來講,學校和老師擔負着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但是小豆豆的學校卻選擇了開除她,理由是她上課的時候會和窗外駐留的燕子講話;她畫畫的時候會把課桌上都塗滿了顏料;她看見任何有趣的事情都會快樂得大叫等等。於是,所有任課的老師都不能忍受小豆豆如此這般的行爲,因此她被開除了。

還好有一個老師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就是讓小豆豆終身難忘的“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就是他,在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聽小豆豆說了4個鐘頭的話:也是他,每當看到小豆豆,就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這本書裏,讓我印象頗爲深刻的,是小豆豆與校長先生初次見面的場景。在校長辦公室,小豆豆——這個聰明活潑、喜歡說話的孩子,和校長聊天,竟一刻不停的聊了四個小時。說四個小時的話,一個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和校長先生,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而校長先生,自始至終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還時不時地發出感嘆。就是這樣一個校長,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說: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這位令我敬重的小林宗作先生正是這麼做的,也因此他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點點成長,成了一個被大家接受的孩子,也讓所有的孩子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小林宗作先生創辦的巴學園是一所開放、自由、沒有束縛的"烏托邦學校"。它的課程、紀律、甚至座位,都與正規的學校不一樣。你可以說它與正規的教育制度脫了軌,但也可以說它給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大門是兩棵非常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着綠色的葉子,是的,它們是兩棵有根的還在長的樹。最奇妙的是學校裏的教室,你一定猜不到的,它們是用真正的電車改建成的“電車教室”。上課的時候,想先上哪門課都可以,如果你非常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學習計劃,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去寺廟或田野裏散步看蝴蝶。每週都有兩次塗鴉課,每天午餐都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平時還有露營啦、野炊啦、茶話會啦許許多多的有趣的事。

在教學上,巴學園有兩大特色。

一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也正是這一點是它顯得與其他學校與衆不同。仔細想來,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爲這樣就意味着大多數學校所作的事情是磨滅孩子好奇心的,而且更可悲的是,這些學校孩子認爲她的做法是爲了完成學校的使命,將孩子塑造成統一的模型去“更好的適應生活”。事實上,國小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開始,如果這時就將孩子的好奇心抑制住,將他們身上的棱角磨平,那麼今後還有什麼創新性可言?每一階段的教育都要使學生具備某種能力,爲他接受更高一級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我認爲,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將培養學生能力與培養學生個性對立起來。相反我們恰恰應當在培養學生個性的基礎上使他們具備各種能力。猶太民族特別注重對孩子好奇心的保護,據說,猶太母親在孩子放學回家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孩子一個問題:“今天你提問了嗎?”他們十分看中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他們認爲只有善於提問才善於思考從而才善於創新。也許這就是爲什麼猶太民族在漫長、艱難的發展史中出現了那麼多有影響的思想家、發明家的奧祕所在吧!

二是善於傾聽,這也是保護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會像小林校長一樣耐着性子聽孩子將一些漫無邊際的、在大人看來是極其無聊的事情,甚至可以一動不動的聽上四個小時!很多人都說自己很愛孩子,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這樣的話的確很令人感動,可是爲什麼我們的愛總是得不到迴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知如何去愛,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做着傷害愛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不懂得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因爲不尊重孩子,我們經常做一些違反他們自然成長規律的事,或拔苗助長,爲他們制定一系列不切合實際且毫無意義的目標,或對孩子自身萌發出來的各種學習願望進行亂砍亂伐;因爲不尊重孩子,我們不會平心靜氣地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願,總是毫不在意地打擊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爲不尊重孩子,孩子出了一點差錯,我們就懷疑他們的能力,然後就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以否定的態度阻止孩子去觀察、思考並用心去感受世界。

巴學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孩子們如果上課效率高,一上午就把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解決了的話,老師就會帶領孩子們到校外去散步,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情,在散步中,孩子們看到什麼,老師就相應地滲透相關的知識。在與大自然那麼親密、融洽地接觸中,孩子的思想被放逐了,心靈被解放了,到處充滿着他們的歡聲笑語,那是在學校裏永遠也學不到的。最有心的是,有一次校長還請了一個農民給孩子們上課,地點設在了校外九品佛的池子旁邊,農民老師給孩子講起了如何種莊稼,邊講還邊在地上做示範,從除草到翻地,從培壟到播蘿蔔的種子,施肥等等,一項一項地做給大家看,還給大家講了別的有關蟲子,鳥兒,蝴蝶,天氣等方面的知識。最後大家一起動手幹完了播種的活兒,孩子特別的高興,一個個儼然成了播種的高手了。在以後的日子裏,孩子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種的莊稼了,他們總會湊到一起談論自己的莊稼的事。那是多麼精彩的一課啊!相信孩子們定會終身難忘。而象巴學園這樣的學校,我相信是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嚮往的地方。

《窗邊的小豆豆》這部作品能夠打動人心,除了展現了一個學習樂園“巴學園”之外,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現了人性中最真的最無機心的純淨的東西。看着小豆豆的行爲,聽着校長先生的話,我們的心會安靜下來。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每一個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他是健全的還是有殘疾的,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接受到最平等的最有效的教育。如果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學校環境互相配合,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不只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健康。而小豆豆無疑是幸運的,她有一對最好的父母,她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師。她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苗,沐浴着溫暖的陽光茁壯的成長着。是小林先生給了她最適宜的土壤,他的教育方針就是他自己說的“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他經常帶着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各種知識,掌握自然的節奏和韻律,希望孩子們儘可能的保持自然的性格。

總之,這是一部能讓人回味無窮的作品,是一本所有母親、所有老師、所有識字的孩子和所有曾經是孩子的人都應該一讀的書。孩子讀了以後會從小豆豆的身上學到對學習要抱有積極態度;老師讀了以後會學到新的教育方式;而母親讀了以後也會學到新的教育方式;曾經是孩子的人讀了以後會感受的童年的歡樂,彷彿又回到了童年。這些道理,說起來從事教育的人都知道,但要真的實施,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說,校長先生真的讓人敬佩,而小豆豆的巴學園也是讓人羨慕的。

現在的社會中,我們已經被生存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有多少的國小生被壓抑的沒有自己快樂和純真的天性。小豆豆是幸福的,快樂而無傷害地成長,快樂而幸福地生活着!

儘管現在的父母們說只要我們快樂幸福而並不要求太高的成就,可有多少人能在年少時不受傷害,能永遠懷着單純和感恩的心生活呢?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艱難的。只是小豆豆和校長小宗林作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真正關注心靈美好從而美好生活的可能!

我們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向小豆豆的父母學習,關愛孩子的心靈成長;希望中國能出現很多像教育家小宗林作先生一樣的老師,這樣我們的學生就會真正的熱愛學習,創新能力也必將有更大的進步。

窗邊小豆豆讀後感2

《窗邊的小豆豆》這是作者——黑柳徹子(小豆豆)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 小豆豆因爲淘氣被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學校。 “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裏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

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它對愛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但我覺得這是許多孩子的心聲。 作者絲毫不採用理性話的語言,因爲這樣會失去童趣。在字裏行間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給予讀者更爲深刻的啓迪和感觸。讀了這本小說後,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師細心地呵護,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樣快樂地長大。評點:作者對《窗邊的小豆豆》這篇文章的內容講述得非常具體,也能清晰地表達了閱讀後的真切感悟。如果作者能注意行文的流暢,並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寫出自己對“巴學園”的渴望,那樣文章一定會更感人的。

利用寒假,我看了老師介紹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它講述了一個因爲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小豆豆,在巴學園裏學習的一段真實時光。無論是巴學園的美麗景象,還是那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都讓我覺得只有在夢裏才能夠見到:用廢棄的電車來當教室;每天上課的順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個人的座位都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和需要來坐……這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啊!而在巴學園裏,諸如此類的與衆不同的事例還真是讓人數不勝數呢!

巴學園裏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事情,我簡直無法想象,

這樣的學校,它是由一個怎樣的校長來管理?他怎麼能允許學校裏經常發生一些“以下犯上”的事情?他怎麼能容忍這些學生的調皮搗蛋,甚至是惡作劇?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帶着一 大串的困惑,我耐着性子往下看,終於有了答案……

能創辦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我想它的“主人”也一定很特別。他就是校長——小林先生。我非常喜歡小林先生,爲了能更加了解學生們,和他們交朋友,讓師生沒有距離,他不僅付出時間,更多的是對學生的關心。如:專門爲個子矮小的高橋君精心安排的運動會;精心做出計劃的事情也是爲了讓那些覺得“在別人眼裏我很特殊”的羞恥的念頭消失,讓歡樂和笑聲一直留在每個人的心田……

尤其是他使小豆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好學生,正是因爲小林先生非常地關心、瞭解她。他的關愛打動了小豆豆,因爲在她進巴學園之前和之後,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小林先生那樣耐心地聽她說四個小時的話,竟然一點兒也不覺得煩,有時還會問道“然後呢”。小林先生以他那堅持不懈的耐心和對學生真摯的關愛,深深觸動到了小豆豆的心靈深處,最終決定選擇做一個好學生……

快近尾聲了,我突然覺得我不再那麼驚訝於這所學校的與衆不同,反而覺得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在那,沒有“不許”、“不能”、“不可以”、“必須”、“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們的話語;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沒有老師與學生的等級距離;更沒有學習帶來的包袱和壓力……此時,我突然開始羨慕小豆豆了,真想變成小豆豆,那樣我也可以去那既美麗又讓人自由輕鬆的巴學園了。

這天,我把《窗邊的小豆豆》閱讀完了。我覺得書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潑可愛,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格,很惹人喜歡。

這本書主要敘述了作者小時候所發生的事情。

我讀了這本書後,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性格開朗、喜愛和同伴們一起玩的孩子。不僅這樣,小豆豆還是個不嘲笑別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讀的“巴學園”裏,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個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兒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帶泰明一同來到她自己的那棵樹那兒,想讓泰明能看到更遠的東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裏拖來一個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樹,然後讓泰明爬上來,經過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幫助下,他終於爬上了樹上,與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個患了小兒麻痹症的同齡男孩,而且還很樂意幫助他,很喜歡和泰明玩。小豆豆這一種不嘲笑別人的品格,不僅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反,有的人,卻以着自己家裏富有,就經常買一些名牌的衣服,穿回學校炫耀自己的衣服多美,而看到哪個同班同學穿得不比自己好,就會嘲笑那同學,一次,我聽媽媽說,她一個朋友的女兒,因爲一次交通意外,造成了腰以下的部分全部癱瘓,當時她非常傷心。過了一段時間,她從新回到了學校上課,剛進教室,就聽到一些同學在譏笑她,笑她不能走路,是個沒有用的人。那時,纔剛剛把心情平復下來的她,又受到了同學們的`歧視和嘲笑,心情又一波動。我聽了這事情以後,很同情那女孩,同時也覺得很憤怒,真想教訓她的同學。如果,那女孩的同學,能體諒一下她,多一點關心和鼓勵,多一點幫助她,就像小豆豆那樣。那就不會讓那女孩感到自卑。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它是由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

我第一眼看《窗邊的小豆豆》,就好像被捉了進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幾天下來,書中的小主人公豆豆和我已經成了好朋友。今天,我又一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它的精華。

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說話,全班鬨堂大笑。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最後,學校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再想想,我剛上學時,不是也和她差不多嗎?一個聰明活潑,天真無邪的女孩躍然紙上。“多麼生動的形象啊!”每次我都要發出幾聲讚歎。

豆豆來到了“巴學園”。這所特殊的學校,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又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暢的語言,使我如癡如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我第一次那麼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寶貴,而這體會,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十月長假之中,我看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指導下,讓一般人眼裏 “ 怪怪 ” 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這本書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就拿作者來說吧,小林先生不停的多作者說: “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一直鼓舞着作者,一直支持着作者。如果作者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無論作者做任何事,都會被說成壞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才能讓老師說自己好。我覺得這位小林校長十分了解、明白做爲一個孩子的心理、會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例如: 小林校長在開運動會時,特意設計了適合高橋君的項目,讓他可以取得好成績,爲了去掉身上有障礙的孩子的自卑心理,讓大家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裏游泳

讀了這本書後我想,要是現在有像巴學園這樣的學校,那該多好啊!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的寫作家黑柳徹子所寫,當我打開書看目錄的時候就喜歡上這本書了,因爲這本書中故事的題目非常有趣、非常吸引人。

這本書寫了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她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可是因爲淘氣而被退學了。她媽媽四處奔波,終於找到了一所叫巴學園的學校,小豆豆在巴學園經過校長小林先生的教育和在大人們的引導下,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相處,還和同學們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雖然小豆豆對新學校很新奇,但是她不會再像以前這麼淘氣。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想說:“只要你認真的去對待每一件事,去做好每一件事你肯定能成功的。”

窗邊小豆豆讀後感3

近日,學校安排我來爲五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導讀,篇目是《窗邊的小豆豆》一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黑柳徹子,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越往下讀,越發覺得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這本書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真實自然。非常值得老師、家長、學生看。它講述的是一位叫小豆豆的孩子被一所國小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這所學校所經歷——成長的事。可讀性強,故事趣味濃,這所學校是孩子們嚮往的健康成長的樂園。

在這個全新的學校,小豆豆和她的同學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一種新鮮之中。這個學校沒有固定的座位,學生們可以根據當天的興致和其它情況,每天換一個自己喜歡坐的地方;學校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由女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對學生們說:“好,就從你自己喜歡的那個題開始作吧!”學校集體午餐時,校長會瞧着同學們飯盒裏的飯菜,口裏問道:“有海里的和山裏的東西麼?”學校可以依照學生的需要來決定學習和活動的內容;學校爲了消除一個殘疾孩子的自卑,而讓所有孩子裸體游泳,讓孩子明白所有的身體都是美好的這個簡單審美理念。總之,這個學校的一切,都和小豆豆原來經歷的學校教育截然不同。

在巴學園完全開放式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小豆豆所有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釋放,所有的個性都在“大愛”的包容中自由成長。小豆豆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着到學校上學,並在這種迫不及待中一天天長大,長成一個充滿智慧和善良、充滿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好少年。

其次想到,要讓我們的學校成爲巴學園般的樂土,必須要有無數個小林宗作般的校長和教師。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但愛又有大愛與小愛的差別。立足於孩子的未來成長,立足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愛,無疑是一種教師的大愛。在這種大愛中,教師和校長是必須要能夠捨棄掉許多自身利益的。如小林校長,要能夠捨得下4個小時,去聽一個6歲孩子的絮絮叨叨;要容忍得下孩子把糞坑中的污垢搗鼓得遍地都是;要敢於讓孩子深夜中到大廟中去捉鬼;敢於把活動當成學習的第一要務,而功課僅僅當成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功利的角度想一想,巴學園中就那麼五六十個孩子,小林宗作若然是個一心想着賺錢的校長,是個把教育當作獲取暴利的商人,而不是擁有着大愛情懷的教育家,他又如何能讓巴學園成爲孩子的樂土呢。

小林校長的教育方法則更爲人性,如他尊重每一個孩子,即便是這些被原來學校退學的“頑劣”學生;他願意花費4個小時的時間來認真地聆聽小豆豆心裏的各種真實想法;在授課的過程中,小林校長也不拘泥於傳統課堂上的固定模式,而是引導和鼓勵學生親自實踐、感悟,等等。正因如此,小豆豆以及其他被退學的孩子在學習和家庭生活中有了極大的進步,學習對於他們而言不再是痛苦的事情。

小林校長深諳教育學、心理學,更重要的是他真心的愛每一個孩子,有了愛,就有了寬容、讚揚、期待、鼓勵、尊重??( 《窗邊的小豆豆》語言清新,描寫細膩,我相信它是一本很好的學生學習寫作的範本,有悟性的孩子看了這本書,不但心靈會受到淨化,而且作文水平也會大大提高。

第三想到的是,必須要有小豆豆媽媽那樣的無數個了不起的家長。或許是二戰的特定環境的影響,小豆豆的媽媽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似乎從來沒有把孩子的成績好壞當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這個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勇敢地把女兒放置到一種全新的教育環境中的原因,只爲了這個學校能夠“理解這孩子的性格,又能教育她和小朋友們一道學習下去”。當小豆豆告訴媽媽,晚上要到學校露營,半夜裏起來看用作教室的廢舊電車如何被弄到學校中時,了不起的媽媽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全問題,不是耽誤學習,而是“小豆豆從來沒有機會看到這種情景,還是讓她看看爲好”;當學校組織學生晚上到九品佛寺院裏進行“試膽量”遊戲,讓孩子們去捉“鬼”時,媽媽對這樣的教育,也是沒有任何質疑,僅僅是叮囑小豆豆別把手電筒丟了。這個母親,對於巴學園中組織的一切活動,無論是理解還是不理解,都予以了絕對的信任和支持。從不對學校教育表示懷疑,更不會去指手畫腳、不懂裝懂的橫加干涉。

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纔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爲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時,媽媽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不切實際的心態擠壓着這些學生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的成長,瞭解孩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小豆豆的媽媽沒有告訴小豆豆這次退學的事情,怕她心裏會留下自卑的陰影,打算等小豆豆長大以後,再找個機會告訴她。啊??這位偉大的母親完全呵護了孩子的童真,維護了小豆豆幼小的心靈,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呀!我開始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如此寬厚仁慈的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小豆豆一生中最重要的啓蒙人物,她是小豆豆的人生航向標。所以,作家黑柳徹子在書的後記中說過一句深情的話:“在此,我想對我的母親,表達我發自內心的感謝。??能擁有這樣一位母親,我實在很幸運。”

巴學園這個學校非常尊重學生,如小豆豆入學的第一天,校長認真地聽了小豆豆的四個小時“演講”,沒有一點兒顯示出不耐煩,或打呵欠什麼的。對於喜歡錶現自己的小豆豆,這樣的學校怎麼能讓她不喜歡呢?

學校非常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對學生從小進行飲食均衡的教育,校長老師要求學生帶到學校吃的菜裏要有山裏的和海里的東西。這是用孩子的語言,讓孩子接受健康的知識。

學校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教師將所學的課程列出,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學,到最後學習完所有列出的內容,完成學習內容後,讓孩子們走出校園去散步,這是特殊的散步,在散步中讓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接觸人文,不但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在社會、自然生活中學習知識。想想我們今天的不少國小,連春遊、秋遊都以安全爲由給取消了,規定的是“十不準”“十不能”。這樣,孩子與飼料雞的生長環境有什麼差別?

巴樂園讓孩子嘗試錯誤,在錯中吸取教訓,容忍學生錯誤的舉動。小豆豆錢包丟了,她認爲是被馬桶衝進了糞坑,於是自己去掏糞坑。將糞便弄到糞坑的周圍。校長髮現了,沒有去責備她,而是讓她自行其事,但交待要將掏出的東西送回原來的地方。又如小豆豆跳入了灰漿,跳入了糞池,這些都是些令人不安的事,但是孩子嘗試了,也就認識了自己所做的事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會做些成人認爲的傻事,比如小豆豆與自家的小狗做起了誰像狼的遊戲,結果自己的耳朵被小狗咬得快掉下來了。但她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擔心小狗會被自己的爸媽責備,一個孩子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的善良之心就這樣被悄然地激活,漸漸地受到培養。

對於學生來說,學校運動會的獎品居然是蔬菜,拿到獎品的孩子們將自己的成果帶回去與全家分享,這是多麼奇特的做法。從中可以看出學校培養孩子從小能爲家裏做點什麼,培養孩子們如何與家人一道分享快樂。

這樣的讓人終身難忘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因爲校長相信小豆豆是個好孩子,因而小豆豆牢記在心,也漸漸的成爲了一個天真、善良、勇敢、負責的好孩子。

書中的小林宗作校長說:“現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語言了,這恐怕會使兒童們的官能衰退的吧?這些官能包括用心靈去觀賞自然界,諦聽神的細語和觸發靈感等等。”“看到青蛙跳進池塘這種現象的人裏,能夠寫出‘古池塘,青蛙驀跳入,水聲響’這種絕妙佳句的,恐怕只有松尾芭蕉這樣大詩人一個人吧?而看到鐵壺蓋被裏面的蒸汽頂起來的人,看到蘋果從樹上往地下掉的人,古今中外恐怕也不止瓦特或牛頓一個人吧?”“世之最可懼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聞其樂、有心不解其真、既無感慨亦無激情??之類也。”這真是對教育工作者語重心長的啓示。

這本書,給我以思索,說它是一本教師的現代教育教科書一點不爲過,說它是一本孩子的現代童話也名副其實。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纔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於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勸就會充耳不聞。”《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就是記錄了黑柳徹子也就是小豆豆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了,她來到新學校後,幸運地遇上了小林宗作校長,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的“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種愛,是一種高尚的愛,深沉的愛,理智的愛,科學的愛,恰到好處的愛,富有藝術的愛。教師只有真正懂得愛的藝術,才能春風化雨,收穫成功。

窗邊小豆豆讀後感4

“世紀最有價值的圖書”、“銷量第一的圖書”······起初想看這本書就是衝着這些頭銜去的,錯的年代對的人。後來手機上的資訊又時不時地提到這本書,讓我腦子裏一連串的問號像線頭一樣不斷交錯纏繞着。

到底是什麼樣的書,可以獲得如此多的榮譽?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有這麼高的銷量、這麼廣泛的讀者羣?到底有什麼樣的內涵,可以這般漂洋過海、風靡全球?我就像一隻好奇的貓,在圖書館裏發了瘋似地找尋這本書。第一次的一無所獲讓我有點失望,甚至還在心裏抱怨圖書館。第二天,不死心的我再次糾結在日本藏書區的書架前,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被我找到了。

那年,我也是小豆豆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覺得是兒童讀物,隨手翻翻,小篇幅、插圖、不算緊湊的排版,還真是我的菜。看了前面幾篇後,我突然覺得自己在看文字版的《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新》,充滿童真的一個個小故事把我帶入到場景裏,雖然寫的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生活,可就像書的封面上寫的那樣——“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我開始追憶我曾經的小時候。

我看書總有個習慣,就是把這些靜默的文字在腦子裏加工爲一幅幅動態的畫面,而這本書讓我的幻想得到了最大空間的發揮,那些畫面裏既有我想象中作者的童年生活,也有隻屬於我的童年生活。

我和小豆豆一樣,對身邊的新鮮事充滿了好奇。豆豆一下子說長大會要當間諜,一下子又說當售票員,一下子要當宣傳藝人,一下子又是芭蕾舞演員,她的理想會跟着身邊的世事變遷不斷變換着,這不禁讓我苦笑一番,哪個小孩子不是這樣呢?這二十年來,有多少理想的職業在我嘴邊更換着,外交家、作家、教師、警察、談判專家、法醫、心理學家······我已經數不清到底有幾個,可現如今,這些願望都被時光沖刷得無隱無蹤了,現在的我沒有理想可言,只有迷茫。我就這樣從一個尋夢者變成殉夢者。

喜歡鑽別人籬笆牆的豆豆很頑皮,但在我看來這都叫童趣,而且就該屬於孩子的。當我還是國小四年級的孩子時,我還和班上一些勇敢的男生女生去爬懸崖,還差一點因爲踩空而掉下去,但現在想想卻是那麼美好。

巴學園組織的郊遊又勾起了我春遊、秋遊的回憶,幾乎每一次出遊,我都會去超市買各種好吃的,黑白配、果凍、立體脆、彩虹糖、小蛋糕等零食都是我揹包裏不可或缺的東西。幾乎每次出遊都是登山,大家手拉手,排着長長的隊伍,唱着歌一路向前,聽老師講寺廟和亭子的故事,摘路旁的樹葉和野花,坐在山頂的岩石上俯瞰山下的房子、工廠和小河,向同學介紹自己家的位置,累了就躺下來仰望天空或是和老師玩猜字謎的遊戲,那時候,除了笑聲還是笑聲。記得有一次出遊是去溪邊,難得乾淨的溪水讓我們這羣小朋友想都不想就衝了上去。我和男生們一起擺石子,弄出一條道給女生們和老師走,後來又加入女生的隊伍和男生打水仗。到了午飯時間,就擺好餐布分享各自帶來的東西。所有的一切都彷彿歷歷在目,只可惜,都只定格在了無拘無束的童年。隨着年齡的增長,事多了,愁深了,已然不是那個放空一切的黃毛丫頭了。

小豆豆認爲辮子是成熟的標誌,而小時候的我則認爲那是漂亮的標誌。媽媽一直讓我留男生頭,曾經還讓不少人覺得我就是個男生,可慢慢長大的我也想像那些穿裙子的女孩子一樣扎着辮子,所以我以“自己早起梳頭”爲交換條件得到了留長髮的權利。我還會給自己設計不同的扎法,買不一樣的髮帶,現在想想還真夠臭美的。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會料到,喜歡梳辮子的我現在就跟個假小子一樣。豆豆的辮子被大榮君抓了,她哭了,我很能明白這種感受,這種被捉弄的經歷在我身上何止一次上演啊,當時會因爲痛而生氣,並加以反擊,而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挺好玩的。

“巴學園,破學校!走進去,還是破學校!”當小豆豆聽到外校的孩子這樣說巴學園時,她孤身一人衝出去維護自己的學校。這種事我也做過,在外校排練課本劇時,我們聽到該校的學生說我們學校的壞話,我們幾個夥伴就趁着排練休息間隙去和他們練了練嘴皮子,大獲全勝後喜滋滋地回來排練。應了那句話,母校只有自己能罵,別人罵就是不行,這或許就是對母校的熱愛和濃厚的歸屬感吧。說起表演,豆豆還真可愛,讓她演一個被打的人,但她卻率真地還手了,讓整個劇無法排練下去。我雖說沒她這麼大膽,但我也有幼稚的時刻。演課本劇《半夜雞叫》時,我扮演周扒皮的老婆,而演周扒皮的恰巧是我們班的一個男生。那時候別說年紀小,這緋聞傳得可快了,以至於我們兩個總是刻意地保持着距離,一下臺兩人牽着的手就馬上抽離開了,還做出彼此嫌棄的樣子,逗得圍觀的人包括校長都哈哈大笑。

······

這些童年的回憶,我以爲只會在同學會時或是翻開相冊時被啓封,沒想到卻在看書的分分秒秒中放映了,讓我不禁想穿越,不奢求回古代,只希望時光倒退到十年前,那個還扎着兩個小辮子、愛冒險、有夢想的我。

電車的那頭 是我期盼的教育

書中的巴學園和我們就讀的學校完全不一樣,它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我多少次希望自己能和豆豆一樣在電車的教室裏讀書,每天從家裏帶來“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我好想有一個像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好想接受這種另類的教學模式······我想我是徹底沉淪了。

巴學園上課,是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從哪一科開始上,自己鑽研,這才叫因材施教。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似“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很管用:隨着學生們年級的升高、知識的增多、能力的增強,教師和校長就能逐漸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和獨特的思考與學習方式,這樣教師就能實施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小林校長還說:“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爲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相比起來,我們的課堂永遠是滿堂灌,沒有目的性地聽老師講,由不得喜歡或是不喜歡。“被學習”讓我們不得不承受這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巴學園的老師每天會帶學生們去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再傳授知識。脫離了滿是文字與數字的書本,走近大自然,迴歸最原始的教育,這種別樣的教育方法沒有壓力,有疑問便可提出,沒有了桌椅的束縛,教室的羈絆,什麼想法、什麼勇氣都有了,而不像現在的課堂,一提問題就鴉雀無聲。

巴學園稱帶來的盒飯爲“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多麼美的名字,蘊藏的是校長對學生們濃濃的關愛。沒有奢侈的攀比,只要這兩種味道齊了就足以讓人驕傲,就算缺少其中一個味道,校長也會幫忙補齊。

中國的應試教育讓我真的有些窒息,死讀書,一本又一本。可究竟消化了多少?得到了哪些知識?能應用多少?我用慚愧的低頭來回答,我用沉默來反抗。

對的人

在這本書裏,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人,可愛善良的小豆豆,善解人意的媽媽,慈愛偉大的校長小林宗作。

豆豆的調皮可愛在我看來是最真實的童真,不做作,對周遭的一切充滿好奇也是對生活熱愛的一種表現。善良的她幫助身體有缺陷的泰明;愛冒險的她喜歡往堆得高高的東西上跳;貪玩的她喜歡鑽別人家的籬笆牆;有愛心的她被洛基咬傷了還竭力保護它,不讓它受責罰;勇敢的她隻身一人衝出校門找說巴學園壞話的小朋友“算賬”;懂事的她爲了不讓校長爲難,把漂亮的蝴蝶結取下(校長女兒美代一直吵着也要這樣的蝴蝶結);感恩的她向校長承諾長大後要當巴學園的老師······巴學園改變了小豆豆,小豆豆也讓巴學園更加充滿笑聲。

小豆豆的媽媽和大部分家長不一樣,她真正懂得如何教孩子。理解、傾聽、尊重,她給了小豆豆自由,對她的要求基本上也是有求必應,即使已知事物不完美的結果,她都不願打消小豆豆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放手讓小豆豆去嘗試。當小豆豆不厭其煩地更改着她的理想時,媽媽用“傾聽”來尊重孩子的理想,不管多麼不切實際,多麼荒唐,多麼天真。對小豆豆,她是理智的溺愛;對於巴學園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她的態度是信任和支持;對校長先生,她是尊敬和欽佩。如果換成是中國的父母,或許會像帶着孩子離開巴學園的家長們那樣,質疑和排斥這所學校的教育方式。真的要向小豆豆的媽媽致敬,她是真的懂孩子、愛孩子,是個偉大的母親。

校長小林宗作先生是迄今爲止我最敬佩的老師,他的教育方法無疑是對我們這些身陷應試教育的學生們的救贖。對他而言,所有的學生都是好孩子,並不是說明他對“好孩子”定義太寬,他懂得用欣賞的眼光看每一孩子,肯定他們身上容易被忽視的優點。他說:“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小豆豆在別人的眼裏是被退學的“問題學生”,但小林先生一直掛在嘴邊的“你是一個好孩子”卻能讓這個“問題學生”的自卑感化爲烏有,他是伯樂,一位了不起的伯樂。如果小豆豆沒有遇到他,她會是什麼樣呢,會不會被一個又一個學校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