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熱】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熱】

活着讀後感1

作者寫了小人物福貴,讓所有的厄運都集中在他一個人頭上,“千鈞系一發”。那麼,我們比福貴幸運或者是高興不知多少倍的人,該如何“活着”還是爲着身邊的名利互相傾軋、爭鬥,還是爲了蠅頭小利、一時得失而斤斤計較苦日子向好日子過容易,那就倍加珍惜。好日子滑到苦日子,也不能可是,但要象福貴那樣不埋怨,活得真實。人總有一天會不活着,活着就必須真實。張賢亮感激生活,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感激生活。以平常心而平常地活着,這是每一個有職責和良心的人,都應當具有的生活態度。

有一句話說的很真實,那就是“情義無價”。情,就是親情、感情、友情、感情,福貴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兒女情、戰友情都表現得十分真實,當他輸完了家產,想到的是家,當他被解放軍俘虜遣散時,他第一個念頭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時候、最無助的時候第一個閃過的真實的想法就是“家”,因爲從“家”裏能夠得到無所不在“情”的溫暖,無論你曾奉獻過還是辜負過,“家”總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只要活着,“家”始終存在心裏,且離“家”愈遠,思念愈切。義,就是此生所盡的義務和所承擔的職責。福貴始終感到內疚,父母死了,兒女死了,妻子死了,他總覺得對不起他們,沒有盡到職責,沒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沒有“義”的話,那麼不就是白來人世走一遭了嗎也許混蛋時象福貴那樣滿街胡鬧一氣,可這畢竟是屬於福貴時代,離我們很久遠,除非自我想從“牛”的日子硬要滑向連一隻“雞”都沒有的光景,再說甚至連福貴都不如,難以承受接踵而來的挫折,說不定早已“紅塵看破”一命嗚呼了。

人,沒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貧窮富貴,不論地位高低,真實地活着,活出個人樣,纔不白活。而支撐着自我活着的,是自我一顆善良的心。

活着讀後感2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農民,名字叫福貴,是一個地主的兒子。名字雖然叫福貴,但一生“福貴”並未降臨到他身上。年輕的時候,福貴是一個敗家子少爺,輸光祖業之後,先是父親氣急敗壞地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病死;接着兒子有慶在學校裏獻血被無情的醫生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而死;原本上天賜個她一個好老婆,可惜不久老婆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難橫死,外孫苦根吃豆子過多被撐死。先從一個地主少爺變成一個貧民,再被國黨抓去當壯丁再跑回來,又經歷土改、大躍進,文革,分田到戶,最後眼睜睜看着一個個親人相繼死去,到晚年孤獨與一頭通人性的老牛相依爲命。

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活着讀後感3

活着,真幸運——讀《活着》有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餘華的《活着》,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的故事。他先是賭光了家產,淪爲一無所有的窮人,在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後,他所有的親人接連離世,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

餘華在《自序》中這麼寫,“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我總是喜歡與年邁的老者交談,因爲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惶恐着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着昨日的不公。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他們的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他們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詳靜美。

《活着》裏面有一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臨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着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遠去,戀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與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着的是美好,是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芒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

芸芸衆生,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麼都重要。活着,真幸運!

活着讀後感4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題記

讀完餘華的《活着》,我得到了一個人生感悟——爲活着而活着。這篇小說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個地主家的富少爺徐福貴,年輕時由於嗜賭放蕩,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徐福貴一家淪爲佃農,並很快因爲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着內戰、三反五反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遭受磨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或許讀完這篇小說你會感慨主人公徐福貴的悲慘人生,但是於此使我們收穫最大的應該是徐福貴在奢靡生活後的轉變,在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後,依舊堅強樂觀地活着。

作者餘華自序中說自己創作《活着》的原因是聽到了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個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舊有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他深受打動,決定寫下一篇改樣小說。而他在寫作中得到了這樣的啓示——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

我個人認爲餘華的《活着》在當今社會中仍具有獨特的意義。現如今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人們被矇蔽了雙眼,在利益的驅使下忙碌着。或是爲了金錢,爲了地位,或是爲了別的什麼東西。但是,人不應該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嗎?

我們的一生中定會經歷很多磨難,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對於那些磨難,在你第一次面對它的時候或許它很困難,但當你咬緊牙關挺過去,人到暮年,再回首時,這些磨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從某個角度看,主人公徐福貴未必不能稱作英雄,他看透了世間冷暖,仍樂觀地生活。我想當我們都能做到這些時,我們亦可以成爲自己的英雄。

這世間磨難雖多,你我未必不可一笑而過。

所以,爲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5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

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

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

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

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6

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福貴的人生告訴我們:活着,不僅僅爲了自己,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同樣值得你爲他麼而活。現實也許殘酷,但不總是殘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沒到絕望的地步,想想福貴。你或許會得到些安慰。

總是風吹過,淚花零落,仕望東去,流淌着美麗的傳說,按捺不住的心境只爲讀懂餘華筆下血肉豐盈的富貴,車輪碾過小巷的石子路,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黎明的沉寂!

富貴,這個以往風光一時的少爺,因爲年輕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埋葬了自我和家人餘生的幸福,他最終在潦倒中覺悟,也許並不算遲,可哪知厄運的腳步從未走開,富貴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他卻只能默默地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一曲長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陣燕鳴,啼盡了幾許呢喃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許桑田

平靜而近乎冷酷的筆尖,勾勒出命運的俘虜;艱難而近乎殘忍的人生,釘上青春的枷鎖。讓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裏行間靜靜地休憩。

夕陽下的兩個“富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與活着的瑣碎,可怕的是在活着湮滅。富貴學會了忍受,去忍受出於對生命存在而產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活着,一種心態,一種姿勢,抑或一份職責,滌盡多少悲苦。不要驚歎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不必說時間不經意在指間溜走,應當是你把時間活生生地丟棄!

飽滿的麥穗低着謙遜的頭顱,不時地在風中搖擺: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7

學了第八單元的課文,我根據老師的推薦,看了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也看了其他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

書中以聆聽者的角度描述一個人平凡而困難的一生,主要介紹的是一箇舊社會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福貴的一生是令人唏噓的,他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少爺逐漸淪落,爲餬口而下地,成爲農民。在跨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饑荒、xxx……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他摯愛的親人卻一個一個地逝去:xxx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被豆子活活噎死。

當親人一個個離去的時候,福貴的心裏就像被刀割一般,可他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依然樂觀地面對人生,到了年老的時候,還牽着一頭老牛陪着他。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爲了別人、幸福、金錢而活嗎?如果這樣的話,沒達到目的,人就會想結束自己的一生。有些人,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退縮解決不了問題,就想放棄這個世界。可是,放棄世界就能解決問題嗎?人生不是遊戲,不能關機重啓。我們應該試着克服困難,即使還有一點點對這個世界的留戀也要活下去,萬家燈火,總有一盞是爲你而留的。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作者想告訴我們: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帶給我們的重量,承受面前的平庸與困難。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但是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什麼困難,我們依然要友好地笑着面對這個世界。

活着讀後感8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爲活着之外的任何東西而活着。有時候活着很迷惑不知道爲什麼而活着也不會去思考爲什麼。反正活着就是活着。

福貴的一生頗富戲劇化曾經風光過曾經富甲一方過也曾經放蕩過亦曾經遊手好閒過之後他被貧苦飢餓病痛所壓迫親眼看着親人一個又一個死去到最後自己孑然醫生甚至沒有一個送終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能承受得起嗎

一個人如果生來貧窮一輩子貧窮窮慣了也就適應了。一個人如果生來富貴一輩子富貴富貴慣了也沒什麼感覺但如果一個富人有一天一無所有了再也沒有人伺候每天要爲柴米油煙醋成了一家老小的支撐者他身上的膽子一下子重了挑不動也得挑那他又如何堅持

福貴在回憶自己的往昔時用了那麼輕描淡寫的口吻彷彿在說別人的故事一般。福貴老了有人說人活着只有常想想自己做過的事這樣人才能向前走。福貴講得很平靜講到過去的風光他不激動講到被龍二騙光了財產他不憤怒講到他被拉去衝軍他不哀怨講到他親人一個個死去他不傷心。我覺得也許人經歷了太多一切都淡然了好象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抓不住就放開隨它去吧……福貴是令人敬佩的雖然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可無論生活多困苦無論發生什麼事他什麼人也不怨依然樂觀面對人生。有時候生活是無奈的人人都富就不覺得富了人人都窮就不覺得窮了。活着纔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纔可以去聞聞花香看看夕陽聽聽鳥語嚐嚐露珠。

老天是公平的人生下來是什麼都沒有的死了也是什麼也帶不走的所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所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人只有活着纔可以去爭取你想要的不管只活了4歲的苦根活了13歲的有慶還是年過花甲的家珍他們有的活長了有的卻短得可憐但至少只有活着他們纔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死了在土裏躺着什麼也幹不了了。

活着讀後感9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活着》

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給人們一種極大的感染力和震撼性。

破舊的茅草屋、有慶飛奔餵羊、臥病在牀做針線的'家珍、鳳霞和喜子手牽手站在遠處的模樣、苦根拿着小鐮刀割稻子、福貴和老牛相依爲命的背影..…每每讀到哽咽之處突然體會生活的苦難是難以預料又無法避免的,

人是需要苦難才能真正直面自己,對於命運而言,很多事情是人無法改變的,人在命運面前沙小的就像不會游泳的人掉入深海只能撲騰幾下就沉落下去一樣,也許苦難的意義就在於讓人能一直懷着總會好起來的"信念再繼續和命運抗爭下去。正如餘華所說的,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本身就是艱難的,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卻也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

福貴,無福亦無貴。家珍,一輩子也沒有過過作爲珍寶的一天。有慶,實在無餘年可慶。鳳霞,鳳冠霞帔之後便香魂一縷隨風而逝。二喜,生命中只有一喜。春生,如野草般一次次躲過戰爭,卻還是倒在了野火中。活着實苦。但活着的意志又是富貴身上唯一不可被剝奪的東西。

看到福貴送鳳霞來回那部分的時候,淚水直在眼眶裏打轉,一直到有慶去世的時候真的是崩不住了,淚眼婆娑,一直哭到小說結尾,身體發顫,內心久久不能平復。家珍對春生說“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得好好活着”,看到這我心裏真是說不出的滋味。“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內心有很深的感觸,人這一輩子,能活着就已經是多麼不容易了,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珍惜眼前的風景,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生活很難,但只有活着,纔有新的期待。

活着讀後感10

生,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哪怕這個世界讓你絕望,讓你心灰意冷,依然要堅強的活着。

餘華說: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而他筆下的富貴則用一生詮釋了這個道理。

故事的開頭,是一頭老牛陪伴着一位滄桑的老人,在陽光下回憶自己曾度過的時光。青年時期的富貴,擁有許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他有殷實的家境,愛他的妻子。但最終卻因他嗜賭成性,敗光所有家業。富貴的命運也由此改變,一夜之間他一無所有,一場賭博不僅輸光了他所有家產,也輸了他一生的福氣。

父親母親的先後離世,女兒鳳霞因發燒變成啞巴,妻子不知何時患上軟骨病,兒子爲救縣長夫人被抽血而亡。一連串的苦難,強壓下他一次又一次燃起的希望。但悲劇並未就此結束,女兒在獲得美滿幸福的婚姻後,卻因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女婿二喜因爲事故,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也被黃豆奪走了生命。就像一串連環的詛咒,將富貴生命裏僅存的溫情撕得粉碎,最終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牛。

不可否認《活着》是一部悲劇,它將所有的苦難強加於富貴身上,讓富貴的前半生與後半生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活着,將一個又一個死亡鑲嵌到日常生活中,掀起一波又一波苦難的巨浪。也正是因爲這樣強烈的衝突與碰撞,才能探索活着的價值。

人生並不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它是你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它是淚水與笑聲組成的血淚史,它是經歷無數磨難進化而來的高級產物。也正是因爲生而不易,我們才更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論是痛苦還是幸福,不論是病痛還是安康,不論是淚水還是笑容。它都是我們的福氣,是證明我們存在過的證據。

活着讀後感11

看這本書是因爲同名電影《活着》,作者用最樸實無華,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這本書我其實看的有點久遠了,但是這本書給我的震撼一直存在。簡介中的那句“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一直縈繞在耳。

看完這本書,感覺一切語言在此刻都是蒼白與無力的,這本書的閱讀是讓人恐懼甚至窒息的。書中主人公福貴對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終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說他幸運,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說他不幸,他也曾經歷過幸福,也曾經歷過苦難,並且在經歷過一切後仍樂觀而堅強地活着。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生命雖然是脆弱而無常的,但在書中,卻讓生命的堅強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正是因爲艱難,活着纔有了深刻的含義。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完整的走過整個旅程,等我們到了能夠回首往事的年紀的時候,沒有躊躇不滿,沒有猶豫懊惱,安然的面對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因爲我們生而普通、平凡,活着就是經歷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

活着讀後感12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餘華

死亡是生命逝去的方式,是終點,亦是起點。而活着,活着是生命存在的證明,但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是爲了什麼呢。這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

福貴是《活着》這部小說中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而悲劇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爲原先美好的事物被毀掉了。福貴原本的生活究竟是幸福還是悲哀,這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生活不停的變故,是悲劇的來源,福貴好賭,把家產賭光,從地主的兒子變成了下地幹活的農民,因此導致父親崩潰掉入茅坑,再也沒有發出聲音,接下來福貴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經歷種種苦難的福貴,感受過幸運來臨,也感受到了生命離去的無奈,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老婆女兒相繼死去,生活仍舊繼續,福貴還活着,他還活着。

你說無一親人的福貴,這只是苟活,可你怎知他是在苦難中熬着,而不是在苦難中幸福呢。以往的種種回憶,似乎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不像其他的鄉間老人,對自己以往的人生一問三不知,似乎那段人生與自己毫無相關。他可以繪聲繪色的描述,他可以徐徐道來,他的曾經,他的人生,他最終爲自己而活着。

有人說他其實算是一個惡棍,在生活富裕之時,他吃喝玩樂、好賭成性、不顧家庭、戲弄老丈人。可他何不是爲自己而活着,在親人全部離去的天昏地暗中選擇死亡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可他還是選擇活着。

我不知道他在當地主兒子時過着的那些一天天隨風飄去的生活是否快樂,是否幸福,但是我認爲他在苦難中,在有真正的活着的感受時,他是幸福的。

我們的人生也許沒有那麼戲劇化的苦難,沒有那麼多的坎坷。但是活着,爲何而活,爲誰而活,是人生始終要探尋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生活中前進的一個理由,一個原因。生活總要繼續,最終我們總要爲了自己而活,身邊的人會離開,會離去。而每一個鼓起勇氣生活的人,我們都應該明白,活着不僅僅是活着,爲自己而活的真正含義,需要實實在在的生活去實踐,來活着。

活着讀後感13

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福貴對生的渴望就一點一點的增強。也許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好”,但當他看到什麼是“壞”的時候,自然可以做到“好”。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只有活着才能去追求,去選擇,去改變。

單純的活着,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我們應該傾盡一生去追求的,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單純的活着,慾望始終束縛着人的內心,無法擺脫的。其實所謂的痛苦和慾望,都是我們的主觀思想,如果真的可以把生存的意義上升到活着,便可以選擇性的接受與不接受,甚至是選擇性的面對於不面對,福貴這種經歷過人世間極苦極悲的人應該就可以做到,寵辱不驚也好,順其自然也好,隨遇而安也好,不過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生命並非一個絕對體,有些時候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外界的必然條件視時迴歸現實,基於現實做出自己的判斷,給出自己的評價。

總之這都是一種對自己考驗,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參悟。

同時,福貴這種釋然一切,對生死無所謂的態度也是一種悲哀。我們不能追求生死無謂,而是應該追求生死無畏,如果功利的爲了活着而活着,放棄所有流淚的理由,甚至連一個藉口都不給自己留,活在一個虛設的環境裏,生活自然是枯燥泛味的,也是失去了其根本意義的。

有些人在有些時候是沒辦法的,就像福貴,經歷了那麼多,到最後他身邊就只剩一頭將死的老牛了,他一生都在選擇,卻一生都沒有被幸福選擇,只是悲哀,是他自己的放蕩還有社會的動盪造就了他的悲哀。不說那些打着解放旗號的革命運動是否科學,我只看到了福貴這類人的真實的悲劇。

窮困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福貴一家的悲慘泯滅也並非偶然,有造成其發生的必然原因。那就是黑暗的社會對於窮苦人民的蔑視甚至是無視,他們的生死沒有人在意,卻要在不必要的時候被剝奪生存的權力。

活着讀後感14

翻開書頁,心中涌上沉重,卻也交織着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筆調洋溢着樂觀,同時印證一個年代的艱辛、坎坷與蒼涼。一次次生離死別,委婉卻淒涼,展現着生命的渺小與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強徵兵役的悽慘,雙親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爲“活着”而“活着”的信念的支撐下,次次打擊後福貴依舊繼續堅持着。孤苦伶仃的晚年裏,他只能與一頭同樣名叫“福貴”的牛作伴,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活着是一種歷練,活着是一種幸福。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着是任何人也無法逃避的,有的人在歲月中感知到活着的意義,於是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永恆。可是有的人活着,失去了追尋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奮鬥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艱辛;失去了腳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實活着,並非要名垂青史,轟轟烈烈。過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卻也無所得。“平平淡淡纔是真”,不要過於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對,積極把握,珍惜當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廣闊的田野,而苦難亦是一種希望的播種。它在落寞時滋潤枯竭的心靈,在迷惘時指引前進的方向,在無助時鼓舞失意的靈魂,它能夠使人在逆境中堅強,在平凡中不凡。

這樣一句俗話被人們口口相傳:“好死不如賴活。”的確,人們總是在探求生命的實質與活着的意義,認爲人活着是爲了理想、奉獻、青春、奮鬥,諸如此類,卻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東西——“活着”,不管處境如何,不管堅持着是爲了什麼,我們都應該爲“活着”而好好活着,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條,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加有價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們日積月累地採摘,那些樸實無華的花朵,也會變成生命的花籃。

人生中沒有什麼幸運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靜靜地、平淡地活着。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活着讀後感15

合上書籍,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的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叫福貴的老黃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的一生經歷的苦難,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人們生活唯一的目標就是活着。也許現在的人,永遠無法理解!書中人物貌似離我們很遠,但一個個人物又是那麼的真實。因爲現實遠比小說殘酷!那段殘酷的歲月,大家只爲了活着。

福貴是地主家少爺,曾是個不學無術紈絝子弟。輸光了家產,他爹也被他氣死了。又被徵兵,親眼所見上千人一夜凍死。士兵臨死前的哀鳴猶如螞蟻不斷的啃食着福貴的心。他命大,活了下來。輾轉返家,發現大女兒得了急病成了聾啞人。生活是殘酷的,貧窮的生活更是煉獄。接二連三,福貴的兒子爲了獻血救縣長的夫人。醫生把他的血給抽光了,女兒生孩子時也死了,女婿施工時被砸成的麪糊,外孫吃豆子撐死了。福貴後來想,也行吧!大家都走了,我最後一個走就不用再擔心你們了···

讀這本《活着》猶如經歷了一遍那個年代,走了一遍福貴的人生。與我而言是震撼的!福貴一生苦難無數,卻從未放棄生之希望。美好生活之希望!我們是幸運的,生存在這個和平年代。但更不應虛度光陰!

活着,就要有意義。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