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1

熬夜到凌晨兩點看完了這本書。“活着”,含義很廣闊的一個詞,覆蓋了宇宙萬千所有的生靈。

《活着》讀後感

讀完每本書都會產生一種與本書共鳴的感受,可是此刻,過了一夜思緒仍在毫無方向的亂飛。可能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深層含義更廣,廣到無法觸及,或有這荒誕離奇的時代,或有富貴悲憫絕望的一生,再或者是人要“活着”。

可能是自己的思想太過反面化,有慶的遭遇讓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那個荒誕的時代,沒有人性,愚昧無知的時代,這個或多或少也受到三體中相關情節的影響吧。後來緊接着到富貴身邊每一個人不幸的人生,忽然感覺可能這就是命。一個人的命運應該是早已註定好,要不然怎麼能遭受如此的絕望和折磨?

在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我一直認爲主人公應了他的名字,大富大貴。無論是傾家湯產,還是去充軍,在死人堆裏存活下來,再到龍二的被批鬥、槍殺。在這亂世荒誕的時代,他其實是幸運的。

可能正如現代的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他的後半生慘絕人寰。在現實中這樣的人怎麼會有勇氣再活下去,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 “活着”。

總結一下,生活不會善待平凡善良的人。人生而孤獨,人生而要遭遇磨難。但無論遭遇着什麼都要“活着”。

《活着》讀後感2

生命原本脆弱,你卻要堅強的活着。活着才能感覺生活的幸福真諦,只有在你遭遇不幸時,你才知道你要珍惜生命,享受快樂

活着這部小說用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一個悽婉悲慘的時代命運。*活着經歷了中國曆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富貴自甘墮落輸掉了祖宅,氣死了父親,妻子家珍帶着兩個孩子獨自離開,他被抓去做了壯丁,家破人亡。

妻子家珍與富貴團聚,鳳霞卻成了啞巴,弟弟不幸夭折。我覺得最令人痛心的情節是有慶的死和鳳霞收穫幸福初爲母親卻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生命耗盡,生活的苦難告訴了他,只有在險些喪命時,才懂了幸福的真諦,人只有在孤獨絕望的時刻纔會如此深切的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中國在變,時代在變,人也在變,但是最痛莫不過白髮人送黑髮人,家珍親眼看着女兒死去,卻因爲*沒有經驗的接生員造成無法扭轉事實,這種母愛的痛又怎會輕易理解。

*在鳳霞生孩子出現反動的接生員,營造了一個幽默搞笑的氣氛,教授吃了七個饅頭撐暈過去,這種方式表現的時代的迂腐,不然種種悲劇是不會發生的,這種情節令人感到悲哀憤怒,讓人的生命再次被詮釋得脆弱。

《活着》,這是一部意味深長的*,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筆直的。活着才能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活着才能體會到挫折和不幸所帶給我們的種種,纔會更加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更是一種歷練。

生命原本脆弱,你卻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後感3

偉哥的新書收到啦!十年韶華,癌痛相伴,這期間遭受多少痛苦、無奈與悽楚,我難以想象。十年的心路歷程匯成沉甸甸的一本書,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巨大抨擊!

活着,就該體驗,就該嘗試,就該綻放!哥哥,好好的,好樣的!他是比我大兩級的學長,我們同在一個社團。初次見面時,我的印象是他說話聲音很小。我驚羨於他的文采,後來才知道他身後揹負着病痛的困擾。

這麼多年,我更多看到的是他積極樂觀的生活,偶爾帶點小幽默生動有趣,以至於我都快忘了他還在生死邊緣掙扎。聽說他要把經歷感悟寫成書,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持,其實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打動。

對於充滿未知的明天,他選擇了微笑面對,將生命盡情的綻放。這是我們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臨近畢業季,各種繁忙,答應你畢業後一定去找你玩耍。

偉哥,與你相識三生有幸,願你今後的生活更加順暢。

《活着》讀後感4

其實,很早就聽說過《活着》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着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溫柔,張藝謀顯的太溫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着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着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裏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溫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裏。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敘說。

我們爲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爲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着,這活着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着,訴說着。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裏,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悅,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着,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活着》讀後感5

花了一天半時間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麼道理。聯想到有些輕生的人十分不該,就在前些天,新車站樓頂還有人嚷嚷着要跳樓,我雖不清楚原因,但相信與福貴一比,定相差甚遠。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餘華在書的一開始就點明主旨,也爲之後的記敘作鋪墊。

作品採用主人公福貴自述的方式,福貴生動的日常語調及其對命運的屈服,向人們展示了將苟活作爲唯一生活目標的狀況,使作品更深刻。其爲我們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去,一次次徘徊在絕望的邊緣,但他卻有着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在他發現害死他兒子的兇手之一是春生時,他深明大義,也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當春生面臨絕境時,福貴也依舊盡了朋友的職責,勸他要堅強地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的一視同仁。

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想福貴的經歷,我們就一定會鼓起勇氣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只能與福貴一樣勞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勞,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福貴身上隨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給予我們太多無奈與困惑,像福貴那樣經歷了許多仍然頑強生存下去,他對生存其實並無明確認識,只是以一種動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續生命。但他在暮年卻能以一種洞察人生的樂觀來對待生命,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生活的啓迪。

平凡、瑣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們的每一天,隨着歲月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激情被淡薄,過往雲煙的經歷和磨練所體現出的是一絲木訥。

在讀了《活着》以後,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義,也釋然了。現在的生活與福貴相比要好許多,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在不停抱怨生活對我們的不公,其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麼。

“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壞。只是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活着》讀後感6

時間的拉伸勾勒出一代代人的幸福或窘迫,坦然淡定的敘述突顯出一個過來人的辛酸和頓悟。在那個年代,一片綠蔭,一個少年,在田間地頭,閱完一個老人的一輩子。合書而思,再談論作者筆法似乎又落入官套,而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的一生對思想的衝擊是再怎麼高調評論都不爲過的。

在那個死亡和活着一樣普遍的年代,任何一個正常性情的人都會在自己的親人或近鄰甚至陌生人的屍體被擡走的瞬間真切地感悟到生命,而這份感悟絕對比西方死氣而刻板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更深刻,更具有哲學性。

雖說主人公福貴早年是個紈絝子弟,但破落後的思考以及對情感的解讀都彰顯着這個人並不膚淺。就像我們的人羣中,在實施了有損人格的行爲後,一部分人否認,甚至錯誤地交代給自己的內心;一部分人極力討好被施與惡行者,侷限於表層的和諧和圓滿;還有一部分人,他或許不會表露歉意,但卻痛苦而自責地深省,體悟罪孽的根源並自己評析,哪怕對方不解,但自己卻也釋然。

煞是感動於福貴在別人口中得知自己頭髮白了大半時,回家端視妻子良久,告知她時間的流逝。概嘆一種夫妻共生同難的幸福,一種此時非彼的酸楚,一種來日不測的無奈。我突然想到,也許只有借別人的眼睛,或是借日後以時間爲軸的長篇記敘,我們才能在恍惚間意識到所謂生命如白駒,倏忽而已。

也感懷於福貴在描述妻子的死時並未煽情淚下,而只是簡單地說“她死得很好”。這又是何等深沉而有着非常之意味。微笑着回味相伴了大半輩子的愛人的生命終結處的狀態,似乎也只有這個看開了人生的老人做得自然而拿得上臺面。

還有女婿二喜與福貴的對白。“爹,我死了埋在這裏”,“這塊地就留給我吧”對於死亡毫無畏懼,毫不避諱,活着的人以商量的語氣對死亡居所達成共識。這不是思維的極端,而是一種常態,決定這一切的,是那個時代,是苦難的命運,是活着本身。

也記得苦根在父親二喜死後活潑如初,竟問道“死”是怎麼回事。若說童言無忌,未免太過表層。我倒是從中感到一種震撼。苦根不瞭解死亡,福貴則太瞭解死亡;一個處在生命的始端,一個接近生命的終處。兩者都能看開。前者因爲對生命的無知,後者源自對活着的解讀。如果苦根活着,若干年後,或許當年的苦根真的就成了年老睿智的福貴,而看透了一切的福貴,也必然回皈原始而本真的苦根。

苦難的命運相繼在福貴身邊帶走了父親徐老爺、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孫苦根,到頭來相伴朝夕的竟是一頭叫着自己名字的老牛。他撫慰負累的老牛,跟它對話,談幻化出的家珍、鳳霞。這何嘗不是自說自話,自我撫慰。這種看似麻木的睿智讓孤苦伶仃的福貴坦然地接受着這個世界,堅毅地活着。

死亡似乎是個時人相當忌諱的字眼,帶點形而上的終極思維。因而活着也就失去了原本的衝擊力,因而生命也似乎沒有了原來價值。以至,小悅悅在衆目睽睽之下無人施救而丟了性命;當今社會竟爲了跌倒的流血不止的老人扶不扶爭論不休。

不想再次鍼砭時弊,只是我覺得,對死亡的不敢提及,造成了對活着理解的誤區;我也只是覺得,活着的福貴,很是令人仰慕。

《活着》讀後感7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爲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後感8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出自餘華的短篇小說《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愛這本書,正因每當讀這本書時,我就會覺得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麼,人總是這樣,如果他沒有體會到真正的痛苦,他會天真的以爲他所面臨的是天大的困難,因此便憂鬱困惑,一籌莫展。讀了這本書便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所在,但往往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讀了《活着》這本書後的感悟來淺談我對“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着,是爲了什麼而活?還是單純的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基本的潛質,簡單的兩個字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現實卻給了我們太多的苦難、無聊和平庸。而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忍受,去擔負起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在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披荊斬棘後才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正因得來不易,因此才更加渴望和珍惜。派對名字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但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麼是福?什麼是貴?也許他們並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於是一個個杯具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並沒有那麼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到最後才知道好好地活着纔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這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發奮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福貴的一生可謂當時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勞苦大衆對於生活的磨難只有堅忍,而沒有力量去改變他。賭光家財,氣死老父,他的人生從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衚衕,但最可貴的是他乘着自己年輕氣盛,以狂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生—家珍。他的幸福大門爲家珍而開,也從未關過。福貴的一生是那麼的漫長也是那麼的短暫,讓我強忍悲痛來複述他的一生吧!成親不久,賭光家財,氣死老父,同時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質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強行帶走懷孕的媳婦,好在家珍最後回來了;外出買藥,不幸被抓壯丁,戰場上撿了一命,但也許是他的母親一命換一命的吧;回到家以爲全家四口人能夠安心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兒子有慶十三歲時卻正因救人獻血過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兒鳳霞人機靈漂亮,但正因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本來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難過,還好找到了一個能當半個兒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後的這段時刻裏恐怕是福貴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候了,女婿對他們很好,全家其樂融融,但可怕的事又發生了,女兒鳳霞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死去了;不久之後他生命中最珍愛的人,最後承受不了打擊離他而去;但好歹他還有爺孫三人相依爲命,沒過幾年二喜正因一次建築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個六口之家,還剩兩個人,但命運覺得給他的痛苦還不夠多,再一次奪走了他只有六歲大的外孫的生命。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經歷瞭如此多的生死離別,卻依然堅強得活着。正因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很大的幸福;正因他知道,上天讓他活着是去發奮追求幸福的,儘管幸福離他很遠,儘管只剩他一個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下,明天也許幸福就來到他身邊了。有人說過幸福就像一隻翩翩蝴蝶,你永遠也追不上它,但它卻在不經意間落在你的肩上。

寬容、善良是開啓幸福之門的鑰匙。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爲了救他戰友春生的老婆纔不幸死去的,一開始家珍不肯原諒春生,但大家經歷了提心吊膽的文革後,命運悲苦的他們還是重歸於好,因此遭遇不幸卻依然懂得寬容的福貴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寬容和忘卻來清除痛苦,讓內心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幸福。也許我們所看到的,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我堅信任何人都會被他這種堅強所打動,從而來堅強地應對自己的人生。也許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許能寬若天地。

幸福只是內心對生命流轉的一種感受和領悟,而這種感覺不在於它的長短,但只要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經獲得了幸福。在貧苦的邊緣,幸福仍然能夠光顧,在光鮮的背後,幸福也許仍然味同嚼蠟。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所處的環境,而在於你所營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內心感覺到了什麼。做事遵循於本心,幸福就能夠很簡單,幸福的內心纔是成就我們幸福人生的主體。用心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卻忘記了祝福。此刻的我們似乎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一向在忙,一向在往前趕,以爲拼命趕路的我們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於是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向不曾追到我們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卻忘卻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是否幸福,都早已沒有了感覺。因此當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時候,適當慢下來,欣賞沿途的景和人,也許你會收穫不一樣的東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靈。就讓我們放飛心靈,感悟幸福吧!

《活着》讀後感9

當看完舍友對《活着》的評論後,就有一股想要看看這篇高尚作品的衝動,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爲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敘說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我總認爲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痛苦。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剛開始我罵過福貴,因爲他實在是太敗家啦,不過看到後面我又開始敬佩他,他是那麼堅強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爲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爲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爲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10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後,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這本書不同於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後,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纔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