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1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閱讀,是人生的引導,幫我們找到智慧的源泉。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三國演義》是歷史背景上的著作,它描述的是約百年間的的歷史:三國鼎立。它從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爲第一階段,三國鼎立到諸葛亮五丈原病逝是第二階段,而魏國司馬懿家族興起,晉朝統一天下就是第三階段了!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驚心動魄的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救阿斗趙雲護公子》,它的大概資料是這樣的:劉備兵敗,而他的家人由趙雲保護,但如同滔滔江水一般的、源源不斷的曹兵還是將趙雲和劉備的家人衝亂了。於是,趙雲他孤身闖敵營。只見他在千軍萬馬之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威武異常,勢不可擋,殺得曹兵血肉橫飛。雖然曹兵人多勢衆,但武功高強的趙雲還是突破了曹兵的圍攻,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可是,糜夫人投井自殺了!

第二個是《借東風火攻燒赤壁》,它講得是曹操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後,周瑜又請諸葛亮“借”東風。於是,諸葛亮故弄玄虛,“借”來了東風。結果,這一場火、一陣風,再加上東吳的水陸兩軍,打得曹軍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八十多萬大軍迅速瓦解,但曹操還是逃離了周瑜設下的埋伏圈!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一部橫跨近一個世紀的小說,它是一篇章回體長篇小說,全書出場約四百多個人物,作者羅貫中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了他們的人物特點,還細緻的描繪了魏、蜀、吳之間複雜的軍事鬥爭。描繪出了有膽有識的曹操,忠貞不渝的關羽張飛、忠義雙全的劉備等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這本書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曹操將董卓除去後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三國中國力最強盛的魏。劉備、關羽、張飛,都是以平民出身,但無論怎樣,他們憑藉着虛心求教結下了諸葛亮,也建立起了一個羣英薈萃的蜀國。再說孫權,他19歲時,接了哥哥孫策的王位,始稱東吳大帝。

曹操這個人可以說奸詐狡猾,但他的名氣卻永世流傳。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內心堅強,在赤壁收到重創,但是他沒有退宿,繼續強大兵力,準備下一次的決戰。

說完了曹操我再來講講關羽,他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令我我們看到了一個忠勇的關雲長。對他來說,忠於劉備,是一件不可推卸的義務。麥城之戰的失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就會高官厚祿。但他沒有叛變,而是繼續向劉備靠攏。這個關羽令我們歎服。

這就是三國演義的亮點,堅持不懈,忠孝雙全,令我們每個讀者佩服。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是《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這部經典著作。裏面的精彩故事都講述了一段典故,有重大的寓意。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這一章節,周瑜由於各種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費心地去設計除掉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去找十萬支箭,諸葛亮自信的說:“我只需要三天”,他下了軍令狀後,找來魯肅做了一艘船,船上左右兩排紮了很多的稻草人。次日,由於天下大霧,視野範圍小,曹操看不明白敵船上的情況,隨即下令向諸葛亮的船隻射箭,殊不知,剛好中了諸葛亮的借劍之計。就這樣,諸葛亮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證明自己的聰明才能。

學習了這個典故,以後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睿智,遇事冷靜,自信。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一本書家喻戶曉的書。起初我對它興趣並不大,可是,沒有書可以看了,我只能打開它,居然越讀越有味。

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諸葛亮了,他靠三把火就讓我過目不忘。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想統一全國,派夏侯惇駐守新野。劉備請諸葛亮獻計,諸葛亮設下埋伏,讓趙雲引敵,用火攻,夏侯惇大敗。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曹操不甘心,捲土重來,派曹仁、曹洪進攻。但諸葛亮料事如神,早早撤離,把易燃物藏在房頂下。曹軍入住民宅,劉備軍在城外放火箭,城內燃起熊熊大火,曹軍倉皇逃竄。

第三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取得一定的優勢下,開始輕敵,導致指揮失誤,最終大敗。孫權和劉備進逼關頭,結了盟,要以弱制強。(諸葛亮怎麼做的?)

看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什麼時候都不能像曹操一樣,魯莽、輕敵,不思考一下後果,最終都會失敗。要像諸葛亮學習,三思而後行,遇事沉着冷靜,仔細思考,總能以弱勝強,讓人敬佩。(祁譯萱改)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假期裏,我把一本厚厚《三國演義》讀完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很多,“草船借箭”我最喜歡,這個故事是說:因爲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讓周瑜十分妒忌,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的一大患,想找藉口害他,就對諸葛亮說,箭是水上打仗的最好的兵器,要諸葛亮在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在三天之內造使萬支箭,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嚴懲。諸葛亮便胸有成竹地憑他的智慧和常識,在三天之內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三國演義》中我喜歡的人物還是諸葛亮。他是個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所做所爲給大家一個很深的印象。

我長大後要向諸葛亮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書中最著名的故事有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機智過人的諸葛亮。妒賢忌能的周瑜。愛民如子的劉備和疑心重重的曹操。這些角色都深入人心

諸葛亮足智多謀一聲爲蜀國鞠躬盡瘁。爲了蜀國立下汗馬功勞。可惜漢室的劉禪。昏庸無能。葬送了蜀國。呂布以勇猛。好戰著稱呂布以以敵百。曾大破張飛。我最敬佩的就是呂布。他那和藹可親的性格。無論在打仗時有多麼的`危險他也能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我們應該多學習劉備學習他的精神。不會的不懂得都要認真學習。。

關於。三國的蜀國五虎上將之首。他以忠義著稱。對主公劉備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即便身在敵營。自己也不該初衷。一心向着蜀國。大家也應該多學習關於的忠義精神。對朋友對家人。都不撒謊。不欺騙。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說了這些,我們應該多去思考和學習。三國中的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古人尚能做的事我們定會做到。還有古人聰明才智。機智過人。和爲了國家可以犧牲自己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情。我都要去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副副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還有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都讓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將故事裏的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比如諸葛亮的“料事如神,指揮若定”;比如周瑜的“心胸狹窄,忌纔好勝”。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關羽了。他有九尺高,一張血紅的臉,一雙臥蠶眉,長得特別威武。有一次關羽被毒箭所傷,大夫說:“要用刀把中毒的地方割掉,特別疼。”沒想到關羽說:“我和馬良下就不會覺得疼。”結果關羽在割肉時一聲不吭,專注着下棋,連大夫也佩服他的勇氣。

《三國演義》的故事讓我領略了智慧的無盡魅力,也讓我懂得了“智慧來源於知識,知識來源於勤奮”的道理。在任何時代,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掌握話語權,也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材。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書中描述了三國時期的許多歷史人物、講述了許多戰爭故事,讀來蕩氣迴腸、餘味無窮!其中有篇故事描寫的就是五虎將之一的關羽。

書中說道,關羽帥兵攻擊樊城,冷不防被毒箭射中右臂。關羽忍痛拔出毒箭,箭毒已經深入肌肉,右臂很快腫了起來。手下人急忙去尋醫生,恰好有個醫生經過這裏,聽說關羽受了箭傷,便急忙趕去關羽帳前。關羽看眼前人竟然是當世名醫華佗,心裏非常高興,便問這毒能治否?華佗微微一笑:“我自有辦法,就怕你不敢!”關羽毫不猶豫地要求一試!華佗用刀把關羽的傷口劃開,把骨頭上的箭毒一點一點的颳去。衆人目不忍睹,而關羽卻在飲酒、下棋,談笑風生!

讀到這裏,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刮骨療毒難道不疼嗎?當然很疼,他是在用自己的堅強意志克服痛苦,也鼓舞的身邊的將士!

而我呢,做個皮試都會怕的大喊大叫呢!所以我們要學習關羽勇敢、樂觀的精神,和麪對困難時堅定的意志,做個關羽那樣的勇者,積極面對學習的困難和生活的磨鍊!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說到四大名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每本書都影射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環境,而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所在的時代是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非常嚴重,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羣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們流離失所,作爲底層知識分子的羅貫中,在《三國志》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劇故事,寫出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顯《三國志通俗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這100年裏魏、蜀、吳三國時期的矛盾與鬥爭。在書400多位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他因斬華雄、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後來,一把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威風八面。但最終,他卻因爲驕傲而敗在了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

關羽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我從關羽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即使再強大,再優秀也不能驕傲。我曾經深有體會,有一次我和我的弟弟比跑步,我比弟弟大,自然跑得過他,可我卻因爲驕傲,之後就不繼續鍛鍊了。結果,只過了一個學期,我就被弟弟反超了。

永遠都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因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是否爲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呢?你有哪些收穫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描寫古代東漢末年至西漢初年的故事,這本書就是《三國演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情深。《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是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原著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爲主線。有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爲中華古典小說之最。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爲諸葛亮真的太聰明瞭,就因爲他那麼聰明,所以劉備纔會三顧茅廬。第二個是因爲諸葛亮他做事冷靜,遇到困難也非常冷靜。在空城計退敵這篇中,只剩兩千五百人地城中。諸葛亮身邊還沒有大將,發現魏軍分兩路正向西城攻來。衆官員聽到消息後,都很驚慌。諸葛亮卻非常鎮定,最後想出了一條妙計,騙過了司馬懿。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想了解三國故事,就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寒假裏我閱讀了許多的書,有:《三國演義>>、《十萬個爲什麼》……我最愛看的《三國演義》,因爲它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裏面還有好多小故事: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劉玄德三顧茅廬、周瑜火燒赤壁、孔明揮淚斬馬謖……

我最愛看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故事,話說一天劉備準備好禮物,同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來幫助他,來到諸葛亮家,一個童子出來開門,劉備問:“諸葛亮在家嗎?”童子說:“先生一大早就出去了。”劉備失望的回去了。第二天,劉備再次去請諸葛亮,然而,劉備再次失望而歸。第三天,劉備又去請諸葛亮,諸葛亮見劉備態度誠懇,非常感動,便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這個故事很好聽吧,它還告訴我們做事要像劉備一樣態度誠懇,有耐心!

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並且我們還能收穫不少呢!大家也去看看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