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班美術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中班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1

活動目標

1.把握西瓜的形狀特徵及顏色元素。

2.嘗試用西瓜的特徵和顏色製造性地表現各種事物的形態。

3.依據作品大膽創編故事。

活動預備

1.素描紙,油畫棒,水溶性炫彩棒,西瓜。

2.動畫片《西瓜太郎》的片斷。

活動過程

1.品嚐西瓜,導入活動。

(1)播放動畫片《西瓜太郎》的片斷視頻,激發幼兒對“西瓜”的創作產生愛好。

(2)欣賞西瓜,感知它的形狀特徵及顏色。

(3)吃西瓜,喝西瓜汁,品嚐西瓜的美味。

2.想象在酷暑的夏日跳進西瓜汁裏乘涼。

(1)老師:夏天,大家都跳進西瓜汁裏乘涼,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情呢?

(2)幼兒想象跳進西瓜汁裏的情景:

我變成了一個紅紅的“水人”了!

我在涼涼的西瓜汁裏游泳,好舒適啊!

我爬到西瓜皮上,老滑的,我老是掉下來,摔得很疼的!

我想跳進西瓜汁裏乘乘涼,我要把游泳池變成紅色的'!

(3)老師依據幼兒的想象與幼兒合作創作作品。

3.幼兒自主創作,想象跳進西瓜裏的世界。

(1)幼兒創作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留意運用西瓜的元素色。

(2)提示幼兒從多科一角度進行想象,不要雷同。

4.講解並描述自己的西瓜歷險記。

供應平臺讓幼兒講解並描述自己作品中的西瓜歷險故事。

【評析】

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聯繫緊密,他們有充分的閱歷預備,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孩子通過想象體驗到創作的樂趣,提高了運用顏色的力量。

中班美術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想象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用不同的色彩,以拖畫的形式拉出線條。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PPT放煙花。

2、黑色卡紙、毛線,顏料盒、各色顏料、夜空背景。

三、活動過程:

(一)、觀看煙花PPT,感受煙花的多姿多彩

1、播放煙花照片,幼兒觀看。

2、觀看視頻後,提問:

(1)煙花有哪些顏色?

(2)看上去像什麼?誰能用好聽的詞來說一說?

3、老師小結:五顏六色的煙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噴泉,有的像綵帶。

(二)、學習用顏料表現煙花

1、引導幼兒觀察繪畫材料。

(1)提問:煙花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放的`?那我們可以用什麼顏色的紙來表現夜晚呢?

(2)認識新的繪畫工具:毛線和顏料。

2、教師示範

(1)學習“放煙花”的方法:捏住毛線的一頭然後和老師一起念繪畫的魔法口訣“躺下來,拉一拉”。

(2)學習換色:我願意嘗試用不同的顏色,看,我又選擇了什麼顏色?

3、個別幼兒練習

(1)誰願意幫老師一起來放煙花?

(2)你們和我一起在夜空裏合作了一幅畫,這讓你又想到了什麼?

4、老師小結:畫煙花的時候一定要輕輕地拉毛線,不能甩,畫好後再輕輕放回顏料盒。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換色。

2、鼓勵幼兒構圖要豐滿。

(四)、展示評價作品,

1、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夜空背景牆上。

2、你最喜歡哪一幅煙花?爲什麼?

中班美術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阿福胖乎乎的造型、笑眯眯的神態以及鮮豔的色彩的欣賞,感受阿福所蘊含的歡快、喜慶的特點。

2.在欣賞過程中能積極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3.瞭解中國民間傳統工藝,體會其傳達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祝願。

活動重點:

通過對阿福胖乎乎的造型、笑眯眯的神態以及鮮豔的色彩的欣賞

活動難點:

瞭解中國民間傳統工藝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ppt《阿福》

民族樂曲音頻

活動過程:

欣賞喜慶、歡快的樂曲,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播放典型的民族樂曲請幼兒欣賞,體現了歡快、喜慶、幸福的氣氛。並請幼兒用語言描述聽了樂曲後的感受。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好聽嗎?聽完你有什麼感受?

出示泥塑阿福,引起幼兒欣賞的興趣

師:小朋友聽了樂曲後,心情感到非常愉快、喜悅,好心情應該與好朋友一起分享。今天,我們班來了個新朋友,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誰?”

提問:以前見過他們嗎?在哪見過?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主要是幼兒回憶已有的知識經驗),如有的幼兒見過,可請幼兒向大家介紹。

師:這個名字就叫阿福,你們喜歡嗎?它很受大家歡迎呢。

三、引導幼兒觀察阿福,感受其濃厚的民族特色

教師以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從豐富、生動、活潑的造型,鮮豔對比強烈的色彩,徐徐如生的動態感受、發現藝術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在美,充分發揮幼兒的觀察力,藝術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師:看看阿福是什麼樣子的呢?(都是圓乎乎、胖墩墩、很可愛的)

師:它是什麼表情的?(笑眯眯,)阿福笑起來時,眼睛、眉毛、嘴巴都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它的'身上有哪些顏色呢?這些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師:看看這些阿福你最喜歡哪個呢?爲什麼?

總結:什麼樣的阿福才最可愛?(外形圓圓胖胖的,表情調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

2.豐富知識,瞭解有關阿福的美麗傳說。

師:關於阿福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古時惠山有四大怪獸,即毒龍、惡虎,臭龜和刁馬,經常糟蹋莊稼,後來有名叫阿福的雙胞胎兄妹入山與四獸搏鬥,四獸被除,兄妹也因流血過多離開人間,人們捏其形象,以作紀念。

3.拓展知識,瞭解民間泥塑作品形式多樣。

師:阿福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他們的模樣和顏色讓大家覺得換了、喜慶,人們常常用他們來表達自己美好的願望和對別人的祝福,所以他們也就有了一個好多的名字——阿福。

其實還有阿福還有不同的樣子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

4.播放ppt,向幼兒介紹泥塑作品的材料:

師:誰知道阿福是用什麼做的?(阿福是以泥巴爲原料捏製出來的,是無錫惠山泥人的一種。)

瞧。在這裏是選用粘土,摻入少許棉花纖維,經過多道工序製成,塑刀是用竹籤製成。

三、延伸活動:動手操作泥娃娃,表現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師:彩泥如何變成娃娃呢?我們來看看吧。阿福將吉祥和如意帶給了我們,那我們也來做一做,把快樂送給別人好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爲阿福塗上明朗、熱烈、對比強烈的色彩,進一步感知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健康、幸福、美好的情感。)

中班美術教案4

一、意圖

設計此活動方案是讓幼兒在活動中,拼原圖,是爲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爲原圖畫上顏色,鍛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性;把小朋友們分組,是爲了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增強合作意識。選出小組長,培養小朋友們的責任感。小組比賽,鍛鍊孩子的競爭意識。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要把散亂的圖片拼回去,讓想象力得到更充足的發揮;

2、學會運用畫筆爲原圖上色,促進小肌肉羣的發展,達到手、眼、腦的協調性;

3、進行小組比賽,培養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4、學會正確使用雙面膠紙。

三、活動準備:

小熊玩偶,剪好的碎圖6張,a3紙6張,彩色筆,雙面膠,愛心帖子

四、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創設活動場景,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出示小熊玩偶)

幼兒:小熊

老師:對了,是小熊。可是,小熊今天好傷心呀,因爲他早上在收拾房屋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6張自畫像給撕碎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小熊解決這個問題呀?

幼兒:把它拼起來,然後貼好(小朋友們各種回答)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居然幫小熊想到了把它拼接起來的好辦法。好,那我們現在就來幫幫小熊吧。

2、分組比賽拼圖

老師把幼兒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5個人,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

老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應經分好了小組,選出了小組長。我們現在來進行一個比賽,看誰拼的快。比賽規則:每個小組需要正確的把小熊的自畫像拼好,然後用雙面膠貼在a3紙上。最快貼好的'那個小組就獲勝。(老師把小熊撕碎了的自畫像發到每個小組,每組一張a3紙,一圈雙面膠)

把拼得最快且正確的小組的小組長請上來,分享他們小組拼得又快又正確的方法。

老師:你的名字是什麼呀?請大聲告訴班裏的小朋友。(鼓勵孩子大聲向別人介紹自己)

幼兒:小丫

老師:小丫,你們組是拼得又快又正確,能跟我們說說你們的辦法嗎?

幼兒:……(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3、爲小熊自畫像上色

老師:小熊非常感謝小朋友們爲把他的自畫像拼好了,可是,現在小熊還有一個煩惱,就是他的自畫像都沒有顏色,可是他又想他的自畫像是彩色的。小朋友們,那我們現在就來幫小朋友的自畫像上顏色吧。

每個小組長上來領之前已經拼好的自畫像和彩色筆。小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爲小熊自畫像塗上顏色。

老師: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爲小熊的自畫像畫上了漂亮的顏色。我們把每個小組畫好的小熊自畫像放貼在小黑板上,每個人發一個小愛心,在覺得最漂亮的那張圖下面貼上小愛心。獲得最多小愛心的那張自畫像的那個小組每個人就能獲得老師給的一個小獎勵。

把獲得最多小愛心的小組的小組長請上來。

老師:你的名字是什麼呀?請大聲告訴班裏的小朋友。(鼓勵孩子大聲向別人介紹自己)

幼兒:小米

老師:小丫,你們組是畫的最漂亮的,能跟我們說說你們的辦法嗎?

幼兒:……(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4、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你們今天都很棒,不僅幫小熊解決了問題,而且還學會了拼圖,而且還幫小熊的自畫像畫上了漂亮的顏色。沒有被選出最漂亮的自畫像也沒關係,因爲每個小朋友畫的都很漂亮,下次繼續你努力,畫的更好。

五、活動延伸

1、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圖片給撕碎了,小朋友可以運用這次活動中所學的拼原圖的辦法,把圖片給拼起來。

2、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一些拼圖的玩具。

六、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活動從導入、過程到結束,層層遞減,環環相扣。導入也運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興趣。拼圖也讓孩子充分發揮的想象力,分小組比賽即培養了幼兒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讓幼兒自己選出最漂亮的自畫像,孩子很感興趣,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老師爲指導。留給幼兒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班美術教案5

研究課題

特色材料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運用的研究

執教者

王xx

班級

中二班

日期

5月份

活動內容

美術活動:桃樹柳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畫出桃樹和柳樹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2.引導幼兒用與桃樹、柳樹相似的顏色繪畫。

3.通過比較桃樹、柳樹形狀、色彩的異同,進一步認識桃樹和柳樹。

活動準備

1.觀察桃樹、柳樹,比較它們的異同。

2.PPT課件。

3.桃樹枝、柳樹條,幼兒繪畫工具和紙。

活動過程設計

課題滲透體現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桃樹枝、柳樹條: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樹枝,它們是什麼?它們什麼時候長樹葉、開花?

2.教師利用PPT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A、提問:桃樹的樹枝長得怎樣的?樹枝上有些什麼?柳樹的樹枝和桃樹哪些地方不一樣?

B、教師小結:桃樹的樹枝長得比較直,樹枝上還分出許多更細更小的樹枝,上面開着一朵朵粉紅色的桃花,它的花瓣是圓圓的。

柳樹的樹枝和桃樹不一樣,它比桃樹的樹枝細,先向上長,再向下彎,而且很長,很軟,風一吹它就輕輕飄動。

柳樹的樹枝上也分出更細更軟的長長的枝條,每根枝條上都間隔地長着綠綠的小葉子。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請小朋友來畫桃樹和柳樹,先把畫面的兩條短邊對摺成兩半,然後,一半畫桃樹,一半畫柳樹,要畫出它們在形狀、顏色張不同的地方。

要求幼兒根據與實物相似的顏色作畫。鼓勵幼兒大膽下筆,表現桃樹與柳樹各自的特徵。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將幼兒作品在作業欄中展出。

住在陽澄湖水鄉周邊,免不了會看見形形色色的桃樹柳樹,讓幼通過比較桃樹、柳樹,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再引導幼兒通過繪畫形式表現桃樹、柳樹的`特徵。

活動反思

在繪畫前讓幼兒比較了兩種樹,他們發現了最大的區別是:柳樹的樹枝是往下垂的,桃樹的樹枝是往上往左右長的。幼兒根據這兩個特點,基本能畫出柳樹和桃樹,顏色也用的較好:桃花的粉紅色他們用大紅和白色相塗。通過繪畫加深了他們對柳樹和桃樹的認識。

中班美術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團小泥球和串連技能

2、學習間隔重複串連的方法。

3、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

4、體會創造的樂趣。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團小泥球和串連技能。

活動難點:

學習間隔重複串連的方法。

活動準備:

各色的橡皮泥和竹籤每人一份,兩串冰糖葫蘆,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冰糖葫蘆,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非常好吃的東西,小朋友們知道是什麼嗎?

2、幼:……

3、師:對,小朋友們真棒,就是冰糖葫蘆。

二、談話討論,師生共同探討探討製作冰糖葫蘆的方法。

1、觀察製作冰糖葫蘆步驟的PPT,瞭解製作冰糖葫蘆的方法。

2、老師示範講解制作冰糖葫蘆的方法。

(1)先團球:揪下一小塊橡皮泥,把它放在手心,另一隻手壓在泥塊上邊轉邊團。各色的球都要團幾個。

(2)用竹籤串起小球:左手拿着小球,右手拿着竹籤,把小球慢慢地一個接一個地串起來,注意要一個和一個有一定的距離。

三、幼兒嘗試製作冰糖葫蘆。

教師注意仔細觀察幼兒的製作,對有些幼兒操作不正確的要及時給予指導和示範,同時可以讓做得好的幼兒指導做起來吃力的幼兒。

四、展示幼兒作品,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結束時,讓做好的"冰糖葫蘆"放在一張乾淨的紙上,待作品烤乾成型後放在幼兒作品區展示,讓幼兒體會創作的樂趣和相互欣賞彼此的`作品。

活動反思:

在幼兒探索糖葫蘆時,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充分探索、發現,最後討論,總結出答案。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糖葫蘆”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糖葫蘆也是幼兒所熟知的,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以往的機械學習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重視學的過程,在積極、活動的氛圍中探索到了月牙形,圓形的,三角形等繪畫技能。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才能使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班美術教案7

活動目標:

1、 在掌握水墨畫表現方法基礎上,用水墨化的表現方法根據主題進行創作性繪畫。

2、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愛美的情趣。

3、 加深幼兒對夏天的認識。

4、 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①毛筆、宣紙、顏料、擦手巾;②錄音機和音樂磁帶、圖片四幅。

2、 知識準備:佈置幼兒平時注意觀察夏天的景象。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教師啓發性談話,引導喲額說出自己對夏天的認識和感受,萌發幼兒進行“美麗的夏天”主題畫的創作願望。

1、 引導幼兒講出夏天最喜歡去的地方。

2、 豐富幼兒關於夏季的知識,激發創作慾望。

二、 基本部分

1、 出示四幅不同特點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觀察,掌握主題化的畫面安排及色彩運用的方法,並能大膽用水墨畫的手法進行創作繪畫。

2、 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主題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3、 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進行講述,要求講得有順序,較完整。

⑴請幼兒爲自己的畫命名。

⑵兩人一起相互講述畫面。

⑶請個別幼兒獨立講述。

三、 結束部分

1、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掛在活動室四周,給幼兒欣賞。

2、 請幼兒評選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3、 教師啓發幼兒從畫面安排、色彩運用、形象處理、想象力豐富等方面進行講拼。

4、 幼兒隨音樂做輕鬆活動,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省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小百科:夏天,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英語爲summer,又稱“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爲夏天的開始,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後25天左右。

中班美術教案8

活動目標:

1。嘗試瓶子寫生,能夠簡單表現遮擋關係。

2。在瓶子寫生的基礎上,用黑白線條對瓶子進行想象添畫。

3。在瓶子寫生過程中體驗寫生畫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對瓶子進行想象貼畫。

活動難點:在瓶子寫生中表現遮擋關係。

活動準備:

PPT,油畫棒,繪畫紙,勾線筆,每組3—4個瓶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導入。

1。(教師隨意出示一個瓶子)師:這是什麼?

2。昨天瓶子寶寶給我寄來了很多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好不好?

二、變形與遮擋關係。

1。教師出示幻燈片,師:你看到了什麼?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2。師:這些瓶子與我們看到的瓶子一樣嗎?哪裏不一樣?(造型)

3。你看到的瓶子都是完整的嗎?爲什麼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因爲有一些被遮擋住了,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遮擋關係)

三、教師講解示範。

1。你覺得這些瓶子變身之後好看嗎?你想不想也來給瓶子變身?

2。我這裏也請來了一些瓶子寶寶,他們也想拍一些好看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給他們拍拍看好不好?(教師隨意擺放4個瓶子)

3。可是我今天沒帶照相機怎麼辦?

4。今天,我們要學一種新的畫畫方式來畫瓶子,叫做寫生畫,寫生畫就是把我們看到的東西看到什麼樣子就畫什麼樣子。

5。教師講解示範:先把瓶子的.輪廓畫好,特別是被遮擋起來的瓶子,遮住的地方不用畫,畫好輪廓之後,再給瓶子添畫,把瓶子變成好看的有動作的瓶子寶寶。

四、幼兒操作。

1。教師隨意在每組放3—4個瓶子。

2。要求:幼兒根據瓶子的擺放嘗試寫生,寫生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被遮擋瓶子的表現,寫生完瓶子的輪廓之後,幼兒給瓶子進行創意添畫,把瓶子變成好看的瓶子寶寶。

五、欣賞,展示幼兒作品。

舉辦攝影比賽,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張瓶子寶寶的照片?爲什麼?

活動反思:

寫生畫在學前階段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對於還只是中班的孩子來說,難度就更大了,這次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寫生畫,因此在選材上我選擇了教室裏常見的飲料瓶,並在寫生的基礎上添畫,使整個活動不枯燥,快樂的瓶子很快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基本掌握了寫生畫的操作要求與操作步驟,在遮擋關係的表現方面也是較好的,因此整個活動的效果也是較成功的。唯一的不足就是在活動的開始探索階段,花的時間較多,選取的圖片不夠精煉,下次還有待加強。但總體來說整個活動還是相當成功的。

中班美術教案9

活動名稱:

漂亮媽媽

活動目標:

以畫像的方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活動準備:

我愛媽媽——教師出示自己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的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看着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裏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的,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對着媽媽的照片個別或集體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媽媽的畫像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頭像,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她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裏她是最漂亮的媽媽,我爲他畫了一張漂亮的畫像,你們看看像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對照,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大致的比較。

我爲媽媽畫像——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來爲媽媽畫張像,畫出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兒互相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和是否戴眼鏡等處進行粗略比較。

中班美術教案10

【活動目標】

1、觀賞表現魚的各種形式,感知了解點畫特有的風格,提高幼兒的感受力。

2、觀看幼兒示範,傾聽老師講解,學習在指定範圍內畫彩色的點,表現漂亮的大魚。

3、學會仔細、耐煩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預備】

1、棉籤若干,顏料盤每組2-3盤。

2、水墨畫、油畫棒、水彩等形式表現的各種形態的魚。

3、在白紙上畫一條魚的'線條。

【活動過程】

一、聽謎面、猜謎語、引出主題

師:有頭沒有頸,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飛,沒腳倒能行。這是一種生活在水裏的動物,請你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二、老師出示範例——魚

師:圖上有什麼?你知道它是用什麼筆、什麼顏料畫的嗎?

向幼兒簡潔介紹繪畫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

三、觀賞幼兒用書,瞭解棉籤畫的特點

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魚身上有什麼?魚鱗是怎樣的?你知道魚身上的.魚鱗是用什麼表現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線條魚以及棉籤和顏料,請個別幼兒分別上來示範在大魚身上畫點點,表現彩色的魚鱗。

四、介紹操作要求

選擇自己喜愛的、顏色豔麗的顏色。

在指定的範圍內自主地進行點畫活動。

點畫要勻稱,畫面要用棉籤點滿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間。

五、幼兒操作活動,老師巡迴指導

對個別力量較弱的孩子賜予個別指導。

六、展現幼兒作品,說說:你最喜愛的大魚

七、帶領幼兒開展音樂嬉戲:網小魚

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在池塘裏游來游去。

中班美術教案11

活動目標:

1.運用團、壓、搓等泥工技巧,塑造出簡單的兔形象,並能夠簡單刻畫形象細節。

2.養成認真細緻的製作習慣。

3.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感受作品兔的美感。

活動準備 :

玩具兔子一隻、各色彩泥、泥工板、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教師(出示玩具兔子):你們看,我帶誰來了?(小兔子),告訴幼兒這個兔子的名字叫“叮叮”,引導幼兒圍繞兔子的外形進行觀察和討論。它長什麼樣?

二、基本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重點講解兔子的耳朵、身體和尾巴的特徵。

2.兔子的兩隻耳朵長長的,頭是圓的,身體是橢圓形的,四條腿短短的,尾巴也是短短的,眼睛是紅紅的,嘴巴是三瓣的。

3.小兔子叮叮沒有朋友,我們幫它做一些好朋友吧。

4.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制作過程:首先將彩泥平分兩份,先用一團泥搓一個橢圓形的身體;另一團先平分爲兩份,其中一團泥團一個圓形的頭,剩下的一團爲三份,一份搓成一條短尾巴;其餘兩份搓成二隻耳朵,耳朵要搓好一個橢圓形再壓扁,用另外一種顏色做耳朵的.內部,沾上嘴巴,最後小兔子就做好了。

5.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現在請你們給小兔子做好朋友,小兔子的頭可以看不同方向。鼓勵幼兒做不同姿態的兔子。

7.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幫助幼兒解決各部份粘貼問題以及嘴巴和眼睛的塑造問題。

8.教師個別輔導動手能力差的幼兒,對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還可以鼓勵他搓一個胡蘿蔔喂兔子吃。

三、結束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看看誰的小兔子最可愛。

活動延伸:

請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兔子夥伴。

中班美術教案12

設計意圖: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過程既包括幼兒由外而內的感受和體驗,也包括幼兒由內而外的創作和表達。一般會經過感知與體驗、探究與發現、創作與表現、欣賞與評議四個環節。本活動“美麗的花”教學設計正是按照這樣的思路展現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自主感受、自主體驗、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

感知與體驗:春天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景色非常美麗,在組織高結構的集體教學活動前,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和體驗美麗的花兒,美麗的景色,獲得內在的體驗,吸收和拓展相關經驗,並積累生活和藝術中的視覺語言和符號素材。

探究與發現:提供自然的花兒盆景、動態的花兒視頻,讓幼兒在進一步體驗、交流的基礎上,探究和發現花的特徵、花的千姿百態和花中的故事。這是一個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互動中的引導和提煉。

創造與表現:在幼兒對花兒有了一定內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大膽表達自己的經驗、想法或情緒情感。幼兒創作和表現的內容可以是花兒的千姿百態,可以是自己想象和幻想的顯現,也可以是情緒情感的表達。

欣賞與評議:這是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和同伴作品開展欣賞和評議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提供一定的時間和條件,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畫中的想法,達到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感知花兒的千姿百態,並嘗試表現。

2、敢於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3、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感知和表現花兒的千姿百態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難點: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動準備:

PPT一份、畫紙、油畫棒、音樂、盆花一組。

活動過程:

一、感受體驗——花兒的千姿百態

(一)盆花導入——感知花的美麗

1、觀賞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花是怎麼樣的?(從色彩、形狀感知花的美)

2、交流:你看到的花是怎麼樣的?

3、梳理:原來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花還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喇叭、有的像太陽,美麗極了。

(二)PPT欣賞——用動作體驗、表現花的姿態

1、欣賞——花兒開放的情景

2、提問:你看了有什麼感受?

3、再次欣賞

4、體驗:幼兒用動作表現花兒開放的樣子。

(三)利用花的場景——想象花的故事

1、提問:花兒會吸引哪些小動物來玩?它們會玩什麼?

2、梳理:花兒開放的樣子千姿百態,非常美麗,吸引了可愛的小動物們,它們在一起嬉戲玩耍,非常快樂。

二、作品創作——嘗試表現花兒的不同姿態

1、要求:請小朋友畫一畫美麗的花,還可以畫上你想畫的東西,並告訴大家。

2、幼兒創作

三、欣賞評價——表述各自畫面內容和感受

1、幼兒自由地互相欣賞交流

2、個別交流:請說說你畫中的故事。

3、小結:小朋友們真棒,畫出了花兒的千姿百態,畫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中班美術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拓印組合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徵;

2.感受拓印作畫的.樂趣,發展幼兒美術創作力和表現力。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報紙、黑卡紙、水粉顏料、調色盤、水粉筆、水桶、擦手溼巾。

活動過程

1.遊戲“團報紙團”,將報紙團成團備用。

2.將調好的顏料放於調色盤中備用,幼兒用報紙團蘸取黃色顏料,。根據構圖需要拓印出蒲公英的花蕊,每一個新花蕊需從新蘸取顏料。

3.根據構思主題(蒲公英)的外形特徵,用報紙團蘸取白色顏料在黃色顏料外圍拓印。

4.用水粉筆添畫枝葉、添畫細節和情節,完成作品。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美術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用有規律的花紋及有各種裝飾物的花裙子,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裝飾裙子,培養幼兒設計的興趣。

3、初步會互相欣賞作品,評價作品,獲得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來自己喜歡的花裙子。

2、每位幼兒一件用紙剪好的裙子式樣,沒有花紋及裝飾。

3、小白兔、小黃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豬的圖片。

4、膠棒、即時貼、皺紋紙、彩色卡紙、貼花、亮片、釦子、蝴蝶結、花邊等若干,分組擺放。

5、節奏明快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教師說:“今天,森林裏要開動物狂歡節,邀請小動物們參加,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可是有幾個小動物說不想去,你們看都有誰?(依次出示小白兔、小黃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豬的圖片),你們想知道爲什麼嗎?(想),哦!原來呀,小動物說它們都沒有漂亮的裙子穿,所有不想去了。小朋友,你們能想想辦法幫助它們嗎?(引導幼兒說出給每個小動物們做一條漂亮的裙子)我們就一起給每個動物做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它們去參加動物狂歡節,好嗎?”

二、請幼兒欣賞花裙子,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裙子款式,爲設計做準備。

1、欣賞花裙子,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條,爲什麼?(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裙子的花紋特點)。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自己以前還見過哪種款式的花裙?是長袖還是短袖?是圓領口還是方領口?裙子的下襬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3、觀察裙子上除了花紋還有沒有其他裝飾物,說一說這些裝飾物是什麼?

三、鼓勵幼兒大膽設計、製作花裙子,教師進行指導。

1、師:“咱們一起幫這些小動物設計、製作漂亮的花裙子,好讓他們高高興興的去參加森林的狂歡節,好嗎?”

2、請幼兒先商量好自己要設計什麼樣的.花裙子,然後按款式自由組成小組,再商量裙子上用什麼花紋和裝飾物,最後根據需要選擇各種材料,合作製作花裙子。

四、評價欣賞,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1、幼兒互相欣賞完成好的裙子,說一說自己和別人的有哪些不同。

2、分別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穿上裙子,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參加森林狂歡節。

活動延伸:

1、在美工區爲幼兒投放剪好的不同款式的裙子式樣,鼓勵幼兒在上面設計自己喜歡的花紋。

2、組織幼兒穿上自己設計的花裙子開一場“小模特表演”。

中班美術教案15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教育的蓬勃發展,傳統的依葫蘆畫瓢式的美術教育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幼兒的發展需求,當前的美術教育以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爲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循序漸進地讓幼兒進行點、線、面的感知與表現,彩色的認識、組合與創新,以及各種工具、材料的體驗和使用等,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術基本元素和造型規律。

《瓶花》是一次藝術性、操作性比較強的美術活動,需要幼兒結合手工和繪畫兩種技能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瓶花作品。本次活動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做材料,體現一定的環保理念。盒蓋、紙質購物袋、紅酒桶用於製作瓶花的載體,一半的塑料奶杯、紙杯用作花瓶,彩色的皺紋紙則用來團基本花形。幼兒將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組合花形、添畫花梗和花葉來完成自己的瓶花作品。這個活動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爲花瓶中的花通常是錯落有致的,有前有後,有高有低,左右相應。收穫往往來源於挑戰,我覺得這是一個能提高幼兒多種能力的且十分有觀賞性的美術活動,我期待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團的方法制作基本花形,並嘗試組合花形、適當添畫,體現整個創意瓶花作品。

2、能仔細觀察,初步感知空間方位,對作品的佈局大膽、合理。

3、感受利用手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瓶花的藝術美,樂於欣賞與表達美。

活動重、難點:

重點:運用團的方法制作基本花形,並嘗試組合花形、適當添畫,體現整個創意瓶花作品。

難點:能仔細觀察,初步感知空間方位,對作品的佈局大膽、合理。

活動準備:

1、盒蓋裏的瓶花範作兩幅;紙質購物袋以及紅酒桶上的範作各一幅。

2、貼好一半的廢棄奶杯或紙杯的盒蓋(購物袋)若干。

3、撕成合適大小的各色皺紋紙若干;用小紙團組合好的花朵造型紙片;記錄紙兩張。

4、圖片PPT;輕音樂;黑板;膠水;雙面膠;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並發現大自然中花的不同

1、情境導入

師:“春天的花園裏有很多漂亮的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拍的照片吧。”

2、觀察花的圖片,瞭解各種花的形態

師:“這些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幼:“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有的彎、有的直,有的一串一串的……”

3、以簡筆畫的形式小結幼兒的認識

師:“你們說的真棒,花莖不一樣,有直直的、彎彎的,有交錯在一起的。花朵不一樣,有花骨朵似的,有花芯和花瓣組成的,有一簇一簇的,還有一串一串的,可真漂亮!

(師對花莖和花朵分別進行小結,用簡筆畫記錄在黑板左邊的白紙上,這樣不同花的造型就相應簡化、一目瞭然了。)

二、學習用團的方法表現花

1、出示皺紋紙,啓發幼兒思考

師:“老師這裏有好多漂亮的皺紋紙,想一想,皺紋紙怎麼做花?”

幼:“剪一剪、折一折……”

師:“你們說的都很棒!我的方法可不太一樣哦,我是用團的方法,把紙放在手心裏團一團,團團緊!”

(開放式的提問決定了答案的多樣性,我在積極肯定幼兒想法的基礎上示範團的新技能,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比較強。)

2、請幼兒拿出小椅子下的皺紋紙,團一團

3、請幼兒上前嘗試用紙團擺出不同花朵的造型

(師提供各色紙團和貼好雙面膠的右邊的記錄紙,擺紙團的過程是一個探索和技能強化的過程,幼兒好的表現可以給其他幼兒做榜樣,差的表現則可以創造改進的空間。總之,這一環節放手讓幼兒嘗試,而不是教師一味的示範,爲後面的操作奠定基礎。)

4、激發幼兒製作瓶花的熱情

師:“小紙團可真神奇,各種各樣的花都能做出來。如果把它們插入這個花瓶(盒蓋裏的奶杯),該多好呀!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瓶花?”

幼:想。

三、幼兒嘗試製作瓶花

1、提供組合好的花朵造型紙片,請個別幼兒嘗試佈局並適當添畫

師:“這些花你想插在那裏?是誰連着花和花瓶?”

(在粘貼的過程中,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引導幼兒感知花朵高低、前後、左右的空間方位,這對中班幼兒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添畫時,鼓勵幼兒大膽畫花梗和葉子,做到錯落有致。)

2、出示範例圖片,欣賞作品的整體效果

師:“老師在盒蓋和購物袋上做了瓶花,漂亮嗎?現在請你自己來做一瓶花!”

(範例作品具有綜合性和代表性、美感十足,在組合出不同花的造型的同時兼顧整個瓶花的佈局,我相信孩子們會有所感悟,積極投身於創作活動。)

3、交代製作要求

(提醒幼兒想好後再動手,先團花貼花,再添畫花梗和葉子。)

4、幼兒分組製作瓶花,師巡迴指導

5、作品展示與交流

師:“我們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瓶花作品,真棒!請你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活動過後可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評出最美的瓶花,再次欣賞、評價幼兒的作品,幼兒可以通過他人的評價進一步發展與完善自我評價機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活動延伸: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瓶做在紅酒桶上的花呢,下次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出示紅酒桶上的立體瓶花造型,激發幼兒下一次的製作熱情,爲幼兒提供更上一個層次的美術創作機會。)

活動反思:

《瓶花》的活動構想來源於一本美術教育雜誌,上面幼兒亮麗的作品圖片深深吸引了我,用一半的酸奶杯做花瓶的創意更是令人稱讚,我不禁有一股在班上開展這個活動的.衝動。雜誌上製作瓶花的載體是卡紙,考慮到載體較爲單一、不易保存,我搜集了各種形狀的盒蓋(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質購物袋以及紅酒桶作爲作品的載體,期待幼兒在獲得不同創作體驗的同時,認識到美術活動中的很多材料都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也可以變成漂亮的藝術品。福祿貝爾曾說過:“通過生活並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爲了進一步滲透環保理念,我本打算利用超市的廣告紙作爲團花的材料,後來實踐發現廣告紙的柔軟度不夠,團起來比較費勁,摩擦很大,孩子團的時候肯定會弄疼手,於是便決定使用比較柔軟和鮮豔的皺紋紙。

在製作瓶花的範例作品時,我不自覺的先畫花梗再團花做花,感覺這樣做空間佈局會比較自由,可是這畢竟是成人的方式,如果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到底應該先畫還是先團呢?帶着這個疑惑,我留心觀察孩子們平日裏的繪畫習慣,我發現他們大多是先畫花朵再畫花梗和葉子的,於是我決定在活動中引導孩子先團花再添畫,而且是都團好了以後再統一添畫,這樣膠水和勾線筆就不會打架了,應該說這對幼兒的要求還是挺高的。通過活動前材料的充分準備,活動中的層層啓發與嘗試,孩子們基本上都能積極動手動腦、有始有終的完成自己的瓶花作品,花朵的不同方位、花梗的交錯也都有所體現。看着他們臉上自豪的笑容,我欣慰的豎起了大拇指,有孩子對我說:“老師,我要把作品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也有孩子說:“老師,用作品來裝飾教室吧!”從孩子們溫暖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美術操作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價值。

當然,在一些活動的細節方面,我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語言的組織可以再精煉些,儘量把時間留給幼兒的操作活動;又如:幼兒活動常規的把握以及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展示、評價幼兒的作品等。說真的,組織這次美術活動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是收穫也挺大的。今後,我會加強學習最新的美術教育思想,聯繫生活和幼兒實際組織更爲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在嘗試中探索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