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二)》教案設計

1.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女之間深厚的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女之間深厚的感情。

2.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一課,作者主要寫了父女之間發生的一些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讀得流利。

2.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2)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找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句。

3.交流自學情況。

(1)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的。(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畢業典禮開始了——畢業典禮結束後)

(2)課文先講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我”擔心父親的病,想起父親過去多麼喜歡花;畢業典禮開始了,韓主任說“我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又想起大人們說的話和父親要“我”去給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寄錢的事;畢業典禮結束後,“我”急急忙忙趕回家,得知父親去世了,“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品讀課文

1.快速讀課文。

想想: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女的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感受的內容如:

(1)父親喜歡花。

通過對父親動作的描寫,如:抱起弟弟,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可以感受到父親喜歡花,熱愛生活,更熱愛自己的兒女。還有陳家伯伯的.語言,也反映了父親對兒女們的愛。指導朗讀這一部分要注意讀出幸福、快樂的感受。

(2)父親要“我”去寄錢。

這一部分要抓住父親的語言,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要求,領悟父愛的深沉。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流露出了女兒對父親的愛,找出相關的詞句,先讀一讀,想一想,然後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同學交流討論。

(1)看外面的天,有點兒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牀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爲什麼紅腫呢?(一連串的問句,表現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擔心。)

(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剛發下來的國小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繫着的白紙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爲什麼呀?(作者開始爲父親的病而焦慮不安了,她害怕失去父親的愛。)

(3)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要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悲痛、但想到父親的教育而又堅強起來的心情。)

四、將選讀七、選讀八合起來。想想整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時間順序:畢業典禮前、畢業典禮就要開始時、畢業典禮開始後、畢業典禮後。)

五、交流學習體會

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談體會:

(1)談人物,領會父愛的深沉、博大。

(2)談情感,感受父女之間的感情的真摯。

(3)談寫法,領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六、拓展活動

向全體學生推薦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讓同學們課後讀一讀《背影》,再一次感受深沉、博大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