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範文

1、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掌握說明的方法。

3、培養學生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繼續對說明方法進行學習和鞏固,理清作者思路並體會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願意再擁有一個貝多芬;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請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並出示課堂導問,供小組討論。

2、課堂導問:

⑴ 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麼作用?

⑵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⑶ 第二小節寫了許多實驗,爲什麼要這樣安排材料

⑷ 多利的誕生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⑸ 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教師巡視課堂,參與各小組討論,一方面掌握討論情況,一方面進行疑點點拔。學生小組討論後發言總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

明確:

⑴ 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⑵ 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⑶ 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爲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爲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於認清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⑷ 多利的'誕生標誌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⑸ 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於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並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於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