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2015年《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八年級2015年《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積累“邱壑、嶙峋、鏤空、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等詞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築美。

(2).學習說明文的說明順序,鞏固對上一單元所學的說明方法的掌握。

  能力目標

(1).瞭解我國園林建築藝術,特別是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領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2).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寫作說明文時不僅能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更能合理地使用說明順序,使文章引人入勝。

(3).學習本文嚴謹的結構層次。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情感目標

瞭解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祖國燦爛的園林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2). 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學生按事物本身規律組織材料,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嚴謹的結構層次。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閱讀教學法、“圈點法”

(3).學生展示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名聞全國,譽滿世界。距今約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館娃宮,便是蘇州第一座園林。現存的園林近則四五百年,遠則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蘇州園林究竟有幾處,尚無確切的統計,現存園林尚近二百處,無怪乎人們稱蘇州爲“園林城市”。

二、作者簡介及題解

葉聖陶(1894~1988),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後改字聖陶。二三十年代的創作很多,短篇小說集有《隔膜》、《火災》等六本,散文集有《腳步集》,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長篇小說有《倪煥之》。1925年“五卅”運動後,創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說。他創作態度嚴謹,語言洗練優美,風格樸素自然,有“優美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蘇州園林”不是某個園林的名稱,而是指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羣體。比較出名的有這些園林: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網師園、怡園。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築美,同時分析文章的說明順序。

1.這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被說明的事物——蘇州園林的特徵是什麼呢?

明確: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蘇州園林爲了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具體設計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明確: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課文正是用了4個自然段對這4個特點進行描述的。

3.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後,爲何又寫了7、8、9三個自然段?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

明確:這裏,作者又從園林的細部着眼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般的美,即講究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園內建築的色彩美等。這是對蘇州園林的特徵的再次強調。

可見,全文的說明順序爲邏輯順序,從全文看,按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從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順序所寫。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對全文進行結構劃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及特點。——總

第二部分(3-9)分類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分

大處:

(1)亭臺軒榭的佈局美。

(2)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3)花草樹木的映襯美。

(4)花牆廊子的層次美。

細處:

(1)講究每個角落的圖畫美。

(2)門窗的圖案美。

(3)園內建築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總

4、請在第一段中找出一個最能說明蘇州園林地位的詞語,並簡作分析。

明確:“標本”原指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物、植物、礦物。這裏是典範、樣本的意思。用這個詞非常簡練地說明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各地園林的廣泛影響。

四、以優美的古典獨奏曲爲背景音樂,學生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並體會語句豐富的內涵,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學生展示,師適時點撥:

第四節

(1)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別?)

明確:“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說明了藝術不是模仿一山一水,而是模擬真山的特徵。把山水融匯胸中,構成一個藝術的形象,體現一定的趣味,使觀賞者沉浸其間。

“藝術”和“技術”能否調換,爲什麼?

明確:不能調換。概念層次高下不同,文章重點突出的是前者。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確:去掉“往往”,使表達失去了分寸。原句強調“大多是這樣,但又不全是”這一層意思。

(3)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理解這句話講的其實也是避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印證了前面所說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