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讀後感

導語:《自私的基因》是1976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自私的基因讀後感,歡迎閱讀。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一】

這是嚴琦推薦的一本書,生物學方面的書,據說是進化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不過全文通俗易懂,中間稍微擺弄了一點淺顯的博弈論知識,完全不妨礙外行人如我來閱讀。

針對動物進化問題,作者道金斯認爲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羣,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爲都可以歸結爲基因的自私行爲,即爲了更好的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爲,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爲。

還好作者強調了,“不涉及到意識的動機”,要不然真的有點像嚴琦說的那樣有點“反人類了”。正因爲這樣,在看書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作爲一個人類,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點的,雖然,基因可以這樣的自私。慶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識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別是在講到意識的產生的時候,“把意識視爲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基因手中解放出來,變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從能力的決策者,比如說拒絕生育。

雖然要知道這本書寫的不是基於人類的行爲,但作爲一個外行人的收穫,也許更多的是將人類納入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反思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自私行爲和利他行爲。當然,最好是同時懷着一顆積極的心。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二】

非常的“難”看,可能我還需要看幾遍才能摸到皮毛。基因的目的是不斷的讓自己延續下去,物體本身只是它的載體,不同的基因會讓讓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表徵,然後就是達爾文的優勝劣汰,好的基因也就傳承了下來。

最精彩的一章是“好人終有好報”,作者用博弈論,採取了計算機程序實現的方法來證明社會中不同的`角色競爭下來,採用短期報復,長期寬容生存策略的角色得分最高。

頭腦風暴一下,這種教科書類型的書說實話含金量非常高,但是我相信很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看,因爲被國小,中學和高中的教科書嚇住了,看這種書容易回想起大學聯考背書,做題的感覺。感嘆一下,中國中國小教育啊,啥時候我擦能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得自然,純真,本位一點,升學的機制也更多樣化一些,不要讓我們回憶起童年時都是一把辛酸淚。

其實這本書從家庭教育來講也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爲在國外的教育裏面都會告訴小朋友這樣一個觀念,在社會上生存是有一些規則的,而且也是存在競爭的(良性競爭),從基因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的,競爭無處不在,對於家庭教育來講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小朋友有競爭(良性競爭)存在對他們的成長應該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不是從小就烏拖邦,或者從小就生活在非黑既白,你死我活的競爭下,凡事要科學,要從實際生活中去應用科學。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三】

基因在億萬年的進化長河中廝殺倖存並不是因爲它們本身懂得競爭和爭取,自私只是一個比喻。基因纔不懂得要存活下來自己必須得做什麼,必須得擁有什麼條件,得適應什麼環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億萬年來死亡消失的基因連自己敗在哪裏都不會知道,就像這些倖存下來的基因也不會知道爲什麼偏偏是自己得以倖存,或許,只是一個很隨機很偶爾的機遇。自私只是一個比喻,人類的比喻。

很喜歡作者的這種表述方式,喜歡他談論這些東西的口吻。喜歡他一再強調自己只是在用一個人們的都很喜歡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來闡述基因的不自覺無意識無目的性。喜歡他有時候得費力的向我們說明,些些的矛盾我在會意的時候往往內心裏是充滿笑容的

作者用自私這個比喻想要表達的卻和自私這樣一個人類術語完全相悖的理念。有時候我看着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來。正如作者所說,他只能用這個我們都能理解的比喻來做這次闡述,所以,這個標題很恰當卻又很不恰當。

其實讀完這本書是和DM巴斯的進化心理學混着讀的,讀完還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實在有限,也表達不出什麼。不過相信以後會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