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備課的教學總結

備課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內容。目前,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絕大多數教師都能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備課和組織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備好課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上好課的前提。通過一個學期的探索與實際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認爲值得重視:

新起點備課的教學總結

第一、備教材

教師要熟練和鑽研本門學科的教材,對我們新教師更要在鑽研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所教的學科教材全部熟讀一遍,因爲科學知識都是有連貫性,系統性的,教材和教科書的編排也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如果不知道後面講授的內容,就很難確定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的問題也是把每節課講深刻。對於我們數學老師,備課前還要大量做相關的題目,這樣上課時可以把相關的題目加進來。在備課過程中,經過認真鑽研教材,就可以逐步掌握教材,一般要經過三個小的階段,即“懂”“透”“化”、“懂”

第二、備學生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備課中幾須進行了解學生的工作,這主要包括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能遇支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工作。起點要合適,採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

第三、“備重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爲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啓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比如講《等差數列》的第一節,重點就是要講清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項公式an=a1+(n-1)d通項公式的應用。

第四、“備難點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1)中,難點是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應用,靈活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那麼在備課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的選一些這方面的題目,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並佈置下有關這方面的'作業。

第五、“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繫,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繫,形成知識網絡,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如學了《函數》、《數列》,就可以把這兩方面綜合起來,找一些綜合的題目讓學生做。

第六、“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準疑點,充分準備。由於本人從教不久,學生的基礎有時還未把握好,對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掌握不夠,在選擇學生疑點上還存在不少的偏差。最大的體會是事先要充分準備,教學時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多用啓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爲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第七、“備練習”

數學知識重視練習,不象有些學科強調記憶性,主要是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地講講練練,練練講講,把訓練當做一條主線。備課時要多備些例題、習題、作業,安排好講哪些,哪些是備用的;如何講,由誰做;是老師講還是學生做(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同時將課後練習題目搞好,如基礎訓練、形成形檢測題等,這些練習中哪些口答,哪些筆算,哪些用教具演示,按訓練層次恰當地安排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形成講練結合序列,按此有機序列教學,及時鞏固學習效率。

教學是一門藝術,備好課是搞好藝術的基本條件。不經武裝的戰士上戰場,只能束手就擒;沒有充分準備的教師上講臺,充其量是“信口開河”,決談不上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是對我們新老師來說,在備課的過程中,能發現很多問題,而且備課的過程就是積累教學經驗的過程,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具體的爲了能更好的備課,我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業務進修,不斷爲自己充電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用智慧的創造性勞動。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不斷探求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師們在求學階段,通過老師的講授和閱讀課本而獲得的教法,屬於間接經驗的東西,可以爲從事教師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但是深入一步的教育教學技巧,卻不是單純靠書本知識所能學到的,而必須經過教師反覆探索、實驗、總結,才能獲得。

②不斷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是經常變化的,教師任教班級,幾十張面孔,就有幾十種個性;即使同一個教育對象,隨着年齡增長、年級增高,其個性特點、思想感情、知識追求、思維能力和其它各種能力都會有很大變化;再者,不同階段的學生羣體特點也不相同,我們經常要和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③不斷學習並掌握現代化技術。社會在進步,科學技術在發展,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作了修改,必將帶來教材教法上的改革。我們必須不斷地鑽研業務,學習新技術,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適應改革的需要,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

二、加強教學研究,注重經驗總結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不能全憑教師來決定,有時在教學中會出現教師事先沒有估計到的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改變、放棄準備好的部分,或作必要的補充,這就要求教師課後作回顧,跟下覆盤一樣,找出成功和失敗的地方,並分析其原因,不斷積累經驗,爲備好下一課作準備。同時,要不斷加強理論研究,向科研要質量,向科研要效益,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因此只有不避繁難,不辭辛勞,工作纔能有成績。

教師肩負着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是楷模,是學生的領航員,教師能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完全取決於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教學之路漫漫,我們新教師還需要而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