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讀後感3000字

一、歷史的偉大與自身的渺小。打開《資治通鑑》,恆河沙數般的歷史人物撲面而來,其中不乏優秀精英的人,他們曾經奮鬥過,曾經輝煌過,曾經壯麗過,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人高尚的人品、超凡的智慧、無比的才能,都叫我感慨不已,越發感到了自身的不足與渺小。

《資治通鑑》讀後感3000字

人生不過幾十寒暑,且不去管他能不能名垂史冊,怎麼才能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好?我想歷史上這些超凡的“成功人士”,是很好的學習榜樣。

即使是那些奸臣小人,也爲我們展示了他們用錯了方向的智慧,增加了我們的識別能力。唾罵之餘,很值得吸取其教訓。

二、悟道理、學方法。成功的爲什麼能成功?失敗的爲什麼失敗?成功的是怎樣成功的?失敗的是怎樣失敗的?解決這些疑問,也就是成敗的道理和成敗的方法,《資治通鑑》裏面有大量的實例記載,稍加用心,不難體會到一些道理,學會一些方法。“讀史使人明智”,這“智”,就是這些道理。治國的道理和經驗很多人是用不到的,理解成管理的經驗,就有了現實價值。而爲人處事的道理和經驗,更是每個人都離不開,我們絕大多數人恐怕都希望自己的明天更美好,而要想實現這個願望,坐等肯定是不行的,還是要提高自己,《資治通鑑》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實例,用心去看,定然可以得到提高。

三、一些具體的感想

1、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性。通過讀史,感覺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性。任何朝代的更迭,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結果。矛盾積累有個過程,從量變到質變不是一下子就達到的。

有的昏君禍亂官員,啓用的小人再去禍亂百姓,這樣矛盾積累比較慢;有的如秦始皇、隋煬帝等直接數以億人次計地徵用百姓,社會矛盾積累就很快。

2、客觀者勝,主觀者敗。無論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治國、治家還是戰爭、爲人,通過讀《資治通鑑》,我覺得有一個普遍規律,那就是能客觀辯證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人,絕大多數取得了成功。而那些不能客觀辯證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人,則絕大多數遭到了失敗。

3、優秀文化的作用

《資治通鑑》所記載的歷史,每朝每代都有着和周邊少數民族特別是遊牧民族鬥爭的記載,相比之下,中華文化是優秀的,而那些遊牧民族的文化要遜色很多。有一個優秀的文化做指導--我想這纔是四大古國中只有我們中國才能把歷史和文化延續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記載中的無論哪個民族,都仰慕中華文化,就算佔了中原,也都學習中華文化,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先進性的如山鐵證。

4、仁者無敵中華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漢武帝安置匈奴降人、唐太宗統御四夷,都體現了巨大的包容性,沒有“仁”,包容性是談不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什麼朝代,實行“仁”政的就昌盛,反之就衰敗。

5、“廣義軍隊文化”的提煉這次看《資治通鑑》,總結出了一個“廣義軍隊文化”的概念,查閱了一些資料,沒有找到前人類似的總結。我認爲在兩支實力相差不是極其懸殊的軍隊征戰之時,誰的“廣義軍隊文化”先進,就決定了誰取得最後的勝利。

《資治通鑑》記載的戰爭情況,絕大多數都應驗了這個道理。劉秀的部隊李世民的部隊,都是優秀“廣義軍隊文化”的代表,所以他們勝利了。而大量吃人的黃巢部隊,大量殘殺無辜當戰功的董卓部隊,怎麼可能成功。其實,不僅僅是軍隊,回看第2點,兩個民族、兩個國家之間,也是文化的先進性,決定兩國最後的生死存亡。局部先進整體落後的文化,戰勝整體先進的文化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整體先進的文化戰勝落後的文化,則是必然的長期的。

6、最輝煌的時期

我也看過其他時期的歷史,包括從《二十四史》的紀中,看了主要朝代的記載,我認爲沒有其他時期可以超過唐朝貞觀年間。一些人說宋、明最輝煌,善良的願望或者天真的想象代替不了歷史白紙黑字的記載,唐朝貞觀年間無疑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期。之所以輝煌,多數原因在於唐太宗,在於以他爲代表的國家領導班子,其政治的開明古代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擬。儘管政治體制沒有做出大的更新,但是開明程度邁出了一大步,而這一步直到中國封建社會結束,都再也無人企及。開明的政治造就輝煌的時代,這個結論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