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賞析

《關雎》賞析1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里,必學的一首詩就是詩經裏的《關雎》的,大家都瞭解它的翻譯嗎?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提供關於九年級語文詩經關雎的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雎》賞析

九年級語文詩經關雎的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九年級語文詩經關雎的翻譯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君子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九年級語文詩經關雎的賞析

《關雎》詩意地描繪了一個完整的愛情審美過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靈美)的審美過程。詩的一開始就給出了美麗的自然和人的圖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邊,綠草茵茵,成雙成對的雎鳩在水中嬉戲,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河邊採摘荇菜,她撩撥起了少年男子的無限情思。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方言》說:“秦晉之好,美心爲窈,美狀爲窕。”愛情的產生常常始於爲對方的形體(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後纔有了進一步的交往,繼而瞭解對方的心靈(心靈美)(窈),所以說愛情就是人的美的審美過程。愛情雙方是感同身受的關係,它雖然從異性形體美的感受開始,但卻具有對異性形體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時注意的是女子的形體美,但是越到後來,越消失了對她的單純形體美的感覺(此過程在文本中需要一個過渡),隨之而來的是女子的情緒對他的情緒的嚴重干擾,體現在詩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女子態度的不確定引發了男子的無盡相思。“心有靈犀一點通”,待到兩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後,愛情就產生了。詩到這裏,把人在愛情審美過程中主體與自然統一這對關係揭示出來了。前面說過,《關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強調倫理道德的。所以,詩歌在肯定了審美主體的自然性的同時,又強調了審美主體和社會理性的統一。在詩歌中,這些關係和諧地同構於審美主體,因而形成了理想的愛情審美觀。

其實《詩經》中,不只是《關雎》,還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詩歌都體現着這種理想的審美關係。《蒹葭》更是把愛情的審美體驗提升到了主體對於時空和生命哲性思考的高度。

《關雎》是周朝的民歌。周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高揚主體理性的人治時期,統治者建構了以宗法血緣觀念爲核心的一整套倫理道德體系,因此美學觀念也相應地被浸染了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早期的儒家學說以“和”爲美,視主體的功德圓滿爲終極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論語·先進》中孔子獨傾心於曾子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把社會的“禮治”和理性的規範變爲人們出自天性的自覺要求,——早期的儒家學說不是泯滅人的自然性的。反映在愛情審美價值觀上,就是《關雎》閃耀的那種“和”美與人性美的特點,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時,又以社會理性作爲自覺要求,強調了倫理道德觀念,體現了作爲社會的人的理想愛情審美價值取向。唯其如此,《關雎》才得以列詩三百之冠,並倍受後人推崇。另外,民間是一片自由的天地,爲這種愛情審美追求提供了合適的生長土壤和溫度。

但是,這樣理想的愛情審美價值取向在主流話語中只是曇花一現,在此後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屹立於風雨中的冰涼的貞節牌坊纔是愛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歷史發展的真實。閃耀於先秦愛情審美價值觀中的人性光.

以上說的是它的情感美。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關雎》賞析2

關雎-詩經原文

關雎

佚名〔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鷺,生有定偶,常並遊。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竊窕:美心爲窈,美狀爲窕。淑:善,好。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

⑤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睡醒;寐:睡着。

⑧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⑨芼:選擇,採摘。

關雎-詩經拼音解讀

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yǎo tiǎo shū nǚ,jun1 zǐ hǎo qiú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liú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

qiú zhī bú dé,wù mèi sī fú 。yōu zāi yōu zāi,niǎn zhuǎn fǎn cè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cǎi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mào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lè zhī 。

相關翻譯

雎鳩鳥在那河中沙洲上相伴着關關歌唱。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打撈的時候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向右。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朝朝暮暮都想追求她。

若追求不到,日日夜夜總思念着她。綿綿不絕的思念啊,叫人翻來覆去無法安眠。

參差不齊的蔣菜,一會兒左邊採,一會兒右邊採。那姑娘美麗又賢淑,彈奏琴瑟想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一會兒左邊挑,一會兒右邊揀。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敲鐘擊鼓想來取悅她。

相關賞析

【賞析】

《關雎》寫一位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一見傾心,而後朝思暮想、備受熬煎的感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啁啾鳴和的水鳥,相互依偎在河的碧洲。嬌媚明麗的少女,是不凡男子的好配偶。首章寫男主人公見到一位豔麗美好的姑娘,對她一見傾心,愛慕之情無法自制。他見到河中沙洲上雄雌水鳥相互依偎,由此想象:她若是能成爲自己的妻子,兩人天天如這水鳥一樣相依不捨該有多好。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任意採摘遍地鮮嫩的荇菜,不需顧及左右。日夜都希望那位嬌媚明麗的少女與我攜手。主人公回想日間姑娘隨手採摘薦菜的樣子,她苗條的身材、豔美的面龐在眼中和心間揮之不去,男子心中的深情已難以言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美好的她難以得到,日夜都想得我揪心。情深悠悠欲理還亂,翻來覆去思念不休。這裏講述了主人公內心愛她又不好表白的心情。他心亂如麻,不知她是否瞧得上自己,因而覺得很痛苦,翻來覆去睡不着覺。

“參差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遍地鮮嫩的荇菜,隨手採摘不須要擔憂。我要彈琴鼓瑟,迎取嬌媚明麗的少女。那日姑娘採摘荇菜時的婀娜身影在主人公的眼中和心間仍舊縈繞不去他暗自設想自己要彈着琴鼓着瑟去向她示好,看看能否打動她的芳心。

“參差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遍地鮮嫩的荇菜,任由挑選不需煩惱。我要擊鼓鳴鐘,讓那嬌媚明麗的少女永久跟隨我。那一日,紅暈嬌容的姑娘採摘薦菜的景象在主人公腦海裏無法抹去,他經受不住這痛苦的折磨,下定決心,不顧一切擊鼓鳴鐘去向她求婚。

《關睢》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溫婉美麗的情思故事:一名青年男子,見到一位採薦菜的姑娘,被她深深吸引,然而他顧慮重重,羞於開口,於是只能在想象中與她接觸、親近、結偶。詩的妙處在於對愛的敘述直白又含蓄:他不敢當面向她表白,卻讓自己沉浸在愛的幻想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愛慕方式,含蓄內斂,悸動而羞澀。《詩經》篇目中有關愛情的描寫有許多,有場景式的描寫,也有對話式的敘述,更多的卻是如《關雎》這樣的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繪,這種愛,樸素而健康,純潔而珍貴。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產生了許多民歌,流傳下來集成了這部《詩經》,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經》是中國最前沿的古文化典籍,而這首詩是《詩經》的第一篇,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史載《詩經》是孔子晚年爲授徒而編纂的教材。孔子把一首愛情詩放在《詩經》的第一篇,是有其用意的。他認爲,食與性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誰都無法迴避,但不迴避並不代表放縱,慾念是需要尺度的。慾念的放縱,會對人類社會的秩序造成危害,而一切的剋制都要從約束男女之慾開始。作爲儒家思想開創人的孔夫子將《關雎》放在開篇,意在教化人們剋制自己的慾望。

孔子在《論語》裏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關雎》即是“思無邪”的典型標本。《關雎》所寫的愛情,其情感是剋制的,行爲是謹慎的。這種愛的方式,符合民族的婚戀觀念,也符合儒家“以明教化”的目標,因而被編在《詩經》的首篇可謂適得其所。

這首詩的主題歷來存有爭論:大多數人認爲它描寫的是男女愛情;有的學者則認爲是讚美“後姑之德”;還有人認爲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詩,而是抒發一種“志”:表象是君子對淑女志在必得的追求,實則是抒發君主對賢人的渴求。

實際上,孔子引《關雎》爲首篇,授人以教化,也只體現出老夫子的意圖,並非詩作者的'本意。《關睢》作爲春秋時代的民歌,即便經過人爲的整理,也仍不失樸素天然的本真。其中,沒有文人裝腔作勢的庸俗之聲,更沒有政治的教化之聲。讀這首詩,能從中感受到的是濃濃的、遠古的自然氣息。

追根溯源

《國風·周南》

《詩經》作爲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包含了很多經典的詩,而《國風·周南》是《詩經·國風》中的部分作品,其中包括《關雎》等11首詩,既有東周的作品,也有西周的作品。

而《周南》的誕生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周武王滅掉商紂王后,統治地域擴大,地域擴大面臨的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隨之擴大,所以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西周初期周成王想了一個辦法,讓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陝(今河南陝縣)治理。“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即陝西以東爲周公管理,周公居東都洛邑(成周),負責統治管理東方諸侯。所以《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南方地區百姓家喻戶曉的民歌,範圍較大,從洛陽以南延伸到江漢一帶地區,更具體詳細一點就是今天的河南西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地區,因其地域十分廣闊,編起來又甚爲不便,所以將其統稱爲“南”來表示“南國之詩”。

作者介紹

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時期又名《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的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爲《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爲《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

《關雎》賞析3

關雎翻譯:

關關雎鳩(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you zai),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原文翻譯: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採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字詞註釋:

關雎:篇名。它是從詩篇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東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統治東方諸侯。“周南”都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詩歌。《關雎》是一首情歌,寫一個貴族男子愛上了一個採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結婚。

關關:象聲詞,鳥的啼叫聲。

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着。形容它們的融洽。

好逑:等於說“佳偶”。逑:配偶。

參差荇菜:長短不齊的荇菜。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荇菜,水生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寤:醒着。寐:睡着了。

思服:思念。服:想。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表達對她的愛慕。

芼:摸,這裏是選擇的意思。

關雎賞析:

《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同時,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爲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裏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着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採荇女吸引。詩人在這裏採用了“流”、“採”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的過程。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爲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這裏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爲“求”,不確。因爲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

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本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三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爲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此外,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如“參差”、“窈窕”、“輾轉”、“關關”等,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關雎》賞析4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賞析: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全詩可分爲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愛慕: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於是萌發了愛慕之情。這一章開頭用關關雎鳩起興,運用比的手法點出了戀愛的主題。因爲雎鳩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與而未嘗狎,以雎鳩的關關和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貼切而有深意,確是匠心獨具。

第二章(中間八句)思念:男子對姑娘思念不止,以至夢寐以求,輾轉反側。在他眼前出現的是這位美麗姑娘採摘荇菜時左右流之的苗條、優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約這只是一廂情願,他只有獨自在牀上輾轉反側,直到天明。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優哉遊哉,寫其綿綿情意,思念不絕,又有動作描寫輾轉反側,突出其內心狀態的不平靜,形象逼真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後八句)願望:表達了希望與姑娘成婚的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設想與姑娘結婚時鼓樂齊鳴的歡樂場面。

這首詩採取了重章疊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複詠唱。這體現了《詩經》語言的一個特色。詩的感情真摯熱烈,迴環詠唱的章法,使熱戀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詩的每一章,都用起興的藝術手法,將自然景象與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諧地融會起來,景中含情,情中蘊景。

1. 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窈窕淑女。

3.《關雌》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4、《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

《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於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爲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5、《關雎》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覆朗讀,並體會其作用。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6、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7、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輾轉反側,通過反覆寫男子對愛情的執着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採之、芼之、友之、樂之。

《關雎》賞析5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 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 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

棲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麗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麗的姑娘,

敲鐘擊鼓取悅她。

【賞析】

《關雎》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它聲、情、文、義俱佳,是《詩經》三百篇之冠,《風》之始,說明古人對《關雎》的評價甚高。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爲始,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如此,詩歌質樸的語言帶你走進純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讀它是美的薰陶,是理想的精神嚮往。

《關雎》是聲與義的完美結合,以聲調傳達詩義,它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詩義而言,《關雎》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真實地再現了社會生活,有着美而深遠的意境。

這首愛情戀歌描寫了一位癡情男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着追求。從詩歌表面意思可以這樣解釋:“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像恩愛的情侶,在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其樂融融,此景誘動了男子對採摘荇菜女子的癡情和迷戀,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期待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把男子熱戀中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句“鐘鼓樂之”,又讓我們聯想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千金難買美人笑”的畫面。

一句流傳千古的佳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讀來讓人朗朗上口。何爲“君子”?古代謙謙君子,以“君子務本,本立道生,當思無邪”爲其追求的目標。《易經》雲:“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君子一定是胸襟廣闊,是有才德的人

“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呢?《毛傳》::“窈窕,幽閒也。”“淑”者,善也。”窈窕淑女即是美麗善良,有高尚品德的女子。“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人是想用美麗的姑娘比喻君子應該具備的美德和修養,君子在追求自身的美德和修養時,就像看到了自己心儀美麗的姑娘一樣,爲了修正和追求自己德行,通過不斷努力,使之完美。當德行和境界不能夠達到一定的境界時,自己不斷反思和朝思暮想,甚至徹夜難眠而輾轉反側。從最後一句“鐘鼓樂之”,就知道君子通過修德,重禮儀,內外兼修來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水準。這纔是《詩經.關雎》裏真正要表達的意境

2、從聲調而言,極具音韻美。

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3、興,是《關雎》的主要表現手法。《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運用的寫作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關關。和聲也。”“雎鳩”,水鳥名,俗稱魚鷹,相傳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則這裏的“關關”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鳴聲了。這兩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興”的意思,妙語天成。

又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讓人讀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關雎》賞析6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⑴關關:擬聲詞,水鳥叫聲。雎鳩:魚鷹像鶻鳩那樣的水鳥。關關雎鳩:雎鳩鳥不停地鳴叫。

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陸地。

⑶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⑷淑:善,好。

⑸好逑(hàoqiú):喜歡追求爲對象。逑:配偶,此處用作動詞,意爲追求爲對象,娶爲妻子之意。

⑹參差:長短不齊。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 嫩葉可食。

⑺左右流之:一會向左,一會向右,順水流採摘荇菜。流,順水流採摘。

⑻寤寐:這裏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務),睡醒;寐,睡着。

⑼思:思念。服:語氣助詞,無實意。思服:思念,想念。

⑽悠:憂思的樣子。

⑾輾(zhǎn):半轉。反側:翻來覆去。

⑿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他快樂。友,交好。

⒀芼(mào冒):選擇,採摘。

⒁樂:讀“le(四聲)”,通假字,通"悅" 。使……快樂。 這裏指是淑女快樂。

⒂荇菜:淺水性植物,葉片形睡蓮。

【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美男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賞析】

第一章(第1節),描寫小夥子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從而引起的愛慕的感情和求婚的願望。

第二章(第2、3節),描寫小夥子求婚,苦於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

第三章(第4、5節),描寫小夥子結婚成夢,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關雎》以《詩經》首篇的.顯要位置,歷來受人關注。但在《詩經》的研究史上,人們對《關雎》詩義的理解卻多有分歧。《毛詩序》認爲,這首詩是讚美“后妃之德”的,以爲女子只有忠貞賢淑、含蓄剋制,才能夠配得上王侯。因此,把這首詩放在《詩經》之首,以明教化。魯詩、韓詩都認爲《關雎》是刺詩,諷刺國君內傾於色。也有學者認爲《關雎》是婚戀詩。

《關雎》賞析7

[先秦]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1】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

【2】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3】洲:水中的陸地。

【4】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5】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6】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7】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8】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裏指摘取。之:指荇菜。

【9】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10】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11】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爲“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12】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13】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14】芼(mào):擇取,挑選。

【15】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

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

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

順流兩邊去採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

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

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

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

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

彈琴鼓瑟表愛慕。

長長短短鮮荇菜,

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

鐘聲換來她笑顏。

賞析:

近年賞析之風頗爲流行,但我認爲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爲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爲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爲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裏姑以《關雎》爲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后妃之德也”一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一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爲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爲“風”之始,《鹿鳴》爲“小雅”之始,《文王》爲“大雅”之始,《清廟》爲“頌”之始),認爲把《關雎》列爲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爲,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一首詩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爲了同三家詩唱對臺戲,於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講“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讚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爲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一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爲“國風”之始,我以爲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爲《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爲,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蒐集起來然後爲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樂譜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爲“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爲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爲“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一些歡快熱鬧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爲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關雎》賞析8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評析】:《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寫一位戀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

全詩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邊的秋景起興,借景抒情,把水鄉清秋的景物同詩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氣氛。詩中虛實結合,把實際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織在了一起,加強了藝術感染力,而這一想像之景的出現,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個癡情者對戀人的強烈感情。

1、賞析《詩經·關雎》並答題

①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②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_輾轉反側_,通過反覆寫男子對愛情的執着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 友之、樂之。

2、賞析《詩經·蒹葭》並答題

①詩中爲愛情設置了一個特定環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來表現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着。

②全詩反覆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歷程,極富含蓄美、意境美、迴環美、音樂美。

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爲“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B、藝術手法主要上表現爲“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爲以禮節情。小夥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氾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

C、《關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爲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爲貴族的.專用品。

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並以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於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4、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可能是寫一個男子傾心於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 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尋,伊人彷彿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C、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靜態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的描摹,如此動靜結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

《關雎》賞析9

《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爲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你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呢?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爲《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孔子《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爲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爲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爲,《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爲“《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如此說來,《關雎》之義大矣!這種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呢?我們暫且撇下,先從詩歌本身說起。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爲“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顯然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據我看來,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我們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竅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嗎?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呀!

那麼,這首詩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呢?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爲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爲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爲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爲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爲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札記·禮運》),孔夫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爲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爲謹慎、以婚姻和諧爲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譬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被鎖深閨、爲懷春之情而痛苦時,就從《關雎》中爲自己的人生夢想找出了理由──當然,實際上她已經走得很遠了。

《關雎》賞析10

關雎《詩經》

關(guān) 關(guān) 雎(jū) 鳩(jiū) ,在(zài) 河(hé) 之(zhī) 洲(zhōu)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君(jūn) 子(zǐ) 好(hào) 逑(qiú)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流(liú)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寤(wù) 寐(mèi) 求(qiú) 之(zhī) 。 求(qiú) 之(zhī) 不(bù) 得(dé) ,寤(wù) 寐(mèi) 思(sī) 服(fú) 。

悠(yōu) 哉(zāi) 悠(yōu) 哉(zāi) ,輾(zhǎn) 轉(zhuǎn) 反(fǎn) 側(cè)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採(cǎi)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琴(qín) 瑟(sè) 友(yǒu) 之(zhī)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芼(mào)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鍾(zhōng) 鼓(gǔ) 樂(yuè) 之(zhī)

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君子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註釋

[1]選自《詩經·周南》(朱熹《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周代詩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稱,泛指洛陽以南到漢江流域一帶。關雎,篇名,取第一句”關關雎鳩”中的兩個字。

[2]關關:雌雄二雞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一種水鳥,即王雎。

[3]洲,水中陸地。

[4]窈窕,美好文靜的樣子。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參差,長短不齊貌。荇菜,水生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求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12]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13]芼,擇取,挑選。

[14]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快樂。

簡析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爲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爲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爲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爲樂還是作爲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絃乎。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爲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爲句,亦着意結構。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後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於“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麼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後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並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爲“比”。至於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爲感爲悟者,當日於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後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後,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着興義的句子,後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餘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於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爲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於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於是悲怨,如“雄雉于飛,泄泄其羽”(《邶風·雄雉》),如“習習穀風,以陰以雨”(《邶風·穀風》),如“毖彼泉水,亦流於淇”(《邶風·泉水》)。《詩》中以純粹的自然風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總之,興之特殊,即在於它於詩人是如此直接,而於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若解得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麼興的意義便很明白。它雖然質樸,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生命的深刻。 “鐘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輔廣申之曰:“以友爲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風·穀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成的註解。若將《鄭風·女曰雞鳴》《陳風·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並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爲辭令,我們只認得當日外交之風雅,《關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隻爲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在文學史的黎明。 關雎,是《詩經》的開篇之作,向來有讚譽。爲什麼用關雎作爲這篇充滿愛意的詩的題目呢?在孔子編輯《詩經》時,分爲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爲大雅和小雅。風,爲民間傳唱的詩,《孟子見梁惠王》中有關於民間的歌曲的記載,風,大體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來自民間,部分來自貴族的歌頌詩。頌,便是貴族用來祭司時歌頌上天,先祖的詩。所以,大部分的詩是沒有名字的,而編輯一部書,爲了讓人們便於查閱必將爲每部分添加題目。當然,孔子比較謙虛採取了取詩每句開頭的詞作爲詩的題目。《關雎》取自關關雎鳩 ,“關關”是指雎鳩的叫聲,擬聲詞。後世多用這種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隱的《無題》,因爲有多首,所以採取了孔子發明的命名方法,如《錦瑟》取自:錦瑟無端五十弦。

解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爲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着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爲其辭義之美哉?直爲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爲《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爲《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爲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爲“求”,不確。因爲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爲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爲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爲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採摘荇菜的姑娘,併爲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嫺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裏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關雎》賞析11

詩經:《關雎》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參考註釋:

①關關雎(jū)鳩(jīu):雎鳩鳥不停地叫。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④荇菜:水草名,一種可食的水草。

⑤逑:配偶。

⑥寤(wù):睡醒,寐:睡眠。寤寐:日日夜夜。

⑦思服:思念。

⑧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

⑨芼(mào):挑選。

⑩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歡樂。

詩經:《關雎》賞析:

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爲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爲情侶(這同《鄭風》裏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爲民間產物;採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採荇不免陌生,但採蓮蓬、採藕、採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鐘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爲比興之正格,這纔是中國詩的長處。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裏夢見“採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爲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鑑之。)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本詩中每一章的韻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韻的句尾韻:鳩、洲、逑)

注意:後兩句實際是一句判斷句。但後人多斷章取義,使後句獨立成句。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流、求)

流:順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句句押韻的句尾韻:得、服、側)

服:亦想也。 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的聯綿詞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採、友)

參差——雙聲聯綿詞 友:親愛。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芼、樂)

窈窕——疊韻聯綿詞 樂:使之樂。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爲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爲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關雎》賞析12

《關雎》

【原文】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輾轉反側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⑿。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

⑾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賞析】

出色的戀歌——《關雎》賞析

《關雎》冠《詩經》三百篇之首,可見它非比尋常。確實,這是首寫得十分出色的戀歌。

全詩分三節,共二十句。首章四句統領全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興。興,就是從觸動情懷的景物寫起。詩人看見成雙成對的雎鳩(水鳥)在沙洲上嬉鬧戲逐,聽着它們悅耳的歡叫聲,不禁引發了他的聯想,撥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愛情之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確,在人世間要找到一個美麗而又賢淑的女子,是多麼的難啊!詩人情不自禁地道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第二節中,詩人細膩而深人地抒寫了自己追求和思念“淑女”的情狀。“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詩人巧妙地用在水中搖擺不定的“荇菜”,來暗喻“淑女”那顆捉摸不透的'心。接着,作者又傾訴了自己爲了捕捉這顆心,是醒時在追,夢中也在求,只追得“輾轉反側”睡不寧,只求得“悠哉悠哉”嘆夜長。

最後一節,表現了作者思極人幻,彷彿自己正彈起琴瑟,敲鐘打鼓,歡天喜地把姑娘娶回家中……全詩就在這歡樂幸福的幻境中結束了。

這首詩寫得十分巧妙動人,它成功地運用了興、比的表現手法,以成雙成對的水鳥自由自在的幸福,與詩人求愛的艱難形成反差,使人觸景生情。接着以“荇菜”的“左右”漂流和難於“採”、“芼”來象徵姑娘難子捉摸的心,更是維妙維肖。最後又通過幻境的描寫將青年人純樸的愛情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關雎》賞析13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爲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通常認爲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爲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爲“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

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爲社會所贊同。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爲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爲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

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爲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爲重大。

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爲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爲謹慎、以婚姻和諧爲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關雎》賞析14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翻譯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譯文二

雎鳥不停地在水中的綠洲上和鳴歌唱。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

長長短短的荇萊,在船的左右兩邊求取。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日夜美好的追求。

文靜美好的少女難以追求,朝思暮想,魂牽夢繞。

思悠悠,思悠悠,唉!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的荇萊,左邊右邊來採摘。

對那文靜美好的少女,鼓瑟彈琴迎她過來。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來挑選。

文靜美好的少女,敲鐘擊鼓讓她笑逐顏開。

註釋解釋

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裏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爲“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芼(mào):擇取,挑選。

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創作背景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爲中國先秦時代民歌。是《詩經》的首篇,又爲十五國風第一篇。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讚揚她的“美狀”,又讚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爲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裏化出的名句。《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爲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

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詩文賞析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爲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爲《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爲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爲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爲,《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爲“《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爲“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爲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爲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爲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爲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爲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爲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爲謹慎、以婚姻和諧爲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關雎》賞析15

guān jū

關雎

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翻譯: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簡析】: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爲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爲“求”,不確,因爲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爲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