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父子》觀後感

電影《包氏父子》改編自張天翼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三十年代在江浙水鄉一個大戶人家的老僕人——老包和他的兒子——包國維之間的生活片斷。故事沒有離奇的情節,平平淡淡的,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入木三分。主要是通過比來實現的。第一組對比是包氏父子的衣着:父親,一件穿了幾年的舊棉袍,一雙破棉鞋;兒子,一件青布棉袍,一雙鋥亮的皮鞋,油亮的頭髮。這反差極大的衣着,把父子倆的形象深深地烙入了我們的腦海中。

《包氏父子》觀後感

再有,就是他們的思想:父親把兒子奉若少爺,百依百順,以爲兒子能夠有出息,好讓他下半輩子可以享清福;而另一方面,兒子又把父親當奴隸,認爲這樣無能的父親耽誤了他.他包國維怎能有這樣的父親呢?兩者比較之下,父親的期盼是熾熱的,可兒子去拋開自己的實際,追求奢靡的都市生活。當這個天真的兒子被學校開除時,富於幻想的父親的精神支柱倒塌了,理想、希望全都幻滅了,老包已近於癡呆癲狂。

看完這部影片,不知爲什麼,內心有很大的顫動,對包國威流露出的是無奈,更多的是憤怒。爲了一味的裝闊,爲了能夠融入那所謂的上層社會,他總是竭力的讓自己保持和富家子弟一樣的步調,從一身的西裝革履,到梳着頭油的頭髮,這一系列的舉動,只能表明他內心的空虛,他個人人格的丟失,爲了和所謂的富家子弟有些共同的語言,爲了讓郭純更多的關注自己,他卑躬屈膝,他全然不顧。甚至看不起和自己一樣同是勞動人民的窮人。

包國維是可氣的。明明出生貧苦人家的包國維,爲什麼就不能體貼一下老包的艱辛,理解一下老包的付出,像個男子漢一樣,勇敢的挑起家庭的重擔,爲老包去分擔呢?他爲什麼非要刻意的去模仿闊少,加入那些所謂的富人的行列呢?包國維的世界,不是老包所渴望的努力學習,只是能把頭髮變得錚亮的頭油,只是黑黝黝的皮鞋,只是郭純櫃子裏那眼花瞭目的一件件西裝。至今仍有一幕,讓我想起依然隱隱作痛:當衣着寒酸的老包在大街上碰到寶貴兒子時,那種想叫而又不敢叫的謹慎,那份小心翼翼,換來的卻是包國維的高傲、蠻橫,輕蔑的一句:“那老頭是幹什麼的?怎麼穿成那樣。”隨之是一羣看客空虛無聊的嘲笑。殊不知這看似平淡的一句,對老包是何等的打擊!

對老包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看到了他作爲父親,對待心愛的兒子所流露出的深層的愛,同時也折射出了生活在底層的市民生活的不幸和所承受的壓力——社會的嘲笑,家庭的不滿。而兒子包國威對自己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老包整個人的生活,他小心的伺候着,像伺候秦府的老爺少爺似的,甚至要比伺候他們還要小心一百倍的'細心去伺候兒子。老包——一個忠厚老實的形象,一輩子從未做過一件虧心事,但是爲了兒子,爲了小包的體面,忠厚的他強迫自己去偷少爺的頭油。他一直不停的告訴自己:“不能讓兒子吃苦,只要兒子有出息。”即使偷頭油的一瞬,他依然不停的勸着自己。可是當他滿心喜悅的把一包裹得嚴實散發着香氣頭油遞給包國維時,換來的卻是他的勃然大怒。我爲老包感到悲哀,我爲包國維感到無奈。

從老包身上,可以看到一種理念——“學而優則仕”,這種文化心態象一條幽邃的地下長河,千百年來流淌在我們民族意識的血脈中。普天之下的父母們,從孩子呱呱墜地之日開始,無不在爲孩子精心設計着未來,用五彩的金線編織着富貴榮華、光宗耀祖的光環。而爲了使美夢變成現實,父母們無不嘔心瀝血,督促孩子黃卷青燈,寒窗苦讀。以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企盼着孩子能三元及第,衣錦還鄉。而父母們自己則如牛負重,任勞任怨,心力交瘁,死而後已。而老包繼承了這一點,所以才讓小包讀書,想用這種方式來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

小包墮落了,他那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就在那個社會薰染下,一點點異化,消失了。同時老包的夢也破滅了。

而如今我們身邊的包國維和老包這樣的例子還在每天上演,曾經在某所高校,一位大學生出手闊綽,穿着也是名牌,可是卻拿着助學金。經調查,其家裏確實相當貧困,爲了他上大學,家裏東湊西借、省吃儉用,連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而他卻爲了虛榮,像包國維一樣與別人比吃穿用,全然不考慮家裏的貧困。

前些年,我在JC區某高校附近居住,發現每年學校都要辭退幾名因幾門功課掛科,或是不遵守紀律逃學的學生,那些學生當中,好多也是來自偏遠農村,家裏條件可想而知。好不容易進入大學,卻還未畢業就要走出校門,他們將如何面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父母,如何再見曾經因自己引以自豪的學校和老師,如何面對自己的未來!

因此我還是贊同“窮養的孩子有出息”。讓男孩從小多歷練,多明白生活的艱辛,將來能夠肩負重任。從小養成的習慣會伴隨人一生,在孩子成長初期培養他有愛心、樂於助人、正直善良、勤儉節約的品質,會使他受益終身,成爲蘊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取之不盡的資本。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作爲家長,我們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偷懶”,在生活細節上還要學會對孩子有所保留,給孩子一些動手的機會。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和愛。要教孩子學會剋制、節儉和適量消費。要讓孩子適當經歷點失敗,能夠面對和經受挫折!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即使不能真正成爲所謂“龍”,也絕不會成爲一個像《包氏父子》中包國維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