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陳情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情表讀後感
陳情表讀後感1

無意間讀起了李密的《陳情表》,細細品味,感激涕零,愧不堪言。才知道我虧欠父母太多,我要做的遠遠不夠。我該反思,更應該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大凡成大事者都必經歷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苦難是成長的磨礪石,只有經歷千錘百煉,才能練就堅韌不拔的意志。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會有心酸的故事。或許只有經歷過此等涅槃重生的歷練後,方顯出成功的來自不易,如此才能懂得珍惜吧。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一個經歷過孤獨和苦難的靈魂是充盈的,是富有內涵的大智大徹。那些標榜自己的、喧譁不止的永遠是無知者無畏的吹噓和賣弄。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得聆聽別人。

一個不用心生活,不懂感恩之情的人是寫不出震撼心靈,催人淚下文章的。只有愛過,纔會懂得珍惜。只有經歷過相依爲命,纔會不離不棄。

善做的人不一定善言,說的再好,不如躬身實踐。實踐纔是檢驗的唯一標準,或許我能做的並非是多大的善舉,並非是多麼轟轟烈烈的行爲。只需要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些鼓勵和善意。如此就會少一些爭吵,少一些冷漠,少一些惡語,這些細微的差別卻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能多一些包容,能夠在生氣的時候,壓制內心的躁動,等心平氣靜時候再開口。遠勝於當時口不擇言,事後再道歉讓人更舒服些。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會剋制自己,也是一種成熟。

百善孝爲先。古有:“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我在父母面前有時候也不願意過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去處。因爲我做出的許多決定,在他們眼裏未必都是正確的,他們總是竭力勸說我聽從他們的。這種強加於人的姿態,讓我心裏很不服氣。雖然是出於善意,是爲了我好,可我未必願意接受和領情。猛然間發現我與他們已經形成了如此之深的隔閡。是代溝?是觀念的衝突?亦或者是不同經歷早已讓我們的三觀大相徑庭。

年少時候,我總是會竭力反抗。如今我彷彿豁然開朗了,人與人畢竟是不同的,又何必如此要求別人。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吧!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何不反身苛責於自己呢?即使自己真的錯了,從善如流,善莫大焉。也會讓自己活得更灑脫些吧。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要做的很多。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多一些聆聽,多一些包容,多關心一些他們的需求,並滿足他們的那些需求,即使委曲求全,只要做到皆大歡喜,又未嘗不可呢?往後餘生,陪伴他們的日子彌足珍貴,何不讓他們開心快樂呢?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報答養育之恩,不是掛在嘴上的華麗言辭,而是要付諸行動的親力親爲。比如回家時候多買一些水果、蔬菜。雖然他們嘴硬的說:不用你買。也不過是心疼你,不捨得花你錢而已。多給他們講一些健康的知識,試着說服他們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帶他們去一些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誇讚他們的廚藝,鼓勵他們的進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正是組成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裏,尊重彼此,相濡以沫,和藹可親才更持久。

人生一世,如駒過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相處最多的是家人,善待家人,溫暖的家會給你創造出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不必計較那些讓人難堪、不如人意的事。我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笑臉和好脾氣留給家人。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關係是你成長、成功的溫牀,家人是你成功的.後盾。你只有不斷的充盈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讓自己成熟起來。這樣才能給他們更好的愛護。

做一個優秀的人,哪怕你不是最聰明的一個,但你必須是最勤奮、最積極的那個。只有自己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才能帶動家人的成長和進步。如此反反覆覆,相互促進,日復一日後。再回首,會驚喜的發現,你離那個曾經的自己越來越遠,你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你的家庭關係越來越好,你進步就會越來越大。

魚爲奔波始化龍。不要害怕苦難和挫折,那些你該經歷的,都是你成長路上的助推劑。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才能讓你變得不平凡。不抱怨,不氣餒,以陽光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個黎明。(張利敏)

陳情表讀後感2

中國古代散文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在閱讀鑑賞時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加以體會;着重要注意鑑賞語言特色,節奏的抑揚頓挫和遣詞用字的妙處;此外,要特別注意熟讀和背誦,積累散文知識和鑑賞方法。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爲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爲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爲“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爲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爲理由婉言辭謝。在封建社會裏,辭詔的話不是好講的,稍不留神便會以“不忠”之罪慘遭殺身大禍。因此,李密必須尋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謹慎的言詞書寫表文。李密辭詔的目的就在於爲祖母養老送終。,爲此他尋找出一個響噹噹的政治依據,這就是晉武帝自己提出來的“以孝治天下”的口號。所以李密在結構全篇時,緊緊扣住了一個“孝”字。爲了打消晉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還申明自己作爲故舊遺老,現在不奉詔決非是忠於前朝,而是實屬無奈,是爲盡孝而難以遠行的,因此反覆強調“逮奉聖朝,沐浴清化”,特蒙“國恩”,“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等等,以表自己對當今的感情,同時表達“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願望皇恩的誠心。如果不如此婉轉陳辭,一味地辭不奉詔,那麼作爲表文的特殊讀者----晉武帝在心理上就決難承受了。

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陳情表》密佈着感情的濃雲。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憫孫兒孤弱,躬親撫養,對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爲此,作者才與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時,作者還懷着憐憫之情,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單無依的境況。第一段寫她“夙嬰疾病,常在牀蓐”;第二段寫她病情“日篤”;第三段則寫她“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輩對長者的關切與憐愛。李密在《陳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晉武帝講道理,而是充分地擺事實,以具體的實情說服晉武帝體諒他的苦衷。當然他所擺給晉武帝的實情,均染上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晉武帝感到李密強調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晉的託辭,這便是作者所擬想達到的寫作效果。爲了更深一層的打動晉武帝,李密還盡力渲染自己的處境與遭際。開篇便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o”然後就在這一悲調中泣訴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慘狀,詔書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寵若驚,然而他告訴晉武帝,正是由於詔書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處於進退兩難、狼狽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畫出祖孫二人更相爲命的狀況。由於李密所陳述的情況充滿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晉武帝爲之動容。晉武帝閱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沒對李密的辭不赴詔表示不滿,而且還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甚至賞賜他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足見《陳情表》所體現出的“情”的力量。

《陳情表》的語言藝術也是大可稱道的。作者採用了不少排比,對偶句式,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內容。如“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以長幼、內外皆無來顯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的對句表明李密的孝名與才名並傳。再如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則表示了作者誓報恩德的冰心誠意。《陳情表》的寫作多用四字句,雜以參差句,語言練達,琅琅上口。由於此文的問世,爲後世提供了衆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爲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爲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