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歷史學完整備考攻略

摘要:很多同學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歷史學考研,但也在備考的過程中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一起來看下面這位同學分享的經驗。

考研歷史學完整備考攻略

【考研之初我們所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第一個問題是爲什麼要考研

這主要可以分爲兩種情況,一是想走學術道路,二是爲考研而考研——可能是想提升學歷,也可能是隨大流與周圍人一起考研,也可能是其他情況。想走學術道路的自然有其興趣偏好,讀書自然會相對聚焦於某一方向。如果是另一種情況,並不想走學術道路的話,那也必須有選擇的讀一些書。因爲複試之時,我們所面對的那些考官,大半輩子都在與學術打交道,看待問題一般從學術視角出發,他們的關注點主要在於考生有無學術功底及潛力、值不值得培養等,由是,考生在專業面試時所能展現的學術水平幾乎可以說是複試中最最重要的東西了,而這是與平時的不斷積累分不開的。所以,無論是不是打算走學術道路,平時的複習中我們都應多讀一些學術方面的書,尤其是自己最所心儀的方向。

二、第二個問題是擇校擇專業

其實這也應從兩方面來考慮:有人就想鑽研某一方向,而有人就想進一個名校。以具體方向爲念者,就以這一方向爲出發點,看看大陸都有哪些學校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然後逐一選擇就可以了。想考名校者,這裏指的是單純想拿個名校的碩士文憑這種情況。歷史學由於是比較邊緣的學科,有些一流大學的歷史學實力比較薄弱,競爭較小,這確實有利於我們考取名校。如果以此爲念,那就仔細分析一下都是哪些學校屬於這種情況,然後選取一所合適的就可以了。當然,有人考研就是奔着特定學校的特定方向去的,非它不去,這種情懷誠然讓人敬佩,但懸格太高的學校不建議輕易選擇,除非自己的水平確實很厲害,也很有把握。當然,也有人是衝着某一位老師去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多考慮一下與該老師研究方向相近的其他老師。總之,在專業方向/學校這一複雜問題的考慮上,一開始應該有一定的指向性,然後審慎思考、多方研判,最終再確定某一學校。

三、第三是如何處理好應試與學術

正如文章開篇所云,考研的初試與複試不可偏廢,哪一個環節做不好都無緣繼續讀書。初試確實是漫長而艱鉅的,有至少十餘本教材需要細緻掌握,還有兩門公共課不容忽視,尤其是讓無數考生愛恨交加的英語。但是在備戰考研的過程中,我們不宜僅僅關注應試的內容,以爲考個高分就能高枕無憂了。實際上覆試是佔有很大權重的,各學校不一,大約從30%到50%不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只有在複試合格的前提之下才能初試複試成績合在一起折算分數,如果複試這一項不合格的話,就直接pass掉了,已經是局外人了,這時不管初試考了第一還是第二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而複試考察的主要是學術水平,這就有賴於我們平時的積累了。積累主要靠平時,初試完畢後在等待複試的那段時間裏,心情是很焦慮的,很難靜下心來好好看書,而且還要準備其它複試事宜。

總之,如何平衡好平時的應試與學術,確實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思考。

因爲考研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初試與複試都須納入我們的宏觀視野中,加以整體考慮,因此上文探討了在考研準備之初就應着重注意的幾個問題。如果確實在一開始就有所考慮的話,那麼初試通過之後的道路肯定就會順暢的多了。

【複試之前的緊張複習】

每年的初始結束之後緊接着便是農曆新年,趁此機會好好放鬆一下吧,不妨等開學後再着手複試事宜——這樣也比較現實一些。從開學到複試,這個時間段的長短因學校而異,大致從一個多月到兩個多月不等,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複習,而不能整天整天地上論壇、刷微博。複試是一定要好好準備的,別被太多情緒或不相干的雜事幹擾,而是要好好準備複試。如果初試分數不高,剛剛過線,怎麼不抓緊準備複試?如果排名不上不下,心裏沒底,您不好好準備複試您到底想幹什麼?如果分數很高就認爲可以高枕無憂了,那您還真是錯了,初試第一但仍然被刷的前例所在多有。總之,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準備複試,一切還未定呢,盡最大努力吧。

一、複試前要不要事先聯繫導師?

我個人認爲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一點,必須在已經確定進入複試的情況下才可以聯繫(調劑的聯繫又是另一回事,詳見下節)。如果你還不知道會不會進入複試就貿然給某導師發郵件,這多少會顯得很冒失,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只有確定進入複試了,再給心儀的導師發郵件,纔是比較合適的時機。所謂的發郵件,就是寫自薦信,主要就是說說自己的讀書經歷,對哪些問題較感興趣,將來的志學計劃,希望跟着對方讀書等——尤其要突出讀了導師的書籍及論文之後的心得感悟。自薦信的長度要適宜,千萬不要超過2000字,沒有哪個導師會耐心去聽一個素昧平生的學生來侃侃而論。也一定要注意寫信的態度,應該誠懇、謙虛、好學。千萬不要問一些傻傻的問題,如“老師您覺得我能被錄取嗎”。寫信的目的是爲了說明自己的求學熱忱以博得導師賞識,如果通過這封信使得對方對自己印象很深,很感興趣,那就非常成功了,就多了一份複試獲勝的籌碼。一般而言,導師都會覆信,主要內容一般爲:好好準備複試。導師對自己並不很熟悉,藉由郵件只能多少有個瞭解,至於能不能錄取你,這要看很多因素,不是他一句話就可以決定的。即便非常想要你,導師也不可能直接說“行,你沒問題了”之類的話。

二、複試詳細情況

複試的主要內容分三部分:英語考試、專業筆試和專業面試。

(一)英語考試

英語考試主要分筆試與口語兩部分,具體考察形式因校而異。筆試的話一般問題不大,剛剛經歷過考研英語的洗禮,這方面還是很容易對付的。至於口語,主要分“自我介紹”與問題提問兩部分。這需要我們事先寫一篇英文版的自我介紹,並將常見的提問總結一下,一一用英語寫好,熟讀成誦,以便考場上應付自如。如果能做好上述工作,那麼複試的英語環節就不成任何問題了。

(二)專業課筆試

至於專業筆試,一般是中國史和世界史分開考查,各爲一張通史試卷,考查內容以名詞解釋及簡答、論述爲主。試題的難度因校而異,可以查看以往復試真題或詢問該校研究生。如果主要側重於考察基礎知識的話,那麼還是按初試的複習方式再複習一下就可以了,問題不大,畢竟初試的底子還在。如果複試試題難度較大,那就要針對性地準備一下了。尤其是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如“結合近年來學術界對某一問題的探討……”等,可以多看一些研究綜述來應對。鑑於此類學校多數已經自主命題,考生在初試環節便已有所準備,所以複試就不需要費很大力氣來準備了。

(三)專業面試

複試中最爲關鍵的是專業面試。這一環節考察的是考生的真實水平,直接決定了到底能不能晉級。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面試考官最看重的是考生的學術功力,因爲他們從學生時代一直到現在都在搞學術,他們主要是以學術的視角來審視考生的,讀書很多、思考深入的考生最能獲得欣賞。儘管多數人讀研的目的並不是做學術,但是我們卻必須從學術角度來準備複試,況且多讀書並沒有壞處,而且所有人在研究生階段都必須經歷不斷讀書、不斷寫課程論文的階段,這其實就是一種學術生活。

三、那麼,這一方面該如何準備呢?

首先,我們既然進了複試,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感興趣的方向。

甚至都聯繫導師了,那麼對這一方向也應該有了初步的瞭解了。該方向重要的學術書籍、有聲望的代表人物都要了解,相關書籍、論文都要好好研讀,畢竟接下來就是與這方面的課題打交道,對這一方向自然是越熟悉越好。

其次,對導師的書籍及文章一定要有透徹的瞭解。

最起碼這顯示了對對方的尊重。而且,既然打算將來三年跟隨選定的導師讀書,那麼必須對他的學術有充分地瞭解。還有一點,在研讀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細緻體會對方書籍中的'一系列前提預設,如政治觀、文化觀等,因爲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假如與對方的觀點有着尖銳衝突而不自知,那是很危險的。舉個簡單例子,對方特別傾心於KMT,而自己卻在大唱CCP的讚歌,那就很危險了。或者對方非常推崇傅斯年的研究方法,而自己卻說錢穆如何如何,那也有點危險——兩人在研究方法上是針鋒相對的。

以上所言正是我們在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所需要做的功課。

在正式的面試中,一般是先讓考生作幾分鐘的自我介紹,然後根據自我介紹的內容不斷髮問。所問的問題當然鉅細無遺,但主要包括這麼幾方面:

1、爲什麼考這一方向的研究生?爲什麼考本校?

2、(在該方向內)讀過哪些專業書籍?說一下某本書的主要內容並評判得失;

3、該領域內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各人代表作?

4、本科論文情況。

至於第1個問題,如果僅僅回答“因爲對這一方向很感興趣;本校的某某老師是專門研究這一方向的,很喜歡他的書”還是略顯單薄的。因爲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以前的讀書經歷、思考程度等。感興趣只是“所然”;只有讀書到了一定程度纔會生髮出一些想法,進而想弄清楚特定問題,如果用語言詳細表達出來,這就是“所以然”了。第4個問題,關於本科論文,還是需要準備一下的,因爲考官可能會問到爲什麼選這個題目、論文框架、主要觀點等,這些問題在進場之前必須理清。

【複試過程中所應注意的一些技巧】

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懂的千萬不要冒充瞭解,類似的小把戲是逃不過考官的火眼金睛的。態度一定要端正,千萬不可隨意批評別人或者自以爲是。自己的短處儘量避免,長處要使勁發揮,特別要注意應該引導面試官跟着自己走,而不是讓他們抓着主導權。詳細來說,就是在一開始的自我介紹中特意強調一些學者、書籍或者某些問題——前提是確實對此深有研究,引起對方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追問與之相關的問題。如果對方問到自己不熟悉的問題,那也可以說“確實不知,能否談談某學者或某書?”以此來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