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知並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認識圖形的學習方法,增強空間觀念,提升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徵,認識它們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觀察情境,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到處都能見到。(出示教室場景圖)你能很快找出圖中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嗎?

學生交流時,課件相應地顯示學生說到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之後,完整地顯示圖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揭示課題: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再現由具體實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過程,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學中的平面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二、由表及裏,自主探究

1、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的數量。

談話:(指課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看起來給你怎樣的感覺?

引導:這種感覺實際上是由它們的基本特徵決定的。要研究一個圖形的基本特徵,一般可以從組成這個圖形的邊和角來考慮。每個人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說一說它們是幾邊形?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的設問頗具啓發性,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觀感受,意在激活學生經驗層面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感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由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首先表現在邊和角的數量上,因此,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多邊形的認識,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開始探究。

2、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的特點。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猜一猜,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這裏,學生猜想的基礎是觀察。猜想的結果其實並不重要,激發學生觀察的內在需要顯得更有必要。

3、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引導:剛纔你們認爲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能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呢?

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談話:老師在學具袋裏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試着用剛纔說的這些方去驗證你們猜想。

小組活動後彙報,估計學生可能採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測量。

演示:指定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測量的過程,並告訴大家測量的結果。

提問:通過測量,你們發現了什麼?

強調:通過測量,這個小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學生上來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折”的過程。

提問:折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將上下兩條邊對着折,左右兩條邊對着折)通過折,你們發現了什麼?

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勵他們進行展示和交流。

引導:剛纔我們驗證了兩個長方形,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其他小組也發現這個結論了嗎?有沒有哪一個小組的同學發現長方形上下兩邊或者左右兩邊不相等的情況?

小結:如果僅僅研究一兩個長方形,可能還不能下結論。我們全班研究了十幾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都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板書)

介紹:(邊說邊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的方向是對着的,這兩條邊可以說成是“對邊”,左右兩條邊也是對着的,這兩條邊可以怎樣說?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剛纔得到的結論改爲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自然數,整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能正確的判別整除和除盡,約數和倍數可含義,爲學生求最帶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大好基礎。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學生回答

(1)什麼叫做自然數?

(2)哪些是整數?

(3)整數和自然數有什麼關係?

二、引入新課

1、觀察除法算式

15÷3=31.5÷3=0.5

24÷4=63.6÷09=4

80÷20=416÷3=5……1

2、找出左邊三題和右邊三題有什麼不同?

3、回答提問

左邊: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

右邊:被除數、除數、商是小數且有些還有餘數

4、揭示整除的意義

5、講解約數也倍數兩個概念。

6、例題講解

15除以5,商是3,沒有餘數----15能被5整除

如果數a能被數b整除,a就叫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

7、整除與除盡的概念區別

除盡包括整除,能除盡的不一定能整除,能整除的一定能除盡。

三、鞏固練習

四、佈置作業

反思:數的整除應強調以下幾點:

1、數的'整除裏的數指自然數。

2、只有當被除數和除數、商都是自然數的時候,且沒有餘數才能說整除,

3、應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知道倍數和約數的概念。因爲這在以後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4、區別整除與除盡的關係。應通過多種例子讓學生真正的瞭解。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找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經歷質數和合數的認識和辨別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4、培養學生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你能正確求出1——20各數的因數嗎?

小組比一比,看誰列得快。教師指名彙報。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找因數。

觀察這些數的因數,如果按因數的個數,你認爲可以怎樣分類?

動手給20以內的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書P23。

觀察黑板上的三類數各有什麼特點?

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結合1——20各數,解釋一下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板書概念]

齊讀20以內的'質數、合數。

問: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

1是質數,還是合數呢?[板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如果把整數按自然數的個數來分類,可以分爲幾類?哪幾類?再次強調: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要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看什麼?

你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與同桌說一說,並互相判斷對錯。

P23做一做。獨立練習,全班交流檢查。

(2)找質數。

剛纔我們已經找出了20以內的質數,那“73”它是不是質數。

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麼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這表從哪來呢?

(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這上面是1到100這100個數,它不是質數表,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製成質數表?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師:對,逐個判斷比較麻煩,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來?用排除法可以嗎?

因爲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麼質數的倍數就都是合數,只要在數字表上依次劃出質數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了。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在教材第24頁用排除法動手製作100以內的質數表,然後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內的質數讀一讀。

附:100以內質數順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四第1、2題。

四、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爲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爲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爲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爲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爲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第16頁例8、“想想算算”,練習四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幾百幾十加幾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練習四第3題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做第16頁複習題。

集體訂正。

2、板書530+400,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老師板書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課。

將400改成40。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8第(1)題。

530+40與上一題比較有什麼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樣分?怎樣算?(老師配合板書)

指名說說口算過程。

現在請小朋友把這道題在書上算一算。

:因爲幾十只能和幾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學例8第(2)題。

方法可仿第(1)題。

提問:這道題計算時和上面一題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強調30加80滿一百,最後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問:這兩題還可以怎樣算?

讓學生小組討論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學習的這兩道題都是幾百幾十加幾十的口算(板書課題),計算時要先算幾十加幾十,再把幾百加得到的數。也可以按你喜歡的算法來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重點說說計算過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3、口算練習四第1題。

指名一組一組口算,問:每組題裏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滿一百,第二步要用幾百加一百幾十或一百。

4、做練習四第3題。

出示第3題卡片,每移動一格紙條,指名學生口算出上下兩個數的和。

5、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說說題意,弄清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用加法算。

四、課堂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幾百幾十加幾十要怎樣口算?十位上幾十加幾十滿一百,第二步要用幾百加多少?

五、課堂作業:練習四第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爲了落實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徵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徵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這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 識 技能: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 感 態度: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熱愛生活,勇於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六、教法選擇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啓發式教學

七、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 —合作探究—達標反饋— 歸納總結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

1. 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並請學生說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裏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狸拿着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樣交換纔算公平?

3.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節課,然後幫幫小白兔好嗎?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出示思考題: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你們小組是怎樣實驗的?

1. 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爲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迴指導。

2. 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 —— 引導整理信息 —— 參與處理信息

3. 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各抒己見。

4. 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並結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着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爲: 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麼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築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臺板演,然後教師作最後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

2、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條 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釐米,高9釐米

圓錐底面直徑6釐米,高3釐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徑是6釐米,長是15釐米的圓柱形鋼材,要把它削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零件。要削去鋼材多少立方厘米?

【質疑問難,總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穫。

【作業佈置】

課本25頁第3、5、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