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精選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選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一本洋溢着親子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情的書,讀起來,不免感萬千······這本書是圍繞着校園風情而寫的日記,但是其中也包括家庭親情在內所以稱之爲《愛的教育》。

在讀完《愛的教育》後我已被深深地打動了,確切的說,是被故事中的人物所發生的事情,而深深的感動。

在這故事裏,師生之情令我想起了我們以前的數學老師,她在我三年級時,就已經在我們四班教生了。她是一位和藹可親又平易近人的女老師,三年級時,她的頭髮還是有一點點的白髮,可如今,她的白頭髮有增長了不少。

老師啊,您辛苦了!不知您現在的學生聽不聽您的話,是不是讓您少操一點心,我如今見您,您的笑容依舊,可是,卻多了白髮,老師啊,我永遠是您的學生。

這本書是適合於十三歲以下九歲即九歲以上的國小生們閱讀的,令我不可思議的是,這本書竟是一個意大利市立國小三年級學生寫的一年之紀事。年終他的父親爲知修改,仔細地爲改變其思想,四年之後 ,兒子入了中學,憑自己記憶力所保存的新鮮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在這本書中,有一篇名叫《嫉妒》的作文,寫的是二十五日的一天,,第一仍是代洛西。華梯尼卻因這嫉妒代洛西,雖然除此之外還有人嫉妒代洛西,可是他們並不像華梯尼這樣顯露在表面上。

校長先生在教室報告成績:“代洛西,一百分,一等獎。”正說時,

華梯尼打了一個噴嚏。校長先生見了他那神情就猜到了:“華梯尼!不要飼着嫉妒的蛇!這蛇是要吃你的頭腦,壞你的心胸的。”

之後在上課時,他在紙上寫了大大的字,寫的是:我們不豔羨那因了不正與偏頗而得一等獎的人。先生因暫時有事出去了,坐在代洛西旁邊的人用紙做成大大的賞牌,在上面畫了一條黑蛇。準備送給華梯尼,可是,在這時,代洛西卻說:“將這給我吧!”把賞牌取來撕得粉碎。恰好先生進來了,便繼續上課,華梯尼的臉紅得像火一樣,把自己所寫的紙片搓成一團塞入口,嚼糊了吐在椅旁,下課後,代洛西幫華梯尼收拾好東西,替他放入革袋,結好了袋紐。而華梯尼也慚愧的擡不起頭來。

當我看完這段文字以後,覺得代洛西不僅學習好,還是個非常大度的人。

我決定向代洛西學習!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暑假裏讀這本《愛的教育》已是第二還是第三遍了。每讀一遍都有新的體會與感悟。當然也讓我對於愛究竟是什麼有了更深的理解。

由書名聯想,教育不就是父母以及學校裏的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嗎。因此學校裏對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教育,而是豐富我們的思想情感,讓我們感受愛。父母對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從讓我們理解愛,對家人朋友以愛對待的層面。

《愛的教育》的篇幅以日記形式,從四年級的安利柯的視角和口吻,講述了一個個讓我感動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樂於助人、心地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懂事的波來可西……他們給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也拼湊成了安利柯在學校的每一天,感到愛無處不在。

書中處處充滿了愛,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義俠的行爲》這篇日記。它主要講述了卡隆不願見到身體殘廢、家境不好的克洛西被同學欺負捉弄後,克洛西本想扔向欺負他的同學的墨水瓶卻誤砸到老師身上而要受到懲罰,卡隆願意替可憐的克洛西承擔責任,代受懲罰。當老師知道真相併打算嚴懲欺負克洛西的同學時,卡隆請求老師寬恕他們。

卡隆關愛可憐的同學,寬恕犯了錯誤的同學都是愛的體現。那幾個嘲笑克洛西的同學比起卡隆是那樣的渺小。卡隆的勇敢,大度與善良是難能可貴的。

“愛”到底是什麼 ?其實它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卻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老師對我們的鼓勵,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甚至是一句話語、一個微笑……這些都是“愛”啊。它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命,決不能缺少它。“愛是什麼”當然不會有標準答案,然而這本書裏把愛比作很多東西。愛沒有限制。讓我們心中充滿了愛,去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愛讓世界變得美好,愛讓人們拉近彼此的距離。

愛的教育讀後感3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我心裏產生了很多疑惑:愛能給我們什麼教育呢?而又是來自誰的愛呢?這本書中有一幅插畫特別吸引我:漆黑的夜晚,兒子在微弱的燈光下抄着書報,而父親躲在門後流着眼淚。帶着好奇心,我翻開了書。

書中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小手抄員》。一個聽話懂事的兒子無意中撞見爸爸在夜深人靜時,匍匐在書桌前抄手報來補貼家用。兒子看到爸爸這麼辛苦,很不忍心,決定每天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手報。就這樣,爸爸的壓力減少了許多,兒子看見爸爸不再那麼疲累,心裏十分開心,於是更加努力地抄寫手報。但由於睡眠不足,兒子學習成績直線下滑,被不明真相的父母批評責罵。兒子心裏雖然委屈,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深夜抄寫着手報,最後父親偶然發現兒子埋首抄寫的身影,這才明白一切的緣由。爸爸被兒子深深地感動了,躲在門後掩面流淚。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潸然淚下。故事中的兒子爲了給爸爸減輕壓力,揹負學習下降的壓力,每天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手報,他是那麼地心疼爸爸,體諒爸爸。再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孩子,家長每天早出晚歸,辛苦的加班就是爲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而孩子不懂得家長的良苦用心,不僅不好好學習回報父母,甚至還不尊敬長輩。相形之下,文章中的兒子是多麼懂事明理,儘自己所能來替父親分擔,哪怕學習直線下滑,被父親冷落責罵,也不肯說出真相,繼續幫父親減輕壓力。

這個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回頭想想自己,我的爸爸爲了給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天都起早貪黑,加班工作,凌晨一二點才風塵僕僕地回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條件,努力地學習,絕不讓爸爸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也要像主人公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愛讓世界充滿溫暖,父母爲我們無私奉獻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心懷感恩,儘自己所能回報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題記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爲裏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爲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爲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爲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爲炎黃子孫更應該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爲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什麼呢?”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爲國獻身……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新愛的教育》一書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師的教學心得,闡述快樂教學的理念,對個人在教育子女和從事教學時有許多啓示。

“快樂教學”一直是個人嚮往的教學情境。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但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狀態下,他的信心會減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們的情緒調到快樂、自信、專注,然後再開始學習。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的是一位嚴厲的、總是斥責他的老師,即使你真的很關心他,他對你所說的要求的也會厭倦,我們常聽到一些抱怨:我愛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學什麼都這麼慢,又不專心”,可能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在他們身上,但孩子仍然沒有改變,爲什麼呢?

我認爲,孩子若在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老師的信任感,而且學習效果會更好。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一個班級裏,成績好的同學總會受到老師的寵愛,而這種寵愛又促使他們成績更好。究竟是成績好而受到寵愛,還是因爲受到寵愛而成績好?

愛,我們人人都有,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則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爲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我覺得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在情緒低落時,開始或強迫他學習。也常會因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孩子的天賦太差。

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

聖經上說:“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對你來說,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樣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動一座山”,所以,培養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讓孩子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成爲一個對別人有益,而自己也快樂富足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億萬讀者感動的偉大作品,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用多年的心血創作的結晶。讀完後給我的第一個感觸,那就是愛。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語言,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強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

這本書的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描寫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人物,但他卻流露出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讓人感動不已。例外每一月的故事中“倫巴第的哨兵”。文中寫了在1859年,法意聯軍爲了拯救倫巴第,與奧地利發生戰爭。一個十二歲左右的男孩正在削木棒,原來這個小男孩是孤兒,他留在這兒是想保衛祖國。士官命令士兵注意前方的動靜,可房子太低,什麼也看不到,土官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樹,這個小男孩是這裏眼力最好的,所以土官請小男孩看前方有什麼動靜。當土官問男孩要多少錢時,小男孩卻搖搖頭說:“不,我一分也不要,要知道,我是倫巴第的人!”看到這裏,我想:“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要是我,我便會漫天要價的。”小男孩爬到樹上,把遠方的情景說給土官聽,萬萬沒想到,小男孩被敵人發現,一顆子彈從小男孩的心臟穿過,他猛鬆開手,像石頭一樣落在地上。已經沒有希望了,小男孩已經離開了人間。

這個小男孩真是偉大啊!他那種捨身爲國的精神真讓我肅然起敬,然而,男孩靜靜地躺在鮮花叢中,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知道,爲了自己的祖國犧牲生命是值得的。他的愛國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會忽略自己身邊的愛,如兒子給爸爸倒茶、老師隊學生的循循關懷,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等等,這些都被別人看做理所當然,所以纔不去認真品味,如果你加以品味,我相信你會覺得世界是多美好的呀!

有的時候,我們會遇上失敗和挫折,就經常怨天尤人,覺得世界上自己最孤獨,沒有人愛他、關心他。其實,只要我們靜一靜、想一想,就會覺得身邊有很多人是非常關心和支持自己,你頓時會覺得自己最幸福的人。

教育之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們一起乘着“愛”的小船,去探索愛的人生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7

還記得許多年之前,我也在老師的指引下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次重拾這本書,感覺既親切又陌生。再次品讀之後,所思所想已大不同於當時那個懵懂的'年紀。當年我看的那本《愛的教育》一直保留至今,時隔十餘年,看着已經泛黃的書,心想:“就算全當回憶兒時,也是相當不錯的。”

翻開書籍,回憶歷歷在目,酷暑,蟬鳴,衣着清涼的那個夏天,我用小手翻開了第一頁,身旁的媽媽在爲我扇扇子來趕走炎熱,爲了讓我靜下心來好好看書。也許我會看不懂,也許我看沒兩頁就會跑到一邊去玩兒,太多的也許也許。誰知道,當年還年幼的我在一個暑假的時間裏還是讀完了整本書,並把書中的人物當做學習的榜樣。

時光飛逝,這麼多年過去,書裏得內容我幾乎都已忘記,不怕醜地說,我連主人公的名字都淡忘了。有善必有惡,所以有純真善良的安利柯、富有正義感的卡隆、開朗活潑的代洛西就會有欺負弱小的調皮鬼費蘭諦,同樣會有勵志人心的潑萊克西以及可憐的略有殘疾的克洛西。但是這本書並不是要訴說邪不勝正的故事,而是圍繞一個字:愛。

愛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卻又很難回答。每個人心中都有愛,只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潑萊克西,他是一個鐵匠的兒子,他身材瘦小,臉色蒼白,目光和善,卻又帶點憂傷。因爲他父親是個酒鬼,經常喝醉酒後無緣無故打罵他,他身上總有傷痕,但是他從來不會在外人面前說他父親的壞話,多麼善良的孩子啊。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是潑萊克西並沒有像他爸爸那樣墮落。相反的,他非常懂事,十分刻苦努力地學習。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因爲他的刻苦,學校發給他一個獎章,他父親也被感動,重新做起鐵匠的工作,也不再喝酒。正是因爲潑萊克西刻苦努力才改變他的父親,美好的結局,這也是一種愛,對父親不放棄的愛,對知識不斷追求的愛。

愛是沒有界定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不斷髮現愛,尋求愛,付出愛,纔會發現愛是幸福的根源。我想等洲妍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給她的孩子看看這本《愛的教育》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8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養分品。是的,一本好書會帶給我們豐盛的常識跟無盡的快活。友人們你們愛好看書嗎?今天我想向你們推舉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是意大利有名的教育家亞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當初,我還明白的記得這本書的扉頁上的那段話一本好書,能夠轉變無數人的運氣。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這本書重要是寫國小生安利柯的成長故事。通過安利柯九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反應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態,並以高貴的愛心感情接洽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活潑的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愛是整篇小說的宗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間間最巨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窗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惹人沉思;這裏有讓安利柯深認爲傲的摯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窄,諾琵斯的狂妄無禮。還有小石匠的樸素可惡,克洛西的剛強不息;完整在用愛去感想生涯中的點點滴滴。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篇是英勇的羅伯特,故事講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學時,目擊了一個國小生在上學的時候,跑到馬路旁邊,正好有輛馬車駛過,眼看國小生要被車子軋着了,羅伯特勇敢地衝了從前把國小生抱開,國小生得救了,可羅伯特卻被車子軋傷了腳,腳骨破碎,從此殘廢了。羅伯特這種捨己救人的精力深深地激動了我,咱們大家都應當向他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如掃煙窗的孩子、感恩、窮人、小繕寫員等等。

從我打開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每被書中那些平常人物的平常業績打動。愛是一種感觸,是一種信奉,是一種尋求;,領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一定是空虛而無憾的。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妙的世間。我想愛的教育這本書將會把愛帶給更多的人。讓我們的愛無處不在!

愛的教育讀後感9

初次與《愛的教育》相遇,“愛究竟是什麼?”的困惑便纏繞在我的腦際。感謝這個暑假,讓我與《愛的教育》的主角——一個意大利國小生恩里科一同去尋求答案。

徜徉在書間,樸實動人的故事內容,洋溢着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真摯感人的故事情節,充滿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衆多故事中,這樣的鏡頭讓我久久揮之不去。恩里科父親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自己的老師柯羅賽蒂,他隨即決定帶着兒子去看望老師。幾經輾轉,當白髮蒼蒼,手拄柺杖的老師出現在父親眼前時,父親一個箭步向前,緊緊抱住老師,興奮、淚水和情感充斥着整個屋子。那些事,那些人,在相談甚歡中,找不到半點倦意。當老師突然拿出一本父親小時候作業的瞬間,我的眼眶不知不覺潤溼了。我想起我現在的老師來了。多少個清晨,一杯杯酸甜可口的牛奶,豈止是對我的嘉獎;多少個午休,一句句沁人心脾的教導,豈止是對我的鼓勵;多少次燈光,一處處細緻入微的批改,豈止是對我的交談……我不禁想要問問自己,過去,我們掛在嘴邊的所謂“辛勤的園丁”、“淚乾的蠟燭”,如今他老了,養育的“花兒”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言傳?培養的“葉子”,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身教?文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誨自己的兒子。我的爸爸不也是這樣嗎?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嚴格要求我寫好字,一開始我很不服氣。後來我在他的桌子上發現了一個本子,翻開來一看,裏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那都是我爸爸平時練的。原來,他爲了我,下定決心寫好字給我做榜樣。我的老師更是如此,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都始終踐行着“打鐵先要本身硬”的道理。我心頭模糊的愛在那一刻變得具象起來。

《愛的教育》成爲了我的好朋友。在與他交往中,我感到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我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刻滋潤我的心窩;愛更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的野花,需要我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是言傳,更是身教。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最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思想情操。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深深地陷入沉思,愛究竟是什麼?

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工作而有勁頭。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

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其實也包含着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書中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裏,他天性純良,觀察敏銳,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關係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說教,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

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是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高等的教育。 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爲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健兒,爲了讓五星紅旗能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着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情懷激勵着無數人奮發向上。

作爲一名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更該用“愛”呵護每個孩子,教育每個孩子。雖然幼兒園孩子比較小,知道的事物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滲透一些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和愛國主義教育是必要的。孩子們在早期的教育中形成一定的意識,成爲人生中“愛教育”的起點。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在這美麗的世間“愛”究竟是什麼?在這本書裏愛又是怎樣去體現的呢?它又帶給了我們什麼教育的結晶呢?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時,這些問題便如潮水般向我涌來。帶着這些未知的疑問我走進了《愛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撰寫的小說,書裏的每一個故事雖然比較短小,但是每一個個小故事都講述着那父母與孩子間美好的愛、那老師與學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間的純真友誼……這一切的一切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愛。

我把這本書捧在手上,在陽光溫暖的陪伴下打開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仔細閱讀起來。剛剛開始讀它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是那麼的頻繁,纔讀了幾篇我就有些厭倦了,也許因爲它是名我才肯繼續讀下去。誰知我越讀越着迷,越讀越感動,也許這就是“愛”的魔力吧,這一篇篇雖然語句普通,但是內涵深刻的故事,是讓我從心底說出的讚歎,讚歎故事中人與人之間那美好的“愛”,讚歎作者能寫出一本這樣棒的一本的書,真是讓我刻骨銘心。

在這所有的故事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個名叫“棲身"的故事。它講述的是小說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無意中得知他們的爸爸媽媽最近沒錢了,我本以爲他們只會用要父母一些錢,沒有想到他們竟然什麼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錢,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這還不夠,他們儘量找出東西來換錢,給家長儘量減輕家庭負擔。讀到這,我心裏便很不是滋味,同樣是國小生,同樣有着一顆愛父母的心,我爲何就很少想過錢這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錢,可是卻很少有想一想假設家裏沒錢了時怎麼辦,也許想也會想,可是也不會像他們一樣這樣的省吃儉用去得錢。我真佩服他們啊!這只是父母與孩子間美好的愛而已。還有很多故事是講述朋友與師生間的愛和人與人之間的愛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爲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愛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們不能缺少愛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爲愛而變得更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剛聽到要看《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就覺得很反感,老師怎麼老是推薦一些我們不愛看的書呢。不用說,這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講述大道理的書。當媽媽把這本書放在我的牀頭,我在一次無聊中翻開它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進去了。

《愛的教育》是由很多個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感人的小故事組成,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日記體的兒童小說,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都值得我反思。

最讓我震撼的是“馬爾科萬里尋母記”,主要講了:爲了擺脫貧困,馬爾科的母親兩年前遠到阿根廷當傭人。因爲音信全無,少年馬爾科便堅持獨自到美洲去找母親。經二十七天艱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滿以爲可以很快見到母親,卻被告知堂伯死了,無法知道母親的住址。幾經周折得知母親隨主人搬到科爾多瓦,當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車到科爾多瓦時,又被告知母親在圖庫曼,歷盡千辛萬苦到圖庫曼並找到母親時,母親因爲思念親人而不肯動手術已經奄奄一息,馬爾科的到來給了母親精神支持,最終救活了母親。

我被馬爾科千里尋母的精神震撼了,我被他的孝心感動了。和我相仿的年紀,卻那麼勇敢、那麼堅強、那麼獨立!當他旅途艱辛時,是什麼支撐着他?當他滿心失望時,又是什麼支撐着他不放棄?是對母親的思念,是對母親的牽腸掛肚,是對母親的愛與孝!

與他相比,我簡直不是一個好兒子。我總是跟媽媽頂嘴,媽媽說一句,我要頂上三、四句,與她進行詭辯;我總是故意裝作聽不到媽媽對我說的話,非要媽媽喊三、四遍才搭理;我總是不認真做作業惹媽媽生氣;我曾經還因爲不誠實傷透了媽媽的心。那天,我沒經過媽媽的同意,往她的皮夾子裏拿了錢,媽媽知道後,一邊打我,一邊哭。媽媽用手打在我身上,我不感覺疼了,但媽媽的眼淚滴在我的手背上,我感到深深地刺痛。有時候,媽媽會摟着對我說:“兒子,你會孝順媽媽嗎?”我說:“當然。我長大了會給你買好吃的,好穿的,會給你們住大房子!”讀了《愛的教育》後,我才發覺自己錯了,爲什麼要長大了纔去孝順呢?從小就應該愛自己的父母,不惹事,懂事、聽話,那樣,父母纔會開心呀。

有愛,就有方向!感謝《愛的教育》,他讓我心中有愛,教育我怎樣去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爲成爲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而是將它擱置在一邊任其生灰生塵。直到有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它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動我的並不是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而是其無處不在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子之愛,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起牀,爲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早餐。我以爲又是我最愛吃的三鮮粉,興沖沖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愛吃的雞蛋煮麪條。看到討厭的雞蛋煮麪條,我很是不滿,大聲嚷嚷起來:“怎麼又是這些難吃的東西?”可媽媽卻心平氣和地說:“你現在長身體,只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認真聽講……”媽媽正在發表長篇大論,我卻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不吃!雞蛋煮麪條再有營養再好我也不吃!”說完,我嘟着嘴,背起書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中午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飯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早上餓着肚子的我狼吞虎嚥吃了起來。正當我大快朵頤時,我忽然發現媽媽比平時吃飯慢得多,仔細一看,這才發現媽媽手指纏着紗布條,還滲着血呢!一問才知道,原來媽媽在切菜時因爲擔心我上午會餓着,分神了而不小心切傷了手指頭。知道這一切後,我還是大口大口地吞着飯菜,但已經不知道這些飯菜是什麼味道了……

媽媽的愛,雖然沒有《愛的教育》那本書上的愛那樣有名,但它一樣感人至深,一樣完美無暇。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從27號那天拿到這本書至今一共過去了3個星期。花了整整三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

作者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寫的日記,講述了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同學,家人相處的點滴。整篇故事簡單樸實,沒有吊人心絃的情節,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感情卻總是讓人感動不已。

在多篇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每月例話——馬可爾萬里尋母。文章講述了一個十三歲少年去尋找遠在萬里外,了無音信的母親的故事。在尋母的過程中,他多次遇到挫折,飢餓,疲乏困擾着他。但是他對母親的愛支撐着他,最終見到了奄奄一息的母親。他的執着感動了所有人,最終他的母親獲救了。故事到這裏完結。讀完後,我不禁對馬可爾對母親的愛所感動。回想當初,自己在十三歲的時候,別說萬里尋母了,連一點小事也要家長幫忙。唉……

例如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每一篇都發人深思。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卻常被我們忽視,也很難說清楚它的真諦。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心中就有一個疑問,所謂的愛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斷斷續續的將這本書讀完,好像摸清楚了其中的含義,又好像更加疑惑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每一份愛都很淺顯,但是深入的去體會,卻又感覺很深奧。或許孔子所說的“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是對愛的最好解釋吧。

或許愛如膠水,擁有着強大的黏合力,將原本互不相識的人麼黏在一起。就像《愛的教育》中每一個性格迥異,出身不同的孩子,都在愛的推動下,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成爲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夥伴。

或許愛如空氣,難以摸索,卻又必不可少,它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血肉。愛不只存在於《愛的教育》中,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

父母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摯友之愛,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伴隨着我們成長,給予我們助力,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奮發。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如他所說,包含着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是一個神聖又熟悉的字眼,它讓我感悟到了很多,而《愛的教育》這本書,更是讓我感悟到了愛的境界。

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意大利的亞米契斯,書的主人公是一個上國小四年級的男孩安利柯。全書以安利柯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寫出了那些令人熱淚盈眶的友愛,師生情,父愛,母愛……《愛的教育》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回響着愛的旋律。

其中,最令我浮想聯翩的是“掃煙囪的小男孩” 這個故事。它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在學校對面,一個小男孩的啜泣聲引來了一羣女孩,她們發現小男孩傷心的原因是丟了自己剛掃煙囪賺來的錢。於是她們紛紛把身上的銅幣給了小男孩,最小的女孩沒錢,就把手中的花送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着手中滿滿一袋的銅幣和大把的鮮花,破涕爲笑,臉上掛着笑容向家的方向奔去。

這些女孩金子般的愛心,不但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最毫不吝嗇的。就比如那年的四川大地震,當所有人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的伸向災區。大人們捐款捐物,小孩們把買零食的錢省下來捐給災區,就連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也派去了救援隊,醫療隊。所有人都希望他們早日住上樓房,早日重返學校學習,早日擺脫地震帶來的痛苦!這就是愛,毫不吝嗇的愛。

這種毫不吝嗇愛讓我爲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感到內疚和慚愧——那是一個飄着雪花的的冬日,街道上有些乞丐冒着風雪討錢,而我則是頂着絨毛大雪大步大步的走向圖書館。當我準備把腿邁進圖書館裏面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可憐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目光裏流露出乞求和飢餓難忍,但好像有一種聲音在告訴我她不值得我幫助,最後,我還是無視了她的乞求。現在回想起來,我深深的自責自己,如果當時我幫住了她,就算只有一枚硬幣,她也一定會因此而感到溫暖。

愛是實在的,是溫暖的,是博大的,是毫不吝嗇的。朋友們,請獻出你們的愛心,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成爲一個美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