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彙編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彙編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和節約愛儲蓄的好習慣。

內容分析 1、 重點:使學生明確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難點: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會利用利息計算公式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1、學生上網去查尋或向父母瞭解有關的儲蓄知識;

2、銀行定期存款憑條;3、教學課件。

教學策略 質疑解疑,合作探究,學會蒐集整理資料

教學模式 導入 依提綱自學 小組交流自學體會 師生補充說明

教學程序

一、啓發談話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媽媽每個月的工資都做什麼用了嗎?剩下的暫時不用的錢呢?把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那麼怎樣計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問題。(板書課題:利息) 學生自由談。 檢查學生課前的調查情況。

二、自學教材 領悟新知

三、小組討論 解決疑難

四、排疑解難 學後測查

A:排疑解難 師: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自學提綱,獨立自學教材38——39頁的內容。屏幕顯示自學提綱:1、存款的意義2、存款的種類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義4、存款的利息計算公式5、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爲2.25%,年利率2.25%的含義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麼決定的?教師巡迴指導,並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把重點的地方畫下來。師:大家在自學過程中都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也可能會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依據自學提綱把自己自學所獲得的知識及遇到的問題帶到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解決。若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暫時保留。(教師巡迴指導。注意傾聽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及解決辦法。理解有誤的與同學們商討解決。使學生從悟中學。)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小組討論中遇到的疑難發現的新問題,師生共學生自己讀書。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畫。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生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解疑的能力。培養學生會讀書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鍛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鍛鍊學生通過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認識存款憑條,填寫定期存款憑條。D:彙報上網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五、加強反饋 鞏固新知六、總結深入 強化新知 七、課後作業: 同商量,研究解決。(也可利用學生上網查找的資料來共同解決)師:下面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看屏幕小紅1999年10月1日在銀行定期存了200元錢,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紅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讀題,給學生思考時間,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練習本做)1、拿出存款憑條,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2、指導學生填寫並算出你將獲得的利息。(選幾個放展示臺展示)師:你還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識或常識?1、基本練:選擇題 (略)2、提高練:應用題 (略)3、思考題 (略)依自學提綱進行總結複習,說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略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做。學生觀察。學生自己填。彙報蒐集到的資料。學生自由說。 資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自學情況。鍛鍊學生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鍛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利息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00×7.92%×2×(1-20%)+200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筆畫“一”。

難點:分辨“入”和“八”。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歌謠,初步感受課文的景色美。

2、認識筆畫“一”和田字格,會寫“一”。

【課時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寫生字“一”,寫好筆畫“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音節tínɡèryāntái liùjiājiǔhuāshízu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經過開學到現在一個多月的學習,我們不知不覺已經掌握一把通往知識寶殿的金鑰匙,那就是漢語拼音,有了這些拼音朋友的帶領,我們將很快地進入識字王國,在那兒我們會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你們高興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

二、藉助拼音,初讀感知。

1、咦?這是什麼地方?不急,你將會從這首古詩中找到答案。知道什麼是古詩嗎?想讀嗎?

2、請小朋友打開課文,自己藉助拼音讀讀這首詩,不會讀的音節可以畫一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或者和同桌一起讀兩遍。

4、指名讀:請會讀一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會讀兩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全都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

5、用鉛筆圈出這首詩中的生字,藉助拼音讀一讀,記一記。

6、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7、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齊讀詩歌。

8、師:讀着讀着,你彷彿看見了什麼?(生自由說)

三、藉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聽師範讀。剛纔腦海裏出現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幹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着詩看到畫,能不能看着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着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裏”

老師指着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着亭子,學生讀“亭臺六七座”

老師指着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着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要求讀流利、讀正確。

3、情趣練讀,讀出節奏感。

老師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後一句。

一學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麼樣的速度讀後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鞏固生字。

1、全班交流:這篇課文裏,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表揚自主識字的學生)

2、打亂順序開火車鞏固生字。

3、給生字排排隊。(一至十是數字,去和裏不是)

五、認識田字格,學習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線格,那漢字的家在哪兒呢?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這樣四方方的,中間有橫中線和豎中線分割成四個一樣大小的小格。你們知道它們有什麼用嗎?

2、瞭解作用:有了它們就知道筆畫的位置了,可以幫助小朋友把字寫工整、寫勻稱,

3、讀兒歌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六、指導書寫“一”:先師範寫,生描紅

1、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擺正,肩放平,腰挺直,腳踏實。還要做到三個一……

2、指導寫字。

介紹筆畫名稱:“一”由一筆組成,這個筆畫叫橫,生書空。

書寫要領:師範寫,邊寫邊講述,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有一點向上斜,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複習生字,背誦歌謠。

2、會寫生字“二、三”。

【課時重難點】

背誦歌謠,會寫生字“二、三”。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

1、唱對數歌。師: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生: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師: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說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着兩座山?

生: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着兩座山。

師: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說四,我對四,刺蝟滿身都是刺。

師: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說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裏遊?

生: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裏遊。

師: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說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你能把他們與數學數字一一對起來嗎?師出示卡片,再板書1-10,讓學生連線。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漢字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辨析字形:九—幾,去—雲,八—入

4、讀一讀《詠雪詩》;與書裏的詩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二、朗讀課文,試背。

1、小朋友們生字學的真好,那課文更要讀得既有感情又有韻律。

2、自由讀、同桌讀

3、指名讀、全班讀。

三、書寫指導

1、“二”:觀察字形,發現什麼?橫的長短,田字格的位置。

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後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師範寫,生描紅

2、“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3、師範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4、把優秀作業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並加星。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六冊P88-89及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爲單位,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教學重點:認識小數。

教學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投影片,商標標籤。

教學過程:

一、引入小數

1.出示文具標價牌。

開學了,媽媽給小華買了一些文具。

書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圓珠筆 3.50元

鉛筆 0.20元 橡皮 0.15元 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貼出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黑板的上文具標價牌分成兩類。

書 包 45元 圓珠筆 0.50元

文具盒 18元 鉛 筆 0.20元

本 3元 橡 皮 0.15元

左邊這組數45、18、3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準還能舉出其他整數的例子?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麼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黑板上三個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於小數的初步認識。

板書:認識小數

二、認識小數

1.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文具標價的三個小數。

2.認識以元爲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頁表格中的填空。

4.你還在哪裏見過小數?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情景圖。

讓學生說出圖意和圖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引出以米爲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3.引出以米爲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着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釐米?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釐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釐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釐米,寫成小數是( )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對的。

5.學生類推:完成89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板書設計: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係。

【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係、計算公式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導入】

1、看到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麼?

課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學們能很快的說出這些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的意義嗎?說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式與方程。(板書課題)

【複習講授】

複習字母表示數

1、結合談話導入說說用字母表示數有什麼優越性?

教師:用字母能簡明的表達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爲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練習。

(1)填空。(課件出示)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那麼s=()。

②b乘5、6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a乘h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數,那麼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訂正後提問: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3、師生共同總結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1頁的第一個“做一做”。

(2)根據題意寫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種滾筒式洗衣機,單價a元,商城第一天賣出m臺,第二天賣出9臺。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出的臺數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賣的臺數

第一天賣的錢數

第二天賣的錢數

兩天一共賣的錢數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的錢數(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賣的錢數)

【課堂作業】

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驗。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8課時式與方程(1)

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課題一:比的意義(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具準備

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麼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寬比長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剛纔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比.(板書:比.)

教師:比表示什麼意義呢?它怎麼讀,怎麼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比又和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

2.教學比的意義.

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

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

(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

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爲什麼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

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

教師:剛纔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麼?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

那麼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教師:現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麼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麼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它們之間具有什麼關係?(相除關係.)是幾個數相除?(兩個數相除.)

學生回答後板書.

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麼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的比?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兩個數的比.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從比的意義看,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相除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相除二字下面畫上着重號,然後齊讀.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在數學中,比還有這樣的記法.

3比2記作(板書:記作),先寫3,再寫“∶”,最後寫2.(板書:3∶2)

提示學生比號的兩個小圓點要寫在兩個數的正中間,它叫比號,讀作“比”,那麼這個比就讀作3比2.讓學生齊讀一遍.

2比3記作(板書:記作),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100比2怎麼寫?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00∶2.

這兩個比會讀嗎?齊讀一遍,學生練習寫比.

教師: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稱.我們以3∶2爲例(板書:3∶2),這叫什麼符號?(學生答後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板書: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板書:後項)

根據比的意義,比的前項和後項是什麼關係?(相除關係.)在這個比中,用誰除以誰?(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師指出: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比值)1在這裏就叫做3∶2的比值.

板書:3∶2=3÷2=1

┇┇┇┇

前比後比

項號項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6107頁練習二十第511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熟練掌握混合運算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按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運算順序練習。

1、口答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學生小結混合運算

算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三、計算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第5題。

獨立完成比較異同之處。

問:爲什麼題目中的數字相同,但結果不同?

指出: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弄清運算順序。

2、完成練習二十第7、8題。

3、小結: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時都要按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計算要注意格式。

四、應用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第9、11題,分別說出解題思路。

2、小結:解答連續兩位應用題所求的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一個已知條件。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第6、10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工程問題的特徵,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係?已知什麼,求什麼?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係,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結果都相同)

(4)爲什麼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係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着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工程問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工程問題有什麼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係: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麼?(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麼?(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後我們繼續學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並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爲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爲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節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一數步數”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後,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新課標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製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纔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說:這就是“什麼”。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國小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後交流)

彙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來回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爲學習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繫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纔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經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爲什麼會有相差,然後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後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從學校向右走,從校門口-麻行僧街-大榕樹-百里東路-市二醫大約1千米。從學校向左走,從校門口-一百超市--江心碼頭-江濱西路-郭公山-勤奮

水閘-現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到現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着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三、千米和米的換算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深約達5000米、南京長江大橋的長約6000米,能把它們成用千米作單位的嗎?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後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誌,限速標誌,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誌、限速標誌的意思。

四、總結評價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五、家庭作業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並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繫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爲數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國小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後交流)

彙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後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遊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瞭解計數單位、數位的產生,進一步認識萬級的計數單位和數位,掌握含個級和萬級的數位順序表;理解整萬數表示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2. 聯繫實際,初步感知整萬數的大小,感受整萬數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 瞭解計數單位和數位

由時間單位和麪積單位的選擇引入,說明人們在測量和計算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

師:計數時要用到計數單位。你知道什麼是計數嗎?(不知道)

師:簡單的說,計數就是數數。(出示石子計數的圖片)人類祖先曾經用過石子計數,例如抓到1只羊,用1個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學生笑),怎麼辦呢?(出示大石子)

師:猜一猜,這個大的石子表示什麼?(1個十)像個、十就是計數單位。如果十不夠怎麼辦?(用百表示)百不夠呢?(用千)

師:個、十、百、千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計數單位。(板書:個、十、百、千)

出示:4個小石子和2個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後。

師:這些石子表示的數是多少?(24)爲什麼不是42呢,4個小石子在2個大石子前面啊?

生:1個大石子表示1個十,2個就是2個十,4個小石子就是4個一,合起來就是24。

師:對!計數時,計數單位的位置是有規定的。像計數單位十的位置就必須在計數單位個的前面。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數位,像計數單位一所在的數位就是個位,十所在的數位呢?百、千呢?(對應計數單位板書: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 認識萬級的計數單位

師:我們知道個、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所在的數位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xx年我國甘蔗產量是90 240 000噸;20xx年我國油菜籽產量是11 420 000噸。誰能把這兩句話讀一讀?(舉手的同學很少,第一個學生讀不出,第二個學生準確讀出,第三個學生大聲地準確讀出)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大數怎麼讀嗎?想和這兩個同學讀的一樣好嗎?(學生頻頻點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數。(揭示課題:認數)

師:比千大的計數單位是什麼?(萬)幾個千是一萬?(十個千是一萬)

師:感覺一萬怎麼樣?(很大)比萬大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十萬)

出示:100 000個小正方體排成的10010100的長方體。(學生不由得發出驚歎聲)

師:比十萬大的是什麼?(百萬)比百萬大的呢?(千萬)咱們這個屏幕已經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嗎?(學生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想象,並不斷髮出驚歎聲)

師:比千大的計數單位有萬、十萬、百萬、千萬,它們所在的數位是什麼?

生: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相機板書)

師:還有更大的計數單位嗎?(有。個別學生還說出了億)是的,還有很多。(在千萬、千萬位前面板書省略號)

三、 教學整萬數的寫法

1. 瞭解計數器上的數位。

師:剛纔我們用小正方體表示計數單位,太麻煩了,好在我們有計數器。(出示一個四位的計數器)一個計數器夠嗎?(不夠)那我們可以用兩個(將兩個計數器合併成一個計數器)。

師:千位左邊是什麼?(學生逐一讀出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2. 寫五位的整萬數。

師:(在計數器的萬位上撥1顆珠)這表示多少?(一萬)

繼續在計數器的萬位上依次撥出2顆、3顆、4顆珠,學生依次讀出兩萬、三萬、四萬。

師:會寫嗎?把四萬這個數寫出來。

師:你是怎麼寫的?

生:先寫一個4,再寫四個0。(板書:40 000)

分別在萬位接着撥出5顆、6顆、7顆、8顆、9顆珠,學生依次讀數,並寫出七萬、九萬,交流寫法。

3. 初步感受萬級數的意義。

師:我們在寫四萬時,先寫4,再寫四個0。(指40 000中的4)4表示什麼?(4個一萬)

師:(指70 000中的7、90 000中的9)7表示什麼?9呢?(7個一萬、9個一萬)

師:這幾個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爲什麼?

生:都是在萬位上撥珠,千位、百位、十位、個位上沒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師:是呀,當某個數位上一顆珠也沒有時,就寫0佔位!寫幾萬的時候,先寫什麼?

生:寫幾萬都先寫那個幾。

師:哦,幾萬就先寫幾。再寫(四個0)

4. 寫六位的整萬數。

師:(在9萬上再撥1顆珠)再撥1顆珠是

生:滿十進一,10個一萬是十萬。

將萬位上的10顆珠退去,在十萬位上撥1顆珠,再在萬位上撥1顆珠,學生答十一萬。

師:會寫這個數嗎?(學生寫數)怎麼寫?

生:先寫11,再寫四個0。(板書: 110 000)

幫助寫錯的學生找出錯誤原因,並訂正。

在萬位上繼續撥珠,學生依次讀出十二萬、十三萬、十四萬、十五萬,寫出十五萬。

師:(邊說邊撥珠)在萬位上撥9顆珠,十萬位上撥9顆珠,會寫嗎?

生:先寫99,再寫四個0。

師:這些數中的111599表示什麼?(11個萬,15個萬,99個萬)怎樣寫出這些數?

生:是多少萬就先寫多少,再寫四個0。

師:這些數都表示多少萬,這樣的數都是整萬數。整萬數都有什麼特點?

生:末尾都有四個0。

5. 寫七、八位的整萬數。

師:在99萬的基礎上再撥一顆珠,是多少萬?(一百萬)

師生合作撥出一百萬、一百零一萬,並寫數。

師:看來,要想既對又快地寫出整萬數,還要有一個檢查的方法,怎麼檢查?

生:末尾都是四個0。

師:我們可以把這四個0和前面的數分開,(在1 010 000上畫分級線)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檢查是不是把數寫對了。

先在計數器上撥出199萬,學生讀數、寫數,接着從一百九十六萬撥到一百九十九萬,要求學生讀數。

師:現在計數器上是199萬,再撥一個珠是多少?(二百萬)對,滿十進一。

師繼續在計數器上撥珠,學生依次讀出二百零一萬二百零六萬,並寫出二百零六萬,指導學生用畫線的方法檢查。

出示:十萬十萬地數,從九百六十萬數到一千零二十萬。

師生共同撥珠、讀數、寫數、校對。

四、 介紹數級

師:剛纔我們把這些整萬數分成了兩個部分,後面是四個0,前面這些數表示什麼?

生:多少個萬。

師:這些數(指萬級上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按照中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剛纔將個級數與萬級數分開實際上就是將整萬數分級,所畫的虛線叫做分級線。

師:萬級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1 010 000中的101表示(101個萬)

五、 教學整萬數的讀法

師:大數容易讀錯,用分級的方法把萬級和個級分開,就不容易讀錯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把整萬數先分級,再讀一讀、比一比。(學生正確讀數)

師:既然讓我們讀一讀,比一比,你在讀的過程中比了什麼?

生:先讀萬級的數,要在後面加上一個萬。

師:(指85萬)讀萬級中的數和我們以前讀數的方法有什麼聯繫?(一樣)爲什麼還要加上萬?

生:不加上萬就變成85了。

師:對,那就變成哪一級的數了?(個級)萬級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所以讀的時候要加上一個萬字。

六、 感受整萬數的大小

師:生活中的大數有很多。(出示圖片: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有座位60 000個)

學生讀數。

師:60 000有多大呢?我們一個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個這樣的班級才能坐滿體育館?(學生算出結果,都很驚訝)

出示:100 000張紙摞在一起有多高?

師:猜猜這一摞紙大約有多高?(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並引導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出示:(1) 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有400 000平方米。

(2) 北京著名的園林頤和園面積約是2 900 000平方米。

學生讀數,並通過交流感受數的實際大小。

出示課始兩個數據,師:現在你會讀了嗎?(讓開始不會讀的學生讀數)

七、 綜合練習

師生合作,按要求撥珠、寫數。(教師說要求,指名按要求撥珠,其他同學寫數)

師:學習整萬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更多的知識。

出示:(1) 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就滅絕了,原因到現在還是個謎。(2) 全世界可確認的昆蟲大約有七十萬種。(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每年約有60 000個物種滅絕。(4) 大氣污染導致每年約有300 000~700 000人因煙塵污染而提前死亡,25000000兒童患上慢性咽炎。

學生讀數、寫數,並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

八、 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認識整萬數)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老師這裏有兩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回去瞭解一下。

1.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要分級計數,西方國家是按什麼習慣計數的呢?請課後通過走訪或查閱資料瞭解這方面的知識,並和同學交流。

2. 如果數目很大,計數單位不夠了,怎麼辦?

反思

1. 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要理解計數單位與數位兩個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計數就是數數,學生並不清楚。而要理解計數單位,就必須從計數談起;要理解數位,計數單位又是基礎。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考古人員在挖掘古墓時,發現一個密封的陶罐,打開後卻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圓石子。經研究發現,這些石子是用來計數的,石子表示的數代表了墓主生前擁有的財富。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示:石子計數這一數學史料是幫助學生了解計數單位的極好材料,教學時,可以按計數、計數單位、數位的順序組織學生的認數活動。一個困惑了我很久的問題,竟這樣意外地由一則考古新聞解決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認數時,已經初步認識了萬,並能正確地讀、寫10 000。這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的基礎,也是本節課的教學起點。教學時,通過對五位的整萬數的讀、寫,使學生自然地產生要寫幾萬,就先寫幾,再添四個0的感受。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將這種感受明晰起來,並引導學生通過類推,正確地讀、寫六位的整萬數,逐漸將這種明晰的感受抽象爲寫整萬數的方法。同時,運用這一方法正確地讀、寫七位、八位的整萬數。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五、六位的整萬數的寫法,它是學生探索和理解整萬數寫數規則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礎處,越要花時間。只有基礎處想通了,想透了,後面的學習纔會事半功倍。教學時,我設計了在計數器上撥數、寫數、說理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交流,理解並掌握整萬數的寫法。這樣,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信度高,可遷移性強。

3. 在寫數中感受,在讀數中應用。對學生而言,讀數的難度要比寫數要大,因爲讀數首先要會將整萬數進行分級,而分級是建立在對萬級數意義的理解基礎之上的操作行爲。所以學生寫數時,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萬級數的意義,這種感受是學生理解分級的基礎。在瞭解分級知識之後,通過對整萬數讀法的學習,在讀數的過程中不斷地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萬級數的理解。教學時,我力求爲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間的邏輯關係,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利於學生理解和學習,達到自覺遷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