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白楊禮讚》教案

一.教法建議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白楊禮讚》教案

【拋磚引玉】

本文一篇是散文,散文是文學體裁一種,這篇課文,託物言志,認真地研讀它,能給我們美的享受,能提高我們文學修養。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幾個問題:

1.初步瞭解散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學習象徵的手法,理解《白楊禮讚》的象徵意義。

3.掌握朗讀要領,學習朗讀技巧。

4.理解排比、反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5.背誦五首唐宋詩,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

【指點迷津】

對於上述幾個問題的掌握,建議採用誦讀與講授相結合的方法,在反覆誦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要介紹一些誦讀的方法,同時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難點要予以提示和解釋。現以《白楊禮讚》爲例

1.結合註解介紹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明白文章禮讚的實際對象和爲什麼不直接說的原因。

2.提問“禮讚”和“贊”有什麼區別。

3.讓同學誦讀課文,同時提問:

句中的詞語是否要重讀?

就其中的一句話看,如“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我讚美白楊樹”一句中哪個詞語要重讀?

4.決定句中詞語重讀的因素有哪些?(明確:句意、思想內容、人物感情、作品的精神實質等等因素)

5.重讀有哪些方法?(明確:加強音量和氣勢;適當延緩音節的讀音;變換音色,如或高昂、或低沉、或尖細、或沙啞等)

6.一個句子要有一定的句調。句調一共有幾種?(答:一般來說有四種—平直調、揚上調、曲折調、降抑調)

7.(讀音和知識介紹以後,就進入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問:貫穿文章的線索是什麼?(回答:不平凡)

8.起筆點出白楊樹是不平凡的,然而轉筆卻去寫高原的景象,爲什麼?(回答:以白楊樹生長的環境,襯托出它實在是不平凡的。

9.爲什麼寫了行車時的倦怠和鬆懈的情緒?(回答:這既是寫實感,同時又表明,在人們懨懨欲睡時使人驚叫起來的是白楊樹,自然就更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10.文章是如何繼續寫白楊樹是不平凡的?(回答:先寫外形,後寫內在氣質)

11.請你指出外形描寫的順序。(回答:對於外形的描寫是從下至上,從平視到仰視,從部分到整體)

12.對白楊樹氣質的描寫採用了什麼手法?(回答:象徵的手法)

13.文章爲什麼又寫了“楠木”?(回答:一是用對比的手法,鄙視了*視民衆的頑固倒退派,又換個角度,先抑後揚,反襯出白楊樹的不平凡。)

14.(總結全文)文章是如何運用抑揚結合的手法的?

15.文章採用了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15.文章採用了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16.比較一下象徵與擬人、比喻的異同。

通過以上的學習、提示和解析,基本上可以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1.請你指出四種語調的具體含義。

平直調:平直舒緩,音節拖長拉平,表示莊重、嚴肅等。揚上調:前低後高,整個句子的後半句明顯高升,句末音節上昂,表示反問、設問、疑問、驚訝、鼓動或號召等。曲折調:高低起伏,變化較多,表示嘲諷、反語、暗示、雙關等。降抑調:先高後低,表示肯定、堅決、自信或話語結束等。

如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婆娑、屈曲盤旋、好女子、偉丈夫、偉岸、正直、質樸、嚴肅等要讀重音。前四句應讀平直調,下面的四個反問、排比句,宜用揚上調。

2.文章是如何運用揚抑結合手法的?

仔細研讀課文,就會看到文章寫高原景色的“雄壯”、“偉大”,這是揚;而後緊接着寫它的“單調”、令人“懨懨欲睡”,這是“抑”;接着突然出現了白楊樹,使人驚訝,這是揚;第七段中,寫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算不得“好女子”,這是抑;而後一轉筆,說他是“偉丈夫”,這是揚,由此看來,文章抑楊結合,而以先抑後揚爲主,顯示出一種變化的節奏美。

3.什麼是象徵手法?

象徵是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法。它往往是通過對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的描寫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比較複雜而意義又比較深刻,但一時不易講清楚,或者由於某種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於說出,於是作品中就採用了象徵的手法。採用象徵的手法時,要求象徵的事物與被象徵的事物之間有着某種相似的特點,能引起人們由此及彼的聯想。

《白楊禮讚》一文中,白楊樹的質樸、嚴肅、力爭上游、不折不撓的形象,正與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抗戰的北方的農民本質相似,所以作者對白楊樹的禮讚,正是對他們的禮讚,以此表達了對抗日軍民的崇敬之情。

4.象徵與比喻、擬人有什麼不同?

象徵是一種寫作的手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和擬人是修辭的方法,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的。

象徵與比喻中的借喻有其相同的地方,都是物體形象化;但象徵是將所描寫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所以要作細緻的描寫,而借喻是建築在所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繪或刻畫。

象徵和擬人的相同點都是使事物人格化,但象徵用於文章的立意上,而擬人用於語言的表達上。

明白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課文。

6.如何理解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感情十分豐富,具有詩歌一樣的感情。這種感情是通過作品所創造出來的意境顯現的。所以要想準確地理解散文的感情,就應該準確地理解所創造的意境。

意境是指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意”是屬於主觀的感受,“境”是指描繪的事物,是客觀的`對象。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種意境。

分析散文作品的意境要從作品的詞語入手,通對其精煉、優美、樸實、含蓄的語言的分析,來品味和欣賞作品的意境。在分析過程中,要分析景物描寫和環境描寫,進入作品所描繪的天地,並通過感受和想像,使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這樣就能更好地體會作品的意境了。

【妙文賞析】

演講的態勢語言

演講的態勢語言,人們也稱無聲語言或行體語言。所謂態勢語言,就是指演講者的姿態、面部表情、手勢等,它不僅有一定的獨立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有輔助有聲語言和加強有聲語言的作用,協助有聲語言共同完成傳遞信息的作用。任何想用演講爲人民服務的演講者,必須掌握和運用態勢語言的技巧,而技巧掌握在這樣的演講者手裏,決不會成爲目的本身,它會成爲他的得力助手,幫助他有效地完成演講任務,從而達到演講的預期效果,所以,每位演講者,都須諳熟、掌握並運用好態勢語言。這一章,我們就演講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勢來簡單地談一談。

第一節演講者的面部表情

在演講中,演講者除了通過口頭語言──有聲語音傳達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觀點外,還要藉助於面部表情、姿態、手勢等態勢語言來補助口頭語言的表達。態勢語言有時還可以單獨表達一種情感、一種意圖,或單獨傳遞一種信息。所謂演講的“演”就是指面部表情、姿態和手勢的運用。

國外一些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在交際、談話、演講中感情浩蕩蕩的洪流,從而激盪聽衆的情感,掀起他們心中的波濤。假若演講沒有節奏,或節奏感不強,就不能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有效地去宣傳聽衆和影響聽衆,正如有些演講者,他們雖已講了一二十分鐘,卻還沒有引起聽衆的一點興趣,除其它因素之外,沒有節奏不能不說是個原因。我們設想有這樣一個演講:其結構平庸、鬆散甚至混亂,其聲音平淡、呆板甚至沙啞,其情感淡漠、單調甚至麻木,其語言平淡、乏味甚至枯燥,整個演講沒有緊張徐緩之分,沒有急促輕鬆之別,總是一個調子,沒有變化,那麼,這樣缺乏節奏或完全沒有節奏的演講,能夠引起聽衆的興趣,給他們以教益和啓示嗎?劉大木魁在《論文偶記》中說:“文章最要節奏;譬之管絃繁奏中,必有希聲窈渺處。”他說的是文章,然而演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節奏在演講中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就應當對節奏的各種要素,認真研究一番。鑑於有些要素,我們已在不同的篇章裏談過,本文就準備從節奏的最主要因素──速度來談一下。

演講中的速度,是指演講的快與慢、行與止等內容。

演講的快與慢,決不是由演講者隨意而定的,決不能受演講時間的長短的制約,但是,我們有些演講者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我們一上講臺,張口就講,一講又如放連珠炮和機關槍,沒有間歇,沒有變化,三下五除二,倉促完成了自己的演講。快則快矣,卻把聽衆弄得暈頭轉向,理解不了演講的意思,體驗不了演講者的情感,結果什麼目的也達不到。也有的演講者,慢慢走上講臺,四平八穩;一板一眼,四兩棉花紡細線,慢慢來。結果平平淡淡,弄得聽衆心煩意亂。這樣的演講又怎麼能發生效力呢?上述情況,是演講者忽視了演講速度所產生的問題,沒有注意根據主題和情感的需要,恰當而巧妙地安排好能完滿體現主題的有秩序、有拍節,有變化的速度。爲了使演講娓娓動聽,內容明確、突出,必須注意節奏的輕重緩急,錯落有致。比如演講者在講到內容重要之處,爲了便於聽衆理解和記憶,就需要慢一些,字字千釣,深深烙印在聽衆的腦海裏。反之,講到一般內容時,就可以快一些。在情感激烈之際,其速度就要急驟些,或如江河傾瀉,或如狂風暴雨,以激起聽衆心靈的波濤;當情感平靜之時,其速度就要舒緩一些,或如行雲流水,或如小溪淙淙,使聽衆恬淡入情。就在這跌宕起伏、變化有致的演講節奏的緩衝激盪下,聽衆的心靈才能受到震撼,良好的效果才能獲得。

關於演講的行與止,關鍵是“止”的問題,止,也就是停頓。我們這裏所說的停頓,其作用首先作爲演講換氣的間隙,既表示上句話的結束,又可以是下一句話的前奏,以此加強語言的清晰度和表現力。有些演講者似乎沒有標點知識,不該停頓的停頓了,該停頓的則又沒停頓,這就使得語句混亂,有損於意義和情感的傳達,甚至引起誤解。其次,這種停頓,以它的間隙大小,一定時間單位裏的次數多少,形成演講的節奏,給人以韻律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停頓在演講中有時比音調錶示更多的意念。無聲的沉默,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司空圖在《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我們經常也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格言也有“出言不應無物,沉默不應無語”的說法,訓練有素的演講者,總是善於利用瞬間的停頓,在這短暫沉默的時間裏,使聽衆有思索的機會,留有回味的餘地,讓聽衆體會出重要的和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決不可造成無意義的停頓。無意義的停頓,不僅不利於準確的表達出演講的內容,而且也有損於韻律美和形式美。我們有些演講者由於亂停頓,結果鬧出了許多笑話,也是屢見不鮮的。

一些成功的演講家,不僅善於利用停頓加強文句的清晰度,造成鮮明的節奏感,而且也善於利用停頓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如英國政治家賴白斯曾在倫敦參事會演講勞工的情況,講到中間,他突然停頓下來,取出了表,站在那裏一聲不響地眼看着聽衆達一分十二秒。其他參事員坐在椅子上很尷尬,互相盯視着:到底怎麼回事?是賴白斯忘了講稿嗎?就在這時,賴白斯突然大聲講道:“諸位適才所感覺的的侷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長時間就是每個普通工人壘起一塊磚所用的時間。”當然,這樣的停頓是少有的。但是一個有經驗的演講家,總會巧妙地運用停頓,使其達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一個演講如果沒有節奏,它是永遠不會動人的。一個高超的演講者,總是善於調動起演講節奏的積極因素,在演講中,忽而氣勢磅礴,忽而情意綿綿,忽而流暢明快、忽而婉約迴盪,造成相互交錯、變化有致的節奏藝術,從而震撼聽衆的心靈,達到演講的目的。當然,節奏決不可濫用。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摘錄郎加納斯《論崇高》的一段,供大家參考:“節奏的濫用必然會有賣弄做作的意味”,“一個過分有節奏的章節,簡直不是用言語意義來影響聽衆,而是用抑揚頓挫,以致聽衆每每預知何處頓挫要來而可以爲之擊節”。假若節奏運用到這種程度,恐怕就沒有價值了。

【思維體操】

我國古代的詩歌非常講究音律、對仗和煉句。下面是描寫秋夜自然景物的詩句,請於選項中選出貼切的一組詞,依次填入橫線中。

北斗垂莽,明河太清。

風林一葉,草百蟲鳴。

a.(1)莽(2)橫(3)動(4)衰

b.(1)蒼(2)浮(3)下(4)露

c.(1)草(2)凌(3)落(4)碧

d.(1)叢(2)隱(3)墜(4)荒

三.智能顯示

心中有數

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要掌握以下幾個知識要點:

這一單元主要學習散文。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白楊禮讚》這篇散文,我們主要應俯其象徵手法,也就是託義於物的表現方法,即通過某一特定的形象來表現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文章緊緊抓住白楊樹的特點,熱情歌頌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動腦動手】

四、同步題庫

1.按查字典要求,完成下表

查加點的字音序檢字

第一字母所屬

部首除去部首

的筆劃數選出正確的義項(序號上劃√)

潛滋暗長①蔓延②生長③噴射④舒服

鬱郁蒼蒼①憂愁②樹林叢生③有文采

④形容香氣

赴湯蹈火①熱水②溫泉③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④湯藥

2.將下面句子重新組成一段有條理的話

①寫毫無內容的、冗長的文章,在今天來說,是一種犯罪的行爲,浪費自己的時間不說,還浪費了紙張,浪費了排字工人的時間,浪費了所有讀者的時間,罪過實在不少!

②所以不能用量壓人,要講求質。

③內容有分量,儘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內容沒有分量,儘管寫得多麼長,愈長愈沒有分量。

④短文章就沒有力量?

⑤那不見得。

⑥文章不在長短,要看內容如何。

重新組成的順序是(只寫序號)

3.修辭

對下面各句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大氈子。

②我們要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③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④課堂裏靜得很,連針掉落地上也聽得見。

a.①擬人②排比③擬人④比喻

b.①比喻②排比③對偶④比喻

c.①擬人②對偶③象徵④誇張

d.①比喻②排比③擬人④誇張

4.課文閱讀,回答文後問題

它沒有婆娑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質樸、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揚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質樸、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的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1)這段文字選自《》,作者。

(2)給下面的詞選擇正確的注音

①婆娑()a.pósāb.púsuōc.pósuō

②不屈()a.būqùb.bùqūc.búqū

③難道()a.nándàob.nàndàoc.nándaò

(3)在這段文字中找出與下邊四個詞意義相近的詞

①屹立()②剛強()③樸素()④宛若()

(4)這段文字中的“難道你……難道你……難道你……難道你……”這句話在修辭方法上是:()

a.對偶b.排比c.對比

(5)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

a.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凡形象。

b.借讚美白楊樹來讚美守衛家鄉的北方農民。

c.描寫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6)把“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改成否定陳述句(可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7)用這段課文中的原文,回答稱白楊樹是“偉丈夫”的原因。

(8)這段課本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沒有……,沒有……”“白揚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又用轉折的語氣肯定,“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樣寫的作用是:()

a.說明白楊樹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b.爲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積蓄氣勢。

c.說明白楊樹不僅是“樹中的好女子”,也是“樹中的偉丈夫”。

d.爲揭示白楊樹的心靈美作安排。

(9)四個排比反問句的作用在於逐句加深內容,各句的意思是()

a.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樹中的偉丈夫”

②第二句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徵了北方農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還象徵堅強不屈的抗日軍民。

④第四句指明它還象徵了用血寫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b.①第一句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人的象徵。

②第二句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徵了北方農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還象徵了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它還象徵了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c.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光明的象徵。

②第二句點明白楊樹象徵了中國農民,至少是北方農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還象徵了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象徵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

d.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勝利的象徵。

②第二句點明白楊樹象徵了所有中國人,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

③第三句象徵守衛家鄉的哨兵。

④第四句象徵今天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革命精神和戰鬥意志。

5.閱讀下面短文,答題

駱駝蓬

駱駝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驕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麼不起眼!沒有(tǐng)拔的莖,翠綠的葉,(yàn)麗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強地生長着,把根鬚深深地扎進砂(lì)之中,(shè)取一星半點的水分和營養,日積月累,把它儲存進自己的葉和莖裏……但那不是爲使自己永存,而是爲他人造福。

可不是嗎?當長途(bá)涉的駝隊飢渴難忍之時,你無私地獻出自己的莖和葉,駝隊的繼續前進加油出力;嚴寒襲擊駝隊的時候,你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gōu)火,給辛勤的遠征者光明和溫暖。

駱駝蓬,你本是一種普通的、無名的蓬,但人們用“駱駝”這個美號爲你美名,這是你的驕傲,也是你的光榮。

(1)給拼音處填上漢字正確的一組是:()

a.挺豔爍躡跋溝

b.鋌治鑠攝拔篝

c.挺豔礫攝跋篝

d.鋌治鑠躡拔溝

(2)在甲、乙、丙、丁四處填上恰當的虛字,正確的一組是:()

a.爲當又以b.給在又於

c.爲在卻在d.給當卻於

(3)文中橫線的句子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在內容上又起什麼作用,選出分析恰當的一項()

a.在結構上起總結上文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概括段意的作用。

b.在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c.在結構上起領起下文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d.在結構上起前後照應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象徵中心的作用。

(4)簡要分析這篇短文的寓意和寫作方法。

讀詩,然後做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①,潤物細無聲②。

野徑雲俱黑③,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④。

註釋

①潛,暗中,悄悄的。

②潤物,滋潤花草樹木等植物。

③野徑,野外的道路。俱,全,都。

④花重,指雨後鮮花飽滿而嬌妍。錦官城指成都。

(1)讀拼音在括號中填漢字。

這首詩題爲《春夜喜雨》,全詩卻不着一個“喜”字,而是以極爲細nì()的詩筆,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了春天雨夜的景物和綿綿細雨suífēngrùyè()的情形,但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詩行間到處都tòu()出了詩人對春雨yìng

shíérjiàng()興奮的心情。

(2)寫出這首詩押韻的字並註上漢語拼音。

(3)這是一首[七絕()、七律()、五絕()、五律()]。除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外,詩中還有無對偶的句子?如有,請在詩中有關句子下劃上浪線。

(4)“曉看紅溼外”中的“紅溼處,指什麼?請聯繫上下詩句分析回答。

作文:仿《白楊禮讚》託物言志,寫文章,題目自擬。

附習作。

落葉贊

伴隨着颯颯的秋風,一個金色的秋天又來到了人間。她飽含着喜悅,也夾雜着悲哀。喜的是這豐收的碩果,悲的是那隨風飄落的樹葉……

那醬紅色、橙色、綠色的片片樹葉,普普通通,漫天飛舞,就象灑在新娘頭上的彩紙,烘托着豐收的熱烈氣氛。這時,是幸福,是歡樂。可在這過後,它就被人們踩在腳下,有誰還會想到它,又有誰還會記它的“功”呢?

燕子開始北上時,它探出頭來迎接着春風,襯托着萬紫千紅的百花,給人們帶來濃濃的春意……

當人們手搖着蒲扇,口啃西瓜時,它頭頂烈日,用自己嬌小的身軀組合成巨傘,爲人們遮蔭。這時,只有蟬兒聲聲伴隨着它……

颶風在呼嘯,當人們身着大衣快步跑進屋裏,暖氣迎面撲來時,竈坑裏閃着熊熊的火苗,這又是它把最後的軀休向人們奉獻!

是它,吸收了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吸附了大量的塵埃。它是大氣的“清潔工”,氣溫的調節器。它是人類最可*的朋友。它們總是默默無聞,不與百花爭豔。在碩果滿枝時,它卻悄悄然離去。這精神、這品質多麼可敬可嘉!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落葉”。他們,爬雪山,過草地;他們,參加過百團大戰;他們,渡過了長江;他們守衛着老山。當然,他們也參加了祖國的工業建設、農業生產和華山搶險!他們,正象落葉一樣,爲了祖國,爲了全人類,沒有索取,只有給予,只是無私的奉獻!

我們應記住、也會記住,記住它那壯麗的一生,記住這隨風飄下的片片落葉以及與落葉有着共同品質的人們!

【簡評】

本文以四時爲序,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落葉的形象。

然而,文章的難得之處,在於作者十分善於把看到的景物,用一根真摯細膩的感情線,編織連綴起來,在描摹景物的同時,穿插以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議論或抒情,鮮明地突現出落葉默默無聞、勤於奉獻的精神品質,寫出了落葉的神。形與神的巧妙結合,使落葉這一景物本身具有了巨大的象徵意義,作者所要讚美的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那就是“落葉”的精神。

【創新園地】

中國古代對“陰”“陽”有很多種解釋,如:向日爲陽,背日爲陰;例如陽坡。請你仔細想一想,還有哪些解釋?也要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思維體操】

d

【動腦動手】

1.滋z氵9②鬱郁y阝6②湯t氵3①

2.⑥①⑤③②

3.①d

4.(1)白楊禮讚茅盾(2)①c②b③a(3)挺立堅強樸質宛然

(4)b(5)b(6)你不能只覺得它只是樹(7)“它偉岸,正真,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8)b(9)b

5.(1)c(2)a(3)b(4)本文讚頌了那些默默無聞、一心爲他人謀幸福的人們,暗示人民應該像駱駝蓬那樣具有捨己爲人的精神。文章用象徵的手法來表現中心的。

6.(1)膩隨風入夜透應時而降(2)生shēng聲shēng明míng城chéng(3)五律(√)還有對偶句: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4)“紅溼處”指被雨水淋溼的鮮花。

【創新園地】

凸出爲陽,凹出爲陰,如陽文。隱蔽爲陰,顯露爲陽,如陰溝。人世爲陽,冥間爲陰,如陰司。山南爲陽,水北爲陽,如衡陽市。水南爲陰,山北爲陰,如華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