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晴天,似雨天》觀後感

  01《如晴天,似雨天》觀後感

真的很難相信我和你只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們像認識了一輩子。”

《如晴天,似雨天》觀後感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又別離,到最後,依然是孤獨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如晴天,似雨天》。

我見過最美的翻譯是:

Like Sunday,Like Rain:如晴天,似雨天。

每次看到這四個單詞,我都忍不住想用其他漢字去詮釋它們。

可我從未找到有比“如晴天,似雨天”更能表達出它的情感的詞語。

小衆電影的好處是,它們總能喚醒一部分人們心中沉睡的情感,那些人不會忘記電影曾經給他們帶來的感覺;

並且,他們將這種感覺視爲寶藏。

就像是,重拾了自己的某一部分。

與其說《如晴天,似雨天》是一部溫情的文藝片,不如說它是一部溫暖的治癒片。

影片講述了貧窮女生Eleanor(莉頓·梅斯特 (《緋聞女孩》Queen B)飾)與12歲音樂神童Reggie(朱莉安·夏特金飾)相遇又別離的故事。

因爲不務正業的“音樂家”男友到Eleanor工作的餐廳鬧事,本身就對她不滿的老闆藉此機會炒了她的魷魚。

Green Day主唱Billie Joe

那一天,她沒了工作,沒了愛情,也沒了生活。

窮困潦倒的她搬出了前男友的住所,無奈之下,Eleanor打電話告訴母親她想回家住一段時間,可電話那頭的母親滿是質疑和嫌棄。

Eleanor爲了不給家裏添麻煩,硬着頭皮去了與室友同住一屋的朋友家裏。

朋友向她介紹了一個保姆的工作,第二天一早,她便前往中介公司面試。

機緣巧合的是,Reggie家保姆突然走了,在Eleanor與Reggie媽媽不到十分鐘的簡單談話後,她順利地得到了這份保姆的工作。

Reggie是一位天資過人的小孩,非常成熟;

他跟一羣看上去比他大五六歲的孩子們一起上課,不管是數學課還是文化課,他都優於其他人。

在學校,他只有一個與他同齡的好友,不過很多時候,他寧願一個人呆着;

他的媽媽給他配了司機,可他更喜歡揹着大提琴自己走路回家;

他只吃素不吃肉;

他的媽媽工作很忙,他們互相不理解彼此;

他喜歡一個人呆着;

他喜歡填字遊戲;

他喜歡自己作曲;

他的內心像是一位優秀穩重的成年人......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Eleanor被憂鬱柔和的大提琴聲吸引,她坐在空無一人的觀衆席,靜靜地聽着Reggie拉琴,如有所思一般。

接Reggie放學回家的第一天,Eleanor遵從了他的意願,走路回家。

Eleanor緊隨其後,直到簡單的問候和自我介紹。

他們從大提琴展開了話題,Reggie漸漸對她放下了防備。

儘管他們各說各話,還是能明白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深處含義。

人們通常都只願意和自己的接受相渡。

後來的日子裏,Eleanor去聽男孩的演奏會,他們一起看電影,品嚐各個餐廳的美食,她帶着男孩坐地鐵,坐大巴,帶着男孩回家看望生病的父親,帶着男孩體驗生活;

他們聊夢想,談音樂,變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夥伴。

由於父親病重,Eleanor不得不離開男孩的家。

Eleanor告訴Reggie,其實她也曾是一名音樂家,她演奏科爾內管,收到過知名音樂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是因爲家裏貧窮,她不得不放棄音樂;

她曾經最寶貝的科爾內管,因爲迫於生活壓力,她不得不把它賣掉。

這讓這位12歲的男孩心疼不已,他對她說:以後我也會寫科爾內曲。

有一些靈魂,像山川河流一樣複雜,於是他們不斷地尋找着,可以於之契合的另一半。

在這之前,他們不斷地學習着孤獨,忍受着着寂寞,知道遇見彼此。

男孩的孤獨是他的大提琴,Eleanor來時他不再拉大提琴,Eleanor走了他又重拾起他的大提琴。

“讓時間時間,讓語言語言”。

影片的最後,Reggie爲Eleanor寄去了一隻科爾內管。

他抱着大提琴,她吹着科爾內管,一起在不同的空間裏演奏了那首曾經讓他們彼此之間不言而合的《如晴天,似雨天》。

這個故事,平淡、溫柔、緩慢,適合一個人慢慢地品賞。

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我們纔會願意去嘗試輕觸自己的內心深處,那份獨白,除了你自己,誰也不懂。

遇到一個契合的靈魂和心靈,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也許只有足夠幸運和善良的人,才值得去嘗試這份溫暖的美好。

Eleanor與Reggie之間的感情,越過了年齡的鴻溝,他們拆解了所有固執的定義,那些外界分明的世俗在他們面前全然失效。

那份產生的情感,越過了年齡和時間,超過了愛情和友情。

有些電影的出現,可以與觀衆直接產生內在的交互;

有些人的出現,則能夠讓你找到自己。

  02《如晴天,似雨天》觀後感

影片的開頭便被Reggie實力圈粉,好想知道用怎麼樣的方法可以養出這樣一個天生聰明、兼具音樂家和詩人氣質的小正太,雖然他的心理過於成熟而難以融入常見的羣體中。但與之相對的,則是Eleanor的較爲悲劇的生活——母親在父親參軍時和父親的弟弟勾搭在一起,整個家庭極爲看重錢而非親情,不幸的是,Eleanor並沒有錢,除了沒有錢之外,她還有個渣男友(前男友),並因此失去了住的地方和能維持較低收入的工作。

碰巧的是,這樣的兩個人因爲Reggie母親要去中國,之前的保姆返回了巴拿馬而只能重新招募一個保姆。這樣的一份工作恰好給了Eleanor生存的條件,包括着物慾和非物慾的部分。儘管第一次見面並不完美,Reggie永遠不想接受媽媽給他準備的接送上下學的司機,只喜歡自己獨自走路上下學,不尋常的舉動反而贏得了Eleanor的好感,畢竟Eleanor也是個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的一種人啊,有極強的音樂天賦,卻被鎖在金錢的枷鎖中,沒有辦法上大學,沒有辦法保有自己最喜歡的樂器,忍受不了男友的行爲,忍受不了妹妹打工的較爲不正經的地方,這種特質恰與Reggie相符,這樣的兩個人呆在一起,怎麼看也不會不舒服的吧。

在一種比較靜謐的氛圍中,影片慢慢向前推進,一點一點地,Reggie對Eleanor愈發瞭解,主動提出幫助她解決前男友和父親的問題,在這樣那樣的旅行中,他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最終他在Eleanor要走的.時候偷偷地送了Eleanor最喜歡的樂器。

總的來說,喜歡這種不帶任何目的性的巧遇、相處,最終達到難捨難分的一種感情狀態。尤爲撩人的當屬差不多到了結尾的時候Reggie閉着眼眉頭緊鎖,Eleanor輕撫過他的臉之後他的眉頭完全舒展的過程。這樣的小男孩太讓人喜歡啦。

  03《如晴天,似雨天》觀後感

無意中在廣播裏聽到了《似晴天,似雨天》這個片子,當第一眼看到Reggie揹着大提琴從深綠色的常春藤裏走出來,就知道自己選對片子了。擁有夏天獨有的陽光,茂密的常春藤,朦朧的感情,不禁想起來前一陣子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同樣復古浪漫的配色,同樣純真懵懂的感情,每一幀,每一句話都好像擺在博物館裏精緻的藝術品。

這是一個平淡而美好的故事,生活潦倒的小鎮女孩Eleanor 和住在Upper West的12歲天才Reggie 偶然在一個夏天相遇,他們互相瞭解,互相陪伴,最後互相治癒,去尋找人生的意義。Eleanor 和Reggie 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傷痕累累,但還心懷夢想,渴望愛與被愛。

評論區裏很多人在討論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有些人把它比作五十度灰(在我看來簡直是褻瀆)。他們的感情,在Eleanor 第一次聽Reggie 大提琴表演的時候就奠定了,那一刻,彷彿伯牙遇到了子期,電光火石般兩個人的靈魂相碰撞,在彼此(那時候好像還只是Eleanor)心中迴盪。這種感情無關乎社會,無關乎性,只是兩個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同情,互相撫慰。就像Reggie的大提琴聲,深沉纏綿,悠揚婉轉,像一杯淡酒,又想一個美麗、迷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