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要點知識總結

八年級上冊的生物內容快要學習完了,很多學生也準備複習學過的知識,複習的時候要重將一些零散的知識點層層梳理,進行串聯。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上冊生物要點知識總結

  八年級上冊生物基礎知識

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一、腔腸動物

1、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蟲等

2、腔腸動物的代表動物:水螅

3、生活環境:水流緩慢、水草繁茂的清潔淡水中。

4、外部形態:有觸手,用於探尋和捕食獵物。

5、身體:輻射對稱(水螅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後,背

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將身體分爲幾個對稱的兩部分)

6、內部結構:水螅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層上有刺細胞。

5、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6、水螅的縱切面示意圖

二、扁形動物

1、常見的扁形動物有:渦蟲、華枝睾血蟲、血吸蟲、絛蟲。

2、扁形動物的代表動物是:渦蟲

3、生活環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塊下面

4、外部形態:身體背腹扁平,身體呈兩側對稱,也叫左右對稱。

5、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發達,大多數扁形動物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

6、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身體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一、線形動物

1、常見的線形動物有:蛔蟲、繞蟲、鉤蟲、絲蟲、線蟲。

2、代表動物:蛔蟲

3、生活環境: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態結構:身體呈圓柱形,中段較粗,兩端較細,體表有角質層。

5、內部結構: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但生殖器官發達,無專門的運動器官。

6、蛔蟲病的感染途徑:和蟲卵有關係

(1)人喝了帶有蟲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蟲卵的蔬菜。

(3)沾有蟲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蟲病的預防

(1)首先注意個人衛生,

(2)不喝不潔淨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乾淨,

(4)飯前便後要洗手

(5)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後再使用

8、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蟬、蛭。

2、代表動物:蚯蚓

3、外形: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

4、環帶:距離環帶近的是前端,距離環帶遠的是後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覺到粗糙不平,這就是剛毛。

6、蚯蚓的呼吸:溼潤的體壁

7、運動:剛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運動。

8、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

9、蚯蚓的作用:

(1)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質、脂肪,營養價值高。

(3)藥用

(4)幫助處理生活垃圾,消除環境污染。

  八年級生物考點知識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肌肉組成的。

2、關節的結構

(1)關節的結構模式圖

(2)關節一般是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

(3)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之間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4)關節腔:內有滑液,使關節的活動更加靈活自如。

(5)關節在運動中相當於支點的作用,骨相當於槓桿的作用。

3、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產生運動,運動的順序爲:

(1)骨骼肌收到神經傳來的刺激

(2)骨骼肌會收縮

(3)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產生了運動。

4、要產生運動,可見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運動。是下例中的B是正確的。

5、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

6、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有賴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

7、伸肘和屈肘動作

屈肘動作 伸肘動作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8、雙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處於收縮狀態,舉重都處於收縮狀態

第二節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1、動物的行爲分類:

按行爲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爲: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2、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1)先天性行爲: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爲。

例:蜘蛛織網、蜜蜂採蜜、母雞孵蛋、小鳥餵魚、幼袋鼠吃奶、鳥的遷徙。

(2)學習行爲: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爲,稱學習行爲。

例: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

3、動物學習行爲意義: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

4、先天性行爲是學習行爲的基礎。

第三節動物的社會行爲

1、社會行爲:營羣體生活的動物,羣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爲。如白蟻羣體、狒狒羣體。

2、社會行爲特徵:

①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3、 通訊: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蜜蜂跳舞—動作 黑長尾猴—聲音 螞蟻—氣味 蝶蛾類昆蟲—性外激素(氣味)。

4、常見具有社會行爲的動物:蜜蜂、螞蟻、猴、狒狒、象、狼、鹿等

  七年級生物常考知識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

分類:

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性質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作出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實施計劃

⑤得出結論

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

①實驗結束後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

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

捕食關係(兔以某些植物爲食,狼以兔爲食)

競爭關係(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係(螞蟻、蜜蜂等羣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係(蛔蟲、豬肉絛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着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⑴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

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食物鏈以生產者爲起點,終點爲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全球性、反覆出現、循環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於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爲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範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