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讀後感

《沉默》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作品,講述葡萄牙傳教士洛特里哥不遠萬里到日本傳教,最後卻叛教的故事。這本書,如果你沒有基督信仰,讀起來可能味同嚼蠟,因爲這本書的語言較爲平實,情節也並不跌宕起伏,就像一個抽着水煙的老頭在跟你講一個遙遠的、悲傷但卻是別人的故事。但如果你有基督信仰,這本書將會帶給你認真的神學思考。

《沉默》讀後感

我基本上是一口氣讀完的,除了上班,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了這本書裏。前四章是洛特里哥的書信,遠藤周作用很多的篇幅描寫了洛特里哥的心裏活動,從開始的躊躇滿志,面對逼迫的信心,到看着殉道的一藏和茂吉,洛特里哥發現,讓他無法忍受的是神的沉默,是神對人們哀嘆聲的無動於衷。後五章,書信戛然而止,洛特里哥因爲吉次郎的出賣被捕了。隨後,面對一個個因爲信仰在他面前死去的信徒,洛特里哥矛盾而痛苦的內心世界開始懷疑神,憎恨神,他原本認爲殉道應該如聖人傳記中所寫的:他們的靈魂歸天時、天空充滿了光輝,天使吹奏喇叭。卻沒想到在日本,殉道是這麼的悄無聲息,象牛馬一樣生活的日本信徒,卻象狗一樣死去,日本信徒的殉道是悲慘和痛苦的,而神面對如此虔誠,寧願去死也不願踩踏聖像的信徒依然是沉默的。神的沉默甚至使洛特里哥懷疑神是否存在,然而,他卻不敢深思,如果神不存在,他千辛萬苦到日本傳教便是一場鬧劇,如果神不存在,殉道信徒的犧牲又是爲了什麼。在漫長的.牢獄生活中,洛特里哥的信仰開始動搖,最後,洛特里哥見到了棄教的費雷拉神父(洛特里哥的老師,精神偶像),費雷拉說:“日本這個國家是個泥沼,無論什麼幼苗種到這個泥沼裏它的根都會腐爛,枝葉也會變黃枯萎,我們將基督教這根幼苗種到了這個泥沼裏。日本人將一個人美化、把他擡高然後稱之爲神,把和人同等性質的存在稱之爲神。日本人沒有能力構想出一位超越人類的神。”費雷拉的這番話,徹底擊碎了洛特里哥的信仰,他踩踏了聖像,改了日本名字,從此當地人叫他“棄教的保羅”。

我不知道遠藤周作是不是天主教徒,至少從這本書看不出他任何的宗教立場,對費雷拉和洛特里哥棄教,他並不是批判的,反而從人性的角度,提出了讓人掩卷沉思的命題:如果有神,人在面對苦難時,神的沉默到底意味着什麼?神爲什麼沉默?

我無意論斷或批評這本書提出來的問題,我只想說,苦難,如果不能放在永恆當中,它就沒有意義。信仰不是爲了今生沒有苦難,而是在苦難中依然仰望神的恩典。倒釘十字架的彼得,被石頭打死的司提反,爲主殉道的猶大,雅各,保羅。主爲什麼沒有讓他們壽終正寢,他不愛他們嗎?他沉默嗎?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神的沉默是因爲深深的愛!所以,日本信徒的殉道看似悲慘,實際上他們去了一個更美好的國度。那些日本信徒不是因他死的,神沒有沉默,只是洛特里哥心裏的懷疑阻擋了神的低語。神應許的不是今生的平安,而是永恆的國度。所以,苦難,如果不放在永恆中來看,那它真是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