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讀後感

愛因斯坦曾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人們都愛議論天才,說天才的智慧超過任何人,說天才是如何如何的了不起。人們羨慕天才,有的在天才面前唯唯諾諾,望而生畏,連半步也不敢超越。

天才 讀後感

也許,天才的智慧是超過一般人的,但天才的智慧並非天賦的。所謂“天才”,靠得是靈感和勤勞的實踐去造就的。在《天才》這首詩裏批評了兩種對待天才的態度:一味羨慕和敬畏。由於對天才的過於迷信,他們對其羨慕得五體投地,敬畏得滯步不前。詩人告誡我們,不要被那些迷人的桂冠所迷惑,也不要對此望而生畏。要相信自己心中也不乏那一分靈感,只要全力以赴,只要捨得流汗,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幹,總能登攀天才的高峯。

“有比較纔有鑑別”。牛頓,這個名字應該是家喻戶曉了。他是17世紀英國的科學家,他因他的“萬有引力”定律而一舉成名。可是他的成就並不是天生的啊,可他天生就愛思考。據說,有一天他躺在蘋果樹下,熟透了的蘋果落下來,打中了他的腦袋。其實着也是自然界很常見的事,自古至今,大概有不少人被落下的蘋果砸中過吧。但是有誰想過這是爲什麼?只有牛頓想過:爲什麼蘋果飛不到別的地方去,卻偏偏要掉下地來呢?就是這樣一個衆人皆知的自然現象,引發了他的思考,經過了他不卷的探索研究,他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這看似偶然的一個發現,難道是先天生成的嗎?不,顯然不是,他還不是靠得一粉靈感和九十九分勤勞的實踐嗎?

歷史上有多少人的成就不是汗水造就的。愛因斯坦小時侯沒有任何一點高出常人,甚至有點“笨”,可是經過了他不懈的努力,他還不是攀上了科學的高峯!與此相反的,在我國文學著作《傷仲永》中提到的仲永“七歲能文”,可謂是個“小神童”,然而他沒有好好把握自己的資質,十幾歲時便與常人無異。這所有的一切告訴我們“奪目的`桂冠是用荊棘編制而成的”,成功靠的是汗水,是拼搏,而不是所謂的“天賦”,不是嗎?

有一首歌唱的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那麼我們呢?我們渴望成功,希冀着燦爛的明天,那我們又將怎樣去打造自己的美好前程呢?-——當然是勤奮加汗水啦!“說幹就幹”,我拿出試卷仔細做起來。我拖着下巴,凝視着試卷,時而閉目思考,時而俯身書寫,前幾題很快被我攻下來了,這時,我的信心更足了。揉了揉眼睛,我又低下頭繼續思考起來。可是眼前這題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我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可還是做不對。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可我還在和這道題打交道。猛然,“放棄”這個念頭在我腦邊閃過,這題不會做就算了,何必硬逼自己呢?正在這時,《天才》這首詩在我耳邊響起,腳塌實地去奮鬥吧!我又算了起來。一遍,兩遍……不知算了多久,我終於把這道題攻下來了。此時心中有便有了說不出的喜悅——也許這就是成功的快樂吧!

古人云:“天才出自勤奮”,天才並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先天而成。只要努力奮鬥,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就,造就你的天才夢!

評語:

“天才”自然而然會讓人聯繫起那個與蘋果結下不解之緣的牛頓,還有那個有着“七隻小板凳”故事的愛因斯坦。本文小作者讓這兩位名人又一次告訴我們天才來自何處,特別是牛頓的“愛思考”對天才做了一次新的註腳;而仲永的故事又一次給我們敲起了警鐘。習作有理有據,論述有力。不足之處在於聯繫實際時顯得有些唐突,銜接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