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精選10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島版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島版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精選10篇)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1

國小科學六上教材包括了五個單元的內容,分別是: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主要是關於“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過程性技能”等。下面我就分單元對教材詳細進行分析。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本單元主要知道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組成,瞭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本單元各課設計時,採用了活動體驗,資料引導的模式,通過採集水樣,引入對微生物的認識;通過做酸奶的活動,引入對細菌的認識;通過觀察饅頭或蘋果發黴現象,引入對黴菌的認識,在活動中滲透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利用資料,滲透尊敬科學家,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科學史教育,以及把學到的微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的實踐教育。

在教授本單元時要注意:

1、不要求學生自己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2、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在國小階段只要求學生對細菌、黴菌、病毒這些常見的微生物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係有初步的、粗淺的瞭解,在教學中不必做深入的系統的研究。知道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就行了。

3、教師必須要做好顯微鏡的調試,標本的製作,蒐集等準備工作,學生要做好水樣的採集,實踐活動的開展等,教師必須確保對學生有效的指導。

第一課,水滴裏的生物

注意:

1、水樣的採集。最好是到自然水域去採集,選擇長有水草和藻類的綠色水池,但要注意安全,公園的人工湖最好。按照教材上的做法制作小水塘,教師必須提前兩三週進行安排指導。介紹“澇壩”,觀察顯微鏡下的自來水,展開安全用水的衛生保健教育。

2、必須確保至少四名學生使用一臺顯微鏡,顯微鏡不夠的學校可以向其他學校借。實在借不到的可以找一些關於微生物的視頻資料代替。

3、可以蒐集大量的微生物圖片,搞一個顯微鏡下的世界圖片展。

4、通過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引出微生物的概念,進行科學史的教育。

第二課 做酸奶

本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微生物,瞭解微生物的雙重作用,並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應用與實際生活。

本課要注意的地方:

1、在上課前,先做調查,有多少學生家長會做酸奶,有多少學生和家長一起做過酸奶。

2、將這一課安排爲課後實踐活動,與家長一起完成。

3、製作酸奶的注意事項,見教參P14

4、通過總結做酸奶活動,結合教材提供的圖片,瞭解細菌的一些基本特徵:體積微小,吃食物,繁殖快

5、計算細菌繁殖的速度,對學生較難,一定要學生擺一擺,算一算,第八代細菌大約有256個。

6、瞭解細菌的功與過,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致病細菌的傳播,可以安排學生大量蒐集資料,在全班交流後,組織學生舉辦一期手抄報,向全校師生宣傳。

第三課 饅頭髮黴了

發黴是學生生活中長見的一種現象,黴是什麼?爲什麼會發黴?黴有害嗎?學生對發黴非常感興趣。

1、黴有不同的形態。黴菌是一種絨毛狀、棉絮狀、蜘蛛網狀的絲狀真菌。學生有看到白點,有看到絲狀灰毛,都是黴菌。

2、通過討論饅頭是怎樣發黴的,發現發黴的條件以及黴的呼吸,繁殖、營養等生命特徵。注意要掌握好控制變量。

3、通過以上探究發黴的條件的實驗,探討防黴的方法,真空包裝、低溫冷凍冷藏、乾燥、高溫照射等,化學消毒、射線輻射等方法可以提一提。

4、在提到黴的功與過時,要特別強調在青黴素的發明以前,很多病都無法醫治,它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第四課 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注意:本課中選擇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在教學中也可以選擇其他細胞,但要確保一個是植物細胞,一個是動物細胞或人體細胞,植物細胞基本上是規則的,而人體表皮細胞呈不規則形,細胞之間界限不清。

第二單元 我們的地球

這個單元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導學生從外到內去認識地球。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與地震、地表的變遷等內容。

第一課:地球的形狀

這一課,依次向學生介紹古代、近代、現代人們對地球形狀、大小的認識的科學史,滲透科學是不斷完善、發展的,感受到前人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

1、除了教材提供的圖片、資料,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蒐集更多的資料。

2、藉助計算活動,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地球大小的概念,意識到用計算的數據可以對事物作出解釋。

第二課 地球的表面

這一課,主要是在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1、組織學生蒐集圖片等資料,舉辦信息發佈會,資料展示會等。不必完全按照教材安排的順序。

2、製作地貌模型時,一定要讓學生先談談自己製作的地貌的特點,然後有目的的去製作。

第三課:地球的內部

由於地球內部無法打開,所以,啓發學生思考,科學家是如何掌握地球內部的信息的,只需要學生知道通過地震波來研究地球內部的構造,不需要知道地震波分爲縱波,橫波,以及他們的變化。

製作地球模型也是本課的重點。

第四課:火山與地震

通過本課,知道火山與地震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知道火山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地震的措施。難點是做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

建議本課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研究火山的成因以及危害。第二課時研究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遇震自救措施。

火山噴發實驗可以發動學生多想辦法,不一定拘泥於教材提供的實驗。

網絡上和我這裏,有許多關於火山和地震的視頻資料,可以蒐集後放給學生看。

在討論地震自救措施時,要考慮到各種情況。

第五課:地表的變遷

這一課安排了兩條線,一條是自然力影響地表,如火山,地震,風化,侵蝕等等,一條是人類的認識和活動影響地表的變遷。

注意:地表的變遷是由於多個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新疆和西藏在幾億年前是一片海洋。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互相碰撞,喜馬拉雅山快速崛起,擋住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氣,特提斯海蒸發量大於降雨量,終於在上世紀初全部乾涸。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

這個單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認識物質的變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蠟燭融化時的狀態變化,和燃燒時變成新物質的狀況,認識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2、認識典型的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鐵釘生鏽、肥皂的去污等。

3、認識物質的化學種類。通過探究變色花變色的奧祕來認識兩類物質: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

4、瞭解洗滌劑去污的道理。

由於這個單元涉及一些化學知識,教師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知識的深淺度,從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周圍常見物質的變化,進行初步的解釋,沒有必要深究,國小階段只是啓蒙教育,切忌把國小科學課上成國中化學課。

2、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教師一定要蒐集大量資料,掌握本單元涉及到的化學知識,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反覆的做實驗,確保學生實驗成功。

3、多組織交流討論,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第一課:蠟燭的變化

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蠟燭融化和燃燒的實驗,認識物質的兩類變化。

難點是尋找證據判斷物質變化的種類。

1、讓學生理解產生新物質難度較大,教師一定引導學生反覆進行討論。

2、一定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產生新物質,都會有顏色變化,產生髮光發熱現象,產生氣泡等。

3、P32頁的六個實驗,如果這一課上一課時,就從中選擇1-2個實驗完成,如果分兩課時,那就都做。

4、白糖加熱後,會由固態變成液態,這時屬於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當白糖繼續加熱到變黑,白糖就變成了新的物質。

第二課:鐵釘生鏽了

1、當學生回答它見過的生鏽的物品時,教師一定要追問在哪裏見到的,在這裏強調環境因素,爲研究鐵釘生鏽的原因奠定基礎。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例子,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其他例子,比如:沒有洗淨的鐵鍋、教室裏的鐵簸箕等等。

3、學生在設計實驗時,器材的選擇,條件的控制等等,肯定考慮不周全,教師要利用分組彙報,全班交流等活動,完善方案。

4、P35,先引導學生搞清楚鐵鏽產生的條件,即:水和空氣.然後再討論防鏽的方法,儘量讓學生多想辦法,只要能隔絕水和空氣的辦法都行。

5、除了鐵會生鏽,其他的金屬也有生鏽現象,如鋁。

第三課:變色花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常見的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難點是用自制的指示劑檢測身邊物質的酸鹼性。

1、對於酸鹼的性質,只要求掌握遇指示劑變色,至於酸鹼的其他性質,以及指示劑爲什麼會變色,不屬於國小學習的範疇。

2、紫甘藍汁只能初步檢驗物質的酸鹼性,要想得到準確的結果,可以用試紙以及其他指示劑。

3、酸性物質的範圍遠遠大於酸性食品,二者不能等同。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

4、檢測時應將物質取出一些,如果被測物體是水溶液,可以直接滴加指示劑,如果是水果,必須擠出汁液才能檢測,如果被測物質是固體,必須加水攪拌。

第四課:洗衣服的學問

這一課的重點是會做洗滌用品去污實驗,瞭解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滌用品。難點是學會控制變量。

可以採用模擬表演的形式展示去污原理,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水、油、洗滌劑,用語言和動作演示去污原理。

象什麼親油基、親水基等,都不需要給孩子講出來。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

這個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是由五個部分內容:

1、登月之旅。研究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瞭解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識,瞭解登月的基本情況。

2、太陽系大家族。瞭解太陽系大家族的成員,瞭解司四季的形成,模擬太陽系的行星運動,瞭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

3、看星座。觀測天空中的星星,瞭解四季主要星座。

4、探索宇宙。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5、地球外有生命嗎?這一問題至今誰也沒有答案,科學家在研究,國小生同樣也在研究。

第一課:登月之旅。

1、教師應多找一些人類認識月球的歷史的科教片,我這裏有一些,如果哪位教師需要,可以到我這裏找。

2、P43,用手電筒照射石子在沙盤上擊打出的坑,最好是在遮光的情況下,更像月球的環形山。

3、結合現在最新資料,向學生介紹世界各國的登月計劃,以及登上月球的好處。中國的登月計劃叫“嫦娥計劃”、日本的登月計劃叫“月亮女神”等等。

第二課:太陽系大家族

重點是瞭解太陽系的主要天體。難點是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和行星公轉週期的關係。

1、強調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同時進行。

2、有條件的儘量使用視頻資料展示太陽系大家族,越直觀越好。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太陽系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學生沒有找到資料的,教師可以補充。

3、做行星的公轉週期的實驗,要把小組分好,到操場上分散進行。每個小組有轉橡皮塞、記時、記錄、監督等成員。

4、要求學生每次轉動10圈,然後用轉動時間除以10,至少重複三次,取平均值爲公轉週期。

第三課:看星座

這一課最困難的就是城市學校放學早,無法由教師組織學生觀測星座,作爲觀測任務,學生回去觀測。在此基礎上,播放視頻資料,結合星座故事,初步學會觀察星座辨別方向的方法。

1、肉眼看到的星不全是恆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可以用肉眼觀察到。

2、北斗星指東是春季;指南是夏季;指西是秋季,指北是冬季。

第四課:探索宇宙

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宇宙歷程,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1、適當穿插一些望遠鏡的資料,不同望遠鏡的優缺點。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本課上成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

3、出一期探索宇宙的手抄報。

第五課:地球以外有生命嗎

現在,大多數科學家認爲只要有水?合適的溫度,等條件,就有可能有生命,所以到現在基本上一無所獲!其實,他們是在沒有地球人的星球上尋找地球人,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向太空發射包含地球位置以及人類星系的飛行器是否合適?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

第一課:假設

重點:懂得假設是有依據的猜測。難點是明白經驗會造成假象。

第二課:實驗

重點:識別模擬實驗和對比實驗。難點是如何控制對比實驗中的不變量。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本冊教材由以下五單元組成:《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遺傳與變異》、《假設與實驗》,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

1、探究對象主要是認識系統與平衡

2、過程與方法着重與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

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爲主。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是瞭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並有意識地應用到科學知識指導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單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水滴裏的生命》、《做酸奶》、《饅頭髮黴了》、《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的,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與地震》、《地表的變遷》。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是屬於“物質世界”板塊中“物質的變化範疇”,教材從生活中熟悉的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是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積極性。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我們周圍的變化》《鐵釘生鏽了》、《變色花》、《洗衣服的'學問》、《單元總結》。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現象就行了,這是十分複雜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講解的太深奧。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中包括以下內容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證據爲基礎;

2、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假設》、《實驗》

三、基本情況分析

1、本學期我任教六年級兩個班科學,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3、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往往活動的實效性較差,學生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不繫統,良好的探究習慣需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待培養。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會制定研究計劃,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小專題研究。開展資料蒐集活動。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科學遊戲、辯論會、報告會、交流會、科學幻想等。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小教學規程》,按照《鄂托克旗教育體育局關於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落實 “讓我們一起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努力打造“導學型”高效課堂,以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爲突破口,突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兩大重點,弘揚孝德文化,紮實開展學校文化和“三風”建設工作,做到“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的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於“顯微鏡下的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瞭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繫;“我們的地球”主要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 “物質在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探索宇宙”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鍊自己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蒐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並有一些設計與製作的活動。

四、教學基本目標

㈠科學探究

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並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㈡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關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慾望,並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㈢科學知識

獲得有關“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質的變化”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教學措施

㈠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㈡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㈢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㈣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㈤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㈥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㈦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㈧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㈨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㈩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什麼是草本植物、什麼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標:能夠辨別植物的莖的主要特徵,並根據它的特點辨別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標:在相互的合作中,體會學習科學的樂趣和學會相互合作。

教學重點:

能根據某一植物的特點,正確的辨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學難點:

能根據某一植物的特點,正確的辨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比較小草和大樹(外出觀察)

1、導入:對於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植物,我們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們也將到校園裏去看看,尋找一些小草和大樹進行觀察,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組爲單位,聽從小組長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樹和隨意的採摘小草和樹枝;

(3)、認真的觀察,及時的做好記錄。

3、觀察

4、整理彙報:

(1)、“我”觀察到的小草

(2)、“我”觀察到的大樹

(3)、歸納:你發現小草的莖和大樹的莖有什麼不同嗎?

5、認識:

像蟋蟀草一樣具有比較疏鬆、柔軟、支持力弱的.莖的植物,稱爲草本植物;像玉蘭樹那樣具有比較緊密、堅硬、支持力比較強的莖的植物,稱爲木本植物。

6、辨別:我們常見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動二:給植物分類

1、導入:認識了許多的植物後,你會從些方面來對它們進行分類呢?

2、觀看書中提供的圖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類的標準;

3、小組內討論分類的標準;

4、根據分類的標準給植物進行分類;

5、彙報分類的結果;

6、統計:全班同學共找到多少種分類的方法?

三、拓展:認識一些新的植物

綠藻

水綿

腎蕨

苔蘚

板書設計: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5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學生260多人。我教四個教學班。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瞭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工具和機械的知識,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麼樣使用工具,槓桿、輪軸、斜面、滑輪等機械的認識及作用的研究。

2、形狀與結構知識,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怎樣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狀與承受力的關係。

3、能量知識,包括電和磁的知識。認識電磁鐵及磁力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4、生物的多樣性。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等。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做有關電和磁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使用工具,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2、指導學生認識生物多樣性的事實,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學生用聯繫、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學生會做有關電和磁的實驗。

2、引導學生認識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3、教育學生用變化,運動,聯繫的眼光去認識事物。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做電和磁的實驗,觀察其有關想象,概括其有關電磁磁力大小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有關生物的知識,教育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次教學內容課時

第1周常規訓練1課時

工具和機械:1——2使用工具、槓桿的科學2課時

第2周3——5槓桿類工具的研究、輪軸的祕密、定滑輪和動滑輪3課時

第3周6——8滑輪組、斜面的作用、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3課時

第4周機動第一單元複習3課時

第5周形狀與結構:1——3抵抗彎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拱形的力量3課時

第6周4——6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3課時

第7周7——8橋的形狀和結構、用紙造一座橋3課時

第8周機動第二單元複習3課時

第9周能量:1——3電和磁、電磁鐵、電磁鐵的磁力(一)3課時

第10周4——6電磁鐵的磁力(二)、神奇的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3課時

第11周7——8電能從哪裏來、能量與太陽3課時

第12周機動第三單元複習3課時

第13周生物的多樣性:1——3校園生物大搜索、校園生物分佈圖、多種多樣的植物3課時

第14周4——6種類繁多的動物、相貌各異的我們、原來是相互關聯的3課時

第15周7——8誰選擇了它們、生物多樣性的意義3課時

第16周機動第四單元複習3課時

第17——20周複習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啓蒙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爲宗旨。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本人擔任六年級c209和c210兩班的科學教學工作。總的來說,兩個班的學生都很喜歡上科學課,上課發言積極,特別喜歡實驗操作、製作比賽和室外實踐活動。兩個班比較,c210班的學生在準備材料、完成作業方面更認真,而c209班的學生思維敏捷,課堂紀律雖欠佳但常有驚人之語。

三、本冊教材分析:

1、教學的總目標

a、科學探究

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並能有條理地敘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並能用於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並製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c、科學知識

初步瞭解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現形式與轉化的有關知識。

2、教材內容概述和學習方法

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境”爲主題,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爲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祕”、“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生物與環境”—— 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閱讀科技史等。

“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

“地表變化的奧祕”——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數據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後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

“能量”—— 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打開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科技史、調查、製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

“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祕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閱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祕,瞭解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

四、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開展科技興趣小組,開展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本冊教學所需活動器材及課時安排

單元 —— 課時安排 —— 課題 —— 活動器材準備

(一)、生物與環境——(共7~8課時)

1、一棵“頑強”的小樹: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乾膠、玻璃杯、大小質地一樣的紙盒2個、培養皿、一盆植物苗等。

2、從“南橘北枳”說起:與本課學習內容相對應的生物圖片

3、走進池塘:池塘羣落掛圖、製作生態瓶的材料

4、假如大樹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塵暴等掛圖、繩子、溫度計、表面沒有任何覆蓋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蓋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蓋的木板、水盆、灑水壺等。

(二)、營養與健康——(共6~7課時)

1、食物中的營養:酒精燈、鑷子、碘酒、紙、饅頭、米飯、肉、煮熟的雞蛋清、生(熟)土豆塊、生(熟)胡蘿蔔、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與吸收:可以食用的饅頭、米飯等澱粉含量多的食品,約90釐米長的線繩一根。

3、飲食與健康:身高體重計、有安全隱患的食物調查表。

(三)、地表變化的奧祕 ——(共8~9課時)

1、地表在變化:因自然原因導致地表變化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反映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文字資料。

2、地震: 地震發生時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筷子、白紙、侯風地動儀掛圖、震前預兆的掛圖或錄像資料。

3、火山: 火山噴發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土豆泥、番茄醬、石棉網、酒精燈、三腳架等。

4、岩石也變化:酒精燈、石頭(最好選用風化程度比較大的頁岩)、鐵絲、布條、燒杯、冷水、稀鹽酸、滴管、石灰岩、與本課相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5、走進礦產:礦物及其提煉物標本、當地礦石標本、無釉瓷片、刻刀、銅鑰匙、鐵釘、磁鐵、放大鏡等,介紹煤的形成及開採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6、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課前佈置學生蒐集因人類活動造成地表改變、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四)、能量家族——(共7~8課時)

1、能量家族:上發條的小鬧鐘、玩具唧筒、不同的能量表現形式的物體圖片、廚房工作的場景圖、瓦特改進蒸汽機的科技史資料、介紹生活中各種不同能量表現形式的物品的資料等。

2、熱能變、變、變:關於探究熱能奧祕的歷史資料、紙風車在燃燒的蠟燭上方轉動的演示實驗裝置、橡皮筋、一端閉合另一端帶有膠塞的鋼管、繩子、水等。

3、電錶轉呀轉:法拉第發電機模型圖、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全景圖、幾種不同規格的電能表(實物或圖片)、家庭用電情況調查記錄表等。

4、太陽能的利用: 關於介紹太陽能的針對性比較強的資料、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

5、打開能源寶庫: 日常能源使用調查表

(五)、月球——(共2~3課時)

1、探索月球的祕密:有關“阿波羅”登月的圖像資料、大塑料盆、細沙、小石子等。

2、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的圖像資料、籃球、明暗球(將1個較大的球一面塗成黑色,一面塗成白色)、粉筆、記錄紙、筆等。

(六)、我們怎樣做判斷——(共2課時)

1、我們怎樣做判斷: 關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資料、研究昆蟲時的過程性資料、整理記錄表。

2、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不同年齡的樹幹的橫切面圖、能夠凸現環境影響樹木生長的完整年輪圖、記錄紙等。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無處不在的能量、寶貴的能源、太陽家族和海洋能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於“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動植物、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瞭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繫;“無處不在的能量”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太陽家族”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鍊自己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蒐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並有一些設計與製作的活動。

四、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並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關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慾望,並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無處不在的能量、寶貴的能源、太陽家族和海洋能源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五、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七、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爲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爲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1—2)班的科學課。六年級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微小世界”是向學生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接下來要研究放大鏡下的晶體,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環境與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此前他們參與了有關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許多探究活動,但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觀察的視角。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慮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方面的內容,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爲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象、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三、教學目標:

(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二)繼續發展學生對對比試驗中變量的識別和控制的能力,學習運用對比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技能,學會細緻的觀察。

(三)讓學生學會將記錄和數據轉化爲證據,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建構科學概念,學會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事物。

(四)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使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觀察法、實驗法、信息資料蒐集、整理資料法

五、具體措施

(一)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二)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三)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四)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五)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七)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八)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九)充分應用各類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周次教學進度課時數備註

第一週1.病毒1課時

第二週2、細菌3饅頭髮黴了1課時1課時

第三週4.食用菌5.蠟燭的變化1課時1課時

第四周6.食鹽和水泥7、鐵生鏽.1課時1課時

第五週十一假期

第六週8.牛奶的變化一、二單元複習1課時1課時

第七週9.靜止和運動10、距離和時間1課時1課時

第八週1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12、物體的運動方式1課時1課時

第九周13、運動的物體第三單元複習1課時1課時

第十週複習,期會考試2課時

第十一週14、白天與黑夜15、晝夜與生物1課時

第十二週16、四季更替17、彎彎的月亮1課時1課時

第十三週18、日食和月食19、登上月球1課時1課時

第十四周20、蚯蚓找家21、變色龍1課時1課時

第十五週22、植物向哪裏生長2課時

第十六週23、密切聯繫的生物界24、珍稀動植1課時1課時

第十七週25、生物的啓示科學探索的故事第四、五單元複習1課時1課時

第十八週研究與實踐2課時

第十九周全冊複習2課時

第二十週複習2課時

第二十一週複習考試2課時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9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爲教材的主線,根據探究過程依次分爲“觀察與提問”、“猜測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爲“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同學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同學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開設“問題銀行”,使同學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鼓勵同學大膽猜測,培養同學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配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同學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在表示形式上,充沛考慮小同學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利用遊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畫、科幻作品等小同學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同學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是重視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使同學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溢陽光;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小同學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同學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加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身的假設。

4、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身的假設。

四、同學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同學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課便主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習慣於被老師牽着走,很少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並去發生疑問並考慮或實驗從而獲取知識更不用說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了。因而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同學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同學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同學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同學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同學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同學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同學在相互交流、合作、協助、研討中學習;

8、給同學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同學自身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身得出結論,並把自身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沛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同學參與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科學問題 1課時

在實驗中探祕 1課時

研究仍在繼續 1課時

第二單元 讓生活充溢陽光

讓生活充溢陽光 1課時

探尋光的路線 1課時

把光請進來 1課時

我的“陽光小屋 1課時

第三單元 大家動手做樂器

奇思妙想——設計篇 2課時

心靈手巧——製作篇 2課時

精彩紛呈——展示篇 2課時

第四單元 登上健康快車

我給健康下“定義” 1課時

登上健康快車 1課時

健康大本營 1課時

第五單元 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案例分析:對蚯蚓的探究 1課時

難忘的科學探究過程 1課時

總複習1課時

考試 1課時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10

一、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髮言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是:

1、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

2、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爲重點;

3、充分反映我國國小自然改革的成果,並積極融入世界科學教育改革的精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上說法是我們在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全冊教材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展開。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

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能量

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

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製作生物分佈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三、素質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