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着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麼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纔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瞭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3、(過渡)千年聖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現在你們觀察下,有什麼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緻,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後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瞭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蒐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着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後就很難再見,於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爲什麼這麼著名呢?這裏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麼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纔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願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學生讀詩句,交流:前兩句描寫了孟浩然告別的情景,後兩句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我們在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位,知道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哪個同學能幫我貼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爲什麼這麼貼?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麼意思?(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從哪知道的?(註釋)真好,結合註釋是弄清古詩意思的好辦法。

師:煙花給你們什麼感覺?(漂亮,綻放……)爲什麼用煙花形容三月呢?還可以說什麼樣的三月?

生:百花盛開的三月,爭齊鬥豔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月……

師: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現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去揚州,李白彷彿看見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

師:老師請大家欣賞下這時的江南一帶的美景。(播放課件)此時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麼想說的?(小結: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出遊自然十分羨慕。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

師:有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想象剛纔說的畫面並帶自己的感覺讀讀這兩句詩。

2.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指名說:船。幾隻?生:一隻。師:詩中哪兒告訴我們?生:孤帆。師:對!孤帆就是?生:孤孤單單的一隻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隻(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爲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爲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爲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擊課件一支孤帆。)

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讀讀,指名讀。你的眼裏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裏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範讀,再來一遍。齊讀。

3.“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麼?

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麼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願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們積累過的送別詩來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能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就像老師上課開始時介紹過的,送別詩已經成爲當時一種風俗,有許多詩人都在送別他的親人和朋友時,寄情於詩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厚義。請看(出示送別詩)古詩的學習還需要平時的積累,希望大家課下能多積累、多背誦送別詩。

6、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看什麼啊?生:江水。哪句詩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麼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爲什麼李白還不離開啊?生:捨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捨。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捨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

加上第三句詩,誰來?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⑴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唸——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

8.

師:是啊!人雖分,情永在,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目送朋友遠去的情景,抒發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一年後,李白對自己的朋友,對當時送別孟浩然的情景仍舊念念不忘。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範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五、小結

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從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佳詩中,我們感受着古人那濃濃的情意,其實這樣的深情誰沒有遇到過呢?誰沒有這樣的親人朋友呢?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我們繼續感受詩人王維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

六、作業

課下,背誦默寫這首詩,可以蒐集送別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還可以把這首古詩改編成一篇小故事,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圖片——揚州城圖片

依依惜別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爲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發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拓展送別詩積累擴大學生閱讀量,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在操作過程中,在朗讀方面效率低,範讀還要多揣摩,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係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讚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難點】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方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詩人們爭先歌詠的題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板書標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詩人李白和寫作背景。

3.回顧以前學詩的方法。(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詩的大意,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作者在黃鶴樓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讀

1.學生思考詩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誰?

2.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是什麼意思?

(武漢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西辭是西邊辭行的意思,就是離開西邊,順江東下到揚州。)

4.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引領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四)鞏固提高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小組內交流,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五)小結作業

小結: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作業: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蒐集這一類詩的興趣。佈置預習作業。

四、教學反思

首先,國小段的詩詞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需要老師採用多種朗讀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其次國小課堂應是非常活潑,充滿活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寓教於樂,從而樂學、好學。此外,古詩詞約義豐,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3、理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後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讚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爲“詩仙”。

2、師:真棒!一猜就準!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爲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屏幕出示全詩。)

二、解題,介紹背景資料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藉助註釋,想想題目講的什麼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相機板書: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讀,理解詩意

1、師:李白爲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讀古詩。)

2、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

(學生讀。)

3、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

(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生齊讀全詩。)

4、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

5、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⑴ 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

(學生質疑。)

⑵ 指名講詩意。

(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⑶ 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6、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7、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敘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2、師:讀得真細緻。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煙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⑴ 教師讀詩,讓學生體會江南美景。

師:大家想讀讀嗎?

(學生齊讀。)

⑵ 老師講解大意:

詩中的江南,無邊的翠綠映襯着鮮豔的春花,到處鶯歌燕舞。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風中輕輕的飄舞。多麼明麗的江南啊!後兩行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朦朧迷離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樓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着,若影若現,似有似無。多麼詩情畫意的江南的春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齊讀《江南春》。)

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學生作答。)

師:詩人在平淡的敘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寫法太絕了!

4、後兩行詩寫景,更是絕妙!來品品吧:

⑴ 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師:“盡”的是什麼?不“盡”的又是什麼?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後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生:沒有。)他在幹什麼?(生:他久久地不願離去,仍注視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師:李白看見了什麼?(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⑷ 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學生分組討論。)

生討論,彙報。

⑸ 對!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朗讀並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2、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配樂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後來又爲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註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聽了會幫助你們更深地理解這首古詩。播放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

【板書設計】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長 孟浩然

心相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⑴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學講解古詩;

⑵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6分鐘。)

1、你認爲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爲什麼?

3、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爲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集體合作爲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說了什麼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麼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麼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範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麼意思?

生:老朋友。

師:要去哪裏?

生:揚州

師:什麼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裏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爲什麼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麼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後,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爲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爲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後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麼?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麼?)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嘆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爲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着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裏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麼?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瞭解詩句意思。

2、多誦讀,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瞭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爲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又一首表現朋友相送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黃鶴樓最早建於三國時期,有“天下絕景”之稱,歷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誦孟浩然的詩,如《春曉》。

之:往,去。

廣陵:地名,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提示:是誰送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

三、自學古詩、自主探究

1、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2、藉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學古詩,記下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4、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⑴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⑵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爲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溼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着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一隻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涌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⑷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老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練習背誦。

四、總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裏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五、作業

1、課外閱讀李白、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完成一幅古詩配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着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⑴黃鶴樓在哪裏?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⑵揚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爲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裏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瞭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遊。李白也喜歡漫遊,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裏,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說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爲有着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爲知己。

⑶帶着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看着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美詩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爲什麼只看到一隻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麼話想對李白說?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 孟浩然

難捨難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麼,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爲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麼?(請你來說)(誰送誰、在哪裏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板書:送別李白—————孟浩然)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蒐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範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註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藉助下面的註釋,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說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裏的“西辭”你怎麼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說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說,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說什麼呢?

練習說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麼說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說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着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後面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千古傳誦,其中蘊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爲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因爲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捨;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捨、難捨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爲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纔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做到書寫認真、規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技能目標

增強學生理解送別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熟讀古詩,試着理解詩歌。

師:課件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生字、詞語)。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你們以前學過他的什麼詩?大家背一背李白的詩好不好?(學生背誦李白的詩歌,教師鼓勵)

2你們願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說明】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利用課件播放伴有悠揚的古箏音樂的範讀,學生注意聽朗讀時的節奏。

2、你也想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朗讀)

3、學生齊讀古詩,感知詩意。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分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6、反覆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設計說明】

多讀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古詩的一中捷徑,在讀中感知詩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悠揚的背景音樂更能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註釋理解題目意思、再次瞭解作者。

(出示課件中註釋及作者生平事蹟)

2全班交流,瞭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得是誰?簡介孟浩然其人,並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瞭時間。(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貌和簡介)

(2)反覆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試着解釋意思,先互評後師評)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裏,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後兩句作爲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送別時意境的想象。

(學生根據註釋和圖文,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生練習朗讀,並加上動作。

(3)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設計說明】

將電教資源和參與式教學融爲一體運用在課堂,尤其是在古詩的教學中效果很明顯,學生積極主動的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四、練習背誦,感悟全詩

1、聽課件範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音樂伴奏下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感悟全詩(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師問:學習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生答:依依不捨之情,或依依惜別之情,或兩人的深情厚誼等等。(教師鼓勵與總結)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學習本詩歌曲

(教師播放課件中關於這首詩所譜的歌曲,學生學唱,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說明】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六、教師總結

離別是憂,離別是愁,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通過敘事、寫景表現了朋友之間難分難捨、依依惜別之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讓我們一起背誦這首詩,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你我的感動和溫暖。

七、佈置作業

解釋這首詩的意思並說說自己讀後的體會

【設計說明】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此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附: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依

煙花三月下揚州。依

孤帆遠影碧空盡,惜

唯見長江天際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爲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導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通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着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裏,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着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爲什麼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爲只有一隻小船載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爲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裏,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爲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

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裏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

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