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2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2篇)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1

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真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着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並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於整個的國小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對於植物本身有什麼作用等以風仙花爲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週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和認識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爲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

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維恩圖、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並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着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繫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5、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繫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繫,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2

一、班級情況: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任務。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於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徵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初步瞭解。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我愛做實驗等內容。因此,我將和孩子們一道,並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希望這22個孩子在科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遊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緻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爲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導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着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制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爲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制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制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蒐集有關數據並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爲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瞭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緻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祕):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爲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啓示”、“磁鐵遊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遊戲”、“哪裏磁力大”、“自制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裏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爲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通過放大鏡、棱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裏”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對象的變化,培養細緻、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量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數據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採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數據,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侷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複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週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繫、科學與社會的聯繫。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瞭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瞭解彩虹的形成。

四、重點難點

1、會用溫度單位做好每次測量的記錄。

2、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3、會描述不同天氣現象的特點。

4、學習繪製氣溫曲線圖並能分析數據得出某些結論,交流有關發現。

5、能細緻觀察蠶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徵,以及蠶卵孵化的過程,並用合適的方式做好記錄。

6、瞭解昆蟲一生中形態發生的重大變化,培養學生欣賞生命,爲生命而讚歎的科學情感。

7、能在對古老的指南針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上,模擬製作出指南針。

8、瞭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9、通過影子游戲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影子祕密的興趣。

10、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圖文說明製作小孔成像盒。

11、通過觀察與水有關的光現象,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整理有關實驗信息,認識水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五、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項目——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衝突、自主求證、佈設“迷宮”等方面着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爲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薰陶等。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冷與熱)7課時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6課時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8課時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祕)4課時第五單元(多彩的光)8課時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2課時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3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爲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爲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三個班。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強。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爲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2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爲五個單元:

1、遊戲裏的科學:(1———6)課,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力的現象進行研究,如推力和拉力;物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形成的摩擦力;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等等,讓他們對力的各種現象有一個親歷的活動,體驗科學探究。

2、太陽與時間:(7———10)課,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並通過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發現利用太陽計時的方法,瞭解計時工具發明的過程。

3、電的本領:(11——14)課,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探究方法揭開一個個與電有關的謎。能夠組裝簡單的電路,正確使用常見的用電器,做到安全用電,更好地爲學生的生活服務。

4、我們的身體:(15———18)課,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對生命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生命世界的熱愛,對生命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以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的意識。

5、動物王國:(19—22)課,以學生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爲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後收穫的樂趣,同時瞭解、認識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的基本特徵。讓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本質。

6、研究與實踐:(23、24)課,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和計劃;培養學生“調查與研究”等實踐能力,從而實現開發學生科學學習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爲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爲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第一單元:遊戲裏的科學六課時

第二單元:太陽與時間 六課時

第三單元:電的本領 五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五課時

第五單元:動物王國六課時

第六單元:研究與實踐二課時

本學期上課18周共36課時,其中新授30課時,複習考試2節,機動4節。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4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既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儘可能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全面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能克服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專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幫助。並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事實。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mdash;mdash;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爲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活動的'開始;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第一個活動;更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希望老師們要做實這個活動,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瞭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基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爲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數據”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爲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教學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貪多、貪全。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裏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爲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爲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如對《植物的一生》單元的教學。

4、科學教育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爲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爲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爲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如對《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觀察與測量》可以作爲全冊整理

三、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註

13.2-5我們周圍的土壤瞭解土壤3月2日開學

23.8--3.12肥沃的土壤

33.15--3.19土壤的保護

43.22--3.26單元總結

53.29--4.2認識固體(2)

64.5--4.9把固體放到水裏認識液體(1)

74.12--4.16認識液體(1)把液體倒進水裏

84.19--4.23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單元總結

94.26--4.30果實和種子(2)

105.4--5.7根和莖(2)

115.10--5.14葉和花(2)

125.17--5.21植物和我們(1)單元總結

135.24--5.28今天天氣怎麼樣氣溫有多高

145.31--6.4雨下得有多大(2)

156.7--6.11今天刮什麼風氣候與季節

166.14--6.18單元總結

176.21--6.25複習考查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5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岩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瞭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瞭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岩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瞭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槓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裏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裏有什麼,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6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重視老師的表揚,不怕犯錯,很少有羞怯感。他們處在發育階段,尚未定性,發音器官較成人的靈活,因此模仿外語的語音語點遠比成年人容易。他們的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好,但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不強。他們愛玩、愛唱、愛遊戲、愛活動,這一切都是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三年級個別學生還存在頑劣和懶惰傾向,上課愛搞小動作、課下作業完成不及時的壞毛病,學習效率也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趣味教學的模式,課上多爲學生創設習得語言的環境,盡最大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加強學習英語的能力。

2、課堂上加強學習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和聽力能力;培養學習的積極態度、自信心、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本學期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和良好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

2、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幫助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爲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26個字母教學(字母教學是重中之重),會話教學和詞彙教學。

難點:

1、字母的讀音和書寫,要讓學生分辨易於混淆的發音和學會用正確的書寫體形式來書寫字母;

2、會話教學,學生能在相應的情景下學會說相應的話來進行簡單的交流。

五、具體措施和方法

1、注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組織和課堂安排靈活,以學生爲主體,短時間、高頻率、保證學生多次接觸英語和足夠的實踐量,加大每個學生的實踐量,多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認真鑽研教材,改進教法。貫徹精講多練,以練爲主的原則,抓好基礎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3、堅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錄音等多媒體軟件,還有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來示範。把各種各樣的人物、情景和實地表演等結合起來,身體力行,與他們交朋友,一起遊戲、一起聽說,使他們在有趣而輕鬆的氣氛中感到學習英語並不是件苦差事,潛移默化,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興趣也隨之越加濃烈。隨着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增加,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進來一塊做學習英語。

4、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抓好預習、聽課、複習、作業、書寫、朗讀、口語操練、提問及語言行爲習慣的培養。

5、注意傳授知識與及時評價相結合。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後的同學找出差距,及時改進。

六、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能聽懂、會說簡單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3、能聽、說、認讀、寫單詞並進行簡單地運用。

4、培養兩人對話以及小組對話合作的能力。

5、能唱歌曲。

7、能聽、說、吟唱歌謠。

七、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3、活用教材,根據學生會的實際情況,將每單元各個板塊重現組排降低難度。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後作業,落實鞏固知識,並加以運用。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7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1、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2、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3、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4、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1、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2、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3、給困難生以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8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爲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爲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44人,兩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的第一批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爲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學期教學目標

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於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較三年級上學期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岩石》《動物王國》《電的本領》《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共22個課題。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爲手段,以科學探究爲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爲主,社會實踐爲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爲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各單元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六、教學時數和課時安排

第一週:小車的運動、玩滑梯的啓示2課時第二週:蹺蹺板1課時第三週:彈簧的學問1課時第四周:有趣的磁鐵2課時第五週:空氣在哪裏、熱空氣2課時第六週:風的形成、地球的外衣2課時第七週:土壤裏有什麼1課時第八週:土壤的種類1課時第九周:土壤與植物1課時第十週:認識岩石1課時第十一週:做個岩石百寶箱1課時第十二週:螞蟻、它們都是鳥2課時第十三週:貓和兔1課時第十四周:多樣的動物2課時第十五週:燈泡亮了1課時

第十六週: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1課時第十七週:誰的本領大1課時第十八週:安全用電1課時第十九周:期末複習4課時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過分強調趣味性、遊戲性,忽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2、過分強調“情境”、“快樂”教學,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

3、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視課堂教學的組織性。

4、過分注重過程評價,忽視結果評價

5、過分強調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忽視傳統的實驗教學。

八、教具準備

天平、槓桿尺、指南針、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圓形磁鐵、燈座、開關、電池盒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9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爲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爲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140人,三個班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19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爲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2)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物品,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3———6)課,以“學生對周圍聲音的觀察、認識”爲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爲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光與我們的生活:(7——10)課,以“學生對光的認識和體驗"爲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電的科學:(11———13)課,以‘‘學生對電已有的認知"爲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生活中電的來源、生活中的用電、電器的認識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電的特點。

5、磁的認識:(14——16)課,瞭解磁的用途,如何製作小磁針,引領學生 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6、信息與通信:(17———19)課,以“學生對信息的發展的認知’’爲線索,引領學生嘗試瞭解未來通信的發展方向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聲》、《光》、《電》、《磁》《信息和通信》五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爲手段,以科學探究爲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爲主,社會實踐爲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爲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 第1課

第二週 第2、3課

第三週 第4 、5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五週 第8課

第六週 第9課

第七週 第10課

第八週 複習

第九周 機動

第十週 其會考

第十一週 第11、12課

第十二週 第13課

第十三週 第14課

第十四周 第15、16課

第十五週 第17課

第十六週 第18課

第十七週 第19課

第十八週 複習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 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 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爲開,是因爲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爲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爲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爲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爲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三年級共有2個班,是三年1班和三年2班。三年1班有學生22名;三年2班有學生27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11

一、教學原則

本次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通過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展好奇心和探究欲,加強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探究問題的策略,爲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將繼續擔任三年級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個班的學生都很活潑好動,思維敏捷,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

1、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天生具有好奇心,他們對花鳥魚蟲和物質特性很感興趣,只要引導得當,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

2、學生們已經瞭解《科學》課程由不同的活動組成,在課堂上也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樂趣。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爲課前準備做好準備。

3、儘管學生們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他們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還需要提高,特別是動手實驗能力較弱,他們往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而不瞭解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繫。

4、學生對實驗很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研究事物的內在構造。

5、學生認識關於科學探究方面的知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制定實驗計劃方面的能力還比較薄弱。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少對科學學科重要性認識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包括“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和水的變化”和“磁鐵”四個單元。教學內容與學生上學期學習的內容類似,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和方法上與上學期有所不同,主要讓學生觀測事物的變化過程並探究變化規律,是國小科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讓學生以風仙花爲例,探究植物生長的變化過程、原因以及不同器官對植物生長和功能的作用。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教給學生認識蠶的生命週期,並幫助他們瞭解其他生物的生命週期和人類生命週期。

瞭解溫度的變化及水的三態變化,主要需要掌握以下知識點

一、溫度與水的變化

1、 認識溫度: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瞭解溫度與物體熱量變化的關係。

2、 水的三態變化:學習水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規律,瞭解熱量在三態變化中的作用。

3、 循環運動: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運動,體現了三態變化的重要性。

二、磁鐵單元

1、 磁鐵的性質:通過實驗研究,瞭解磁鐵的性質。

2、 指南針製作: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3、 應用與用途: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及其與性質的聯繫。

本教材的教學特點:

1、 核心概念的確定:圍繞核心概念建立教學活動,使教學目的更加明確。

2、 組織活動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通過使用不同的圖表,學生可以更好地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深入理解科學知識。

3、 資料厙的設置:通過提供相關資料和拓展性活動,爲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提高教材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 學生需要掌握植物的生長週期、適宜條件、各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等基本知識。

2、 學生需要了解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掌握壽命與生活環境的關係,認識繁殖的'重要性。

3、 學生需要了解溫度的測量方法及其與物體熱量變化的關係,掌握水的三態變化及其與熱量的關係。

4、 學生需要了解磁鐵的性質、兩極相互作用的原理、磁力大小變化及其與用途的聯繫。

二、科學探究

1、 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測量、提出問題、預測、記錄、處理信息、描述變化、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掌握動植物的生命週期。

2、通過研究溫度計的結構和使用中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溫度變化來完成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探究水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並概括其各種狀態之間的變化規律,涉及“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過程。

3、在討論和交流中,採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實驗探究磁鐵性質,並用記錄表記錄實驗並加工總結證據得出結論,解決簡單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併合理設計製作磁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強調用事實說話的思想,樹立實證主義科學觀;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理解長期堅持的重要性,認識生命週期的規律和環境因素及疾病的關聯,領悟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體現尊重生命的態度。

3、注重觀測和記錄及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不斷變化和不滅(循環)的觀念。

4、培養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實驗探究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熱愛祖國,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關注物質世界中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教學重點在於研究溫度計結構和使用、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探究其變化規律,以及使用簡單材料和方法探究磁鐵性質,製作指南針。教學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形成實證主義科學觀和培養觀測記錄和數據處理的能力。

本冊的教學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學生將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觀察和記錄的習慣,並學習如何用流程圖和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此外,我們還將強調基本實驗技能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觀察,並通過以下科學探究過程:"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證據並做出新的假設"。通過這種探究,我們希望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學措施:

1、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熟悉教材,準備好教學過程。

2、 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中,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優質性。

3、 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實驗、小發明和小製作等活動,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科學實踐能力。

4、 精心指導學生的觀察、操作、製作和記錄,培養他們相應的能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5、 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培養他們探究的能力。

6、 精心設計支持性活動,將現代科技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加強學以致用的教育。

7、 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幫助他們互相進步。

8、 交叉教授植物生長變化和動物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以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並展示動植物生長變化的共性,幫助學生初步瞭解生物的生命週期。

關於三年級教師的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1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爲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爲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週期”、“沉和浮”、“冷與熱”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混合單元:着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後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製造混合物並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2、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並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爲物質的一般屬性。並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性質的探究活動,最後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係。

3、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4、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5、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製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6、冷與熱單元:是由“冷水與熱水”、“熱脹冷縮”、“溫度和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4部分組成。本單元主要引領學生親歷探索科學、建立科學概念的過程,他們將獲得“冷與熱”的有關知識和認識溫度計、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一些技能,並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植物的一生”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種植和養殖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內容

1、始業教育混合身邊的物質(一)

2、混合身邊的物質(二)

3、分離混合物

4、研究土壤

5、瞭解空氣

6、被壓縮的空氣、流動的空氣

7、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8、種子變成芽

9、芽長成苗、開花了!結果了

10、果實和種子

11、迎接蠶寶寶的誕生、可愛的蠶寶寶

12、蠶寶寶變了新模樣、蠶的生命週期

13、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4、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造一艘小船

15、冷水與熱水

16、熱脹冷縮

17、溫度和溫度計

18、測量物體的溫度

19、期末總結和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