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1

一、揭題

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選讀。

挑自認爲最優美或最生動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讀

3、點評

師:學會欣賞往往是進步的開始。

二、局部感悟

1、選擇角色,朗讀展示。

師:大榕樹生機盎然,鳥兒們活力充沛,選擇樹還是 鳥?”

選擇“樹”的同學齊讀(7、8段)

選擇“鳥兒”的同學齊讀(12、13段)

2、“樹”、“鳥”分組對話。

1)細讀描寫“樹”、“鳥”的段落,找出描寫各自特點的詞

寫在黑板上,允許同桌討論(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現的詞語

學生觀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複詞語。

3)選用、串連詞語做第一人稱介紹。

自由選擇、組合準備——上講臺介紹

“樹”:......

“鳥”:...... (爭鋒相對)

三、換位整合

1、教師介入導向:“文中的樹和鳥應該是什麼關係?”

2、變換角色朗讀。(欣賞、體驗)

1)分角色朗讀。

2)談體驗

“這次讀下來有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談體驗。

師:互相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和諧

3、教師引讀第13段。

“現在允許我也吐露一下心聲”......

四、拓展體驗

1、假如你是小畫眉,此時會有什麼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樣唱一唱。

你可以像詩人那樣讀一讀。

你可以像畫家那樣畫一畫。

可以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畫眉之歌》

詩、畫

打油詩

詩歌......

結束語(師):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2

《成長》序列課程,是徐李中學開發的一門德育類校本課程。該課程以“學會做人”爲主線,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活動。下面的課例由於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在學生和聽課老師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錄音機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該歌曲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恰到好處的導入了教育主題和創設了教育主題的教育氣氛。

師:同學們,我們剛聽完的這首動人心絃的歌曲叫——?

生:(齊)《燭光裏的媽媽》。

師:今天這節成長課,是孝親教育課,主題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師:我在網上查找了有關材料,從古到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殘疾兒子帶瞎眼媽媽上北京》、《清華碩士放棄學業打工救母》、《遼寧孝女帶奶奶出嫁》等。(教師動情講解)

生動的故事和具體的事例,給了學生有關親情概念的鋪墊,使得本課的教育基礎得到進一步的擴展,沒有刻板概念的灌輸,但學生可以在“聽”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周邊的人和事進行切實的融會,達到對親情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在收集這些資料的時候,也是傾注了自己思想情感和辛勤的勞動。教師在朗讀和講解這些材料時,語言的感染力也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全神貫注地傾聽着,教室裏安靜極了,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靜態狀態下的**。

師:同學們,聽了這些動人故事後,請大家討論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行爲屬於孝順父母的表現呢?

(四人一組,五分鐘的激烈討論。學生討論出有如下孝敬父母長輩的事例)

生:體貼父母,幫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

生:外出時跟爸爸媽媽說好說清楚,又能回家,那爸爸媽媽不是會更高興嗎?

生:如果爸爸媽媽生病,迅速幫他們請醫生。

生:在學校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

生:做錯了事,能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或道歉。

生:有時爸爸媽媽批評錯了,要等他們火下去了再解釋。

(教師肯定地點點頭)

生:能記住父母的生日。

師:我們班有哪些同學能記住父母生日,請舉手。(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舉手)

師:這些同學做得不錯。我還想問一下,有沒有同學能記住爺爺奶奶的生日?(有十幾名同學舉手)這些同學不僅能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還能記住爺爺奶奶的生日,真是難能可貴,使我深受感動。請同學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敬意!

學生討論得井然有序,基本上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出孝親事件和過程,在思想上又是一次回顧性的體驗或受到身邊同學們孝親故事的教育。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對以上發言點評一下。好,徐玲玉同學說說看。

生:以上同學的發言,列舉了很多方面,都是我們中學生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是啊,我小時候,無論媽媽多忙、多累,她總是爲我端水洗澡、洗腳。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我們也應該給媽媽洗洗腳、揉揉背,盡我們的一份孝心。

師:(點頭讚許)同學們,說到洗腳,我來講一個故事吧。某大學生到一家公司應聘,老總看到這位學生無論文憑還是長相都是無可挑剔的`,可是老總卻提出一個問題: “你給父母洗過腳嗎?”大學生搖搖頭說:“沒有。”“好,你先回家給父母洗一次腳後,再來談感受,我再考慮和你簽約的問題。”當這位大學生回家幫父親洗腳時,摸着父親裂痕累累的腳,不由得流出了眼淚,父親看到兒子能爲自己洗腳,也留下了欣慰的淚水。大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告訴老總,老總二話沒說就錄用了他。

師:我以前也佈置過這項任務,要求同學們一有時間就幫爸爸媽媽洗洗腳、梳梳頭,整理衣服。哪些同學做了請舉手。(約有五分之一的同學舉手)請大家掌聲鼓勵。

學生髮言點評活動,部分學生能夠有所見地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但還不夠活躍。

講 “洗腳”的事情:媽媽給我洗腳 ←→ 我給媽媽洗腳,大學生應聘時的提問“你給父母洗過腳嗎?”等問題,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共鳴。這個問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教師提問題也是很講藝術性的,結合電視的公益廣告的作用,這些看得見、做得來、容易做的事情,學生是既可以聽懂,又可以接受,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回想一下,我們平時做了嗎?爲什麼沒有做?這個問題,通過學生的體會和感悟,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行爲是不孝的表現呢?請大家談談。

生:動不動就跟父母頂嘴。

生:生氣時不理睬父母,甚至冷淡相對。

生:有的社會青年還打罵父母,欺騙父母。

生:在外跟別人打架鬧事,給父母增加精神負擔。

生:亂花父母的血汗錢。

生:外出不跟父母打招呼。

生:在學校不用心學習,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生:上網吧,打遊戲機也是不孝的表現。

師:大家都談得很好,請同學們談談在你的行爲中有沒有不孝順的表現。

生:有一次,我在家裏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可是當時我看得正着迷,很不耐煩,就說“我不吃”,媽媽很生氣的將電視機關了。我非常惱火,就大喊大叫,把媽媽推了出去。鄰居阿姨還以爲我和媽媽打架,說我真是不孝順。通過今天這次孝親教育,我受到很深刻的教育,我真的後悔當初的做法。

這裏採用了對比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前面受到正面教育的基礎上,再看看那些“不孝”的舉動是多麼令人不齒的行爲!用正反事例產生激烈的碰撞,收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師:說得很好,還有誰能談一談?

生:小時候,我經常和爸爸在一起,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心裏的話都能告訴爸爸。可是現在不知是我長大了,還是怎麼的,我再也不願和爸爸交談,好像沒有共同語言,有時還很煩爸,這是不是不孝順父母呢?

師:請同學們就他的困惑談談看法。

生:我認爲這也是不孝敬父母。難道長大了就和父母有了情感上的距離嗎?

生:我認爲這不能說是不孝。

師:好,班長談談你的看法。

生:這是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心理髮生了一些變化,和我們與父輩的年齡差距有關。我認爲兒女時時處處都要理解父母,多與他們接近,將心裏的話向他們傾訴。我相信我們與父母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會越來越親熱。

引導學生透露和解決成長中的煩惱,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李老師用這樣自然的課堂過程,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長大後較難和父母交流,讓大家共同來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吧!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你們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是父母生命的組成部分。有了你們,他們對生活纔有希望;有了你們,他們才更加充實;有了你們他們纔有奮鬥的動力。我們還有什麼不能理解父母的呢?在這節課結束前,請一位同學總結一下這節課的收穫吧。

生: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這節孝親教育課上我學到很多很多。我們無論走到哪裏,父母的心都如同一根線牽着我們,我們怎麼能不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呢,因爲這也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教師與學生一起朗誦《遊子吟》)

師:同學們,我相信通過這節課,大家都有很多收穫。父母將他們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孝敬我們的父母。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禽獸尚且知道感恩,何況人類呀!最後請聽歌頌父愛的歌曲《懂你》。

教師適時的小結,使整節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通過適當的比喻,更深層地揭示了人性和親情的無比高尚。

這節課屬於徐李中學《成長》序列課中的一節課,《成長》序列課又是校本課程中的一部分,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種形式。象這樣將校本課程或綜合實踐課程的大主題,進行適當的分解而形成序列,又在序列裏分解爲一課一得的小主題,以小主題的形式實施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社會的實際,能夠收到切實的教育效果。

據悉:徐李中學用這種形式進行教育的時間,已經有一年多了,來自家長的反映,學生通過這種課程的學習,變得懂禮貌、講規範、愛學習了。來自社會的反映,學生在街上的行爲舉止文明瞭許多,學生對公物的破壞減少、上游戲網吧的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