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重點知識:第三單元

一、字音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重點知識:第三單元

狼藉(jí)蹣跚(pán(shān)箸(zhù)呼嘯(xiào)停滯(zhì)磨蹭(cèng)吮(shǔn)吸瞅(chǒu)饃(mó)病篤(dǔ)慟(tòng)瞥(piē)憧憬(chōng)(jǐng)臉頰(jiá)囑(zhǔ)託頹(tuí)唐瑣屑(xiè)惦(diàn)記

二、成語

(1)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嚴重情況,心理感到悲傷。

(2)情鬱於中:感情聚積在心裏。

(3)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4)循循善誘: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也泛指教導有方。

(5)飲泣吞聲:淚流入口,哭不出聲,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開發泄。

(6)唏唏噓噓:哭泣後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發出的抽咽聲。

(7)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8)氣勢洶洶:洶洶:氣勢盛大的樣子。形容氣勢兇猛。

(9)一飽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滿足。

(10)熱淚盈眶: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11)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12)輾轉反側:輾轉:翻來覆去;反側:反覆。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形容心裏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13)無精打采:採: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14)失魂落魄: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爲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爲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一、字音

坻(chí)嶼(yǔ)堪(kān)悄愴(chuàng)佁y?然就寢q?n藻荇(xìng)風靡m?山嵐(lán)驟(zhòu)然傣(dǎi)族山寨(zhài)船舷(xián)瑰(guī)鱗次櫛(zhì)比器皿m?n啄(zhuó)眥(zì)堤(dī)岸臉頰(jiá)靴(xuē)稠(chóu)密椽(chuán)子翕(xī)忽深邃suì翠蔓(wàn)寂寥(liáo)

二、成語

1).接風洗塵:設宴歡迎剛從遠道來的人。

2).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對時間的變遷、事物的變化的感慨。

3).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嚮往的地方)。

4).善男信女:佛教用語,指信仰佛教的人們。

5).鱗次櫛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着一個地排列着。

6)碌碌無爲:平平庸庸,無所作爲。

7)輕描淡寫:原指描繪時用淺淡的顏色輕輕地着筆。現多指說話寫文章把重要問題輕輕帶過。

8)可見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證明事物或事情的一個理由

9)人跡罕至: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10)大飽口福:吃夠了很好的東西或指在物質或精神上嘴部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三、課文知識

1、柳宗元《小石潭記》選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人,著名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本文按瀏覽的順序生動地描寫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謐,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的孤悽之情。

2、《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與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寧靜清瀅、離塵脫俗的美好意境,表達了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阿里山紀行》選自《人民日報》,作者吳功正,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本文通過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瀏覽阿里山所見的迷人風光,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由衷地讚美“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讚揚臺灣人民的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遊的理念,含蓄地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願望。

4、《美麗的西雙版納》選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總分結構展開描繪,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5、《藍藍的威尼斯》節選自《光明日報》,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爲線索,介紹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讚頌了中意兩國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誼。

6、《望嶽》選自仇兆鰲《杜詩詳註》,作者唐代詩人杜甫。《錢塘湖春行》選自朱金城《白居易箋校》,作者唐代詩人白居易。《登飛來峯》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封荊國公,世稱荊公,諡文,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等。

四、背誦內容

《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課文知識

1、《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江蘇省揚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等。本文記敘了作者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這是一篇敘事紀實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黃飛,其體裁是一篇小小說。小小說的特點是:(1)立意新奇;(2)結構嚴謹;(3)結尾驚奇。這篇小小說通過一包糖化爲“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也告訴人們人間的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3、《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作者劉義慶,彭城人,南朝宋文學家。這則故事寫了王子猷對弟弟子敬獨特的悼念方式,表現了他對弟弟深厚的情誼。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有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別無長物、新亭對泣等。

4、《我的母親》選自《經歷》,作者鄒韜奮,名恩潤,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憶了關於母親的幾個片段,表現了母親的可愛性格和能幹才具,表達了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選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曾任日本筆會會長,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選自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作者龔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學家。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四、背誦內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五、古文、古詩詞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體現出高遠的志趣。

1、“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溼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望”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繫起來。

2、頸聯寫出了友誼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成爲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3、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裏行間體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己亥雜詩》

1、“浩蕩”形容愁思無窮無盡。

2、一、二兩句抒寫了詩人辭官離京時憂慮、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兩句運用新奇的比喻,詩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的追求。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爲獨香,而爲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爲傳世名句。

《人琴俱亡》

(一)字詞解釋

1.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俱,副詞,表範圍,都。篤,(病)重。而,表承接,不譯。

2.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何以,即“以何”,爲什麼。

3.語時了不悲。

語,動詞,說話。了,完全。

4.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索,要。奔喪,這裏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喪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

素,向來,一向。琴,動詞,彈琴。徑,直往。既,已經。

6.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慟,痛哭,極度悲哀。良,很。亦,副詞,也。卒,死。

(二)譯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問手下的人說:“爲什麼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轎子來去看望喪事,一路上都沒有哭。

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靈牀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幾根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死了。

(三)課文內容理解

1、子敬亡故後,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慟絕良久

--月餘亦卒

2、爲什麼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而彈子敬琴後竟慟絕良久?

早知將不久人世,他日必將見面,故不悲,後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慟絕良久。

3、那麼是什麼觸發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調

4、琴不調說明了什麼?--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無人彈奏,弦鬆。原因二:子猷心中極爲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正音弦。而這種極爲沉厚的悲情一旦觸景傷懷,便無法再抑制,噴發而出,慟絕良久,月餘亦卒。由此更好地體現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一、字音

貧瘠(jí)募(mù)集衛戍(shù)區戊戌(wùxū)變法凋(diāo)零

祈(qí)禱捂(wǔ)挾(xié)持懲(chéng)罰眷(juàn)戀

卓(zhuō)越萌(méng)發誣(wū)陷月籠l?ng沙寂寥(liáo)

造詣(yì)倔(jué)強

二、成語

1)風燭殘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風燭,風中燃燒着的蠟燭。

2)故弄玄虛: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玄虛,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得意門生:感到非常滿意的學生。

4)據理力爭:根據道理盡力爭辯或爭取。

5)無言以對:被問得啞口無言,什麼話也回答不出來。

6)壁壘森嚴:古代軍營四周的防禦建築;森嚴:整齊,嚴肅。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7)安居樂業: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8)鏡花水月:鏡裏的花,水裏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9)灰飛煙滅:比喻事物消失淨盡。

10)民怨沸騰:人民的怨恨達到極點,就像水沸騰了一樣.

11)無與倫比:倫比:類比,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三、課文知識

1、《棗核》選自《美國點滴》,作者蕭乾,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本文通過一位“舊時同窗”,現在的“美籍華人”異常想念舊時院裏子的棗樹,想在後花園試種幾棵的敘寫,表現了廣大海外華人對故土的深切思念,讚頌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偉大民族。棗核是全文的線索,思戀故土,思戀祖國是全文的感情線索。

2、《最後一課》體裁小說,作者都德,法國小說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稱,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爲線索,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表現了法國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始終眷戀着祖國》節選自人物通訊,《錢學森――中國人民的驕傲》,本文以時間爲順序,記敘了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成就後,毅然放棄國外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艱苦歷程,表現了他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

4、《春望》選自仇兆鰲《杜詩詳註》,作者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該詩表現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心情。

5、《泊秦淮》選自馮集梧《樊川詩集註》,作者唐代詩人杜牧,字牧之,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詩人夜泊秦淮,聽到酒店歌女在唱陳後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觸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6、《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選自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該詩表現詩人雨夜追憶往昔軍旅生涯,表達自己爲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也飽含了壯志難酬的痛切愁思。

7、《過零丁洋》選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南宋大臣、文學家。詩人將個人的經歷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定決心。

8、《晏子使楚》選自《晏子春秋·雜下》。《晏子春秋》是後人蒐集齊國大夫晏嬰的言行編輯而成。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後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這則故事通過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齊人爲盜的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善辯和對祖國的熱愛。

9、《革命詩二首》選自《革命烈士詩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