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精選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海底兩萬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精選15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

《海底兩萬裏》演繹出的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面、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讓我既感受到了驚心動魄的刺激,又享受到了如癡如醉的快樂。

這部法國大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講述了法國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它以追蹤“海上怪物”爲引子,讓我們與尼摩船長一起參觀了神祕的海底森林,見證了莊嚴的海底葬禮,遊覽了豐富的海底寶藏,探訪了驚險的南極……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畫面氣象萬千,令人蕩氣迴腸。

“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更是讓我記憶猶新。他是個謎一樣的人,性格十分古怪,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善良的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因此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可在南極缺氧的時候,幾乎虛脫的他,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尼摩船長心地善良的品質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其盛久不衰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當今社會,更應該倡導他的品質,弘揚他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美好!在未來的日子裏,我也要發揚尼摩船長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創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未來!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2

海底,一個充滿恐怖卻又令人好奇的地方,一個充滿幻想並且美麗的地方,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多少人爲了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丟掉了性命。

《海底兩萬裏》是一部科幻小說,是科學與幻想之旅。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8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爲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惡劣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述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樣一部小說,讀來既使人賞心悅目,也令人驚心動魄。

《海底兩萬裏》講述法國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深海旅行的故事。作者以追蹤“海水怪物”爲引子,襯托出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入“鸚鵡號”的一個個精彩、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出一幅幅壯麗畫面;神祕的海洋、美麗的海底世界、莊嚴的海底葬禮、豐富的海底寶藏、驚險的南極……

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和主人公一齊暢遊海底的世界,遇見了許多罕見的植物、海產品、海洋動物,使我開闊視野,豐富了自我的知識,使我感到海洋的神祕莫測。讀《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明白了:沒有夢想,沒有夢想是不行的,但夢想也不代表空想,需要實際行動來實現,不怕失敗,只怕你沒有承受失敗的本事。僅有夢想,加上行動,纔會提高,纔會成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3

在暑假中,我無意中在書櫃裏,看到了《海底兩萬裏》這本顯眼的書。於是,我打算在暑假中仔細的把這本書看完。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是法國的作家凡爾納,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法國科學幻想和冒險小說家。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個片段是:第二部分的第三章節——一顆一千萬的珍珠。奈莫船長帶着貢塞伊、內德。蘭德和作者,到馬納爾海底沙洲,一起下水採集珍珠。就在他們觀察着琳琅滿目,晶瑩剔透,色澤迷人的珍珠的時候。作者突然看到了一個冒着生命危險採珠的印度人。這時有一隻鯊魚遊了過來,翻了個身,準備把印度人咬成兩段,這時,作者感到蹲在他旁邊的奈莫艇長猝然站了起來,手中握着匕首,筆直走向那貪婪的鯊魚,準備和它展開肉搏戰。艇長把匕首插進了鯊魚的肚子,艇長也倒在了地上,他是被鯊魚巨大的身體壓在身上而翻倒的。最終還是內德。蘭德將鯊魚趕跑的。不過那個印度人已經暈倒,沒有了知覺。艇長把那個印度人送回了船上等到他醒的時候,又給了他一小袋珍珠。

看到了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同學問我借東西或者是問我題目,我都是當作沒有聽見,沒有理他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決心像艇長那樣,樂於助人。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匪淺。所以我也推薦同學們讀這本書。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4

這裏有神奇的森林,美麗的珊瑚王國。這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滿了奇幻色彩。這裏便是迷人的海底世界。

我隨着主人公阿龍納斯一起在海底遨遊,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啓了奇妙的旅程。透過透明的隔板,我能清楚地看見各種魚兒在我的眼前遊過,我如同身處一個巨大的魚缸裏。海水清澈得像鏡子,潛艇上的燈打開後,吸引着五彩斑斕、搖曳多姿的深海魚,美麗得無與倫比,讓人歎爲觀止!

這艘潛水艇的主人尼摩艇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善良博學。他可以去痛恨,毀滅侵略者,卻又可以爲了一個可憐的採珠人,與鯊魚搏鬥。至今,他仍是我心中的謎。

作者凡爾納憑藉豐富的想象與淵博的知識,創作了非凡的《海底兩萬裏》。在他的想象中,主人公在海底遨遊了兩萬裏,見證了各種奇妙與未知。而現實中,人類也可以憑藉自己非凡的勇氣、超人的智慧在海底探索,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人類的勇往直前與聰明機智是探索未知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探索終會造就科學的進步。就像書中所說“科學的進步終有一天會使海底變成通途。”我們應該去探索,也有義務去探索,若是連探索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有何資格追求科學的進步,期待夢想的實現?

凡爾納的書像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讓我們向着自己的目標去探索,去努力。

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外太空的廣闊,地心世界的神奇,大海深處的美妙,甚至其它星球的祕密……這些現在說來還都是一個個問號,但我想,在不久後的將來,這一個個問號會變成句號或者省略號,甚至是感嘆號。

我們該去探索了,乘着“鸚鵡螺號”,載着勇氣與智慧,潛入更深的海底……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一本叫《海底兩萬裏》的書。這本書是凡爾納寫的,凡爾納被譽爲“科學時代的預言家”。有一位叫利奧爾的法國科學家甚至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語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有些看似天馬行空,可你仔細品一品,卻又感覺相當的科學。

故事是發生在1866年的一件怪事。有人說,他們在海上遇見了一隻巨大的“海怪”,有的船隻甚至被“海怪”所襲擊。美國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決定派一艘驅逐艦“林肯號”去驅逐“海怪”,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和他的僕人孔塞伊參加了活動。結果,驅逐艦被怪物襲擊,阿龍納斯和兩個朋友不幸落水,被“海怪”所救,這才發現“海怪”其實是一艘潛水艇,名爲“鸚鵡螺號”,把尼摩艦長和他的祕密公諸於世。

讀完了《海底兩萬裏》,我對海中的美景難以忘懷,海底森林,珊瑚墓地,亞特蘭蒂斯,乳白色的海。海底的景色在當時特別美,但現在呢?各種垃圾漂在海面上,很多種類的魚都瀕臨滅絕,這不全是因爲我們不愛護海洋,浪費海洋中的各種資源,往海水裏亂扔垃圾,過度捕殺各種海洋生物,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嗎?

文中,尼摩船長因爲妻與子的死而厭恨陸地,於是遠離陸地來到海洋生活。他對海洋中的生物極富感情、情有獨鍾,正因爲如此,他對大海中的弱小者都十分的憐憫和愛護,對那些無情射殺海洋生物的人或動物絕不留任何情面,只有一個“殺無赦”,這也體現了凡爾納對海洋環境十分看重,他殺無赦的做法雖然不可取,但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值得我們深思。所以,我在此呼籲“保護海洋,人人有責。”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6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海底兩萬裏》。作者是法國的凡爾納。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他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和艇的主人尼摩船長在海底進行了兩萬裏的旅行。

一位是在海洋中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一位是喜歡探險的博物學家。他們倆帶着我去打撈海底的寶藏,去參觀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去參加莊嚴的海底葬禮,去探訪驚險的南極。面對一段段驚險的旅程,一場場生死大戰,冒險處處精彩,路途雖說遙遠,但你只要勇敢機智地面對,你就是探險家!例如,當他們一行來到了海底採珠場時,突然有條巨鯊撲向採珠人。此時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而出,和鯊魚搏鬥,危在旦夕時,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位採珠人,又從自己口袋裏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由此我可以看出尼摩船長雖然言行舉止比較怪異,但他勇敢無比,而且還有愛心,樂於幫助窮人。還有當“鸚鵡螺”號被冰層困着,潛水艇內空氣只能維持48小時。由於溫度太低,鑿開的冰又凍結了。於是尼摩船長決定將開水倉的熱水排出,冰化了,“鸚鵡螺”號上浮了一點,最後幾米,發動馬達,終於衝破了冰層。尼摩船長用他的淵博知識,臨危不懼、化險爲夷。

讀完這本書,我還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7

我讀了一本課外書——《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中所有地方都令人驚心動魄,忍不住驚歎。

這本書主要講了:因爲海上有"海怪"的事件令人驚訝,阿龍納斯與其它人一同去找"海怪"。後來阿龍納斯他們被尼摩船長抓住,才得知是他的潛水艇。在他的照顧下,一起度過了難關。最後,阿龍納斯與同伴逃出了潛水艇,一次次經歷卻讓他難忘……

這本書讓我想到了一件事:那一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拔河比賽,每個人都很緊張。不一會兒,比賽開始了!起初,我們精神抖擻。突然,我們一鬆了手,繩子被奪了過去!我們很失望!但還有一絲希望的我們卻放棄了。

這件事過去之後,我讀了這本書,讓我十分後悔當初我們既然放棄了。這本書讓我感受作家儒勒·凡爾納所描述出的事情,從一次次的冒挺身而出!他的想象非富,寫的故事讓人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情節,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幻想合成一體。在讀時,感覺自己也在冒險,也經歷重重困難。就如沙士比亞所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這本書內容引人入勝,當你看了遠本書,心中久久不可平靜。書中船冒險讓人求知若渴,這本讓我學到了很多,一起去看這本書,感受這本書的"魔力”吧!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

手牽手,一起去暢遊海底,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雨把玻璃打地好像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從裏面看向外面什麼也看不清楚。此時的我正坐在書桌前,藉着明亮的燈光,聽着鬧鐘的滴答聲,讀着一本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

本書介紹了尼摩船長開着《鸚鵡螺號》帶着康塞爾、尼德·蘭和博士一劉共闖海底。他們穿過太平洋,跨過印度洋,走過紅海,渡過地中海,越過大西洋以及南背極海域,成功地克服了種種困難,飽覽了海底奇觀。其中給我印象深就康塞爾,他老實、堅強、善良、熱心、勤勞、聰明、忠於主人。特別是他最後一點氧氣都讓給主人的那件事令我無比感動。

當然,令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他們被困在冰層裏的那件事。想想看,鸚鵡螺號的氧氣只能提供兩天了,但要打破冰層還得四天五夜。這樣的情況下,怎能不讓人着急?可是,他們並沒有太慌張,而是保持冷靜,想到各種方法可以加快鑿冰的速度。終於,他們在最後關鍵時刻用鸚鵡螺號那大功率的螺旋槳的推動衝破了冰層,讓大家都吸着了海上的清爽空氣。

看了這本書,我感觸極深,我被他們那種英勇無偎的精神驚呆了。如果換成我去,我說不定早就上天堂報告去了,只會在船艙裏着急地亂跑,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氣勢相差太遠了!看他們、挑戰兇猛鯊魚,智擊食人族,勇斗大章魚,逃出冰層……哪一個不是令人驚心動魄的大冒險?我想,我們以後得一改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開始磨練自己的勇氣與毅力!

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着,風仍在呼呼作響地吹着。我明白了,想要去冒險,光有想法是不夠的,還要將勇氣與智慧合在一起,纔會有一次完美的冒險經歷。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

假期中,我讀了法國作家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我被作者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王茜。

合上書本,我仍然覺得意猶未盡。他們在印度洋和鯊魚展開搏鬥、在大西洋和一條巨大的章魚血戰、在南極遇險最後化險爲夷…這些驚心動魄的場面彷彿就發生在眼前。

其中,他們在南極的經歷是我記憶最深的。當時,"鸚鵡螺號"的四周都是穿不透的冰牆,唯一脫身的辦法就是把潛艇下方的冰牆鑿開,這樣的大工程需要四天五夜,然而,潛艇上的氧氣只夠他們用兩天的了。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船上所有的人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們齊心協力,輪流開鑿冰牆。每個人都在受缺氧的折磨,就在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覺得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他的兩位忠實的朋友爲了救他,不惜自我犧牲,將儲氣罐中剩下的一點點空氣讓給了他,讀後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王茜》。

這樣的奉獻精神是多麼無私啊!頓時,我對這二人肅然起敬。在危急關頭,有多少人能夠犧牲自我,將生還的希望留給別人?人數恐怕寥寥無幾。但是他們兩個人做到了!這種不惜自我的奉獻精神值得每一個人敬佩!我想,也正是他們具有團結一心,不惜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的精神,才使他們從死神的手中逃出,化險爲夷。

此外,書中的主人公內莫艇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份不明、國籍不明;他逃避人類,隱居海底,但是卻又隱隱約約和陸地有一些聯繫…這無疑給故事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在故事的最後,作者仍然沒有解開謎底,而是給讀者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

《海底兩萬裏》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了神祕色彩,值得一讀。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

康塞爾雖然只是凡爾納描寫的衆多優秀角色裏不起眼的一個人,但他仍然爲我深深所喜愛,可以說,他正是凡爾納小說人物寫法的一個典型,凡爾納善於抓住景物和環境的描寫來襯托一個人,康塞爾正是如此,正是因爲在鸚鵡螺號裏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纔給了他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凡爾納還善於通過其他事物來展現一個人,他正是通過一系列事情和對水生動物的分類來展現康塞爾這個人,以上就是個人心得。

以下是《海底兩萬裏》的相關資料: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充滿離奇高深的想象力,動人心魄的藝術形象,而且表現出高度的科學性,《海底兩萬裏》是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866年,在海上發現了一頭被認爲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追捕。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捕鯨叉手尼德·蘭三人,發現這怪物不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

潛艇船長尼摩,是個不明國籍、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係”的神祕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堅毅。尼摩邀請阿龍納斯參觀了這艘令人驚歎的現代工業的傑作—一諾第留斯號;它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海洋。它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個荒島上祕密建造起來的。

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諾第留斯號,從太平洋出發,開始了海底探險旅行。透過潛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展現在他們面前:應有盡有的海底植物,空中飛鳥般的各種魚類,以及到處皆是的形形色色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使人目不暇接。他們觀察着,研究着。途經克利斯波島,潛艇停在海底,他們穿上潛水衣,漫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製的步槍在海底森林裏打獵。書中描寫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稱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1

你知道嗎?世界裏不僅有:天上,地下這兩種人類居住的地方。而且,最奇妙的一個世界是:海洋!另外一個生命之源的母親!

有的同學就要問:“海洋怎麼能住人呢?那還不淹死?”其實一開始,我也有這個問題。自從我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之後,一切問題便就迎刃而解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奇”那我就帶大家走進這奇妙的海底世界吧!

海洋裏有魚兒,海龜,鯨魚,海豚……等生命生活,現在人類也住進了這美滿的大家庭當中。

記得文章描述的`潛艇很大,很豪華,而且有數不盡的珊瑚,貝殼,珍珠做裝飾物,讓房間顯得更加光彩照人!房間裏的傢俱都是海洋裏能夠做出來的。別緻萬分,顯得很與衆不同,有特點……

現在我再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海洋是可以住人的,而且,還不會淹死。因爲,海洋裏有各種礦物質產品,還有海鮮等等……這些至少可以解決我們的溫飽問題。住在潛艇裏就可以不被淹死了。而且,海洋裏有珊瑚,貝殼……等物品還可以作爲裝飾物。”

你看海洋多奇妙呀!

可是,你再看看我們現在真的像她那樣生活嗎?不是的。我們現在甚至有可能毀滅,破壞這麼好的生命之源。

所以,我在這裏倡議:“拒絕浪費,保護每一份物資,礦產資源。”讓我們未來的世界變得美好!

也希望大家讀一讀這本《海底兩萬裏》他會給你萬分驚喜!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2

暑假,我看了一本書《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是法國的著名作家凡爾納的名著,它是科學和幻想的結晶。作者凡爾納被稱爲“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這本書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阿尤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魚槍手尼德抓捕獨角鯨,被抓進了潛艇才發現所謂的獨角鯨是一艘潛水艇“鸚鵡螺”號,在尼摩船長的帶領下,他們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走了六千萬海里,經歷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冒險:神祕的海怪、美麗的海底森林、莊嚴的海底沉船、豐富的海底寶藏、驚險的南極之旅、“復仇”計劃······故事驚險曲折,引人入勝。

我最喜歡的是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他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使我很感動。

最令我吃驚的是當時還沒有潛水艇,連電燈都沒有。他是怎麼想象出來的呢?因此看來,許多發明都離不開作家的想象,作家真是了不起啊。我也要好好學習,掌握知識。將來也要到深海里探索奧祕。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3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隻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第二十章托裏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爲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爲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着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4

凡爾納筆下的這位神奇艇長與基督山有不少相似之處,或者不如說凡爾納在他豐富的科幻想象力之上又增添了幾分復仇色彩,使本書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尼摩船長與唐代斯都有相似的經歷,祖國、家庭都被毀滅了。也正因爲如此,尼摩船長煉成了他那疾惡如仇、冷酷和鎮靜的品質。當他看見印度的採珠人遇險時,毫無畏懼地用匕首刺向鯊魚。當兩位船員犧牲後,他像唐代斯失去父親那樣感到悲痛欲絕。足可見尼摩還是真正把他的船員弟兄當親人對待的。

書中多次提到尼摩臉上總掛着一副憂鬱的表情,也許他在爲世界上的那些受壓迫者感到悲哀。如同基督山伯爵,他蔑視權力,蔑視道德,是一個某些國家不共戴天的復仇大天使,可能還是某些事變大幕後策劃者。每當他爲人民而奮鬥時,他的內斂、含蓄、穩重大氣質一併消失了,滿心都燃起了復仇的火焰。但當他在海底默默演算、觀察時,他的仇恨就暫時平息了,他希望能用他的研究成果幫助人類。

我想尼摩船長的復仇火焰終將平息的。他擊沉戰艦後自語的那句懺悔表明,他一定像基督山伯爵那樣,在復仇的頂峯上看見了另一邊的深淵,意識到自己做得有些過頭了。

尼摩船長從始至終對於讀者來說都是個神祕人物。他從哪裏來?又要將走向哪裏?是凡而納留給讀者的一個謎題。作者正是運用這種虛實寫法,把船長這樣的神祕人物個性化,把這個人物立起來,在這個生動的人物身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5

如果我是啊龍納斯教授,當我與一個僕人在茫茫的海洋中游水前進,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嗎?不,當我這個負擔被僕人獨自承受着,我是不可能象他那樣因其順變積極自救;當我在那沒有自由的潛艇上,我會象他那麼樂觀向上嗎?不,雖然可以進行一些獨特的”旅遊’,但失去自由我會瘋的,一個人家財百萬,但失去自由,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我是啊龍納斯的僕人,當啊龍納斯落水後,我會象他那樣落水救人嗎?不,在啊龍納斯掉進水裏的那刻,我定然會全然不顧的離去,把自己的主人拋諸一切;當啊龍納斯全身僵硬,不能動彈的那刻,我會不自私自利,丟下他自己逃生嗎?不,我會丟下他自己逃生,任由他被海水吞沒。。如果我是那艘“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發現他們後,我會象他那麼仁慈,留下他們嗎?不,我會立刻潛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們淹死;當船員被巨型章魚捲走的時候,我會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嗎?不,根本沒可能,我會逃走回船上,另謀計策。在這麼多個如果中,我非常佩服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僕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