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歸納

第理的學習是高中同學們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必修三講的是關於地理位置的形成於發展,這部分的內容比較雜亂,需要學生做好知識點的整理。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歸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爲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2、表現: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

3、基本過程:

植被遭破壞——地面裸露——風沙侵蝕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養分流失——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荒漠化景觀

二、乾旱爲主的自然特徵

1、西北地區概況

(1)位置範圍:位於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徵: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佈。

(3)主要景觀:乾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徵。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4)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爲界,以東爲半乾旱草原帶,以西爲乾旱和極端乾旱地區。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少雨

(2)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爲沙質沉積物

(3)動力條件——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大風日數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氣候異常

三、荒漠化的人爲因素——在荒漠化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1、三項內容:

(1)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2)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復已經發生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2、兩條原則:

(1)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2)堅持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的原則

3、一個重點: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4、五條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5、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的現狀——寧夏中衛沙坡頭草方格沙障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1.泥石流形成的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勢陡峭的溝谷,容易使流水快速彙集

②地質:地質構造複雜,斷層褶皺發育,構造運動強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氣候:出現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壞嚴重

人爲因素 ①不合理的採石開礦,棄土棄渣大量堆積穀中 ②工程建設破壞山坡表層

③植被破壞,山坡失去植被保護

2.滑坡形成的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山區,地形起伏大 ②斷層發育 ③多暴雨

人爲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設不當(如:水庫) ②開挖邊溝,邊坡

3.長江洪水產生的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長江流經地區大部份爲溼潤地區,流域面積廣、支流多、幹流汛期長、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產生(氣候、水文特徵、水系特徵)

②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漢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時來水,多股洪水匯合,出現特大洪水

人爲因素 ①植被:過度砍伐,陡坡開荒。地表植被覆蓋減少,水土流失嚴重,使流域內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峯補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劇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積擡高河牀,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暢,同時水位擡高

③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峯能力下降

4.影響荊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處巫山與平原轉換位置,河流出山區後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擡升河牀

②該處水流不暢,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別彎曲,排水不暢,泄洪能力低

5.影響春旱產生的因素

①氣溫:春季,氣溫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帶未到達,降水少

③風:風沙多,蒸發量大 ④農業需水量大

6.影響洪澇產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爲暴雨 ②地形:地勢低平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暢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要點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 陸地自然帶:陸地上不同地區,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又形成與之對應的植被和土壤類型。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佈的陸地自然帶。

2. 三種地域分異規律

分異規律

定義

主要成因

主要分佈地區

由赤道到兩極的

地域分異規律

地表景觀和自然帶與緯線大體平行,伸展成條帶狀,沿着緯度變化作有

規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以熱量爲基礎

低緯和高緯地區

從沿海向內陸的

地域分異規律

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大致與經線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沿着從沿海向內陸的方向更替,即東西更替

由沿海向內陸乾溼狀況差異大。以水分變化爲基礎

中緯度地區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異規律

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大體沿等高線方向延伸,從山麓向山頂更替

從山麓到山頂水熱狀況差異大

低緯的高山地區

3. 非地帶性分佈現象:在地帶性分異規律的基礎上,陸地環境受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影響,使陸地自然帶分佈規律表現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鮮明,稱爲非地帶性分佈現象。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