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高中的要學習的必修三地理課本是區域地理,這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統非常簡單,比較注重的是我們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分析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備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爲例

1.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菸除塵、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

⑶森林分佈: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⑴分佈: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佈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着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爲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

⑷熱帶雨林破壞

①根本原因: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 人類開發 。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 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佈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 ;② 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③ 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④加強森林緩衝區建設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要點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區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間單元,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

2、特徵:層次性、整體性、差異性、可變性、開放性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爲例

1、兩地自然環境的異同

長江三角洲

鬆嫩平原

相同點

都是平原;都位於季風區,雨熱同期

不同點

地理位置

位於30°N附近,東部沿海中部;

位於43°N——48°N,地處東北地區的中部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較好

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稍強

土地條件

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

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

礦產資源

貧乏

石油資源豐富

2、地理環境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長江三角洲

鬆嫩平原

農業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業爲主

旱地耕作業爲主

主要糧食作物

水稻爲主

春小麥、玉米爲主

主要經濟作物

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

作物熟制

一年兩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

備註

水產業較發達

西部適宜發展畜牧業

工業

綜合性工業基地

重化工業基地

商業

商業貿易發達

沿邊商業貿易較爲發達

人口和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衆多

相對地廣人稀,城市較少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爲例

1、開發早期——水土條件限制區域農業發展。

2、農業社會——科技的發展使原來的制約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爲有利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成爲主要糧食產地和桑蠶、棉花產地。

3、工業社會——長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糧倉地位和棉花生產地位下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 內力作用——能量來源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表現形式

地殼運動

岩漿活動

變質作用

對地表形

態的影響

①水平運動(爲主):形成斷裂帶和高大的`褶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垂直運動(爲輔):引起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

————

—————

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的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外力作用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分佈

風化

作用

在溫度、水、生物等的影響下使地表的岩石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碎屑物質。如石蛋地形、棒槌山

普遍

流水侵蝕

喀斯特地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河流流經的高原、山地

太陽輻射

風力侵蝕

風蝕蘑菇、風蝕柱、

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

冰川侵蝕

冰斗、角峯、U形谷

有冰川分佈的高山;高緯度地區

海浪侵蝕

海蝕崖、海蝕柱

濱海地帶

搬運作用

流水搬運

泥石流

溼潤、半溼潤地區

風力搬運

沙塵暴

乾旱、半乾旱地區;海濱地區

冰川搬運

物質遷移

有冰川分佈的高山;高緯度地區

海浪搬運

物質遷移

濱海地帶

堆積作用

流水堆積

沖積平原(洪積平原、河漫灘平原、三角洲)

沉積物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後沉積,具有一定的分選性

山口處,河流中下游

風力堆積

黃土高原、沙丘

乾旱的內陸及臨近地區

冰川堆積

冰磧地貌,沉積物大小不分雜亂堆積

有冰川分佈的高山;高緯度地區

海浪堆積

海濱沙灘

濱海地帶

3. 岩石圈的物質循環

①巖冷卻凝固

②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外力作用)

③變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