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重點

必修二的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如果平時經常整理和歸納知識點,將零散的知識點串連起來,有助於我們系統把握。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重點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

第一節 農業的區位選擇

一、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1、農業的生產特點:地域性、週期性、季節性

2、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區位含義

絕對區位

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

相對區位

農業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因素的相聯繫

區位因素

自然環境因素

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是重要因素,而非決定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

市場、科技、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機械、生產方式等(影響力不斷增強)

區位選擇

方法

綜合考慮各區位因素,因地因時制宜,採取合理的生產經營方式

實質

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區位變化因素

差異

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髮展變化較快

影響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某個區位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區位因素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

3、下列農業類型單位產值的排序:

花卉>乳牛>塘魚>果園>蔬菜>糧棉。

4、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澳大利亞牧場

地區

泰國湄南河平原

澳大利亞南部

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種植

氣候溫暖,地形開闊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適於小麥種植和放牧

社會經濟條件

人多地少,勞動力充足,糧食需求量大,機械化和現代科技水平低

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高

生產狀況

農業景觀

水田廣佈

牧場和麥地廣闊

農業結構

種植業爲主

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

經營方式

小農經濟

大規模家庭農產

產品用途

自給農業

商品農業

地域類型

水稻種植業

混合農業

5、影響農業區位選擇主要因素

農業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舉例

自然因素

氣候

光照

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種類分佈、複種制度和產量的關係最爲密切,不同生物的生產條件需求的水份條件不同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當的農作物品種、耕作制度

新疆的棉花和水果

熱量

珠三角三季稻、鬆嫩平原甜菜、青藏高原青稞

水源

年降水量<250mm中灌溉水源豐富的地區

乾旱半乾旱地區水源成爲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

河西走廊糧棉、南疆棉花、尼羅河流域、中亞地區

地形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發展種植業;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的分佈隨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於25°的山地不得發展種植業,宜發展牧業或林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平原的耕作業

橫斷山區、五臺山垂直農業

地形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發展種植業;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的分佈隨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於25°的山地不得發展種植業,宜發展牧業或林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平原的耕作業

橫斷山區、五臺山垂直農業

土壤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土壤適宜生長的作物不同

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發展適宜生長的農作物

酸-茶樹、柑橘;鹼-甜菜、枸杞;黑龍江大豆

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

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關注市場動態,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的農作物品種

城市郊區的奶牛、花卉、蔬菜

交通運輸

發展商品農業必須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園藝業乳畜業等應佈局在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

阿根廷畜牧產品出口、荷蘭鮮花出口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應措施,直接干涉農業生產

適應政府決策,在政府規定範圍內發展農業生產

耕地紅線,基本農田

機械

技術

農業機械化可以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地廣人稀地區發展商品農業以機械化爲基礎

日本農業的小型機械化、

溫室農業

勞動力

勞動力數量和素質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和經營方式

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可以精耕細作,集約經營

水稻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農業

環境因素

影響產品質量和效益

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

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

5、區分幾個因素:

主要區位因素:指某一區域某種農業發展所有因素(條件)。

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沒有這種因素就沒有該種農業在該區域分佈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農業的地形因素。

限制性因素:農業生產需要許多條件,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均滿足,唯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則既是。如西北地區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7.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1.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2.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 太陽活動 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

14. 我國太陽能的分佈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 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 11年。

17.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 月相變化規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來 朔望兩弦四相。

21.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23.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高中地理必修三基礎知識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爲例

一、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資源區域分佈不均勻且一般不具有流動性

2、經濟原因: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資源供求不匹配

3、我國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

二、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西氣東輸:

(1)概況: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爲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爲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2)線路佈局:

一線:新疆輪南油氣田——上海;

二線: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廣州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①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對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短缺,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②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能源資源蘊藏豐富,需求量小,能源優勢難以發揮。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爲主,易引發酸雨等環境問題;

②北煤南運對我國南北向鐵路運輸帶來很大壓力。

(3)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①天然氣分佈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氣區是新疆(塔里木、準噶爾)、青海(柴達木)、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鄂爾多斯);

③東部油氣開發已到中後期,西部是戰略接替區,發展戰略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三、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中西部(輸出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1)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2)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

(3)有利於西部地區能源氣化,緩解因植被破壞對環境的壓力 。

2、對東部(輸入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1)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狀況,促進經濟發展;

(2)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能源結構;

(3)促進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3、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4、對環境的影響:

(1)有利於淨化大氣環境